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33023发布日期:2024-02-26 16:38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气膜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


背景技术:

1、气膜建筑多以穹顶型结构形式,气囊外表面较大面积可长时间受到阳光直射,适合大面积覆盖柔性光伏组件吸收太阳能用于发电,目前现有的气膜光伏发电多以直接在膜材外表面胶粘或利用连接组件悬挂的方式进行安装,但悬挂方式复杂,不便于快速安装和使用;柔性光伏组件吸收的太阳能部分会被转换为热能,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可达80-120℃,甚至更高,长期贴合与气膜建筑膜材表面,加速气膜膜材的老化,降低了气膜的使用寿命;且气膜建筑吸收热量被辐射到建筑内部,降低了气膜建筑的使用舒适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便捷的将光伏板安装在气囊外表面上,且可对光伏板背侧加速散热的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包括均为柔性的散热板和光伏板,所述散热板固定在气囊的外壁上,所述光伏板固定在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气囊的一侧,所述散热板靠近所述气囊的一侧还设置有隔热层。

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光伏板与气囊之间具有散热板,可由散热板来加速光伏板的散热,而在散热板靠近气囊的一侧设置隔热层,这样可避免散热板内的热量向气囊传递。

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板为镂空板。

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散热性能佳。

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板包括上板体、下板体和多根支撑柱,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具有间隙,多根所述支撑柱均竖向设置并均布在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所述上板体上均布有上下贯穿的散热孔,所述光伏板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板体背离所述下板体的一侧,所述隔热层设置在所述下板体背离所述上板体的一侧。

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使得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散热效果好,而设置散热孔使得光伏板上的热量能快速的散发至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

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光伏板设置有多片,多片所述光伏板均设置在所述上板体上,且在所述上板体上呈矩阵分布。

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板还包括多个连接套筒,多个所述连接套筒环形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的边缘处,且所述连接套筒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连接,并贯穿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每个所述连接套筒供连接件穿过以与所述气囊外壁连接。

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散热板在所述气囊外表面安装更为方便。

1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基座螺母和螺栓,多个所述基座螺母呈环形的设置在所述气囊的外侧壁上,多个所述基座螺母与多个所述连接套筒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连接套筒与对应所述基座螺母对齐,并插入一根所述螺栓与基座螺母螺纹连接,以将所述散热板固定在所述气囊外侧壁上。

1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1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下板体的中部设置有吹扫孔,所述气囊外侧壁的对应处设置有排气孔,且所述排气孔处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一端贯穿所述隔热层,并与所述吹扫孔连通。

1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在温度较高时,由气囊通过电磁阀向所述散热板内排气吹扫以加速散热。

16、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和电磁阀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智能化程度高。



技术特征:

1.一种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柔性的散热板(1)和光伏板(2),所述散热板(1)固定在气囊(3)的外壁上,所述光伏板(2)固定在所述散热板(1)背离所述气囊(3)的一侧,所述散热板(1)靠近所述气囊(3)的一侧还设置有隔热层(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为镂空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包括上板体(11)、下板体(12)和多根支撑柱(13),所述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之间具有间隙,多根所述支撑柱(13)均竖向设置并均布在所述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之间,所述上板体(11)上均布有上下贯穿的散热孔(111),所述光伏板(2)固定设置在所述上板体(11)背离所述下板体(12)的一侧,所述隔热层(4)设置在所述下板体(12)背离所述上板体(11)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板(2)设置有多片,多片所述光伏板(2)均设置在所述上板体(11)上,且在所述上板体(11)上呈矩阵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还包括多个连接套筒(14),多个所述连接套筒(14)环形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之间的边缘处,且所述连接套筒(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连接,并贯穿所述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每个所述连接套筒(14)供连接件(5)穿过以与所述气囊(3)外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包括基座螺母(51)和螺栓(52),多个所述基座螺母(51)呈环形的设置在所述气囊(3)的外侧壁上,多个所述基座螺母(51)与多个所述连接套筒(14)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连接套筒(14)与对应所述基座螺母(51)对齐,并插入一根所述螺栓(52)与基座螺母(51)螺纹连接,以将所述散热板(1)固定在所述气囊(3)外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体(12)的中部设置有吹扫孔(121),所述气囊(3)外侧壁的对应处设置有排气孔(31),且所述排气孔(31)处设置有电磁阀(32),所述电磁阀(32)的一端贯穿所述隔热层(4),并与所述吹扫孔(121)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7)和温度传感器(6),所述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所述上板体(11)和下板体(12)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6)和电磁阀(32)均与所述控制器(7)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膜式建筑上光伏发电总成,包括均为柔性的散热板和光伏板,所述散热板固定在气囊的外壁上,所述光伏板固定在所述散热板背离所述气囊的一侧,所述散热板靠近所述气囊的一侧还设置有隔热层,如此使得光伏板与气囊之间具有散热板,可由散热板来加速光伏板的散热,而在散热板靠近气囊的一侧设置隔热层,这样可避免散热板内的热量向气囊传递。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冠鹏高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12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