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状安全工器具及杆状安全工器具的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0552发布日期:2024-01-26 22:5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杆状安全工器具及杆状安全工器具的收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安全工器具,特别涉及一种杆状安全工器具及杆状安全工器具的收纳结构,属于电力。


背景技术:

1、在电力行业中,经常会使用到绝缘杆等杆状安全工器具。传统方式主要是将多根杆状安全工器具置于安全工器具柜等设备中进行存放,但这种存放方式具有诸多不足,例如:会占用大量空间,且在取用所需安全工器具时需要进行翻检,操作十分不便,并且还容易造成这些安全工器具因相互碰触或与工具柜碰撞而受损;不利于多根杆状安全工器具的携带或运输;不利于安全工器具的管理。

2、为克服传统方式的缺陷,业界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本实用新型人于cn208603509u中提出一种接地线绕线装置,其包括筒体和连接于筒体上的承绕机构,筒体的侧壁上设有窗口,当一根以上接地线的杆体插入筒体时,其中一杆体的局部从窗口暴露出而形成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持部。该接地线绕线装置虽然能实现多根杆体的规整收纳,并利于携运,但在电力检修现场使用时,需要另外进行存放和管理,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又例如,本实用新型人于cn203260982u提出了一种接地线绕线连接机构,其包括连接组件,该本体上设置一第一连接部,同时该本体上于第一连接部两侧分别对称设置一第二连接部,该第一连接部和该两个第二连接部分别与一杆体连接,并将该三个杆体间规整固定。该连接机构的结构复杂,成本高,在应用于高空作业时,一则会大幅增加杆体的整体重量,二则在随杆体掉落时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杆状安全工器具及杆状安全工器具的收纳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2、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杆状安全工器具,其包括第一杆状结构、卡箍和绑带;所述卡箍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杆状结构上;所述绑带与所述卡箍连接,并至少用以将一个以上第二杆状结构与所述第一杆状结构捆扎固定,且使所述第一杆状结构与第二杆状结构并行设置。

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箍为多个,多个所述卡箍沿所述第一杆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一所述卡箍上对应连接至少一根所述绑带。优选的,多个所述卡箍沿所述第一杆状结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示例性的,依据所述第一杆状结构的长度,所述卡箍和绑带可以为两个或三个。

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绑带的一端与卡箍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或者,所述绑带的两端之间的局部区域与卡箍连接,两端为自由端。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状安全工器具还包括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设置于所述绑带的一端,并至少用于与所述绑带的另一端或所述绑带的两端之间的选定位置固定连接。

7、其中,所述锁扣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咬合式带扣、针式带扣、日字扣、目字扣、板扣、夹扣等。在一些情况下,所述带扣亦可以是魔术贴、揿扣机构、磁吸机构或本领域习用的其他插接/卡接机构等形式的。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省略诸如带扣等,并通过将绑带的两个自由端系在一起或将绑带的一个自由端与其他区域系在一起,从而将一个或多个第二杆状结构与第一杆状结构捆扎固定,实现多根杆状安全工器具的规整收纳。从使用的便利性等方面考虑,优选使用咬合式带扣等。

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绑带应理解为不限于带状,而还可以是绳状、线状、锁链状的线性物体,其材质可以是棉、麻、皮革、塑料等,且不限于此。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状安全工器具还包括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经所述卡箍连接在所述第一杆状结构上,并至少用于承绕线缆。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卡箍通过卡接机构连接,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机构上的卡槽和设置在所述卡箍上的卡块。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还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绑带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或者,所述绑带的局部被夹持固定在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卡箍之间。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利用绕线机构兼做绑带的固定机构,既可以减少成本,又可以使安全工器具的结构更为简洁美观。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绕线机构上设置有发光和/或反光标识机构,或者,所述绕线机构的局部或整体为发光构件或反光构件。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箍包括:

14、环形卡箍本体,其一侧形成一开口;

15、以及,螺杆紧固机构,其连续穿设于所述开口两侧的螺孔内,并至少用于调节所述开口的大小。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杆状安全工器具还包括标识牌,所述标识牌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设置文字和/或图形标识,例如中文、英文、其他文字、数字或图形等标识,所述第二面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卡箍本体的开口处,且所述螺杆紧固机构从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过。这种设计既可以利用标识牌赋予杆状安全工器具更直观的可视化特征,同时还利用标识牌兼做绑带的固定机构,可以有效节约成本。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还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绑带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标识包括发光标识和/或反光标识,或者,所述标识牌的局部或整体为发光构件或反光构件。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状结构、第二杆状结构、卡箍和绑带中的至少一者上还设置有发光或反光标识机构,或者,所述第一杆状结构、第二杆状结构、卡箍和绑带中的至少一者的局部或整体为发光构件或反光构件,例如以掺杂荧光粉的塑胶材等料制作形成这些机构的整体或其局部。通过这些设置,可以更好地向工作人员给予提示,以利于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安全工器具的使用情况,避免工作人员将安全工器具遗漏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或安全事故等。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杆状结构、第二杆状结构、卡箍和绑带等构件的表面或内部设置小型电池驱动的灯珠、灯带等,使其具有发光功能,但这会带来成本和重量上的增加,且还会导致构件的结构复杂化。

20、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发光标识机构可以是基于荧光材料的发光贴膜、贴片、发光涂层等,也可以是小型电池驱动的灯珠、灯带等,但从使用成本和减少杆状安全工器具重量等方面考虑,发光贴膜、贴片、发光涂层等更为优选。所述反光标识机构可以是反光贴膜、贴片等,也可以是反光涂层等。

21、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杆状安全工器具包括但不限于各类带杆接地线、绝缘杆、拉闸杆、地钎等。

2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杆状安全工器具的收纳结构,其包括所述的杆状安全工器具以及至少一根第二杆状结构,所述第二杆状结构和第一杆状结构经绑带捆扎固定且彼此并行设置。

2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有如下优点:通过在杆状安全工器具上设置卡箍、绑带等简单机构,可以在较少增加甚至几乎不增加安全工器具的制造成本和重量的情况下,利于方便、快捷的实现多根杆状安全工器具的规整收纳,且这些机构是与杆状安全工器具结合在一起,在使用时无需另行存放和管理,同时也不易损坏。



技术特征:

1.一种杆状安全工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杆状结构、卡箍和绑带;所述卡箍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杆状结构上;所述绑带与所述卡箍连接,并至少用以将一个以上第二杆状结构与所述第一杆状结构捆扎固定,且使所述第一杆状结构与第二杆状结构并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状安全工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为多个,多个所述卡箍沿所述第一杆状结构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每一所述卡箍上对应连接至少一根所述绑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状安全工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扣机构,所述锁扣机构设置于所述绑带的一端,并至少用于与所述绑带的另一端或所述绑带的两端之间的选定位置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状安全工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绕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构经所述卡箍连接在所述第一杆状结构上,并至少用于承绕线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杆状安全工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机构与所述卡箍通过卡接机构连接,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绕线机构上的卡槽和设置在所述卡箍上的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状安全工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杆状安全工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标识牌,所述标识牌具有相背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用于设置文字和/或图形标识,所述第二面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具有第二通孔,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卡箍本体的开口处,且所述螺杆紧固机构从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杆状安全工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还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绑带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中;和/或,所述标识包括发光标识和/或反光标识,或者,所述标识牌的局部或整体为发光构件或反光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杆状安全工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状结构、第二杆状结构、卡箍和绑带中的至少一者上还设置有发光或反光标识机构,或者,所述第一杆状结构、第二杆状结构、卡箍和绑带中的至少一者的局部或整体为发光构件或反光构件。

10.一种杆状安全工器具的收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杆状安全工器具以及至少一根第二杆状结构,所述第二杆状结构和第一杆状结构经绑带捆扎固定且彼此并行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杆状安全工器具及其收纳结构。所述杆状安全工器具包括第一杆状结构、卡箍和绑带;所述卡箍固定套设在所述第一杆状结构上;所述绑带与所述卡箍连接,并至少用以将一个以上第二杆状结构与所述第一杆状结构捆扎固定,且使所述第一杆状结构与第二杆状结构并行设置。本技术通过在杆状安全工器具上设置卡箍、绑带等机构,可以在较少增加甚至几乎不增加安全工器具的制造成本和重量的情况下,利于方便、快捷的实现多根杆状安全工器具的规整收纳,且这些机构是与杆状安全工器具结合在一起,在使用时无需另行存放和管理,同时也不易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工业园区王锋利创意文化工作室
技术研发日:20230727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