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64660发布日期:2023-12-30 07:34阅读:14来源:国知局
电缆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电线电缆,具体地,涉及一种电缆支架。


背景技术:

1、目前,风电行业内的风力发电机组与附属变压器连接方式多采用电力电缆连接,一端连接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柜,另一端连接附属变压器低压侧,电力电缆有风力发电机的基础环进入基础,通过直埋的方式进入附属变压器基础。

2、电缆在塔筒内的地面上铺设一端距离后,向下进入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环。电缆需要在进入基础环处进行弯折,但由于基础环内部空间小,铺设的电缆较多等客观原因,由地面进入基础环的电缆通常接近于竖直放置,由塔筒的底面直接进入基础环处的电缆通常弯折角度较大,很容易出现因为弯折角度较大而造成电缆在弯折处被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支架,该电缆支架能够支撑在电缆弯折角度较大的位置,对电缆进行引导,以减小电缆的弯折角度,避免因弯折角度较大对电缆在弯折处的部分造成破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电缆支架,承载部,包括第一承载面板和第二承载面板,所述第一承载面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承载面板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第二承载面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承载面板与所述第一承载面板的第二边相接;以及

3、支撑部,连接于所述承载部,以用于支撑所述承载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水平方向具有夹角。

4、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沿所述承载部周向设置的多个支撑壁。

5、可选地,每个所述支撑壁上均开设有第一通槽,以使每个所述支撑壁均形成有两支撑脚。

6、可选地,所述支撑壁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部,相邻所述支撑壁之间固定连接。

7、可选地,所述支撑壁焊接于所述承载部,相邻所述支撑壁通过焊接固定。

8、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面板在第三方向上对应设置的两边沿以及所述第二承载面板在第三方向上的对应设置的两边沿均设置有挡板。

9、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面板上和所述第二承载面板上均设置有防滑结构。

10、可选地,所述防滑结构构造为防滑条。

11、可选地,所述防滑条为多个。

12、可选地,所述承载部和所述支撑部的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缆支架包括承载部以及连接于承载部的支撑部,支撑部用于支撑承载部。承载部具有第一承载面板和第二承载面板,第一承载面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第一承载面板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二承载面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第二承载面板与第一承载面板的第二边相接。由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环伸出的电缆,放置在第一承载面板和第二承载面板上,依次通过第一承载面板和第二承载面板。在第一承载面板和第二承载面板的引导下,电缆在伸出基础环后,沿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的第一方向延伸后接着沿水平方向延伸,然后再接入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柜,与相关技术中的电缆伸出基础环后,电缆直接弯折并沿着水平的底面延伸连接至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柜,减小了电缆弯折处的弯折角度,以避免因弯折角度较大对电缆在弯折处的部分造成破坏。

14、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沿所述承载部周向设置的多个支撑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壁上均开设有第一通槽,以使每个所述支撑壁均形成有两支撑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固定连接于所述承载部,相邻所述支撑壁之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壁焊接于所述承载部,相邻所述支撑壁通过焊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面板在第三方向上对应设置的两边沿以及所述第二承载面板在第三方向上的对应设置的两边沿均设置有挡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面板上和所述第二承载面板上均设置有防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结构构造为防滑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条为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和所述支撑部的表面均设置有绝缘层。


技术总结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缆支架,包括承载部以及支撑部,支撑部用于支撑承载部。承载部具有第一承载面板和第二承载面板,第一承载面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与水平方向具有夹角,第一承载面板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第二承载面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一承载面板的第二边相接。由风力发电机组基础环伸出的电缆,依次通过第一承载面板和第二承载面板。在第一承载面板和第二承载面板的引导下,电缆在伸出基础环后,沿第一方向延伸后接着沿水平方向延伸,减小了电缆弯折处的弯折角度,以避免因弯折角度较大对电缆在弯折处的部分造成破坏。

技术研发人员:高杨,殷宗林,胡玉辉,白洁,于建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华爱依斯(黄骅)风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0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