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82596发布日期:2023-08-20 13:5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机的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机的外壳。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

2、现有的电动机外壳一般有两种安装方式,横向安装和竖向安装,而现有技术不便于根据需要对电动机外壳进行安装,通用性较差,同时电机在应对不同场景时需要根据工作角度的不同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动机的外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动机外壳一般有两种安装方式,横向安装和竖向安装,而现有技术不便于根据需要对电动机外壳进行安装,通用性较差,同时电机在应对不同场景时需要根据工作角度的不同进行调节。

2、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电动机的外壳,包括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上的第一调节装置、支撑所述电机的支撑装置和调节所述电机的旋转角度的第二调节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的作用端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的调节端;所述电机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调节所述电机的竖向旋转角度;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调节所述电机的横向旋转角度。

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杆、卡入所述卡槽内的第一滑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杆上的第二滑动杆和推动所述第一滑动杆的弹性件;所述固定杆设置在所述电机的尾部;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一滑动槽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动槽内;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第一滑动杆之间。

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滑动杆上开设有螺纹;所述第二滑动杆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压紧所述固定杆。

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撑装置上开设有第三滑动槽;所述卡槽开设在所述第三滑动槽内;所述卡槽沿着所述第三滑动槽开设有若干。

7、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调节装置包括支撑座、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撑座内的旋转块和设置在所述旋转块上的调节块;所述旋转块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旋转在所述支撑座内;所述调节块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座的顶部接触;所述调节块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件;所述支撑座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螺纹槽;所述第二固定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内。

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调节块上设置有指针;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刻度;所述指针指向所述刻度。

9、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0、1、由于采用了第一调节装置设置在电机的尾部,电机旋转连接在支撑装置上,支撑装置上开设有第三滑动槽,第三滑动槽呈1/4半圆状,第三滑动槽内开设有卡槽,卡槽沿着第三滑动槽开设有若干,卡槽均朝向电机的旋转轴,卡槽每隔10°开设有一组,支撑装置设置在第二调节装置的作用端,第二调节装置控制支撑装置的水平旋转,当需要将电机的位置固定时,将第一调节装置卡入卡槽内,电机的竖直方向角度固定,进而实现了调节电机的安装方向的同时调节电机的工作角度。

11、2、由于采用了固定杆设置在电机的尾部,固定杆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杆,第一滑动杆朝向卡槽的一端呈半球状,第一滑动杆上设置有第二滑动杆,第二滑动杆上开设有螺纹,第一滑动槽上方开设有第二滑动槽,第一滑动槽与第二滑动槽相通,第二滑动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动槽内,第一滑动槽内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抵住第一滑动槽的右侧面,弹性件的另一端抵住第一滑动杆的右侧面,第二滑动杆上螺纹连接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螺旋下压至压紧固定杆时,第一滑动杆的位置固定,当需要将电机竖直方向的角度固定时,将第二滑动杆向远离卡槽的方向拨动,使得第一滑动杆脱离卡槽,随后调节电机的竖直角度,直至调节完成后,松开第二滑动杆,通过弹性件的压力将第一滑动杆的端面抵住第三滑动槽,随后微调电机的竖直角度,直至第一滑动杆插入卡槽内,随后将固定件螺旋下压直至压紧固定杆的侧壁,将第一滑动杆的位置固定,进而实现了固定和调节电机的竖直方向的角度调节。

12、3、由于采用了支撑座呈圆柱状,支撑板上旋转连接有旋转块,旋转块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呈圆板状,限位件防止旋转块脱离支撑座,旋转块的侧壁上设置有调节块,调节块的方向与电机轴的方向一致,调节块上上下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件,调节块的底部与支撑座的顶部接触,支撑座的顶部上开设有若干螺纹槽,螺纹槽每隔45°设置有一组,调节块上设置有指针,支撑座的侧壁上开设有刻度,当旋转旋转块时,观察指针指向的刻度数值,从而调节电机的水平方向角度,当需要将电机的水平方向固定时,将第二固定件螺纹下压直至螺纹旋入螺纹槽内,当第二固定件未与螺纹槽呈同轴时,将第二固定件压紧支撑座的顶面,将旋转块的水平角度固定,进而实现了固定和调节电机的水平方向的角度调节。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1)、设置在所述电机(1)上的第一调节装置(2)、支撑所述电机(1)的支撑装置(3)和调节所述电机(1)的旋转角度的第二调节装置(4);所述支撑装置(3)上开设有卡槽(31);所述第一调节装置(2)的作用端卡入所述卡槽(31)内;所述支撑装置(3)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装置(4)的调节端;所述电机(1)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撑装置(3)上;所述第一调节装置(2)调节所述电机(1)的竖向旋转角度;所述第二调节装置(4)调节所述电机(1)的横向旋转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装置(2)包括固定杆(21)、卡入所述卡槽(31)内的第一滑动杆(22)、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杆(22)上的第二滑动杆(23)和推动所述第一滑动杆(22)的弹性件(24);所述固定杆(21)设置在所述电机(1)的尾部;所述固定杆(21)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211);所述第一滑动杆(22)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动槽(211)内;所述第一滑动槽(211)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212);所述第二滑动杆(23)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动槽(212)内;所述弹性件(24)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槽(211)与所述第一滑动杆(22)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动杆(23)上开设有螺纹;所述第二滑动杆(23)上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件(221);所述第一固定件(221)压紧所述固定杆(2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3)上开设有第三滑动槽(32);所述卡槽(31)开设在所述第三滑动槽(32)内;所述卡槽(31)沿着所述第三滑动槽(32)开设有若干。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装置(4)包括支撑座(41)、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撑座(41)内的旋转块(42)和设置在所述旋转块(42)上的调节块(43);所述旋转块(42)的底部设置有限位件(44);所述限位件(44)旋转在所述支撑座(41)内;所述调节块(43)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座(41)的顶部接触;所述调节块(43)上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件(45);所述支撑座(41)上均匀开设有若干螺纹槽(46);所述第二固定件(45)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46)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43)上设置有指针(431);所述支撑座(41)上开设有刻度(411);所述指针(431)指向所述刻度(4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的外壳,包括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上的第一调节装置、支撑所述电机的支撑装置和调节所述电机的旋转角度的第二调节装置;所述支撑装置上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调节装置的作用端卡入所述卡槽内;所述支撑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装置的调节端;所述电机旋转连接在所述支撑装置上;所述第一调节装置调节所述电机的竖向旋转角度;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调节所述电机的横向旋转角度。解决了电动机外壳一般有两种安装方式,横向安装和竖向安装,而现有技术不便于根据需要对电动机外壳进行安装,通用性较差,同时电机在应对不同场景时需要根据工作角度的不同进行调节。

技术研发人员:徐友清,徐鹏飞,李丽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飞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