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48473发布日期:2024-04-25 10:35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预埋线筒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


背景技术:

1、预埋线筒是建筑工程中为后续走线预先埋置的部件,当建筑施工完成后,将预埋线筒的底部戳破,再将管线穿入预埋线筒内。

2、相关技术中的预埋线筒进行穿线作业时,通常利用铁锥将预埋线筒的底部戳破,但是,此方法使得预埋线筒底部孔眼的规整度较差,甚至存在预埋筒破裂的风险,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具有提高预埋线筒底部孔眼规整度的效果,还能降低预埋线筒破裂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包括一侧开口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外侧底壁开设有多个第一易裂槽,多个所述第一易裂槽沿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等间距排列,并形成第一易裂环槽。

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筒体的外侧底壁设置一圈第一易裂槽,当施工人员通过铁锥戳击筒体的底部时,有利于筒体的底部从第一易裂环槽处断裂,既能提高预埋线筒底部孔眼的规整度,还能降低预埋线筒断裂的风险。

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筒体的内侧底壁开设有多个第二易裂槽,多个所述第二易裂槽沿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等间距排列,并形成与所述第一易裂环槽相对准的第二易裂环槽。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筒体的底侧内壁设置第二易裂环槽,并且第二易裂环槽与第一易裂环槽相对准,削弱筒体底部的中部位置与其边沿位置的连接结构强度,使得筒体底部能够顺利的从第一易裂环槽处断裂,进一步提高预埋线筒底部孔眼的规整度。

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多个所述第一易裂槽与多个所述第二易裂槽间隔分布。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第一易裂槽和第二易裂槽的深度能够增加,进一步削弱筒体底部的中部位置与其边沿位置的连接结构强度,使得筒体的底部能够顺利戳破。

8、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筒体的外侧底壁固定连接有提拉环,且所述提拉环位于所述第一易裂环槽的内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提拉环,当工作人员忘带铁锥时,也可以拉动提拉环向外运动,使得筒体的底部从第一易裂环槽处断裂,提高实用性。

10、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筒体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堵盖,且所述堵盖用于封盖所述筒体的开口。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堵盖对筒体的开口进行封盖防护,降低灰浆进入到筒体内的风险,从而保证预埋线筒后续能够正常使用。同时,可拆卸的堵盖能够重复使用,节省资源。

12、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堵盖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的支撑片,所述筒体的开口处开设有供所述支撑片卡入的台阶槽,且所述支撑片与所述台阶槽过盈配合。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堵盖的快速拆装,从而提高操作便利性。

14、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片的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固定连接有密封条,且所述密封条呈螺纹状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条,提高支撑片与台阶槽内壁的抵紧与密封效果。同时,螺纹状的密封条还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使用者可以转动堵盖,以使支撑片快速卡入台阶槽内,提高对堵盖的装配效率。

16、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堵盖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提拉把手。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使用者对堵盖的旋动以及提拉等操作,从而提高操作便利性。

1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通过在筒体的外侧底壁设置一圈第一易裂槽,当施工人员通过铁锥戳击筒体的底部时,有利于筒体的底部从第一易裂环槽处断裂,既能提高预埋线筒底部孔眼的规整度,还能降低预埋线筒断裂的风险;

20、2.通过在筒体的底侧内壁设置第二易裂环槽,并且第二易裂环槽与第一易裂环槽相对准,削弱筒体底部的中部位置与其边沿位置的连接结构强度,使得筒体底部能够顺利的从第一易裂环槽处断裂,进一步提高预埋线筒底部孔眼的规整度;

21、3.通过利用堵盖对筒体的开口进行封盖防护,降低灰浆进入到筒体内的风险,从而保证预埋线筒后续能够正常使用,同时,可拆卸的堵盖能够重复使用,节省资源。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包括一侧开口的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侧底壁开设有多个第一易裂槽(2),多个所述第一易裂槽(2)沿所述筒体(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排列,并形成第一易裂环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内侧底壁开设有多个第二易裂槽(4),多个所述第二易裂槽(4)沿所述筒体(1)的圆周方向等间距排列,并形成与所述第一易裂环槽(3)相对准的第二易裂环槽(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易裂槽(2)与多个所述第二易裂槽(4)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外侧底壁固定连接有提拉环(6),且所述提拉环(6)位于所述第一易裂环槽(3)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开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堵盖(7),且所述堵盖(7)用于封盖所述筒体(1)的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7)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的支撑片(8),所述筒体(1)的开口处开设有供所述支撑片(8)卡入的台阶槽(9),且所述支撑片(8)与所述台阶槽(9)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片(8)的侧壁沿其周向方向固定连接有密封条(10),且所述密封条(10)呈螺纹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提拉把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的预埋线筒,包括一侧开口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外侧底壁开设有多个第一易裂槽,多个所述第一易裂槽沿所述筒体的圆周方向等间距排列,并形成第一易裂环槽。通过在筒体的外侧底壁设置一圈第一易裂槽,当施工人员通过铁锥戳击筒体的底部时,有利于筒体的底部从第一易裂环槽处断裂,既能提高预埋线筒底部孔眼的规整度,还能降低预埋线筒断裂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宋双强,张宝来,郑大朋,刘红,田雨,张楠,张文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3
技术公布日:2024/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