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87364发布日期:2024-02-02 21:21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力设备,具体为一种一体化电源。


背景技术:

1、目前,通常将直流电源、电力用交流不间断电源、电力用逆变电源、通信用直流变换电源等装置组合为一体,形成共享直流电源的蓄电池组,并统一监控的成套设备。该组合方式是以直流电源为核心,直流电源与上述任意一种电源及一种以上电源所构成的组合体,均称为一体化电源设备。现有的一体化电源一般将各个电源均安装在一个柜体内部,以便统一监控。

2、但是,现有的一体化电源存在以下缺陷:一些是将电源直接放置在柜体内部的不同隔间内,在搬运过程中,电源会在柜体内错位移动,存在磕碰损坏的风险;一些是将电源通过螺栓固定在柜体内,拆装麻烦,不便更换或维修电源。

3、因此,如何对现有的一体化电源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的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电源的拆装,且避免电源错位移动一体化电源。

2、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体化电源,包括电源、柜体、支撑件、限位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电源的下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从而限制所述电源沿径向发生错位移动;所述限位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柜体内,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所述电源沿轴向发生错位移动的限位区;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限位件上下移动。

3、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撑件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限位件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电源的上端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从而限制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电源沿径前后方向发生错位移动;当所述限位件向上移动直至所述电源的上端脱离所述第二限位槽,并将所述柜体的柜门打开后,所述电源得以随所述支撑件向前滑动直至滑出所述柜体。其优点是:当所述支撑件滑出所述柜体时,便于所述电源与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的拆装;当安装所述电源时,先将滑动所述支撑件直至所述电源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对齐,然后向下移动所述限位件直至抵接于所述电源的上表面,得以限制所述电源沿轴向发生错位移动,此时,所述电源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以及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得以限制所述电源沿径向发生错位移动,完成安装。

4、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柜门靠近所述电源的一侧设有定位件;当所述柜门关闭时,所述定位件推动所述支撑件随所述电源移动,直至所述电源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对齐。其优点是:当所述柜门关闭时,所述电源通过所述定位件自动定位,避免人工操作,便于所述电源的上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5、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柜门上设有用于显露所述电源上操作按钮的窗口;所述定位件形成于所述窗口的四周,从而遮挡所述柜门与所述电源之间的间隙。其优点是:通过所述窗口便于通过所述操作按钮操作所述电源使用;通过所述定位件遮挡所述柜门与所述电源之间的间隙,减少灰尘进入所述柜体内。

6、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柜体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滑道,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均设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滑道。其优点是:这既实现了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柜体之间的安装,又实现了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柜体之间的相对滑动。

7、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滑轨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电源上连接线的缺口。其优点是:通过所述缺口,既便于所述连接线的安装,又避免所述连接线干涉所述支撑件滑动。

8、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设有下散热板;所述限位件的上表面设有上散热板。其优点是:所述电源使用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限位件,通过在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所述下散热板以及在所述限位件上设置上散热板,提高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限位件的散热效果,从而提过所述电源的散热效果。

9、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上散热板以及所述下散热板两端的所述柜体上均设有通风口。其优点是:这使得所述通风口对所述上散热板以及所述下散热板有针对性的散热,既提高了散热效果,又使得所述通风口的数量足够少,避免所述柜体内进入大量灰尘。

10、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丝杆以及驱动件,所述丝杆均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限位件上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从而驱动所述限位件上下移动。其优点是:这既实现了所述限位件所述柜体之间的安装,又实现了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限位件的上下移动。

11、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与之对应的,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多个。其优点是:使得能够同时对多个所述电源进行固定,多个所述电源可以相同或不同,增加所述一体化电源的使用情景。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所述电源时,先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限位件向上移动,直至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源的高度;然后得以将所述电源放置在限位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并将所述电源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进而限制所述电源沿径向发生错位移动;最后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限位件向下移动,直至所述限位件抵接于所述电源的上表面,此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形成所述限位区限制所述电源沿轴向发生错位移动,完成安装且安装方便。拆卸所述电源时,通过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限位件向上移动,直至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电源的高度后,可以直接将所述电源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限位件之间取出,完成拆卸且拆卸方便。由此可知,该一体化电源便于电源的拆装,且避免电源错位移动。



技术特征:

1.一种一体化电源,包括电源以及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电源还包括支撑件、限位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电源的下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从而限制所述电源沿径向发生错位移动;所述限位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柜体内,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所述电源沿轴向发生错位移动的限位区;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限位件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可前后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限位件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电源的上端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从而限制所述支撑件以及所述电源沿径前后方向发生错位移动;当所述限位件向上移动直至所述电源的上端脱离所述第二限位槽,并将所述柜体的柜门打开后,所述电源得以随所述支撑件向前滑动直至滑出所述柜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靠近所述电源的一侧设有定位件;当所述柜门关闭时,所述定位件推动所述支撑件随所述电源移动,直至所述电源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限位槽对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柜门上设有用于显露所述电源上操作按钮的窗口;所述定位件形成于所述窗口的四周,从而遮挡所述柜门与所述电源之间的间隙。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的两侧内壁上均设有滑道,所述支撑件的两侧均设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滑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与所述支撑件之间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电源上连接线的缺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下表面设有下散热板;所述限位件的上表面设有上散热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散热板以及所述下散热板两端的所述柜体上均设有通风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丝杆以及驱动件,所述丝杆均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限位件上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丝杆转动,从而驱动所述限位件上下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的数量为多个,与之对应的,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多个。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一体化电源,包括电源、柜体、支撑件、限位件以及驱动机构;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支撑件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电源的下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从而限制所述电源沿径向发生错位移动;所述限位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柜体内,且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支撑件之间形成有用于限制所述电源沿轴向发生错位移动的限位区;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柜体内,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限位件上下移动。该一体化电源便于电源的拆装,且避免电源错位移动。

技术研发人员:蒋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铭冠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