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77361发布日期:2023-12-14 11:15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充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


背景技术:

1、人们在使用充电器对手机进行充电时,通常会遇到插座设在墙面上的情况,并且插座周围没有可以放置手机的平台,由于充电器的体积太小,不能直接将手机放置于充电器上,若将手机直接悬挂,则容易对充电器和数据线造成损伤,那么,人们只能在充电过程中一直手拿着手机,限制了人在充电时段的行动,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旨在手机充电过程中,可放置至充电器上,不需要人们一直拿着手机,提升便捷性。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包括:

3、壳主体;

4、放置组件,所述放置组件位于所述壳主体的顶部,所述放置组件存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放置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形成放置位,所述放置位用于放置手机。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放置组件包括第一放置件和第二放置件,所述第一放置件和所述第二放置件分别设于所述壳主体的顶部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壳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放置件和所述第二放置件用于分别朝所述壳主体的顶部两侧展开,以形成所述放置位。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置件包括第一连接条和多个第一固定条,所述第二放置件包括第二连接条和多个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连接条和所述第二连接条并排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主体顶部相对的两侧,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条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条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侧,且依次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条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条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侧,且依次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条相互间隔排布以形成多个插缝,每一所述第二固定条均位于一所述插缝中;

7、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主体,以使所述第一放置件可展开或收合,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主体,以使所述第二放置件可展开或收合。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主体的顶部另外两侧分别凸设有凸板,两所述凸板之间形成回收位,所述放置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位于所述回收位。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两端分别凸设有第一转轴,两所述第一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凸板,以使所述第一放置件可转动;

10、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两端分别凸设有第二转轴,两所述第二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凸板,以使所述第二放置件可转动。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置件还包括两第一连接部,两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底面两端,两所述第一转轴分别凸设于两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表面;

12、所述第二放置件还包括两第二连接部,两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条的底面两端,两所述第二转轴分别凸设于两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侧表面。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还包括卡位结构、两个第一扭簧、两个第二扭簧,其中,两所述第一扭簧分别套设在两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凸板和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扭簧用于使所述第一放置件具备沿所述转轴转动打开的扭力;

14、两所述第二扭簧分别套设在两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凸板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扭簧用于使所述第二放置件具备沿所述转轴转动打开的扭力;

15、所述卡位结构与所述壳主体连接,且位于所述回收位的一侧,所述卡位结构用于卡持所述第一放置件和所述第二放置件,以防止所述第一放置件和所述第二放置件因所述第一扭簧的弹力脱离所述回收位。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放置件还包括第一抵接条,所述第一抵接条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条朝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条靠近所述卡位结构的一端;

17、所述二放置件还包括第二抵接条,所述第二抵接条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条朝向所述第一抵接条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条靠近所述卡位结构的一端;

18、当所述第一放置件和所述第二放置件均位于所述回收位时,所述第一抵接条和所述第二抵接条的端部对接,且均被所述卡位结构卡持。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位结构包括:

20、卡位块,所述卡位块设有卡接面和斜面,所述斜面朝向所述回收位设置,所述卡接面位于所述斜面的下方,所述卡接面用于卡持所述第一固定条和所述第二固定条,使所述放置组件保持于所述回收位;

21、复位结构,所述复位结构与所述凸板连接,且与所述卡位块连接,用于使所述卡位块具备朝所述回收位方向摆动的趋势;

22、在所述放置组件回收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抵接条和所述第二抵接条与所述斜面接触,挤压所述卡位块朝远离所述回收位的方向摆动,在所述放置组件回收至所述回收位后,所述复位结构带动所述卡位块朝向靠近所述回收位的方向摆动,使所述卡接面与所述第一抵接条和所述第二抵接条的顶面抵接,以防止所述放置组件在所述第一扭簧的作用下弹出。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一所述凸板开设凹槽,所述卡位块位于所述凹槽,所述卡位块的底部凸设有凸出部,所述复位结构包括:

24、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于所述凹槽的侧壁,所述凸出部与所述固定轴转动连接;

25、两第三扭簧,两所述第三扭簧分别套设于所述固定轴的两端,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凹槽的侧壁。

2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的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包括壳主体和放置组件,放置组件位于壳主体的顶部,放置组件存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放置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形成放置位,放置位用于放置手机。打开状态时,可使原先放不下手机的充电器壳体顶面变为带有放置位的顶面,而放置位满足放置手机的尺寸要求,即可满足放置手机的需求,不需要人们一直拿着手机,提升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组件包括第一放置件和第二放置件,所述第一放置件和所述第二放置件分别设于所述壳主体的顶部两侧,且分别与所述壳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放置件和所述第二放置件用于分别朝所述壳主体的顶部两侧展开,以形成所述放置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件包括第一连接条和多个第一固定条,所述第二放置件包括第二连接条和多个第二固定条,所述第一连接条和所述第二连接条并排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壳主体顶部相对的两侧,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条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条朝向所述第二连接条的一侧,且依次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固定条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条朝向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一侧,且依次并排设置,多个所述第一固定条相互间隔排布以形成多个插缝,每一所述第二固定条均位于一所述插缝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主体的顶部另外两侧分别凸设有凸板,两所述凸板之间形成回收位,所述放置组件处于闭合状态时,位于所述回收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条的两端分别凸设有第一转轴,两所述第一转轴分别转动连接于两所述凸板,以使所述第一放置件可转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件还包括两第一连接部,两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条的底面两端,两所述第一转轴分别凸设于两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侧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还包括卡位结构、两个第一扭簧、两个第二扭簧,其中,两所述第一扭簧分别套设在两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凸板和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扭簧用于使所述第一放置件具备沿所述转轴转动打开的扭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置件还包括第一抵接条,所述第一抵接条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条朝向所述第二转轴的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条靠近所述卡位结构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结构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凸板开设凹槽,所述卡位块位于所述凹槽,所述卡位块的底部凸设有凸出部,所述复位结构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便于放置手机的充电器壳体,包括壳主体和放置组件,所述放置组件位于所述壳主体的顶部,所述放置组件存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所述放置组件处于打开状态时,形成放置位,所述放置位用于放置手机。本技术旨在手机充电过程中,可放置至充电器上,不需要人们一直拿着手机,提升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鑫,卞卫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永鑫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