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33800发布日期:2023-12-21 08:5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机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动力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1、电子水泵和驱动电机等动力装置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例如,电子水泵可广泛应用于常规动力和新能源车型的冷却系统中,为冷却液在冷却系统的循环提供动力,以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然而,当动力装置的运行功率较大时,动力装置的电器件(例如电机组件、电控件等)的发热量非常高,容易导致电器件温升过高而失效,影响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机壳,旨在应用于动力装置时,能够提升对动力装置的电器件的冷却降温效果,保证动力装置的性能稳定性,延长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壳,包括:

3、壳本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壳本体的壁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以及

4、旋流结构,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输送路径上并邻近所述容置腔设置,所述旋流结构用于使流经的冷却液形成旋流。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包括隔板,以及围设于所述隔板周缘并朝向所述隔板一侧延伸设置的壳周壁,所述壳周壁与所述隔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冷却液流道设于所述壳周壁的壁体内,所述旋流结构设于所述隔板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所述旋流结构对应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出液端设置。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结构包括自所述隔板的周缘朝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环形凸缘,以及设于所述环形凸缘内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在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之间延伸设置,所述导流槽的进液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所述导流槽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周面,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凸缘的径向呈夹角设置。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流道具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出液端口,所述出液端口的中心线和所述环形凸缘的轴线分别沿所述环形凸缘的轴向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二者的投影连线与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具有在所述壳周壁的周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槽壁,以及贯穿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周面的槽口,两所述侧槽壁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两所述侧槽壁的间距在朝靠近所述槽口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凸缘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导流槽。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还设有过液孔,所述过液孔沿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隔板的两侧。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结构还包括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自靠近所述环形凸缘的一侧朝向所述过液孔延伸设置,所述导流筋至少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筋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所述第一筋段自靠近所述环形凸缘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相切,所述第二筋段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所述过液孔的中心线和所述环形凸缘的轴线沿所述环形凸缘的轴向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二者的投影连线与所述第一筋段的延伸方向呈第三夹角设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流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壳本体。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电机组件的转子和转轴,所述壳本体的壁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机组件的定子的包塑腔。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动力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机壳。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还包括泵壳、泵体和电机组件,所述泵壳与所述壳本体连接,所述泵壳构造出用于容置所述泵体的泵体腔,所述电机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泵体驱动连接,所述泵体腔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液端连通。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还包括电控件,所述电控件邻近所述旋流结构设置。

1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装置。

1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壳本体设有用于容置电器件的容置腔,壳本体的壁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在冷却液流道的输送路径上设有旋流结构,且旋流结构并邻近容置腔设置。如此,冷却液在冷却液流道内流通时可与容置腔内的电器件进行换热,随着冷却液的不断流动,能够带走电器件产生的热量;并且在旋流结构的作用下能够使冷却液产生旋流,从而延长了冷却液在容置腔附近的滞留时间,增加了冷却液和电器件的换热时间,起到强化换热的作用,以进一步提升电器件的冷却降温效果,可有效避免电器件温升过高而失效,可有效保障动力装置的性能稳定性,延长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包括隔板,以及围设于所述隔板周缘并朝向所述隔板一侧延伸设置的壳周壁,所述壳周壁与所述隔板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冷却液流道设于所述壳周壁的壁体内,所述旋流结构设于所述隔板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所述旋流结构对应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出液端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结构包括自所述隔板的周缘朝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延伸设置的环形凸缘,以及设于所述环形凸缘内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在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之间延伸设置,所述导流槽的进液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所述导流槽的出液端贯穿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周面,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环形凸缘的径向呈夹角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具有与所述导流槽连通的出液端口,所述出液端口的中心线和所述环形凸缘的轴线分别沿所述环形凸缘的轴向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二者的投影连线与所述导流槽的延伸方向呈第一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具有在所述壳周壁的周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槽壁,以及贯穿所述环形凸缘的内周面的槽口,两所述侧槽壁呈第二夹角设置,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两所述侧槽壁的间距在朝靠近所述槽口的方向上呈渐扩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缘沿周向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导流槽。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还设有过液孔,所述过液孔沿所述隔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隔板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结构还包括导流筋,所述导流筋自靠近所述环形凸缘的一侧朝向所述过液孔延伸设置,所述导流筋至少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筋包括相连接的第一筋段和第二筋段,所述第一筋段自靠近所述环形凸缘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相切,所述第二筋段部分围设于所述过液孔的周缘,所述过液孔的中心线和所述环形凸缘的轴线沿所述环形凸缘的轴向投影至同一投影面,二者的投影连线与所述第一筋段的延伸方向呈第三夹角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结构一体成型于所述壳本体。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电机组件的转子和转轴,所述壳本体的壁体内形成有用于容置所述电机组件的定子的包塑腔。

12.一种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机壳。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子水泵,所述电子水泵还包括泵壳、泵体和电机组件,所述泵壳与所述壳本体连接,所述泵壳构造出用于容置所述泵体的泵体腔,所述电机组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泵体驱动连接,所述泵体腔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进液端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件,所述电控件邻近所述旋流结构设置;或者所述电控件设于所述壳本体的外侧面。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装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机壳、动力装置和车辆,其中,该机壳包括:壳本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壳本体的壁体内设有冷却液流道;以及旋流结构,位于所述冷却液流道的输送路径上并邻近所述容置腔设置,所述旋流结构用于使流经的冷却液形成旋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应用于动力装置时,能够提升对动力装置的电器件的冷却降温效果,保证动力装置的性能稳定性,延长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林,张智敏,周荣斌,曹红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