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2059发布日期:2023-11-23 02:49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动机,具体为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1、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动能,通常作为动力输出装置带动其它装置运转。

2、电动机在运转的过程中,内部机械运转使得温度升高,因此会在电动机的后部安装散热风扇进行散热,散热风扇会随着电机的运行而运转,从而对电动机的内部进行散热。

3、传统的电动机散热装置通常是针对其内部进行散热,但电机在安装时,下侧通常会使用螺栓固定在地面或其它设备上,电动机在运转的过程中,其内部的热量可以通过散热风扇进行散热,但部分热量会传导到电动机的底部,由于其底部与地面或其它设备贴合,导致其连接处的温度不易散失,进而容易使其散热效果较差,使其内部的电器元件容易因高度而降低使用寿命,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电动机底部与其它装置的连接处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机身,机身一侧固连风机后盖,且机身远离风机后盖的一侧固连前盖,前盖中端插设传动杆,且传动杆靠近机身的一侧固连在机身输出轴上,传动杆外侧设置散热机构,且散热机构包括传动单元、转动单元、传输单元、底板、旋转单元、吹风单元和挡板,传动杆外侧设置传动单元,且传动单元下端设置转动单元,转动单元远离传动单元的一端设置传输单元,且传输单元下侧转接在底板上,底板靠近前盖的一侧固连在前盖上,且传输单元远离转动单元的一端内侧设置旋转单元,旋转单元上侧设置吹风单元,且底板两端上侧固连挡板,挡板上侧固连在机身上。

3、优选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传动杆外侧固连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下端外侧啮合第二齿轮,转动单元包括第一转杆和第一变向齿轮,且第二齿轮中端固连第一转杆,第一转杆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固连第一变向齿轮,且第一转杆远离第一变向齿轮的一端转接在前盖上。

4、优选地,传输单元包括第二变向齿轮和齿带,且第一变向齿轮远离第一转杆的一端外侧啮合第二变向齿轮,第二变向齿轮下端转接在底板上,且第二变向齿轮中端外侧套设啮合齿带,旋转单元包括第三齿轮和第二转杆,且齿带远离第二变向齿轮的一端内侧插设啮合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中端下侧固连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下侧转接在底板上,两组第三齿轮和第二转杆插设啮合在齿带内侧,且两组第三齿轮和第二转杆对称设置。

5、优选地,吹风单元包括第三转杆和风扇,且第三齿轮上侧中端固连第三转杆,第三转杆上侧固连风扇,底板上侧两端固连两组挡板,且挡板中端设置为镂空状。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7、通过设置散热机构,使机身启动后带动传动杆运转时,传动杆通过传动单元带动转动单元运转,转动单元运转后带动传输单元运转,传输单元运转后带动旋转单元和吹风单元运转,借助吹风单元的运转对机身的底部进行吹风散热,从而提升电动机运转时的散热效果,降低因高温对电动机内部电器元件的损伤,从而提升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包括机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一侧固连风机后盖(2),且机身(1)远离风机后盖(2)的一侧固连前盖(3),所述前盖(3)中端插设传动杆(4),且传动杆(4)靠近机身(1)的一侧固连在机身(1)输出轴上,所述传动杆(4)外侧设置散热机构,且散热机构包括传动单元、转动单元、传输单元、底板(11)、旋转单元、吹风单元和挡板(16),所述传动杆(4)外侧设置传动单元,且传动单元下端设置转动单元,所述转动单元远离传动单元的一端设置传输单元,且传输单元下侧转接在底板(11)上,所述底板(11)靠近前盖(3)的一侧固连在前盖(3)上,且传输单元远离转动单元的一端内侧设置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上侧设置吹风单元,且底板(11)两端上侧固连挡板(16),所述挡板(16)上侧固连在机身(1)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齿轮(5)和第二齿轮(6),且传动杆(4)外侧固连第一齿轮(5),所述第一齿轮(5)下端外侧啮合第二齿轮(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单元包括第一转杆(7)和第一变向齿轮(8),且第二齿轮(6)中端固连第一转杆(7),所述第一转杆(7)远离第二齿轮(6)的一侧固连第一变向齿轮(8),且第一转杆(7)远离第一变向齿轮(8)的一端转接在前盖(3)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单元包括第二变向齿轮(9)和齿带(10),且第一变向齿轮(8)远离第一转杆(7)的一端外侧啮合第二变向齿轮(9),所述第二变向齿轮(9)下端转接在底板(11)上,且第二变向齿轮(9)中端外侧套设啮合齿带(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单元包括第三齿轮(12)和第二转杆(13),且齿带(10)远离第二变向齿轮(9)的一端内侧插设啮合第三齿轮(12),所述第三齿轮(12)中端下侧固连第二转杆(13),且第二转杆(13)下侧转接在底板(11)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第三齿轮(12)和第二转杆(13)插设啮合在齿带(10)内侧,且两组第三齿轮(12)和第二转杆(13)对称设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单元包括第三转杆(14)和风扇(15),且第三齿轮(12)上侧中端固连第三转杆(14),所述第三转杆(14)上侧固连风扇(15)。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上侧两端固连两组挡板(16),且挡板(16)中端设置为镂空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高效散热结构,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而本技术包括机身,机身一侧固连风机后盖,且机身远离风机后盖的一侧固连前盖,前盖中端插设传动杆,且传动杆靠近机身的一侧固连在机身输出轴上,传动杆外侧设置散热机构,且散热机构包括传动单元、转动单元、传输单元、底板、旋转单元、吹风单元和挡板,传动杆外侧设置传动单元,且传动单元下端设置转动单元,转动单元远离传动单元的一端设置传输单元,通过设置散热机构,有效提升电动机运转时的散热效果,降低因高温对电动机内部电器元件的损伤,从而提升电动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岳兴,岳翰林,胡贵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埃尔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