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70960发布日期:2024-01-16 11:05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管理,具体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1、电池管理系统是对电池进行管理的系统,通常具有量测电池电压的功能,防止或避免电池过放电、过充电、过温度等异常状况出现。

2、经检索,中国专利文件申请号为201910476550.3,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源模块、主控单元和基础工作模块,电源模块包括稳压单元、电压比较开关单元、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和输出单元;电压比较开关单元在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大于第一输入端的电压时导通、使输出单元输出电压至主控单元和基础工作模块,电压比较开关单元在第二输入端的电压小于第一输入端的电压时关断﹑使输出单元无输出。该申请,可减小耗电量,避免电池电量被耗死。

3、但是,上述电池管理系统仍存在以下缺陷:

4、该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内阻的检测和控制不够精准,导致电池内阻过高,影响电池的放电和充电效率,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来提高对电池内阻检测和控制的精准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提高了对电池内阻检测和控制的精准度,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电池组模块和变压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分别与电池组模块和变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组模块包括多个电池组,多个所述电池组并联,多个所述电池组的一端均电性连接有内阻检测模块和用于控制多个内阻检测模块工作的内阻控制模块,所述内阻检测模块和内阻控制模块均与电池管理模块电性连接;

3、所述内阻检测模块包括电池监测芯片u1、耦合器u3和耦合器u2,所述电池监测芯片u1的八脚连接有电阻r3和三极管vt1,所述三极管vt1的二脚和三脚分别与耦合器u3和耦合器u2的一侧连接,且所述耦合器u3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2,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耦合器u2和耦合器u3的另一侧连接有连接端子con3,所述电池监测芯片u1的vad脚与电池组电性连接。

4、优选的,所述内阻控制模块包括监测管理芯片u4、场效应管u5和场效应管u6,所述监测管理芯片u4的一脚和三脚分别与场效应管u6和场效应管u5的其中一个栅极连接,且所述场效应管u6的另一个栅极与场效应管u5的另一个栅极连接,所述监测管理芯片u4的六脚连接有电容c11,所述监测管理芯片u4的五脚和电容c11的一端通过电阻r33与电池组连接。

5、优选的,所述电池组由至少两个锂电池单体串联而成,所述电池组上设置有正极接入端和负极接入端。

6、优选的,所述变压模块包括稳压单元和与稳压单元连接的低功耗单元,所述稳压单元与电池组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低功耗单元的一端连接有输出端口。

7、优选的,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稳压芯片u11,所述稳压芯片u11的一脚连接有电容c22,所述稳压芯片u11的三脚连接有电容c21和发光二极管d2,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23,所述电阻r23与电容c21的连接端与电容c22的一端连接。

8、优选的,所述低功耗单元包括电源芯片u8,所述电源芯片u8的vin脚与gnd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in,所述电源芯片u8的sw脚连接有电感l1,所述电感l1与电源芯片的fb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i 1,所述电阻ri1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i2和电容ci1,所述电容ci1的一端和电阻ri1的一端均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与电容ci1的连接端连接有电容cout。

9、优选的,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bms管理芯片和与bms管理芯片连接的通讯单元,所述bms管理芯片设置为kt6368a型号的bms芯片。

10、优选的,所述通讯单元包括蓝牙芯片和天线,所述蓝牙芯片的一端与天线电性连接,所述天线内部设置有无线信号收发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内阻检测模块及内阻控制模块的配合,在对电池组模组进行管理时,通过内阻检测模块实时单独对每个电池组进行内阻检测,以料时确认每个电池组的内组,再配合内阻控制模块对每个内阻检测模块进行控制,以提高对电池组模块的精准控制,降低电池内阻出现过高的几率,以提高电池组放电和充电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电池组模块和变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分别与电池组模块和变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组模块包括多个电池组,多个所述电池组并联,多个所述电池组的一端均电性连接有内阻检测模块和用于控制多个内阻检测模块工作的内阻控制模块,所述内阻检测模块和内阻控制模块均与电池管理模块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阻控制模块包括监测管理芯片u4、场效应管u5和场效应管u6,所述监测管理芯片u4的一脚和三脚分别与场效应管u6和场效应管u5的其中一个栅极连接,且所述场效应管u6的另一个栅极与场效应管u5的另一个栅极连接,所述监测管理芯片u4的六脚连接有电容c11,所述监测管理芯片u4的五脚和电容c11的一端通过电阻r33与电池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由至少两个锂电池单体串联而成,所述电池组上设置有正极接入端和负极接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模块包括稳压单元和与稳压单元连接的低功耗单元,所述稳压单元与电池组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低功耗单元的一端连接有输出端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单元包括稳压芯片u11,所述稳压芯片u11的一脚连接有电容c22,所述稳压芯片u11的三脚连接有电容c21和发光二极管d2,所述发光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23,所述电阻r23与电容c21的连接端与电容c22的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功耗单元包括电源芯片u8,所述电源芯片u8的vin脚与gnd脚之间连接有电容cin,所述电源芯片u8的sw脚连接有电感l1,所述电感l1与电源芯片的fb脚之间连接有电阻ri1,所述电阻ri1的一端连接有电阻ri2和电容ci1,所述电容ci 1的一端和电阻ri 1的一端均与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与电容ci1的连接端连接有电容cout。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包括bms管理芯片和与bms管理芯片连接的通讯单元,所述bms管理芯片设置为kt6368a型号的bms芯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单元包括蓝牙芯片和天线,所述蓝牙芯片的一端与天线电性连接,所述天线内部设置有无线信号收发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管理模块、电池组模块和变压模块,所述电池管理模块分别与电池组模块和变压模块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组模块包括多个电池组,多个所述电池组的一端均电性连接有内阻检测模块和用于控制多个内阻检测模块工作的内阻控制模块,本技术通过内阻检测模块及内阻控制模块的配合,在对电池组模组进行管理时,通过内阻检测模块实时单独对每个电池组进行内阻检测,以料时确认每个电池组的内组,再配合内阻控制模块对每个内阻检测模块进行控制,以提高对电池组模块的精准控制,降低电池内阻出现过高的几率,以提高电池组放电和充电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凤良,张洁,杨建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奥贝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