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雨机构及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57836发布日期:2024-01-23 10:4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雨机构及其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防水冷却设备,特别是一种防雨机构及其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1、冷却装置是用于对目标物体进行辅助散热并使其达到降温冷却的器件,主要分为水冷、风冷和自然冷却三种方式,其中在电厂发电机中,冷却装置大多采用自然冷却和风冷两种方式,可分为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也即主要采用了风冷组件构成冷却装置,同时,对于部分电厂发电机采用水冷组件方式进行辅助冷却,然而现阶段内置式的冷却装置采用风冷结构进行散热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并且风冷结构在工作时也会产生较高的热量,进而也降低了散热效率。

2、在使用过程中,其外置式的冷却装置直接装配在电厂发电机的外部,即直接裸露在周围环境中,因此其上的防雨机构不但需要对冷却装置进行防护,同时也需要对电厂发电机进行保护,也即防雨机构其本体较大,不利于实施;而仅依靠水冷无法及时将装置内热空气排出,不利于空气流体保持干燥,同时在晴天无法保障冷却效果,无法对装置起到防潮隔湿,容易导致装置受到侵蚀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鉴于上述或现有技术中存在冷却装置上的防雨机构体积很大,不利于实施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雨机构,包括,

4、箱体组件,包括机箱、设置于所述机箱顶端的引水槽、设置在所述引水槽一侧的导水孔、设置在所述导水孔一侧的导水管,其中所述导水孔表面设有过滤网;

5、支撑组件,位于所述机箱底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底部的支撑柱、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底端的底板,以及开设在所述底板顶端表面的开孔;

6、避雨组件,位于所述机箱顶端,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顶端的集水框、设置在所述集水框底端的格挡板,以及开设在所述格挡板表面的过滤孔。

7、作为本实用新型防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机箱包括开设在所述机箱一侧的箱门、设置在所述箱门一侧的螺栓,以及设置在所述箱门底端的插销,其中所述箱门通过螺栓与机箱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防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引水槽形状呈斜面,且在所述导水孔前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呈三角状。

9、作为本实用新型防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导水管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水孔一侧的进水管、设置在所述进水管底端的冷却管、设置在所述冷却管底端的排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管内侧的隔水板。

10、作为本实用新型防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板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柱底端的固定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顶端四角的固定圈,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底端的防滑垫。

11、作为本实用新型防雨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集水框呈梯型结构设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顶端的集水槽,以及设置在所述集水槽的底端两侧的限位板。

12、本实用新型的防雨机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落入到箱体组件周围的雨水进行遮蔽和收集,使雨水滞留在发电机的顶部,并通过导水管将其引入箱体内,达到冷却的效果。

13、鉴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仅依靠水冷无法及时将装置内热空气排出,不利于空气流体保持干燥,同时在晴天无法保障冷却效果的问题。

1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冷却装置,包括,

15、散热组件,位于所述机箱内侧,包括设置在机箱一侧的散热窗、设置在所述散热窗后侧的散热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散热件的顶端的热交换板。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窗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一侧的窗框、设置在所述窗框内的百叶扇,以及设置在所述百叶扇底端的转杆。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内侧的折叠软板、设置在所述折叠软板一侧的硬直板、设置在所述硬直板另一侧的衔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衔接板的外侧壁的上下两端的限位杆,其中所述硬直板表面设置有换气件。

18、作为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换气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硬直板一侧的换气扇、设置在所述换气扇底端的连接杆、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外壁上的水轮,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底端的电机。

19、本实用新型冷却装置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散热组件的设置,将装置内高温气体通过散热窗排出,并在不需要时关闭散热窗达到封闭防潮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防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101)包括开设在所述机箱(101)一侧的箱门(101a)、设置在所述箱门(101a)一侧的螺栓(101b),以及设置在所述箱门(101a)底端的插销(101c),其中所述箱门(101a)通过螺栓(101b)与机箱(10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槽(102)形状呈斜面,且在所述导水孔(103)前端开设有凹槽(102a),所述凹槽(102a)呈三角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104)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水孔(103)一侧的进水管(104a)、设置在所述进水管(104a)底端的冷却管(104b)、设置在所述冷却管(104b)底端的排水管(104c),以及设置在所述冷却管(104b)内侧的隔水板(104d)。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02)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柱(201)底端的固定板(202a)、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2a)顶端四角的固定圈(202b),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板(202a)底端的防滑垫(202c)。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框(301)呈梯型结构设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101)顶端的集水槽(301a),以及设置在所述集水槽(301a)的底端两侧的限位板(301b)。

7.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防雨机构,以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窗(401)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101)一侧的窗框(401a)、设置在所述窗框(401a)内的百叶扇(401b),以及设置在所述百叶扇(401b)底端的转杆(401c)。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402)包括设置在所述机箱(101)内侧的折叠软板(402a)、设置在所述折叠软板(402a)一侧的硬直板(402b)、设置在所述硬直板(402b)另一侧的衔接板(402c),以及设置在所述衔接板(402c)的外侧壁的上下两端的限位杆(402d),其中所述硬直板(402b)表面设置有换气件(402e)。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件(402e)包括设置在所述硬直板(402b)一侧的换气扇(402e-1)、设置在所述换气扇(402e-1)底端的连接杆(402e-2)、设置在所述连接杆(402e-2)外壁上的水轮(402e-3),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接杆(402e-2)底端的电机(402e-4)。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雨机构及其冷却装置,箱体组件,包括机箱、设置于机箱顶端的引水槽、设置在引水槽一侧的导水孔、设置在导水孔一侧的导水管,其中导水孔表面设有过滤网;支撑组件,位于机箱底部,包括设置在机箱底部的支撑柱、设置在支撑柱底端的底板,以及开设在底板顶端表面的开孔。该防雨机构及其冷却装置,对落入到箱体组件周围的雨水进行遮蔽和收集,使雨水滞留在发电机的顶部,并通过导水管将其引入箱体内,达到冷却的效果;同时将装置内高温气体通过散热窗排出,并在不需要时关闭散热窗达到封闭防潮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杨洋,邱海峰,李鑫,陈枰,王端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华能嘉陵江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