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97917发布日期:2024-03-05 11:50阅读:13来源:国知局
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子,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普及,电池在电子设备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子设备中,通常使用电池连接器进行电池和主板的连接,因此,在研发以及生产阶段,会存在多种扣合电池的情况。在扣合电池的过程中,如果电池的接口间距设计过小或者其他缺陷等,可能会存在将电池的电源接口扣合在电池连接器的信号接口上的情况。一般来讲,信号接口的耐压值比较低,电池扣合错位、电池扣歪、扣合不到位等都可能会导致主板侧信号接口失效,并且这种信号接口在主板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内部设计一般为mos管,当mos管的体二极管导通时可能会存在电源反灌的情况,所以在扣合电池过程中容易出现主板ic烧毁失效的问题。

2、现有技术中,一般是在主板上的电池连接器的信号接口上串接电阻来吸收一部分电压/电流,防止瞬间的电压/电流过冲。然而,主板一般是通过检测信号接口连接的电阻阻值实现电池温度或者电池在位检测,如果在信号接口上串接电阻会导致获取的阻值偏大,进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和电子设备,能够有效避免扣合电池过程中主板ic失效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扣合保护电路,所述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包括开关模块和下拉电阻,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与主板电源接口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与主板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连接端与连接器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四连接端通过所述下拉电阻接地;所述连接器信号接口为设置于主板上的电池连接器的信号接口;

4、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在所述主板电源接口未上电的情况下断开,在所述主板电源接口上电的情况下导通;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在所述主板电源接口未上电的情况下导通,在所述主板电源接口上电的情况下断开,以便所述主板进行电池在位检测;所述主板电源接口在所述主板所在电子设备开机后上电。

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引脚电连接后与所述主板电源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引脚电连接后与所述主板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与所述连接器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引脚通过所述下拉电阻接地;

6、所述第一开关管在所述主板电源接口未上电的情况下断开,在所述主板电源接口上电的情况下导通;所述第二开关管在所述主板电源接口未上电的情况下导通,在所述主板电源接口上电的情况下断开。

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引脚电连接后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引脚电连接后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四连接端。

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管为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引脚,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

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沟道场效应管,所述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引脚,所述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引脚,所述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引脚。

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拉电阻的阻值与所述电池连接器的电池标识接口所连接的电阻的阻值相等。

1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板、电池连接器和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扣合保护电路,所述主板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扣合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主板上。

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板用于在所述主板电源接口未上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主板信号接口的电压值检测所述电池是否在位。

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连接器包括公座和母座,所述公座和所述母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公座和所述母座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电池上,另一者设置于所述主板上。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和电子设备的有益效果是:该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包括开关模块和下拉电阻,开关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与主板电源接口电连接,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与主板信号接口电连接,开关模块的第三连接端与连接器信号接口电连接,开关模块的第四连接端通过下拉电阻接地;连接器信号接口为设置于主板上的电池连接器的信号接口;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在主板电源接口未上电的情况下断开,在主板电源接口上电的情况下导通;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在主板电源接口未上电的情况下导通,在主板电源接口上电的情况下断开,以便主板进行电池在位检测。在扣合电池的场景中,电子设备装上电池后,系统电源就会上电,但主板电源接口需要主板所在电子设备开机后才上电,在主板电源接口未上电的情况下,通过将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导通,且第四连接端通过下拉电阻接地,使得主板能够通过主板信号接口实现电池在位检测,不会影响设备开机;而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是在主板电源接口上电的情况下才导通,故主板信号接口是在设备系统电源上电之后才会上电,不会在扣合电池过程中出现主板ic失效的情况。并且,本实用新型无需在电池连接器的信号接口上串接电阻,故不会影响电池温度以及电池在位检测。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包括开关模块和下拉电阻,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与主板电源接口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与主板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连接端与连接器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的第四连接端通过所述下拉电阻接地;所述连接器信号接口为设置于主板上的电池连接器的信号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引脚电连接后与所述主板电源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引脚电连接后与所述主板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与所述连接器信号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引脚通过所述下拉电阻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引脚电连接后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引脚电连接后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引脚作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四连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n沟道场效应管,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引脚,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引脚,所述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引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沟道场效应管,所述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引脚,所述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引脚,所述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为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引脚。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电阻的阻值与所述电池连接器的电池标识接口所连接的电阻的阻值相等。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电池连接器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扣合保护电路,所述主板通过所述电池连接器与电池连接,所述电池扣合保护电路设置在所述主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用于在所述主板电源接口未上电的情况下,根据所述主板信号接口的电压值检测所述电池是否在位。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连接器包括公座和母座,所述公座和所述母座可拆卸连接,所述公座和所述母座中的一者设置于所述电池上,另一者设置于所述主板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扣合保护电路和电子设备,涉及电子技术领域。该电路包括开关模块和下拉电阻,开关模块的第一连接端与主板电源接口电连接,开关模块的第二连接端与主板信号接口电连接,开关模块的第三连接端与连接器信号接口电连接,开关模块的第四连接端通过下拉电阻接地。主板电源接口是在电子设备开机后上电,主板电源接口未上电的情况下,由于第二连接端和第四连接端导通,第四连接端通过下拉电阻接地,使得主板能够通过主板信号接口实现电池在位检测,不会影响设备开机;第二连接端和第三连接端是在主板电源接口上电的情况下才导通,实现了主板信号接口在设备系统电源上电之后上电,不会在扣合电池过程中出现主板IC失效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董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