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2012发布日期:2024-01-26 22:57阅读:15来源:国知局
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该充电系统包括多个电池组和用于为多个电池组充电的充电器。充电器包括多个电池接口,每个电池接口连接一个电池包,因此可以对多个电池包充电。当多个电池包安装至充电器上放置在一平面上进行充电或运输时,电池包内的电芯长时间竖直放置会导致电极板与电解液不能完全接触,长期如此会影响锂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相互堆叠摆放的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能够便捷移动且电芯安全性能高。

2、为实现上述目标,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多个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包括:壳体;第一容纳部,设置于壳体,用于安装第一储能装置,第一储能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电芯;第二容纳部,设置于壳体,用于安装第二储能装置,第二储能装置包括多个第二电芯;第一电芯的体积大于第二电芯的体积,多个充电设备能够堆叠摆放;且当多个充电设备堆叠摆放于一平面时,第一电芯基本平行于平面。

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储能装置沿第二直线的延伸方向插入第二容纳部,第二直线与所述平面形成的夹角β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80度。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储能装置沿第二直线的延伸方向插入第二容纳部,第二直线与平面形成的夹角β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70度。

5、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还包括框架,壳体容纳于框架定义的长方体的内部。

6、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的顶角形成突出部或凹陷部;多个充电设备在堆叠时,相连的框架之间的突出部和凹陷部能配合固定。

7、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充电设备堆叠时,安装至充电设备上的至少部分电池包不可拿取。

8、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能可拆卸地安装轮子和拉杆。

9、在一些实施例中,框架包括或形成有供用户提拎的把手。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设备还具有电量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安装在其上的储能装置的电量状态。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充电设备能够以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堆叠。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方式中多个充电设备的放置方向和第二方式中多个充电器的放置方向不同。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充电设备以第一方式堆叠时,安装至充电设备上的所有电池包可拿取。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充电设备以第二方式堆叠时,安装至充电设备上的至少部分电池包不可拿取。



技术特征:

1.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多个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装置沿第二直线的延伸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平面形成的夹角β大于等于45度且小于等于8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能装置沿第二直线的延伸方向插入所述第二容纳部,所述第二直线与所述平面形成的夹角β大于等于50度且小于等于7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包括框架,所述壳体容纳于所述框架定义的长方体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顶角形成突出部或凹陷部;多个所述充电设备在堆叠时,相连的所述框架之间的突出部和凹陷部能配合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充电设备堆叠时,安装至所述充电设备上的至少部分电池包不可拿取。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能可拆卸地安装轮子和拉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或形成有供用户提拎的把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还具有电量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安装在其上的储能装置的电量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充电设备能够以第一方式和第二方式堆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式中所述多个充电设备的放置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式中所述多个充电设备的放置方向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充电设备以第一方式堆叠时,安装至所述充电设备上的所有电池包可拿取。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充电设备以第二方式堆叠时,安装至所述充电设备上的至少部分电池包不可拿取。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多个充电设备,充电设备包括:壳体;第一容纳部,设置于壳体,用于安装第一储能装置,第一储能装置包括多个第一电芯;第二容纳部,设置于壳体,用于安装第二储能装置,第二储能装置包括多个第二电芯;第一电芯的体积大于第二电芯的体积,多个充电设备能够堆叠摆放;且当多个充电设备堆叠摆放于一平面时,第一电芯基本平行于平面。采用以上方案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相互堆叠摆放的充电设备,该充电设备能够便捷移动且电芯安全性能高。

技术研发人员:张月祥,曹亚飞,李峥峥,耿正,肖怡文,鲁志健,伯曼科里,童佳俊,黄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19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