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60265发布日期:2024-03-22 10:1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机,涉及一种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1、直流电机是将直流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电动机,因其良好的调速性能而在电力拖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直流电机的端盖内设有传感器,但是对于传感器在安装时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供给传感器进行安装和散热,而现有的电机整体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导致了传感器的位置也是固定连接在电机上的,传感器不能实现微调。

2、如中国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cn203339919u】公开了一种双功率备份绕组空心杯直流无刷电机,包括电机外壳、换向器以及由外至内依次设于电机外壳内的定子硅钢、复式绕组线圈、转子磁钢和电机转轴,定子硅钢和复式绕组线圈与电机外壳固定为一体,转子磁钢固定在电机转轴上,电机外壳的两端分别固设有端盖,电机转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固定在相应的端盖上,换向器位于电机外壳内,且位于定子硅钢和其中一端盖之间,复式绕组线圈包括若干层绕组,若干层绕组中至少有一层为工作绕组,工作绕组以外的其他绕组为备份绕组。

3、上述结构是通过设置有波纹垫片,此时电机转轴受到的轴向冲击力通过铜衬套和轴承作用在波纹垫片上,经过波纹垫片的缓冲减小后传递到电机外壳上,从而起到了对轴向作用力的缓冲作用,但是由于直线电机上的传感器是装在电机端盖处的,因此会受到电机转轴的轴向作用力,从而使得传感器出现较大的振幅影响传感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的传感器振幅较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和设置在电机外壳的一端并与电机外壳固连的电机端盖,所述电机端盖内固连有传感器,所述电机包括电机轴和套设在电机轴一端的电机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承的外圈设置在电机端盖内并与电机端盖的内侧壁贴合固定,本缓冲结构包括波纹垫片,所述电机端盖包括呈环形的抵靠挡沿,所述波纹垫片设置在抵靠挡沿和电机轴承外圈的端面之间。

4、工作原理:由于本电机内需要设置有传感器,通过将传感器固连在电机端盖内,在电机轴上设置有电机轴承,电机轴承的外圈是设置在电机端盖内的,且通过抵靠挡沿与电机外壳轴向定位,电机轴承在电机启动时,电机轴承的内圈随着电机轴的转动而转动,此时轴向转动力部分传递到电机端盖上,而由于传感器在设置时所需要的稳定性较高,若出现较大的位移会导致传感器运行不稳定,因此通过在电机轴承和电机端盖之间设置有波纹垫片,使得电机轴承的轴向传动力通过波纹垫片给缓冲部分,并且波纹垫片的设置,也可以微调电机端盖与电机外壳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对电机端盖上固连的传感器的位置进行微调,进一步的提升传感器设置的稳定性,同时在电机运行时降低传感器的振幅,进一步的提升传感器运行的稳定性。

5、在上述的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中,所述电机轴上具有呈环形的限位部,所述电机轴承的内圈与限位部相抵靠,所述限位部和抵靠挡沿分别位于电机轴承的两端。

6、限位部和限位挡沿相互配合,使得电机轴承的轴向能稳定的固定在电机轴上,避免发生轴向窜动,并且该设置方式也不影响电机轴承的正常运行,进一步的提升了电机轴承设置的稳定性。

7、在上述的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中,所述电机轴的端部上固连有感应块,所述感应块轴向朝外开设有安装槽,所述传感器具有设置在安装槽内的感应部,所述感应块与电机轴承的内圈之间具有让位间隙。

8、通过感应块的端部与电机轴承的内圈之间具有让位间隙,可以在电机驱动时,电机轴承在波纹垫片的作用下还是会出现轴向移动,而此时让位间隙能避免感应块受到电机轴承的轴向传动力,从而使得传感器的感应部与感应块之间的设置能相对稳定,进一步的提升了传感器设置的稳定性。

9、在上述的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中,所述电机端盖具有呈环形的安装凸沿,所述安装凸沿与电机外壳相抵靠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凸沿的内边沿凸起形成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设置在电机外壳的内部并与电机外壳的内侧壁相抵靠。

10、安装凸沿的设置,使得电机端盖和电机外壳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而定位环的设置,使得电机端盖能通过定位环插设在电机外壳上进行预定位后再通过紧固件与电机外壳固连,提升了电机端盖连接的便捷性和稳定性。

11、在上述的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中,所述电机端盖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机端盖上连接有将安装孔遮挡的安装盖,所述传感器能从安装孔内取出。

12、由于传感器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故障,因此安装盖和安装孔的设置,使得传感器的维修和取放更加便捷,提升了电机内传感器安装和维修的便捷性。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具有的优点:通过在电机轴承和电机端盖之间设置有波纹垫片,使得电机轴承的轴向传动力通过波纹垫片给缓冲部分,并且波纹垫片的设置,也可以微调电机端盖与电机外壳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实现对电机端盖上固连的传感器的位置进行微调,进一步的提升传感器设置的稳定性,同时在电机运行时降低传感器的振幅,进一步的提升传感器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电机(1)包括电机外壳(2)和设置在电机外壳(2)的一端并与电机外壳(2)固连的电机端盖(3),所述电机端盖(3)内固连有传感器(4),所述电机(1)包括电机轴(11)和套设在电机轴(11)一端的电机轴承(1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承(12)的外圈(12a)设置在电机端盖(3)内并与电机端盖(3)的内侧壁贴合固定,本缓冲结构包括波纹垫片(5),所述电机端盖(3)包括呈环形的抵靠挡沿(34),所述波纹垫片(5)设置在抵靠挡沿(34)和电机轴承(12)外圈(12a)的端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11)上具有呈环形的限位部(11a),所述电机轴承(12)的内圈(12b)与限位部(11a)相抵靠,所述限位部(11a)和抵靠挡沿(34)分别位于电机轴承(12)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11)的端部上固连有感应块(6),所述感应块(6)轴向朝外开设有安装槽(61),所述传感器(4)具有设置在安装槽(61)内的感应部(41),所述感应块(6)与电机轴承(12)的内圈(12b)之间具有让位间隙(7)。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3)具有呈环形的安装凸沿(31),所述安装凸沿(31)与电机外壳(2)相抵靠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安装凸沿(31)的内边沿凸起形成定位环(32),所述定位环(32)设置在电机外壳(2)的内部并与电机外壳(2)的内侧壁相抵靠。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端盖(3)的端部开设有安装孔(33),所述电机端盖(3)上连接有将安装孔(33)遮挡的安装盖(8),所述传感器(4)能从安装孔(33)内取出。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传感器振幅较大的问题。本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电机包括电机外壳和设置在电机外壳的一端并与电机外壳固连的电机端盖,电机端盖内固连有传感器,电机包括电机轴和套设在电机轴一端的电机轴承,电机轴承的外圈设置在电机端盖内并与电机端盖的内侧壁贴合固定,本缓冲结构包括波纹垫片,电机端盖包括呈环形的抵靠挡沿,波纹垫片设置在抵靠挡沿和电机轴承外圈的端面之间。本电机的传感器缓冲结构能在电机运行时降低传感器的振幅,进一步的提升传感器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宇翔,阮雨婷,李华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州中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