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振式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14014发布日期:2023-11-22 14:52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振式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具有讲是一种减振式电机。


背景技术:

1、电机是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是工业生产及日常电器设备常用的机械部件,常见电机有直流无刷电机、交流塑封电机,电机主要由定子、转子、轴承、机壳、端盖等构成,工作原理为定子产生励磁磁场,对处在其中的通电导体产生力的作用,转子槽中有电枢绕组,当电枢绕组通电时,就会在励磁作用下旋转,带动转子转动,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风扇电机在转动过程中,因为叶片重量分布不均,导致旋转的叶片中心与电机轴中心发生偏差,致使风扇电机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因为叶片中心与电机轴中心发生偏差,叶片转动时产生的偏心力作用在风扇电机上,会对风扇电机产生轴向作用力和径向作用力,目前市面上的减振式风扇电机通过在电机底部安装弹簧等部件能对电机径向作用力进行吸收,但不能解决电机的轴向作用力,导致风扇电机工作时仍然存在振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振式电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上表面开设有定子框架,且定子框架内壁固定连接有定子,所述定子内部转动连接有电机转子,所述定子内部开设有设备腔,所述电机转子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外壁套设有弹簧,且阻尼器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阻尼器位于所述设备腔内部。

3、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外壳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支柱,且橡胶支柱均匀分布在电机外壳内壁,所述橡胶支柱位于电机外壳与定子框架之间。

4、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外壳外壁设置有接地端子。

5、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减振式电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6、其一:本实用新型当风扇电机开始工作,叶片在电机输出端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因为叶片重量分布不均,导致旋转的叶片中心与电机轴中心发生偏差,致使风扇电机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因为叶片中心与电机轴中心发生偏差,叶片转动时产生的偏心力作用在电机转子上,会对风扇电机转子产生轴向作用力,电机因此会产生振动,通过弹簧对电机转子产生的轴向振动进行吸收,弹簧吸收振动自身还会跳跃,通过阻尼器来抑制弹簧产生的跳跃,从而对电机沿着转子轴向产生的振动进行削弱,减小了电机工作时的震动。

7、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接地端子可以使接地线有良好的接地条件,不然的话接地线到处乱接,保证了合理的线路分配。



技术特征:

1.一种减振式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外壳(1),所述电机外壳(1)上表面开设有定子框架(3),且定子框架(3)内壁固定连接有定子(4),所述定子(4)内部转动连接有电机转子(5),所述定子(4)内部开设有设备腔(9),所述电机转子(5)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6),且第一轴承(6)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阻尼器(8),所述阻尼器(8)外壁套设有弹簧,且阻尼器(8)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7),所述第二轴承(7)、所述第一轴承(6)和阻尼器(8)位于所述设备腔(9)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内壁固定连接有橡胶支柱(2),且橡胶支柱(2)均匀分布在电机外壳(1)内壁,所述橡胶支柱(2)位于电机外壳(1)与定子框架(3)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振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1)外壁设置有接地端子(10)。


技术总结
本技术的一种减振式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包括电机外壳,所述电机外壳上表面开设有定子框架,且定子框架内壁固定连接有定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风扇电机开始工作,叶片在电机输出端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因为叶片重量分布不均,导致旋转的叶片中心与电机轴中心发生偏差,致使风扇电机工作时会产生振动,因为叶片中心与电机轴中心发生偏差,叶片转动时产生的偏心力作用在电机转子上,会对风扇电机转子产生轴向作用力,电机因此会产生振动,通过弹簧对电机转子产生的轴向振动进行吸收,弹簧吸收振动自身还会跳跃,通过阻尼器来抑制弹簧产生的跳跃,从而对电机沿着转子轴向产生的振动进行削弱,减小了电机工作时的震动。

技术研发人员:李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智祥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