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15906发布日期:2023-10-14 10:27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直流电机,具体为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


背景技术:

1、直流电机是指能将直流电能转换成机械能或将机械能转换成直流电能的旋转电机,它是能实现直流电能和机械能互相转换的电机,当它作电动机运行时是直流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作发电机运行时是直流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其电机壳体则是承载和保护电机内部转子等结构部件的外部框架,是电机安置使用的基础之一。

2、现有直流电机在使用中,由于内部电机转子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空振噪音,壳体隔音性不强,同时因为电机壳体的安置结构多为单一方向的固定,其与安置环境的固定衔接不够稳定,会出现运行中过程中因微小振动而产生噪音的现象,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直流电机在使用中,由于内部电机转子在运作过程中会产生空振噪音,壳体隔音性不强,同时因为电机壳体的安置结构多为单一方向的固定,其与安置环境的固定衔接不够稳定,会出现运行中过程中因微小振动而产生噪音的现象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包括主体安置机构、辅助衔接机构和内仓夹层机构,所述主体安置机构的底端一侧设置有辅助衔接机构,且主体安置机构的四周内壁设置有内仓夹层机构,所述辅助衔接机构包括衔接架、安置架、贴合垫、凹凸槽口和螺栓,且衔接架的底端设置有安置架,所述安置架的底端贴合有贴合垫,且贴合垫的底端分布有凹凸槽口,所述安置架的两端分布有螺栓。

3、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与安置架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衔接架与主体安置机构、安置架之间为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贴合垫与安置架底端相贴合,且凹凸槽口沿着贴合垫底端等距开设。

5、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安置机构包括主框架、电机端架、安置板和安置孔,且主框架的一端设置有电机端架,所述电机端架的一侧设置有安置板,且安置板的四周内部等距开设有安置孔。

6、进一步的,所述安置孔沿着安置板四周内部等距开设,且安置板与主框架之间为固定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内仓夹层机构包括外壳体、内夹层、轴承圈和外胶环,且外壳体的四周内部分布有内夹层,所述外壳体的两端分布有轴承圈,且轴承圈的四周外壁贴合有外胶环。

8、进一步的,所述外胶环与轴承圈、外壳体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内夹层沿着外壳体四周内部均匀分布。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在此电机壳体的一端顶部设置有衔接架,其衔接架通过底端设置分布的安置架,可对安置的此电机壳体进行另一端位置的固定,配合主体安置机构形成两端的,由于安置架底面贴合有软胶材质的贴合垫,可在此直流电机使用中产生的微小振动通过两端的固定结构进行降低,同时配合贴合垫底面等距开设的凹凸槽口,将减少的震动感降低,起到缓冲效果,从而降低整体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达到降噪效果。

10、在此直流电机壳体装载电机组件进行使用前,可通过主框架一端四周分布的安置板进行组合安装,通过安置板内部四周开设的安置孔使用螺丝等结构,将此电机壳体支架稳定搭载于安置环境,从而进行后续的稳定使用,而电机端架则布设于主框架两端,相较于主框架采用了更厚的金属材质,从而起到防护稳定作用。

11、此电机壳体框架采用金属材质的外壳体制作,通过在外壳体内壁夹层均匀分布泡棉材质的内夹层,可在电机运行中,通过壳体结构隔绝一部分转动噪音,从而配合外部安置结构起到内外稳定的减噪效果,而外壳体的两端均分布有轴承圈,其轴承圈四周外壁均设置有外胶环,通过外胶环减少转动中两端搭载轴的转动噪音,起到降噪辅助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包括主体安置机构(1)、辅助衔接机构(2)和内仓夹层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安置机构(1)的底端一侧设置有辅助衔接机构(2),且主体安置机构(1)的四周内壁设置有内仓夹层机构(3),所述辅助衔接机构(2)包括衔接架(201)、安置架(202)、贴合垫(203)、凹凸槽口(204)和螺栓(205),且衔接架(201)的底端设置有安置架(202),所述安置架(202)的底端贴合有贴合垫(203),且贴合垫(203)的底端分布有凹凸槽口(204),所述安置架(202)的两端分布有螺栓(2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205)与安置架(202)之间为螺纹连接,且衔接架(201)与主体安置机构(1)、安置架(202)之间为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垫(203)与安置架(202)底端相贴合,且凹凸槽口(204)沿着贴合垫(203)底端等距开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安置机构(1)包括主框架(101)、电机端架(102)、安置板(103)和安置孔(104),且主框架(101)的一端设置有电机端架(102),所述电机端架(102)的一侧设置有安置板(103),且安置板(103)的四周内部等距开设有安置孔(1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置孔(104)沿着安置板(103)四周内部等距开设,且安置板(103)与主框架(101)之间为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仓夹层机构(3)包括外壳体(301)、内夹层(302)、轴承圈(303)和外胶环(304),且外壳体(301)的四周内部分布有内夹层(302),所述外壳体(301)的两端分布有轴承圈(303),且轴承圈(303)的四周外壁贴合有外胶环(30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胶环(304)与轴承圈(303)、外壳体(301)之间为固定连接,且内夹层(302)沿着外壳体(301)四周内部均匀分布。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包括主体安置机构、辅助衔接机构和内仓夹层机构,所述主体安置机构的底端一侧设置有辅助衔接机构,且主体安置机构的四周内壁设置有内仓夹层机构。该可稳定降噪的电机壳体,在此电机壳体的一端顶部设置有衔接架,其衔接架通过底端设置分布的安置架,可对安置的此电机壳体进行另一端位置的固定,配合主体安置机构形成两端的,由于安置架底面贴合有软胶材质的贴合垫,可在此直流电机使用中产生的微小振动通过两端的固定结构进行降低,同时配合贴合垫底面等距开设的凹凸槽口,将减少的震动感降低,起到缓冲效果,从而降低整体电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达到降噪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孙旭华,武鹏飞,金晶,邵燕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仁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8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