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压保护电路、控制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8136发布日期:2023-11-17 19:0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过压保护电路、控制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电子,尤其涉及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控制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1、控制器上的芯片的电源电路上通常设有过压保护电路。目前,大多数过压保护电路采用过压关断技术,当检测到持续过压时关闭电源,保护后级芯片,该方案无法保证芯片过压时仍能保持正常工作,而且需要加入电压检测或电压反馈才能关断,实现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控制器及车辆,电源过压时,可以保证负载继续正常运行。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续流电路,续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连接,续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电连接,且配置为将电源的电能传输至负载;钳位电路,与续流电路电连接,且配置为将续流电路的最大输出电压钳位至目标电压。

3、根据本申请的过压保护电路,通过设置钳位电路将续流电路的输出电压钳位于目标电压,该目标电压为负载允许的接入电压;由此在过压时,保证负载的输入电压为目标电压,从而可以继续正常运行。

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续流电路包括三极管和第一电阻,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电源和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与负载电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5、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三极管的饱和导通压降小于或等于0.2v。

6、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钳位电路包括钳位二极管,钳位二极管的阳极与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钳位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7、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续流电路还包括电容,电容的第一端与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8、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电源包括电池,电池的正极与续流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电池的负极接地。

9、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负载包括芯片,芯片的供电引脚与续流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过压保护电路还包括:防反电路,设置于续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之间,且配置为在电源正接时导通,在电源反接时截止。

1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控制器,控制器包括控制芯片和根据前述的过压保护电路,过压保护电路用于利用电源为控制芯片供电。

12、根据本申请的控制器,过压保护电路可以在电源过压时为控制芯片提供符合需要的供电电压,使控制芯片继续运行,保证了控制器的正常运行。

1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根据前述的控制器。

14、根据本申请的车辆,控制器在电源过压时继续运行,保证了车辆的正常运行。

15、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续流电路包括三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电源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负载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的饱和导通压降小于或等于0.2v。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位电路包括钳位二极管,所述钳位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钳位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续流电路还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电池,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续流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包括芯片,所述芯片的供电引脚与所述续流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电路还包括:

9.一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控制芯片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过压保护电路,所述过压保护电路用于利用电源为所述控制芯片供电。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器。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过压保护电路、控制器及车辆,属于电子技术领域。过压保护电路,包括:续流电路,续流电路的输入端与电源电连接,续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负载电连接,且配置为将电源的电能传输至负载;钳位电路,与续流电路电连接,且配置为将续流电路的最大输出电压钳位至目标电压。根据本申请的过压保护电路,通过设置钳位电路将续流电路的输出电压钳位于目标电压,该目标电压为负载允许的接入电压;由此在出现过压时,保证负载的输入电压为目标电压,从而可以继续正常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郑桂龙,邵可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阳光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1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