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90898发布日期:2024-03-22 10:45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气安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1、电气装置一般包括多个电气模块,电气模块或是装在机柜中,或是叠放在支架上,在实际应用中,当电气模块发热量比较大,且需要的数量存在变动时,一般叠放在支架上,但这种安装方式存在不稳固的问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支架需固定在地面上,而电气模块则需要固定在墙壁上,堆叠的电气模块再彼此固接以提高安装稳定性,上述安装方式需要在墙壁和地面上打孔,此外,为了便于散热,电气模块与墙壁之间还需要保留一定的距离,如此,安装要保证稳定性,孔位的误差越小越好。由于支架的高度较低,一般不超过墙壁的踢脚线,因此现有的支架的定位往往以踢脚线作为参考,但由于踢脚线高度和厚度的不一致,当需要安装多个支架时,多个支架容易错位,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其可事先确定好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打孔位置,便于安装,误差小,且即使安装多个支架,也能保证一致性。

2、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技术方案一,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用于定位支架及支承于支架上的电气装置,所述电气装置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堆叠的电气模块,所述支架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电气模块的侧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预打孔辅助工装包括辅助架,其固接于支架靠近墙壁的一侧并设有定位壁和避让部,所述定位壁适于抵接墙壁,所述定位壁设有第一插接部,所述避让部适于在定位壁抵接墙壁时避让踢脚线;和定位板,其数量与电气模块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相邻的定位板之间形成限位结构以使各定位板适于沿竖直方向堆叠,各定位板还适于粘接于墙壁,每个定位板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定位孔;其中,位于最下端的定位板设有与第一插接部相适配的第二插接部。

4、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定义最下端的定位板为第一定位板,最上端的定位板为第二定位板,位于第一定位板和第二定位板之间的定位板为第三定位板;每个第三定位板的上端设有所述第一限位部,下端设有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定位板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定位板仅其下端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适于插接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5、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第一限位部设有第一插入部和第一支承面,所述第二限位部设有适于与第一插入部沿竖直方向插接的第一配合部和适于支承于第一支承面上的第一抵接面。

6、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第一定位板设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插入部与第一插接部均为向上凸出的凸块,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插接部均为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配合部和第二插接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第二插接部的槽底与第一插接部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面悬空于地面;所述第三定位板的第一配合部的凹槽的槽底悬空于第一限位部的凸块的顶面。

7、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支架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设有水平的支撑面;所述辅助架呈阶梯状,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壁、第二壁、第三壁和所述定位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三壁均平行于支撑面,所述第二壁和所述定位壁平行,所述第一壁与所述支撑面固接,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三壁形成所述避让部。

8、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第一壁、第二壁和第三壁均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定位壁凸出于第三壁的中部并形成所述第一插接部。

9、基于技术方案一至六中的任一项,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第一安装孔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布设,所述定位孔至少部分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布设。

10、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1、1、技术方案一中,安装时,先将辅助架与支架固定,将定位壁抵接墙壁,避让部避让踢脚线,即可以墙壁为参考确定支架的位置,从而确定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可在第一安装孔的位置做标记,随后将最下端的定位板的第二插接部与辅助架的第一插接部插接配合,即可对最下端的定位板进行预定位,随后将最下端的定位板与墙壁粘接,即可确定最下端的定位板的位置,在最下端的定位板的上方根据需要堆叠定位板,由于相邻的定位板之间形成限位结构,堆叠时可根据限位结构对定位板进行预定位,此处的预定位主要是确保相邻的定位板之间整齐地堆叠,定位板预定位后再通过双面胶粘接于墙壁上,从而使得各定位板之间相对固定,如此,即可确定各定位板的位置,可在定位孔的位置做标记,随后可取下定位板并移走支架和辅助架;因此,本方案可事先确定好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打孔位置,便于安装,误差小,且保证了电气模块与墙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实际应用中,可能不止使用一个支架,当沿墙壁并排安装多个支架时,也需要保证多个支架的安装一致性,避让部的设计避免了踢脚线的高度和厚度不一致导致的安装误差,使得在安装多个并排设置的支架时可以墙壁作为参考基准,有利于保持一致性,误差小,更为美观。

12、2、技术方案二中,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配合形成限位结构,结构简单实用,其中,第二定位板仅下端设有第二限位部,也就是说,第二定位板的上端不再设置第一限位部,减少了加工工艺,成本低廉。

13、3、技术方案三中,第一限位部设有第一插入部和第一支承面,第二限位部设有适于与第一插入部沿竖直方向插接的第一配合部和适于支承于第一支承面上的第一抵接面,如此,在堆叠定位时,可将第一抵接面支承于第一支承面,同时将第一配合部与第一插入部插接,即可对新堆放的定位板进行预定位,结构简单实用。

14、4、技术方案四中的设置,使得第一定位板和第三定位板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加工成本更为低廉。

15、5、技术方案五中,辅助架的结构设置易于加工。

16、6、技术方案六中,定位壁形成第一插接部,使得辅助架的结构更简单。

17、7、技术方案七中,第一安装孔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布设,定位孔至少部分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布设,安装更为稳固。



技术特征:

1.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用于定位支架(10)及支承于支架(10)上的电气装置,所述电气装置包括若干沿竖直方向堆叠的电气模块(20),所述支架(10)上设有沿竖直方向开设的第一安装孔(11),所述电气模块(20)的侧部设有沿水平方向开设的第二安装孔(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其特征是,定义最下端的定位板(40)为第一定位板(41),最上端的定位板(40)为第二定位板(42),位于第一定位板(41)和第二定位板(42)之间的定位板(40)为第三定位板(43);每个第三定位板(43)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部(45),下端设有第二限位部(46);所述第一定位板(41)的上端设有第一限位部(45),所述第二定位板(42)仅其下端设有第二限位部(46),所述第一限位部(45)和第二限位部(46)适于插接形成所述限位结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限位部(45)设有第一插入部(451)和第一支承面(452),所述第二限位部(46)设有适于与第一插入部(451)沿竖直方向插接的第一配合部(461)和适于支承于第一支承面(452)上的第一抵接面(46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定位板(41)设有第二抵接面(412);所述第一插入部(451)与第一插接部均为向上凸出的凸块,所述第一配合部(461)和第二插接部(411)均为开口向下的凹槽,所述第一抵接面(462)和第二抵接面(412)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配合部(461)和第二插接部(411)沿竖直方向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定位板(41)的第二插接部(411)的槽底与第一插接部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面(412)悬空于地面;所述第三定位板(43)的第一配合部(461)的凹槽的槽底悬空于第一限位部(45)的凸块的顶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其特征是,所述支架(10)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设有水平的支撑面(12);所述辅助架(30)呈阶梯状,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壁(31)、第二壁(32)、第三壁(33)和所述定位壁(34),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三壁(33)均平行于支撑面(12),所述第二壁(32)和所述定位壁(34)平行,所述第一壁(31)与所述支撑面(12)固接,所述第二壁(32)和所述第三壁(33)形成所述避让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壁(31)、第二壁(32)和第三壁(33)均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定位壁(34)凸出于第三壁(33)的中部并形成所述第一插接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预打孔辅助工装,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安装孔(11)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布设,所述定位孔(44)至少部分沿水平的第一方向布设。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预打孔辅助工装,用于定位支架及支承于支架上的电气装置,预打孔辅助工装包括辅助架和定位板,辅助架固接于支架靠近墙壁的一侧并设有定位壁和避让部,定位壁适于抵接墙壁,定位壁设有第一插接部,避让部适于在定位壁抵接墙壁时避让踢脚线;定位板数量与电气模块的数量相等并一一对应,相邻的定位板之间形成限位结构以使各定位板适于沿竖直方向堆叠,各定位板还适于粘接于墙壁,每个定位板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相对应的定位孔;其中,位于最下端的定位板设有与第一插接部相适配的第二插接部。本技术的预打孔辅助工装,可确定好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的打孔位置,便于安装,误差小。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娜,罗岚,余文凤,陈嘉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8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