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7916发布日期:2023-11-30 13:5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静止无功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


背景技术:

1、静止无功发生器又称高压无功补偿器,是一种新型的基于电压源型换流方式的无功补偿装置。通过调节输出侧电压的幅值与相位,实现迅速吸收或发出无功功率的功能,使电网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由于其快速响应能力、低电压特性优异、谐波特性好,已经逐渐取代了同步调相机、svc等早期设备,成为电力系统中主要的无功补偿装置。

2、目前,svg的应用场合主要集中在风电场、光伏电站以及煤矿冶金等环境较为恶劣的场地,由于使用环境恶劣,水冷型svg相比于风冷型svg具有明显的优势(防护高、散热强等),因此逐渐成为主流的配置方案。

3、现有技术中的水冷型svg大都是通过水风散热的方式进行换热,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水风散热器翅片进风口的积污,增大了现场维护清理频率,影响系统的散热,降低svg无功输出能力,同时,水风散热器通常放置于户外,同等散热能力下,水风散热器的占地面积较大,散热风机功率较大,风机长期运行中产生较大噪音,影响场站正常生产生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该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采用独立循环的内水循环散热和外水循环进行散热,无液体交互,大大增加了整体换热的能力,散热回路密闭循环,提高了svg产品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降低了检修维护频率,水冷散热塔布置于svg装置顶部,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形成内循环水冷散热系统及外循环水冷散热系统,所述装置本体内部通过分隔构件分隔为功率室及控制室,所述功率室内部设置有三相功率阀组,各相所述功率阀组中的功率单元水平上下叠层放置,每层功率单元设置有冷却水管,所述功率单元的两侧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支路水管,所述功率阀组横向布置有主回路循环管路,所述冷却水管通过所述支路水管汇集于主回路循环管路,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控制柜及水冷机;

3、所述内循环水冷散热系统包括各个冷却水管、支路水管及主回路循环管路,所述外循环水冷散热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顶部的水冷散热塔,所述水冷散热塔内部设置有换热器并通过所述外循环水冷散热系统给所述换热器散热;

4、所述主回路循环管路穿过功率室与水冷机的内循环第一输入端口及内循环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换热器与水冷机的内循环第二输入端口及内循环第二输出端口连接。

5、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水冷散热塔中部,所述水冷散热塔顶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下部设置有用于收集蒸发的水蒸气的脱水器,所述脱水器下部设置有用于将换热液喷淋至换热器实现快速冷却的喷淋装置,所述水冷散热塔底部设置有用于接收脱水器及换热器回流的换热液的储水槽,所述水冷散热塔侧面安装喷淋泵,所述喷淋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槽及喷淋装置连接。

6、优选地,所述储水槽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进风百叶窗。

7、优选地,所述脱水器所占的平面面积大于所述喷淋装置所占的平面面积。

8、优选地,所述支路水管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功率单元左侧的左支路水管及纵向设置于所述功率单元右侧的右支路水管,所述主回路循环管路包括主内出管路及主内入管路,各个所述冷却水管进水口通过所述左支路水管与所述主内入管路连接,各个所述冷却水管出水口通过所述右支路水管与所述主内出管路连接。

9、优选地,所述三相功率阀组的底部设置有绝缘柱,所述三相功率阀组包括a相功率阀组、b相功率阀组及c相功率阀组,各相功率阀组背靠背布置为两列。

10、优选地,所述功率室设置有第一空气调节器,所述控制室设置有第二空气调节器。

11、采用上述结构之后,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形成内循环水冷散热系统及外循环水冷散热系统,所述装置本体内部通过分隔构件分隔为功率室及控制室,所述功率室内部设置有三相功率阀组,各相所述功率阀组中的功率单元水平上下叠层放置,每层功率单元设置有冷却水管,所述功率单元的两侧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支路水管,所述功率阀组横向布置有主回路循环管路,所述冷却水管通过所述支路水管汇集于主回路循环管路,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控制柜及水冷机;所述内循环水冷散热系统包括各个冷却水管、支路水管及主回路循环管路,所述外循环水冷散热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顶部的水冷散热塔,所述水冷散热塔内部设置有换热器并通过所述外循环水冷散热系统给所述换热器散热;所述主回路循环管路穿过功率室与水冷机的内循环第一输入端口及内循环第一输出端口连接,所述换热器与水冷机的内循环第二输入端口及内循环第二输出端口连接;该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采用独立循环的内水循环散热和外水循环进行散热,无液体交互,较现有技术的水风散热方式,热源主体的散热方式转变成水水散热方式,散热回路密闭循环,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提高了svg产品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降低了检修维护频率,风机作为辅助散热工具,最大限度的降低了风扇电机的功率,大大提高了节能性,同时大大降低了噪音,装置整体布局较为紧凑,水冷散热塔布置于svg本体顶部,大大减少了占地面积,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形成内循环水冷散热系统及外循环水冷散热系统,所述装置本体内部通过分隔构件分隔为功率室及控制室,所述功率室内部设置有三相功率阀组,各相所述功率阀组中的功率单元水平上下叠层放置,每层功率单元设置有冷却水管,所述功率单元的两侧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支路水管,所述功率阀组横向布置有主回路循环管路,所述冷却水管通过所述支路水管汇集于主回路循环管路,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控制柜及水冷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水冷散热塔中部,所述水冷散热塔顶部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下部设置有用于收集蒸发的水蒸气的脱水器,所述脱水器下部设置有用于将换热液喷淋至换热器实现快速冷却的喷淋装置,所述水冷散热塔底部设置有用于接收脱水器及换热器回流的换热液的储水槽,所述水冷散热塔侧面安装喷淋泵,所述喷淋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槽及喷淋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与所述换热器之间的位置设置有进风百叶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器所占的平面面积大于所述喷淋装置所占的平面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路水管包括纵向设置于所述功率单元左侧的左支路水管及纵向设置于所述功率单元右侧的右支路水管,所述主回路循环管路包括主内出管路及主内入管路,各个所述冷却水管进水口通过所述左支路水管与所述主内入管路连接,各个所述冷却水管出水口通过所述右支路水管与所述主内出管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功率阀组的底部设置有绝缘柱,所述三相功率阀组包括a相功率阀组、b相功率阀组及c相功率阀组,各相功率阀组背靠背布置为两列。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室设置有第一空气调节器,所述控制室设置有第二空气调节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形成内循环水冷散热系统及外循环水冷散热系统,所述装置本体内部通过分隔构件分隔为功率室及控制室,所述功率室内部设置有三相功率阀组,各相所述功率阀组中的功率单元水平上下叠层放置,每层功率单元设置有冷却水管,所述功率单元的两侧设置有纵向布置的支路水管,所述功率阀组横向布置有主回路循环管路,所述冷却水管通过所述支路水管汇集于主回路循环管路,所述控制室内设置有控制柜及水冷机;该内外水循环组合散热式SVG装置采用独立循环的内水循环散热和外水循环进行散热,散热回路密闭循环,提高了SVG产品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黄晓,周党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0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