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结构、定子铁芯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19306发布日期:2023-11-17 13:5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属于电机,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结构、定子铁芯及电机。


背景技术:

1、电机在为车辆提供动力时,需要对其工作温度进行合理的控制,进而可通过良好的温升状态改善其功率密度。其中,相关技术在处理定子冷却时,技术方案相对匮乏、热交换效率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热交换结构,包括一改进的定子铁芯结构;该定子铁芯包括第二通道组,其第二通道组沿电机轴线方向贯通定子铁芯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该第二通道组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经由第三通道组与循环介质的供给或收纳部件连通;该第二通道组的横截面分布于第一外环包络与第二内环包络之间的第三环形区域;其第三环形区域与定子线槽横截面相交的第三内嵌区域面积大于0。

2、进一步地,为了改善热交换效率,还可通过引入第一通道组来增大热交换面积。

3、具体地,可在定子铁芯设置上述第一通道组,该第一通道组同样地沿电机轴线方向贯通定子铁芯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且该第一通道组与第二通道组经由上述第三通道组连通。

4、对应于实际的电机,其第一通道组可采用环状分布的m个第一子通道;而第二通道组则采用环状分布的z个第二子通道;m、z均为正整数;由于第一子通道与第二子通道所处的半径不同,m与z一般可以不相等;此时,热交换面积的分布将更加均衡。

5、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子通道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相同的,每个第二子通道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相同的;此外,每个第一子通道沿电机轴向的长度相同,每个第二子通道沿电机轴向的长度相同,这使得通过叠片结构制成的铁芯局部平整的尺寸。

6、其中,第一子通道的数量m可设置为电机极对数p的2n倍,n为自然数;第二子通道的数量z可设置为电机的齿数。

7、此外,为了使热场分布更加均衡,其第二子通道可设置成与定子线槽交替分布的结构。

8、进一步地,其定子铁芯可与电机端盖部件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并使得定子铁芯与端部绕组也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该端部绕组将介于定子铁芯与端盖部件形成的腔体内部。

9、此外,其端盖部件靠近定子铁芯一侧可包括预设数量的连通孔,其连通孔一端与第一通道组和/或第二通道组连通,其连通孔另一端通向端部绕组、转子铁芯、轴承部件和/或电机轴线等需要进行热交换的部件。

10、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定子铁芯,包括第二通道组,其第二通道组沿电机轴线方向贯通定子铁芯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该第二通道组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经由第三通道组与循环介质的供给或收纳部件连通;该第二通道组的横截面分布于第一外环包络与第二内环包络之间的第三环形区域;其第三环形区域与定子线槽横截面相交的第三内嵌区域面积大于0。

11、进一步地,为了改善热交换效率,还可通过引入第一通道组来增大热交换面积。

12、具体地,可在定子铁芯设置上述第一通道组,该第一通道组同样地沿电机轴线方向贯通定子铁芯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且该第一通道组与第二通道组经由上述第三通道组连通。

13、对应于实际的电机,其第一通道组可采用环状分布的m个第一子通道;而第二通道组则采用环状分布的z个第二子通道;m、z均为正整数;由于第一子通道与第二子通道所处的半径不同,m与z一般可以不相等;此时,热交换面积的分布将更加均衡。

14、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子通道的截面形状可以是相同的,每个第二子通道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相同的;此外,每个第一子通道沿电机轴向的长度相同,每个第二子通道沿电机轴向的长度相同,这使得通过叠片结构制成的铁芯局部平整的尺寸。

15、其中,第一子通道的数量m可设置为电机极对数p的2n倍,n为自然数;第二子通道的数量z可设置为电机的齿数。

16、此外,为了使热场分布更加均衡,其第二子通道可设置成与定子线槽交替分布的结构。

17、进一步地,该定子铁芯可与电机端盖部件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并使得定子铁芯与端部绕组也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该端部绕组将介于定子铁芯与端盖部件形成的腔体内部。

18、此外,与之配合使用的端盖部件靠近定子铁芯一侧可包括预设数量的连通孔,其连通孔一端与第一通道组和/或第二通道组连通,其连通孔另一端通向端部绕组、转子铁芯、轴承部件和/或电机轴线等需要进行热交换的部件。

19、同样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电机,采用了如上的任一热交换结构和/或任一的定子铁芯;其结构和形状不再赘述。

20、综上,通过在定子铁芯(100)绕组间隙中设置第二通道组(120)来改善定子热交换,进而通过增设第一通道组(110)进一步增加热交换的面积;此外,结合电机(909)的结构参数,将轴向子通道设置为特定的数量;不仅均衡了定子内部的热交换过程,还确保了定子的机械强度和工艺可行性。

21、其中,电机(909)的级数和齿数被用作定制轴向通道的数量;通过与端盖部件(300)的配合,结合端盖部件(300)上预设的导流孔,将来自定子铁芯(100)的热交换介质进一步通向其它需要进行温升控制的部件,实现了电机(909)整个系统的温度调节。

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采用的“第一”、“第二”等类似的语汇,仅仅是为了描述技术方案中的各组成要素,并不构成对技术方案的限定,也不能理解为对相应要素重要性的指示或暗示;带有“第一”、“第二”等类似语汇的要素,表示在对应技术方案中,该要素至少包含一个。



技术特征:

1.一种热交换结构,包括定子铁芯(100);所述定子铁芯(100)包括第二通道组(120),所述第二通道组(120)沿电机轴线(500)方向贯通所述定子铁芯(100)的第一端面(101)与第二端面(102);所述第二通道组(120)于所述第一端面(101)与所述第二端面(102)之间经由第三通道组(199)与循环介质的供给或收纳部件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组(120)的横截面分布于第一外环包络(131)与第二内环包络(132)之间的第三环形区域;所述第三环形区域与定子线槽横截面(130)相交的第三内嵌区域(133)面积大于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中:所述定子铁芯(100)还包括第一通道组(110),所述第一通道组(110)沿电机轴线(500)方向贯通所述定子铁芯(100)的第一端面(101)与第二端面(102);所述第一通道组(110)与所述第二通道组(120)经由所述第三通道组(199)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通道组(110)包括环状分布的m个第一子通道;所述第二通道组(120)包括环状分布的z个第二子通道;m、z均为正整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截面形状相同,每个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截面形状相同;每个所述第一子通道沿电机(909)轴向的长度相同,每个所述第二子通道沿所述电机(909)轴向的长度相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子通道的数量m等于所述电机(909)极对数p的2n倍,n为自然数;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数量z等于所述电机(909)的齿数。

6.如权利要求4或5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中:所述第二子通道与定子线槽交替分布。

7.如权利要求1、2、4或5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中:所述定子铁芯(100)与端盖部件(300)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所述定子铁芯(100)与端部绕组(400)可拆卸连接,所述端部绕组(400)介于所述定子铁芯(100)与所述端盖部件(300)形成的腔体内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其中:所述端盖部件(300)靠近所述定子铁芯(100)一侧包括预设数量的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组(110)和/或所述第二通道组(120)连通,所述连通孔另一端通向所述端部绕组(400)、转子铁芯(200)、轴承部件(600)和/或电机轴线(500)。

9.一种定子铁芯(100),包括第二通道组(120),所述第二通道组(120)沿电机轴线(500)方向贯通所述定子铁芯(100)的第一端面(101)与第二端面(102);所述第二通道组(120)于所述第一端面(101)与所述第二端面(102)之间经由第三通道组(199)与循环介质的供给或收纳部件连通;所述第二通道组(120)的横截面分布于第一外环包络(131)与第二内环包络(132)之间的第三环形区域;所述第三环形区域与定子线槽横截面(130)相交的第三内嵌区域(133)面积大于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铁芯(100),还包括第一通道组(110),所述第一通道组(110)沿电机轴线(500)方向贯通所述定子铁芯(100)的第一端面(101)与第二端面(102);所述第一通道组(110)与所述第二通道组(120)经由所述第三通道组(199)连通。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定子铁芯(100),包括如权利要求3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热交换结构中定子的铁芯部件。

12.一种电机(909),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热交换结构和/或如权利要求9至11任一项所述的定子铁芯(100)。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结构、定子铁芯(100)及电机(909);通过在定子铁芯(100)绕组间隙中设置第二通道组(120)来改善定子热交换,进而通过增设第一通道组(110)进一步增加热交换的面积;此外,结合电机(909)的结构参数,将轴向子通道设置为特定的数量;不仅均衡了定子内部的热交换过程,还确保了定子的机械强度和工艺可行性;其中,电机(909)的级数和齿数被用作定制轴向通道的数量;通过与端盖部件(300)的配合,结合端盖部件(300)上预设的导流孔,将来自定子铁芯(100)的热交换介质进一步通向其它需要进行温升控制的部件,实现了电机(909)整个系统的温度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徐鲁永,陈益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