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52510发布日期:2023-12-14 02:06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率变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能源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功率变换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电力技术与设备的快速发展,电源类设备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建筑电气化、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等领域中得到大量应用,进入快速发展期。电源类设备的可制造性成为了业界的研究热点。可制造性是指产品设计需要满足产品制造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可制造性,使得产品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高的质量制造出来。

2、以逆变器为例,当前逆变器中的交流输出端子的设计中,通常包括两部分,即线缆(包括线缆上的磁环,其中磁环套在线缆外侧)和穿墙端子,穿墙端子安装在逆变器壳体上,线缆(包括线缆上的磁环)设置在逆变器腔体内侧,一端与电路板上的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穿墙端子相连接。这样做,可加工性差,加工工时长,不利于大规模制造,且磁环绕线及绑扎一致性难于控制,也不利于产品的质量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功率变换器,能够实现了设备部分组件的免电缆设计,有助于提升设备的可制造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小体积。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功率变换器,包括壳体、电路板、功率变换模块、电感模块和输出端子。其中,功率变换模块设置在电路板上,且功率变换模块和电路板位于壳体内,电感模块贴合在壳体的背面,输出端子的一端嵌设在壳体的侧面,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位于壳体外部。功率变换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输送至电感模块。电感模块用于对来自功率转换模块的交流电进行滤波,并将滤波后的交流电通过电路板传输给输出端子。输出端子内部设置有导电体,导电体的一端用于与电路板相连,以接收来自电感模块的交流电,导电体的另一端用于与电网或负载相连,为电网或负载供电。其中,导电体可以是导电端子、导电铜台等,本申请对其不作限定。

3、本申请所揭示的功率变换器,在输出端子中设置可以直接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导电体,实现了输出端子与电路板的免线缆连接,有助于提升功率变换器的可制造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小体积。

4、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输出端子还包括穿墙端子和磁环。所述磁环固定在所述穿墙端子内部,并套设在所述导电体上。这样做,将磁环固定在穿墙端子内部,避免通过人工对导电体套设磁环的弊端,且通过磁环可以减少导电体易耦合电磁噪声的可能,提升电磁兼容测试性能。

5、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在功率变换器的宽度方向上,电感模块位于功率变换模块的左侧或者右侧,且电感模块和功率变换模块位于电路板的同一侧。这样做,避免将电感模块放在在壳体上方的传统设计,有效减小了功率变换器的体积,且电感模块和功率变换模块错开设置,有助于满足功率变换模块的散热需求,提升功率变换器的工作性能。

6、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电感模块包括电感盒、电感本体和电感端子。电感盒安装于壳体的背面,用于容纳电感本体。电感端子的一端与电感本体相连,电感端子的另一端与电路板相连,以实现电感模块与功率变换模块的电连接。

7、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电路板与电感端子的的连接处设置有通流导体面,电感端子的另一端通过通流导体面与电路板进行电性连接,以使得功率变换模块与电感模块进行电性连接。这样做,将电感端子与通流导体面直接电性连接,从而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实现了电感模块与电路板的免线缆连接,有助于提升功率变换器的可制造性,降低生产成本。

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电感模块内设置有定位件,定位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安装部。其中,底板位于电感本体的上方,且底板与电感盒的内侧壁垂直相连。底板上设置有贯穿孔,贯穿孔用于使电缆线穿过底板,并与电感端子的一端相连。电感端子通过安装部安装在底板上。其中,底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定位件通过第一定位部与壳体定位连接,通过第二定位部与电感盒定位连接,以将电感盒固定于所述壳体。这样做,通过设置定位件将电感盒和壳体的位置进行定位和安装,便于从电感盒内伸出的电感端子与位于壳体内电路板的免线缆连接,有助于提升功率变换器的可制造性,降低生产成本。

9、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电感盒与电感本体的接触部分与电感本体的外部轮廓一致。其中,该接触部分可以称为仿形结构,仿形结构根据电感本体的形状设计,用于形成收容空间,以容纳电感本体。这样做,将电感本体固定在仿形结构中,使得电感本体能够更好的与电感盒贴合,提升组件的稳定性,也便于电感将热量更好的传到至电感盒,从而提升功率变换器的工作性能。

10、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穿墙端子的一端通过设置在壳体侧面的通孔延伸至壳体内部。导电体从穿墙端子内部延伸至电路板,并通过设置在导电体上的安装孔与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电路板端子相连。

11、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电感盒与壳体背面的接触部分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安装孔,电感盒通过螺钉依次穿过设置在电感盒上的定位安装孔和设置在壳体背面上的定位安装孔实现与壳体背面的定位连接。

12、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电感端子通过设置在壳体背面的通孔延伸至通流导体面,并通过设置在电感端子上的连接部与通流导体面相连。

13、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上述功率变换器可以是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ups)、储能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或者光伏逆变器等能够实现电能功率变换功能的器件或设备。



技术特征:

1.一种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功率变换模块、电感模块和输出端子,其中,所述功率变换模块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且所述功率变换模块和所述电路板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感模块贴合在所述壳体的背面,所述输出端子的一端嵌设在所述壳体的侧面,所述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端子包括穿墙端子和磁环,所述磁环固定在所述穿墙端子内部,并套设在所述导电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功率变换器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电感模块位于所述功率变换模块的左侧或者右侧,且所述电感模块和所述功率变换模块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模块包括电感盒、电感本体和电感端子,所述电感盒安装于所述壳体背面,所述电感盒用于容纳所述电感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感端子的连接处设置有通流导体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模块内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底板和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安装部,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盒与所述电感本体的接触部分与所述电感本体的外部轮廓一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墙端子的一端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侧面的通孔延伸至所述壳体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盒与所述壳体背面的接触部分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安装孔,所述电感盒通过螺钉依次穿过设置在所述电感盒上的定位安装孔和设置在所述壳体背面上的定位安装孔实现与所述壳体背面的定位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功率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端子通过设置在所述壳体背面的通孔延伸至所述通流导体面,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电感端子上的连接部与所述通流导体面相连。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功率变换器,包括壳体、电路板、功率变换模块、电感模块和输出端子。其中,功率变换模块和电路板位于壳体内,电感模块贴合在壳体的背面,输出端子的一端嵌设在壳体的侧面,输出端子的另一端位于壳体外部。功率变换模块用于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并将交流电输送至电感模块。电感模块用于对交流电进行滤波,并将滤波后的交流电通过电路板传输给输出端子。输出端子内部设置有导电体,导电体的一端用于与电路板相连,导电体的另一端用于与电网或负载相连。本申请所揭示的功率变换器,实现了输出端子与电路板的免线缆连接,有助于提升变换器的可制造性,降低生产成本,减小体积。

技术研发人员:李罗,李茂繁,郭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