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的充电电路和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1073发布日期:2024-03-18 16:48阅读:8来源:国知局
电池的充电电路和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的充电电路和电池。


背景技术:

1、目前,新能源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于新能源产品的安全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整车上安装的电池可以通过分口进行充电和放电,也就是电池充电的插口和放电的插口不同。电池在整车进行充电时,涉及到许多安全性的问题。

2、例如,在通过充电器对电池进行充电时,如果电池的放电口发生短路,充电器仍对电池进行充电。但是,此时电池的控制器已经损坏导致无法使用,电池的电量对于整车的意义并不大。如果继续在短路时充电,容易产生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安全风险的电池的充电电路和电池。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3、一种电池的充电电路,其包括驱动电路和关闭电路,其中,

4、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驱动电阻、第二驱动电阻和驱动三极管,所述驱动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阻的第一端,所述驱动三极管的发射极还用于与电池管理器的充电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驱动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驱动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驱动三极管的集电极向充电场效应管输出充电信号,以控制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导通和关闭;

5、所述关闭电路包括第一关闭电阻、第二关闭电阻、第三关闭电阻、第四关闭电阻、第一关闭三极管和第二关闭三极管,所述第二关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关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驱动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关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关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关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关闭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关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关闭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关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关闭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关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关闭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关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关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关闭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关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关闭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关闭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电池的放电负极连接。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驱动电阻,所述第三驱动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驱动电阻的第二端向所述充电场效应管输出电平,以控制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导通和关闭。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驱动电阻为可变电阻。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关闭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关闭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电阻为可变电阻。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电阻为可变电阻。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关闭电阻为可变电阻;和/或,

14、所述第二关闭电阻为可变电阻;和/或,

15、所述第三关闭电阻为可变电阻;和/或,

16、所述第四关闭电阻为可变电阻。

17、一种电池,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的充电电路。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9、在电池正常的状态下,电池的放电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第一关闭电阻的接地端(以下记为p-)与第二关闭电阻的接地端(以下记为gnd)的电压几乎相等,此时关闭电路未生效,电池的充电口处于打开的状态,随时可以充电。该实现方式是通过afe芯片控制输入驱动电路的开启信号(以下称gc_on)为高电平,通过第一驱动电阻和第二驱动电阻的分压,使得驱动三极管的发射极到0.7v的开启电压而导通,充电信号(以下称chg信号)的电平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从而使得充电场效应管处于导通状态,此时可随时进行充电。在电池的放电口短路时,放电场效应管处于关闭状态,此时p-的电压与电池的正极的电压几乎相等,p-的电压远大于gnd的电压,通过第一关闭电阻和第二关闭电阻分压,使得第一关闭三极管的发射极的电压为0.7v,第一关闭三极管导通,第三关闭电阻和第四关闭电阻在第一关闭三极管导通时形成通路,第二关闭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大于0.7v而导通,此时驱动三极管的发射极的电压小于0.7v,驱动三极管关闭,充电信号的电平也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充电场效应管关闭,从而阻止对电池的充电。其中,chg信号驱动充电场效应管的打开与关闭,当chg信号为高电平时,充电场效应管打开,电池可充电;当chg信号为低电平时,充电场效应管关闭,电池无法充电。这样的设计,使得当池的放电口发生短路时,能够阻止对电池的充电,从而减小安全风险。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路和关闭电路,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驱动电阻,所述第三驱动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驱动电阻的第二端向所述充电场效应管输出电平,以控制所述充电场效应管的导通和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充电电路。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的充电电路和电池。上述的电池的充电电路,包括关闭电路,关闭电路包括第一关闭电阻、第二关闭电阻、第三关闭电阻、第四关闭电阻、第一关闭三极管和第二关闭三极管,第二关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驱动电阻的第一端,第二关闭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驱动三极管的基极,第二关闭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四关闭电阻的第一端,第四关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关闭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关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关闭三极管的基极,第三关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关闭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关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关闭三极管的基极,第二关闭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关闭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第一关闭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关闭三极管的基极。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杰,张志平,刘聪,叶国华,陈志军,吴伟,吴翔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31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