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绕组结构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38302发布日期:2024-04-08 11:35阅读:12来源:国知局
水冷绕组结构及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机,尤其涉及一种水冷绕组结构及电机。


背景技术:

1、现代电机为了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多采用较高的电磁负荷,但是电机的容量也会相应地增大,电机较容易发热,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甚至直接烧毁电机。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水冷绕组结构及电机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绕组结构及电机,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机容易发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冷绕组结构,包括机座、定子铁芯、绕组、冷却水管和导热层,所述机座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定子铁芯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绕组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上,且所述绕组部分露出所述定子铁芯;所述导热层覆盖于所述绕组上,所述冷却水管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导热层内。

3、可选地,所述机座包括侧围和分别设置于所述侧围相对两侧的盖板,所述侧围形成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冷却通道,所述定子铁芯安装于所述侧围,所述侧围为金属侧围。

4、可选地,所述侧围包括内围板和外围板,所述定子铁芯安装于所述内围板上,所述内围板与所述外围板之间形成所述冷却通道。

5、可选地,所述内围板和所述绕组之间形成有填充空间,所述导热层填充满所述填充空间。

6、可选地,所述冷却水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水管均绕设于所述绕组上。

7、可选地,所述导热层为耐高温玻璃胶层或环氧树脂层。

8、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冷却设备、转子组件和如上述所述的水冷绕组结构,所述定子铁芯内形成有内腔,所述转子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内腔中,且转子组件的输出端露出于所述机座;所述冷却设备分别与所述机座和所述冷却水管连通。

9、可选地,所述电机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设备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形成有两个第一支管,两个所述第一支管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设备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形成有两个第二支管,两个所述第二支管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的另一端连通。

10、可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支管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管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可拆卸连接。

11、可选地,所述电机还包括两个阀门,两个所述阀门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上。

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水冷绕组结构包括机座、定子铁芯、绕组、冷却水管和导热层,机座内形成有安装腔,定子铁芯设置于安装腔内,绕组设置于定子铁芯上,且绕组部分露出定子铁芯;冷却水管绕设于绕组露出于定子铁芯的部分;导热层覆盖于绕组上,冷却水管至少部分设置于导热层内。冷却水管绕设于绕组上,从而与绕组进行热量交换,以使先绕组的降温,而绕组上还覆盖有导热层,冷却水管部分设置于导热层内,绕组的热量通过导热层传递至冷却水管上,各匝冷却水管的外周均与导热层接触,以使导热层与冷却水管的接触面积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率,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容易发热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冷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座、定子铁芯、绕组、冷却水管和导热层,所述机座内形成有安装腔,所述定子铁芯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绕组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上,且所述绕组部分露出所述定子铁芯;所述导热层覆盖于所述绕组上,所述冷却水管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导热层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包括侧围和分别设置于所述侧围相对两侧的盖板,所述侧围形成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冷却通道,所述定子铁芯安装于所述侧围,所述侧围为金属侧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围包括内围板和外围板,所述定子铁芯安装于所述内围板上,所述内围板与所述外围板之间形成所述冷却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围板和所述绕组之间形成有填充空间,所述导热层填充满所述填充空间。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冷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冷却水管均绕设于所述绕组上。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冷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层为耐高温玻璃胶层或环氧树脂层。

7.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冷却设备、转子组件和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冷绕组结构,所述定子铁芯内形成有内腔,所述转子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内腔中,且转子组件的输出端露出于所述机座;所述冷却设备分别与所述机座和所述冷却水管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设备的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形成有两个第一支管,两个所述第一支管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一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却设备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形成有两个第二支管,两个所述第二支管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的另一端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支管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的进水口和所述冷却水管的进水口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支管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的出水口和所述冷却水管的出水口可拆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两个阀门,两个所述阀门分别设置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上。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水冷绕组结构及电机,水冷绕组结构包括机座、定子铁芯、绕组、冷却水管和导热层,机座内形成有安装腔,定子铁芯设置于安装腔内,绕组设置于定子铁芯上,且绕组部分露出定子铁芯;冷却水管绕设于绕组露出于定子铁芯的部分;导热层覆盖于绕组上,冷却水管至少部分设置于导热层内。冷却水管呈多匝绕设于绕组上,从而与绕组进行热量交换,以使先绕组的降温,而绕组上还覆盖有导热层,冷却水管部分设置于导热层内,绕组的热量通过导热层传递至冷却水管上,冷却水管的外周均与导热层接触,以使导热层与冷却水管的接触面积最大化,有效地提高了散热效率,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容易发热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沈权伟,姜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格至达智能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0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