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0575发布日期:2023-09-02 09:4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绝缘防护,尤其是一种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1、目前10kv配网中常见使用高压侧变压器、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等设备,需要借助带电作业车或者在停电的状态下才可安装防护罩,效率极其低下,同时也存在安装运维成本非常高。

2、相关技术中,有人设计了可带电作业进行安装的防护罩以及对应的安装工具,对变压器、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等设备进行包裹式防护,带电作业安装时,通过安装工具打开防护罩预制的结构切缝并将防护罩固定在安装工具上,通过地电位绝缘杆操作法即可完成安装。

3、然而,变压器、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结构和尺寸均不相同,为适配各种设备的形状和尺寸,需要分别设计对应的防护罩以及相应的安装工具,运维人员作业时需要携带多个安装工具,另外,目前的安装工具均是钳形结构,运维人员手动掰开结构切缝后再通过安装工具维持掰开结构切缝的状态。上述两种情况均增加了运维人员的作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旨在降低运维人员的作业难度。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包括:

3、操作杆;以及

4、扩缝件,与操作杆连接,设置有两组扩缝槽;两扩缝槽的第一端设有开口,两扩缝槽之间的间隔自扩缝槽的第一端至扩缝槽的第二端逐渐增大,扩缝槽两相对的内壁分别形成有若干个相互间隔的凸起部,使扩缝槽的局部位置形成起伏。

5、在一实施例中,扩缝件呈梯形或三角形,两扩缝槽分别设置于扩缝件的斜边。

6、在一实施例中,各凸起部交错设置,使扩缝槽各个位置的宽度保持一致。

7、在一实施例中,两扩缝槽镜像对称。

8、在一实施例中,扩缝槽呈波浪形。

9、在一实施例中,扩缝槽的开口呈放射状,向远离扩缝槽的方向展开。

10、在一实施例中,操作杆包括:

11、杆体;以及

12、第一转接件,与杆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与扩缝件可转动连接;扩缝件可以第一转接件为圆心沿第一角速度方向转动。

13、在一实施例中,操作杆还包括:

14、第二转接件,与杆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以及

15、第三转接件,与第二转接件可转动连接;第三转接件可以第二转接件为圆心沿第二角速度方向转动,第一角速度方向与第二角速度方向相互垂直。

16、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转接件和第三转接件形成套装腔,第一转接件和第三转接件形成套装腔的尾端设有通孔。

17、在一实施例中,操作杆和扩缝件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扩缝件嵌入防护罩的方式来打开防护罩预制的切缝,在扩缝件设置两组间隔逐渐增大的扩缝槽,通过将切缝两侧的壳体嵌入扩缝槽,扩缝件沿着两组扩缝槽的间隔增大的方向嵌入防护罩并逐渐打开切缝,使切缝因被扩缝件嵌入顶压而扩展,防护罩处于被掰开的状态,可以轻易打开防护罩的切缝,并且适配多种类型的防护罩。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缝件(200)呈梯形或三角形,两所述扩缝槽(210)分别设置于扩缝件(200)的斜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起部(220)交错设置,使所述扩缝槽(210)各个位置的宽度保持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扩缝槽(210)镜像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缝槽(210)呈波浪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缝槽(210)的开口呈放射状,向远离所述扩缝槽(210)的方向展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100)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100)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120)和第三转接件(140)形成套装腔,所述第一转接件(120)和第三转接件(140)形成套装腔的尾端设有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100)和所述扩缝件(200)均由绝缘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绝缘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用于多种防护罩的安装工具包括操作杆以及扩缝件;扩缝件与操作杆连接,设置有两组扩缝槽;两扩缝槽的第一端设有开口,两扩缝槽之间的间隔自扩缝槽的第一端至扩缝槽的第二端逐渐增大,扩缝槽两相对的内壁分别形成有若干个相互间隔的凸起部,使扩缝槽的局部位置形成起伏。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降低运维人员的作业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柳淦元,辛少权,李颖,许继源,陈潇跃,赖华景,冯泽君,段春艳,王小博,丁犇,连佳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术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