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6118发布日期:2024-01-23 10:5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输变电工程,具体涉及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


背景技术:

1、在电力线缆铺设施工过程中,放线、撤线和紧线工作均应有专人指挥、统一信号,并做到通信畅通、加强监护,工作前应检查放线、撤线和紧线工具及设备是否良好,紧线前,应检查导线有无障碍物挂住,必要时,应加固桩锚或加设临时拉绳,严禁采用突然剪断导、地线的做法松线,但是现有的输变电工程用电力施工紧线装置,不便于对线缆进行逐步紧线操作,同时当需要松线时,也不便于对线缆进行逐步松线操作,给电缆线缆铺设施工人员的工作带来不便。

2、在公开号为:cn218070805u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用电力施工紧线装置,包括紧线机构,所述紧线机构包括横板、螺杆、压辊、弹簧和电动伸缩杆;所述横板的上方设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反向转动旋钮通过螺杆转动带动l形杆移动,l形杆通过连接杆带动移动块向下移动对弹簧进行拉伸,移动块通过u形块带动压辊向下移动对电缆线的顶部挤压进行紧线,正向转动螺杆,使得弹簧的弹力带动圆杆向上移动,使得移动块通过u形块带动压辊向上移动进行松线,使本实用新型便于逐步进行紧线或松线操作,给电缆线缆铺设施工人员的工作带来便利。

3、为了解决不便于对线缆进行逐步紧线操作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通过螺杆转动带动l形杆移动,l形杆通过连接杆带动移动块向下移动对弹簧进行拉伸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当线缆使用位置较高时,对旋钮进行转动作为驱动力的中枢,不便操作的情况,进而导致线缆紧线的局限性得到限制,影响输变电工程的正常紧线操作,降低紧线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导向辊一,所述支撑座的一端上侧面架设有护板,所述护板的上端内侧顶面固定安装有导向辊二,所述护板的内侧面活动连接有紧线机构,所述紧线机构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限位调节机构;

4、所述紧线机构包括有高度调节单元和横向调节单元,所述横向调节单元设置在高度调节单元的输出端并与之活动连接;

5、所述限位调节机构包括有固定防护单元和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设置在固定防护单元的内侧并与之活动连接。

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单元包括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安装在护板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护板内壁转动连接的螺纹杆。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驱动能够带动其输出轴转动实现螺纹杆的转动。

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外表面分别与预设在护板内侧的升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座。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座的整体形状呈u型结构。

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向调节单元包括有摇把,所述摇把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分别与连接座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锥形齿轮,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的两侧外表面分别啮合转动有从动锥形齿轮,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中心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螺杆。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螺杆远离从动锥形齿轮的一端增设有限位圆块,用于限位作用。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防护单元包括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端外表面分别与连接座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上开设有辅助限位的限位槽。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座为方形且内壁空槽设置为圆形的空心柱体。

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上预设有空槽,且所述空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靠近的固定座一端内壁与转动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伸缩柱为空心圆柱体,且伸缩柱的表面与固定座的内壁空槽滑动适配。

1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有限位块和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固定安装在伸缩柱的一端,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伸缩柱远离导向轮的一端外表面且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适配,用于对伸缩柱的移动距离进行限定,防止脱落。

18、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19、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采用高度调节单元和横向调节单元之间的共同配合,避免了现有紧线装置在工程断电的情况下不具备紧线调节的问题,通过摇把、主动锥形齿轮与从动锥形齿轮之间共同配合,江南手动转动作为动力传输的中枢,带动主动锥形齿轮与从动锥形齿轮之间啮合转动,进而实现转动螺杆的旋转,保证在低施工位置时,可以手动摇动两组导向轮之间的宽度,节约电能的同时操作便捷,通过驱动电机、螺纹杆与升降块相互配合,保证当使用位置较高时,不便摇动摇把,可以通过升降来调节松紧程度,双层保险,实用性高。

20、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采用固定防护单元和伸缩单元之间的共同配合,解决了现有紧线装置在使用时,表面堆积灰尘容易引起正常使用的问题,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之间的适配,在动力输出的情况下保证伸缩柱带动导向轮进行平稳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同时实现两组进行移动,缩减单个伸缩柱移动的距离,提升线缆松紧程度的快速调节,稳定性高,操作性强。

2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采用固定座与伸缩柱之间的共同配合,能够为转动螺杆进行防护,避免紧线装置在工程施工场地使用时灰尘大量堆积,影响正常使用效果,减轻对转动螺杆的清洁压力,提升加强防护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适用于输变电工程的线缆紧线处理,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导向辊一(11),所述支撑座(1)的一端上侧面架设有护板(a1),所述护板(a1)的上端内侧顶面固定安装有导向辊二(12),所述护板(a1)的内侧面活动连接有紧线机构(2),所述紧线机构(2)的外部活动连接有限位调节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单元包括有驱动电机(211),所述驱动电机(211)固定安装在护板(a1)的上端外表面,所述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与护板(a1)内壁转动连接的螺纹杆(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212)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升降块(213),所述升降块(213)的外表面分别与预设在护板(a1)内侧的升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升降块(213)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座(2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调节单元包括有摇把(221),所述摇把(221)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分别与连接座(214)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主动锥形齿轮(222),所述主动锥形齿轮(222)的两侧外表面分别啮合转动有从动锥形齿轮(223),所述从动锥形齿轮(223)的中心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螺杆(2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防护单元包括有固定座(311),所述固定座(311)的一端外表面分别与连接座(214)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311)的内壁上开设有辅助限位的限位槽(3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11)的内壁上预设有空槽,且所述空槽的内壁上滑动连接有伸缩柱(321),所述伸缩柱(321)靠近的固定座(311)一端内壁与转动螺杆(22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单元包括有限位块(322)和导向轮(323),所述导向轮(323)固定安装在伸缩柱(321)的一端,所述限位块(322)分别固定安装在伸缩柱(321)远离导向轮(323)的一端外表面且与限位槽(312)的内壁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输变电工程线缆紧线装置,涉及输变电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导向辊一,所述支撑座的一端上侧面架设有护板,所述护板的上端内侧顶面固定安装有导向辊二,所述护板的内侧面活动连接有紧线机构。本技术通过采用固定防护单元和伸缩单元之间的共同配合,解决了现有紧线装置在使用时,表面堆积灰尘容易引起正常使用的问题,通过限位槽与限位块之间的适配,在动力输出的情况下保证伸缩柱带动导向轮进行平稳的水平方向的移动,同时实现两组进行移动,缩减单个伸缩柱移动的距离,提升线缆松紧程度的快速调节,稳定性高,操作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宁,张嘉能,谢振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辰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0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