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22090发布日期:2024-03-18 16:50阅读: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大多数厂家是电机区域和控制器区域是相通的,相通区域很大一部分区域是旋变定转子间隙,现在常规方案是使用压板固定旋变定子在电机壳体上,旋变转子通过螺栓固定在电机转子组件上,旋变转子和旋变定子两者间留有旋转间隙,而该间隙又是灰尘、水蒸汽及热量的通道,在某些要求比较高的环境中,需要电机空间和控制器空间分离,该方案就无法满足要求了。

2、现阶段有少数厂家看到了上述旋变安装方案的缺陷,进行了方案改进,改进措施如下,旋变定子还是使用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上,在旋变定转子方添加一个端盖,将整个零件都封闭起来,端盖与壳体之间使用螺栓连接固定,在两者之间使用矩形密封圈将内外部空间隔绝,该方案很好的起到了防尘、隔水蒸气及隔绝热量的效果。但是也产生了较高的成本,分别是添加了零件盖板、矩形密封圈、螺孔螺栓等部件,壳体加工、电机装配中也增加多道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旋变定子安装结构。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所述旋变定子设置在大盖板上的容纳槽内,且旋变定子的上部固定有小扣盖,所述小扣盖内侧固定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下端与旋变定子上表面相抵。

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簧片与旋变定子的上表面斜相交。

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簧片为多个,且沿着小扣盖的内侧壁等距间隔设置。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弹簧片的长度大于小扣盖的厚度。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小扣盖的整体形状呈钥匙孔状,上部成圆形,下部为矩形。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小扣盖采用高压压铸工艺,且在压铸过程中将弹簧片预铸到指定位置。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大盖板固定在机壳的一端,所述大盖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轴,所述转轴上还固定有旋变转子,且旋变转子位于旋变定子的内侧。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本实用新型在旋变定子的上部设置了小扣盖,将旋变定子与外界隔离,并且通过在小扣盖内设置弹簧片,使得旋变定子能被进一步压紧,保持位置的稳定,同时弹簧片能适用不同高度的旋变定子,兼容性较强,本实用新型在成本上,取消了传统意义的旋变压板,压板螺栓等零部件,相应的也无需在壳体上加工螺栓孔,减少了加工和压板装配工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所述旋变定子(5)设置在大盖板(2)上的容纳槽内,且旋变定子(5)的上部固定有小扣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扣盖(3)内侧固定有弹簧片(31),所述弹簧片(31)的下端与旋变定子(5)上表面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31)与旋变定子(5)的上表面斜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31)为多个,且沿着小扣盖(3)的内侧壁等距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片(31)的长度大于小扣盖(3)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扣盖(3)的整体形状呈钥匙孔状,上部成圆形,下部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扣盖(3)采用高压压铸工艺,且在压铸过程中将弹簧片(31)预铸到指定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盖板(2)固定在机壳(1)的一端,所述大盖板(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转轴(4),所述转轴(4)上还固定有旋变转子,且旋变转子位于旋变定子(5)的内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变定子安装结构,所述旋变定子设置在大盖板上的容纳槽内,且旋变定子的上部固定有小扣盖,所述小扣盖内侧固定有弹簧片,所述弹簧片的下端与旋变定子上表面相抵。本技术在旋变定子的上部设置了小扣盖,将旋变定子与外界隔离,并且通过在小扣盖内设置弹簧片,使得旋变定子能被进一步压紧,保持位置的稳定,同时弹簧片能适用不同高度的旋变定子,兼容性较强,本技术在成本上,取消了传统意义的旋变压板,压板螺栓等零部件,相应的也无需在壳体上加工螺栓孔,减少了加工和压板装配工时,大大降低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桂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丽水方德智驱应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28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