车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90691发布日期:2023-08-10 02:1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车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充电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


背景技术:

1、目前,车载电子设备日益增多,其中就有便于车上人员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车载充电器,车载充电器是指常规通过汽车电瓶供电的车载充电器,大量使用在各种便携式、手持式设备的锂电池充电领域。车载充电器是为了方便用车载电源随时随地为数码产品充电的配件,车载充电器既要考虑锂电池充电的实际需求,又要兼顾车载电瓶的恶劣环境;因此车充方案选取的电源管理ic必须同时满足:耐高压,高效率,高可靠性,低频率的开关电源芯片。现有技术中,车载充电器一般是将点烟器接口接出,并扩展为一至两个usb接口,再通过将电子设备的充电数据线一端插接于点烟器上,另一端插接于电子设备上实现电子设备的充电操作,而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车载充电器在进行充电时存在充电器连接线摆放杂乱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车载充电器使用时连接线摆放杂乱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可放置于杯座中的壳体、收卷装置、第一控制板、连接插头和至少两条充电线,所述收卷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充电线收卷安装于所述收卷装置中,且所述充电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板安装于所述收卷装置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控制板上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壳体顶部用于插接的插口端,所述连接插头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电性连接。

3、优选地,所述收卷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二控制板、第一收卷盘和第二收卷盘,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一收卷盘和所述第二收卷盘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收卷盘和所述第二收卷盘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控制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电性连接,且两所述充电线分别收卷于所述第一收卷盘和所述第二收卷盘中,且两所述充电线均与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电性连接。

4、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内壳和封盖,所述收卷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内壳中,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的外侧面,所述封盖盖封于所述内壳开口处。

5、优选地,所述封盖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第二放置槽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第二放置槽的端部均贯穿设置有穿线口,两所述充电线的充电端分别自下而上穿过两所述穿线口,且两所述充电线的充电端可分别弯折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中。

6、优选地,所述封盖上还开设有若干分别与各所述插口端一一对应的避空孔。

7、优选地,各所述避空孔均位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第二放置槽之间。

8、优选地,所述第二控制板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内壳的安装槽的底部。

9、优选地,所述内壳的安装槽中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第一收卷盘和所述第二收卷盘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控制板的两侧。

10、优选地,所述内壳的安装槽中还设置有至少两个l型限位板,且两所述l型限位板的长段边缘与所述内壳体的安装槽侧壁固定连接,两所述l型限位板的短段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侧面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板上还设置有显示屏、呼吸灯触控键和呼吸灯带,所述显示屏、所述呼吸灯触控键和所述呼吸灯带均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电性连接,且所述显示屏、所述呼吸灯触控键均抵触所述封盖内侧表面,所述呼吸灯带沿所述内壳的外侧面缠绕,所述呼吸灯带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

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充电器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13、在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载充电器由壳体、收卷装置、第一控制板、连接插头和至少两条充电线组装而成,其中车载充电器所使用的壳体可精准的放置于汽车的杯座中,收卷装置用于装配并且收纳充电线,能够满足充电线的拉扯使用,第一控制板上面进行电路设置,实现车载充电器的充电电路的通畅,连接插头可直接插接于汽车点烟器插口中,同时连接插头可与第一控制板连接,从而连通电路,在壳体内设置腔室,先将第一控制板固定安装在收卷装置的顶部,以及将两条充电线分别收卷装配于收卷装置中,再将收卷装置固定安装于壳体的腔室中,两个充电线的充电插头一端均穿过壳体位于壳体外,同时第一控制板上面还设置有若干个供数据线插接的接口端,同时在于各个接口端相对应的位置在壳体的顶部开设避空孔,以便于数据线插接,两条充电线的收卷设置,当使用者进行充电的时候通过拉扯充电线,收卷装置放卷,从而扩大充电线的使用覆盖范围,多端口的设置,便于使用者进行选择,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车载充电器在使用时各连接线井井有条。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放置于杯座中的壳体、收卷装置、第一控制板、连接插头和至少两条充电线,所述收卷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充电线收卷安装于所述收卷装置中,且所述充电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板安装于所述收卷装置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控制板上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壳体顶部用于插接的插口端,所述连接插头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装置包括固定板、第二控制板、第一收卷盘和第二收卷盘,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控制板、所述第一收卷盘和所述第二收卷盘均固定安装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收卷盘和所述第二收卷盘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控制板的两侧,所述第二控制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电性连接,且两所述充电线分别收卷于所述第一收卷盘和所述第二收卷盘中,且两所述充电线均与所述第二控制板之间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内壳和封盖,所述收卷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内壳中,所述外壳套设于所述内壳的外侧面,所述封盖盖封于所述内壳开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上开设有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第二放置槽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第二放置槽的端部均贯穿设置有穿线口,两所述充电线的充电端分别自下而上穿过两所述穿线口,且两所述充电线的充电端可分别弯折放置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上还开设有若干分别与各所述插口端一一对应的避空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避空孔均位于所述第一放置槽和所述第二放置槽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板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内壳的安装槽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安装槽中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第一收卷盘和所述第二收卷盘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控制板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安装槽中还设置有至少两个l型限位板,且两所述l型限位板的长段边缘与所述内壳体的安装槽侧壁固定连接,两所述l型限位板的短段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侧面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板上还设置有显示屏、呼吸灯触控键和呼吸灯带,所述显示屏、所述呼吸灯触控键和所述呼吸灯带均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电性连接,且所述显示屏、所述呼吸灯触控键均抵触所述封盖内侧表面,所述呼吸灯带沿所述内壳的外侧面缠绕,所述呼吸灯带位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包括可放置于杯座中的壳体、收卷装置、第一控制板、连接插头和至少两条充电线,所述收卷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充电线收卷安装于所述收卷装置中,且所述充电线与所述第一控制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板安装于所述收卷装置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控制板上设置有若干穿过所述壳体顶部用于插接的插口端,所述连接插头与所述第一控制板之间电性连接。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车载充电器在使用时各连接线井井有条。

技术研发人员:周国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鹏腾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