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243026发布日期:2024-03-06 17:13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缆表皮分离,具体涉及一种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1、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电缆有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铝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

2、电缆在使用中会涉及到对电缆的回收利用。尤其在对单股的电缆进行回收利用时,需要使用剥皮装置或类似装置对电缆进行剥皮,从而对缆芯进行回收。

3、申请号为cn20929783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的表皮分离装置,其原理是先将电缆一端的表皮剥开,将电缆内芯缠绕在线轴上,随着线轴的旋转电缆通过切割箱,切割箱内部有电机带动圆形刀片旋转,将电缆表皮割开,实现对电缆的分离。

4、但是,现有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先将电缆一端的表皮通过人工的方式割开,再穿过切割箱,并缠绕在线轴上面,比较麻烦且浪费时间;同时,由于电缆的剥皮工作量较大,而该装置一次只能对一根电缆进行剥皮操作,因此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目前现有的电缆剥皮装置需进行较多的人工干预且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2、第一方面,本发明首先提出了一种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分离组件,分离组件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两个分离组件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分离组件包括升降装置、上分离块以及下分离块,升降装置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下分离块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上分离块固定于升降装置的下侧面且悬置于下分离块的上方,上分离块与下分离块之间形成电缆分离空间;上分离块内转动设置有切割装置,驱动组件能够同时驱动两侧的两个切割装置转动以切割电缆表皮。本申请通过一个驱动组件可以驱动两个分离组件同时进行电缆的剥皮,在效率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幅度。

3、优选的,上分离块的下端面开设有向下开口的上弧形槽,上分离块的中部开设有与上弧形槽连通的竖直槽;切割装置包括驱动轴、转盘以及锥形固定块,驱动轴的一端与驱动组件相连,驱动轴的另一端穿过上分离块以及竖直槽并转动设置于竖直槽的内壁,转盘位于竖直槽内并固定套设于驱动轴的外周,锥形固定块环绕转盘设置并伸出竖直槽外,驱动组件能够通过驱动轴驱动转盘并带动锥形固定块转动。在使用时,可直接通过升降装置调整上分离块与下分离块之间的距离,将电缆夹紧后,通过驱动组件与驱动轴驱动转盘转动,锥形固定块由于插入电缆表皮内,随着转盘的旋转会不断的将电缆向一侧推动,进而使上弧形槽与下弧形槽内的切割刀片对电缆上下表皮进行切割,无需使用人工的方式对电缆的端部进行剥皮。

4、优选的,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锥形齿轮以及第二锥形齿轮,驱动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底座,驱动件的驱动端竖直设置并固定有轴线竖直的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固定于驱动轴的端部且第二锥形齿轮的轴线水平,驱动件能够向上或向下运动以使第一锥形齿轮与两个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或分离。通过锥形齿轮的啮合方式可更为灵活的对转盘进行驱动,且当通过升降装置上下调整时,驱动轴会带动第二锥形齿轮上下运动,齿轮啮合的方式不会对此造成干扰,且可通过驱动件的上下运动适时调整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的位置。

5、优选的,驱动组件还包括稳定柱,稳定柱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稳定柱开设有竖直延伸的稳定槽,稳定槽内滑动设置有稳定块,稳定块固定于驱动轴的外周,且稳定块位于第二锥形齿轮与转盘之间。稳定柱可对驱动轴起到稳定的作用。

6、优选的,驱动组件还包括气缸以及安装座,底座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侧壁设置有竖直向的滑轨,安装座的侧壁固定有滑块,安装座通过滑块滑动设置于升降槽内,升降槽的底部固定有气缸,气缸的驱动端固定于安装座的底部,安装座的上端面固定有驱动件,气缸能够驱动安装座带动驱动件上升或下降以使第一锥形齿轮与两个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或分离。通过气缸以及上下运动的安装座可以较为稳定的完成驱动件以及第一锥形齿轮的上下运动。

7、优选的,下分离块的上端面开设有向上开口的下弧形槽,上弧形槽的中部与下弧形槽的中部均凸设有切割刀片。上下两侧的切割刀片可直接将电缆外侧的表皮分割为两部分,更方便后续的分离。

8、优选的,分离组件还包括水平转块以及立柱,水平转块对称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且水平转块的对称轴与电缆分离空间的对称轴重合;立柱两两对称设置于水平转块的上端面。水平转块与立柱方便对剥离后的表皮进行缠绕收集,方便后续的搬运。

9、优选的,分离组件还包括两个挡板,两个挡板对称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且挡板的对称轴与电缆分离空间的对称轴重合;挡板位于升降装置与水平转块之间。挡板主要起到导向的作用,将剥离后的表皮导向水平转块的位置。

10、优选的,下分离块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下分离块的另一端的内侧壁设置有分离板。固定环可对进入电缆分离空间之前的电缆进行初步的导向定位。

11、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电缆表皮分离方法,基于上述的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2、s1:根据电缆的规格调整两个升降装置,使上分离块与下分离块之间形成合适大小的电缆分离空间,将电缆夹紧;

13、s2:气缸工作,驱动安装座带动驱动件向上运动,直至第一锥形齿轮与两个第二锥形齿轮啮合;

14、s3:驱动件工作,通过第一锥形齿轮与啮合的两个第二锥形齿轮同时带动两侧的转盘转动;

15、s4:锥形固定块插入电缆表皮上,随着转盘的旋转将电缆向一侧推动,上弧形槽与下弧形槽内的切割刀片对电缆上下表皮进行切割;

16、s5:分离板将电缆表皮与电缆内芯分离,两块电缆表皮通过两个挡板的导位后插进水平转块上两个立柱之间的缝隙,水平转块旋转并将表皮缠绕到立柱上。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发明的分离装置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转盘旋转使得锥形固定块插入电缆表皮上,随着转盘的旋转将电缆向一侧推动使得上下两侧的切割刀片可以对电缆的上下进行切割,再由分离板将电缆表皮与电缆内芯分离,分离后经挡板导向,将分离出来的表皮插进两个立柱的缝隙内部,水平转块的旋转可以将表皮进行缠绕处理,方便后续的搬运,相比于现有装置,本发明在对电缆进行切割时不用事先将电缆的一端先进行切割,这样就省去了很多时间,同时节省了人工,提高了效率。

19、2、本申请通过一个驱动组件可以驱动两个分离组件同时进行电缆的剥皮,在效率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幅度;且通过锥形齿轮的啮合方式可更为灵活的对转盘进行驱动,当通过升降装置上下调整时,驱动轴会带动第二锥形齿轮上下运动,齿轮啮合的方式不会对此造成干扰,且可通过驱动件的上下运动适时调整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的位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分离组件,其特征在于,分离组件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两个分离组件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分离组件包括升降装置、上分离块以及下分离块,升降装置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下分离块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上分离块固定于升降装置的下侧面且悬置于下分离块的上方,上分离块与下分离块之间形成电缆分离空间;上分离块内转动设置有切割装置,驱动组件能够同时驱动两侧的两个切割装置转动以切割电缆表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分离块的下端面开设有向下开口的上弧形槽,上分离块的中部开设有与上弧形槽连通的竖直槽;切割装置包括驱动轴、转盘以及锥形固定块,驱动轴的一端与驱动组件相连,驱动轴的另一端穿过上分离块以及竖直槽并转动设置于竖直槽的内壁,转盘位于竖直槽内并固定套设于驱动轴的外周,锥形固定块环绕转盘设置并伸出竖直槽外,驱动组件能够通过驱动轴驱动转盘并带动锥形固定块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第一锥形齿轮以及第二锥形齿轮,驱动件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于底座,驱动件的驱动端竖直设置并固定有轴线竖直的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固定于驱动轴的端部且第二锥形齿轮的轴线水平,驱动件能够向上或向下运动以使第一锥形齿轮与两个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或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还包括稳定柱,稳定柱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稳定柱开设有竖直延伸的稳定槽,稳定槽内滑动设置有稳定块,稳定块固定于驱动轴的外周,且稳定块位于第二锥形齿轮与转盘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还包括气缸以及安装座,底座开设有升降槽,升降槽的侧壁设置有竖直向的滑轨,安装座的侧壁固定有滑块,安装座通过滑块滑动设置于升降槽内,升降槽的底部固定有气缸,气缸的驱动端固定于安装座的底部,安装座的上端面固定有驱动件,气缸能够驱动安装座带动驱动件上升或下降以使第一锥形齿轮与两个第二锥形齿轮啮合或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分离块的上端面开设有向上开口的下弧形槽,上弧形槽的中部与下弧形槽的中部均凸设有切割刀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组件还包括水平转块以及立柱,水平转块对称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且水平转块的对称轴与电缆分离空间的对称轴重合;立柱两两对称设置于水平转块的上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离组件还包括两个挡板,两个挡板对称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且挡板的对称轴与电缆分离空间的对称轴重合;挡板位于升降装置与水平转块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分离块的一端设置有固定环,下分离块的另一端的内侧壁设置有分离板。

10.一种电缆表皮分离方法,基于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缆表皮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表皮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分离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上端面设置有分离组件,分离组件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两个分离组件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设置于底座的上端面;分离组件包括升降装置、上分离块以及下分离块,升降装置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下分离块固定于底座的上端面,上分离块固定于升降装置的下侧面且悬置于下分离块的上方,上分离块与下分离块之间形成电缆分离空间;上分离块内转动设置有切割装置,驱动组件能够同时驱动两侧的两个切割装置转动以切割电缆表皮。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两个分离组件同时进行剥皮,无需人工对电缆端部剥皮,在效率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幅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付永刚,朱晓兵,马立志,杨明,徐帅,寇春山,王军亮,林传苏,范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寿光市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