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9609发布日期:2023-11-17 19:2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市面上车载手机无线充电基本为固定底座,为了满足用户使用需求,使手机在充电时,不会因为车辆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颠簸而断断续续,无线充电一般会设计成具有一定下沉角度,或在无线充电底部增加摩擦垫,防止手机因车辆行驶时产生晃动。

2、但是,上述设计会使得中控不够平整,对用户的使用造成一定影响,舒适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及车辆,能够保证中控的平整性。

2、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包括:主体部、无线充电部及升降部,其中,主体部上设置有容纳腔;无线充电部设置在容纳腔内,无线充电部的第一端与主体部可转动地连接;升降部设置在容纳腔内,升降部包括安装底座及第一升降凸台,安装底座与主体部固定连接,第一升降凸台可移动的设置在安装底座上,并与无线充电部抵接,第一升降凸台具有使无线充电部的第二端的上表面与主体部的上端面平齐的第一位置,及使无线充电部的第二端的上表面至少部分高于或低于主体部的上端面预设距离的第二位置。

3、可选地,升降部还包括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在安装底座上,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升降凸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4、可选地,无线充电部包括无线充电安装座及无线充电本体,无线充电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腔,无线充电本体设置在安装腔内,无线充电安装座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主体部上,无线充电本体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5、可选地,第一升降凸台沿垂直于无线充电部第一端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无线充电安装座上设置有第二升降凸台,第一升降凸台与第二升降凸台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另一者上设置有导向部,导向部与第一导向斜面抵接,第一升降凸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无线充电部能够通过第一导向斜面与导向部的配合上下摆动。

6、可选地,第一升降凸台上设置有导向部,第二升降凸台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导向部包括第二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的靠近无线充电安装座的一端上设置有抵接凸起,第一导向斜面与第二导向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抵接凸起与第一导向斜面抵接。

7、可选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及蜗杆,驱动电机设置在安装底座上,蜗杆可转动的设置在安装底座上,驱动电机与蜗杆驱动连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蜗杆转动,第一升降凸台上设置有螺纹结构,螺纹结构与蜗杆相适配,蜗杆穿设在螺纹结构上,转动的蜗杆能够驱动第一升降凸台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8、可选地,主体部包括主体本体,主体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无线充电部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凸柱,无线充电部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凸柱,第一凸柱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第二凸柱可移动的设置在第二导向槽内,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用于对无线充电部的运动进行导向,以使无线充电部能够沿预设轨迹进行移动。

9、可选地,主体部还包括限位滑块,限位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安装底座上,并与第一升降凸台驱动连接,限位滑块能够随着第一升降凸台的运动而运动,限位滑块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第一限位槽与第一导向槽相对应,第二限位槽与第二导向槽的位置相对应,第一凸柱穿设在第一限位槽上,第二凸柱穿设在第二限位槽上,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用于对无线充电部的运动进行限制。

10、可选地,升降部还包括滑轨组件,滑轨组件包括滑轨安装支架及滑轨结构,滑轨安装支架设置在安装底座上,并沿垂直于无线充电部第一端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滑轨结构设置在第一升降凸台的侧部,滑轨结构可移动的安装在滑轨安装支架上。

11、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升降无线充电结构为上述的升降无线充电结构。

12、本申请提供的升降无线充电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所提供的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将无线充电部的第一端与主体部可转动地连接,使无线充电部能够沿无线充电部第一端的转动轴线进行摆动,通过将第一升降凸台可移动的设置在安装底座上,并使第一升降凸台与无线充电部抵接,使无线充电部能够随着第一升降凸台的移动而摆动,在不需要使用无线充电部进行充电时,能够通过将第一升降凸台设置为第一位置,使无线充电部第二端的上表面与主体部的上端面平齐,进而使无线充电部与主体部的端面平齐,使中控造型更加平整、美观,在需要使用无线充电部进行充电时,能够通过将第一升降凸台设置为第二位置,使无线充电部的第二端的上表面至少部分高于或低于与主体部的上端面,使无线充电部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从而使充电过程更加平稳。



技术特征:

1.一种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10)还包括驱动组件(12),所述驱动组件(12)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14)上,所述驱动组件(1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凸台(11)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部(16)包括无线充电安装座(161)及无线充电本体(162),所述无线充电安装座(161)上设置有安装腔(1611),所述无线充电本体(162)设置在所述安装腔(1611)内,所述无线充电安装座(161)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主体部(15)上,所述无线充电本体(162)用于对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凸台沿垂直于所述无线充电部(16)第一端的转动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无线充电安装座(161)上设置有第二升降凸台,所述第一升降凸台与所述第二升降凸台中的一者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另一者上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抵接,所述第一升降凸台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无线充电部(16)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导向部的配合上下摆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凸台上设置有导向部,所述第二升降凸台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111)的靠近所述无线充电安装座(161)的一端上设置有抵接凸起(112),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抵接凸起(112)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2)包括驱动电机(121)及蜗杆(122),所述驱动电机(121)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14)上,所述蜗杆(12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14)上,所述驱动电机(121)与所述蜗杆(122)驱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21)用于驱动所述蜗杆(122)转动,所述第一升降凸台(11)上设置有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结构与所述蜗杆(122)相适配,所述蜗杆(122)穿设在所述螺纹结构上,转动的所述蜗杆(122)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升降凸台(11)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5)包括主体本体(151),所述主体本体(151)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511)和第二导向槽(1512),所述无线充电部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凸柱(153),所述无线充电部的第二端上设置有第二凸柱(154),所述第一凸柱(153)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1511)内,所述第二凸柱(154)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1512)内,所述第一导向槽(1511)和所述第二导向槽(1512)用于对所述无线充电部的运动进行导向,以使所述无线充电部能够沿预设轨迹进行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5)还包括限位滑块(152),所述限位滑块(152)可移动的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上,并与所述第一升降凸台(11)驱动连接,所述限位滑块(152)能够随着所述第一升降凸台(11)的运动而运动,所述限位滑块(15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521)与第二限位槽(1522),所述第一限位槽(1521)与所述第一导向槽(1511)相对应,所述第二限位槽(1522)与所述第二导向槽(1512)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凸柱(153)穿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槽(1521)上,所述第二凸柱(154)穿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槽(1522)上,所述第一限位槽(1521)与所述第二限位槽(1522)用于对所述无线充电部的运动进行限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10)还包括滑轨组件(13),所述滑轨组件(13)包括滑轨安装支架(131)及滑轨结构(132),所述滑轨安装支架(131)设置在所述安装底座(14)上,并沿垂直于所述无线充电部(16)第一端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滑轨结构(132)设置在所述第一升降凸台(11)的侧部,所述滑轨结构(132)可移动的安装在所述滑轨安装支架(131)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所述升降无线充电结构,所述升降无线充电结构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无线充电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及车辆,升降无线充电结构包括:主体部、无线充电部及升降部,其中,主体部上设置有容纳腔;无线充电部设置在容纳腔内,无线充电部的第一端与主体部可转动地连接;升降部设置在容纳腔内,升降部包括安装底座及第一升降凸台,安装底座与主体部固定连接,第一升降凸台可移动的设置在安装底座上,并与无线充电部抵接,第一升降凸台具有使无线充电部的第二端的上表面与主体部的上端面平齐的第一位置,及使无线充电部的第二端的上表面至少部分高于或低于主体部的上端面预设距离的第二位置。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中控的平整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赵京玉,罗志刚,王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