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恢复供电的漏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1744阅读:16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恢复供电的漏电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线路上的自动保护装置,特别是一种漏电保护器。
目前,时常有220V和380V电力线路漏电现象发生,危害人的生命并损坏设备。人们通常用漏电保护器来防止这类现象发生,它是通过感应器感应一个交流信号,使漏电保护器的开关断开,从而使交流接触器断开,切断电源,6-8秒后再自动恢复供电。当漏电未解除时,就一直断开,直到人去重新启动。这种漏电保护器使用不方便,一旦有永久性跳闸后需人工复位启动,尤其是农村,线路控制闸离用电器相距很远,一旦永久跳闸,恢复供电则很费时费力。此外,由于农村线路设备简陋,刮风下雨时常会发生线路漏电现象,尤其是寒冬深夜,人工去恢复供电困难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恢复供电的漏电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所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原理图。
如图1,本实用新型由漏电信号鉴别放大电路、控制电路、恢复电压比较电路、自动检测锁定电路和启动电路组成,漏电信号鉴别放大电路由运放A1、A2,电阻R1-R7,二极管D1,电容C1和感应线圈L组成,感应线圈L两端接A1的输入,A1与R1、R2组成交流放大器,A1的输出通过反向二极管D1接A2的反相输入端,A2和C1及R3-R7组成直流反相放大器,A2的输出接反相器F1的输入,F1的输出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由双输入与非门F5、F6,电阻R8、R9、R23,电容C2、C4,晶体管T1和继电器J1组成,其中F5、F6组成RS触发器,其触发端S通过电容C2与反相器F1的输出连接,其输出通过R9接T1的基极,T1的集电极接继电器J1,J1的常闭触点JK1接交流接触器的线包,RS触发器F5、F6中F5的输出与自动检测锁定电路连接,自动检测锁定电路由振荡器(由反相器F3、F4,电阻R16、R17,电容C6构成),八进制计数/脉冲分配器IC,晶体管T2、T3、T4,继电器J2、J3、J4组成,振荡器F3、F4的输出接IC的输入端EN,IC的锁定端CL与控制电路中RS触发器的F5的输出连接,IC的输出端1、3、7脚分别接T2、T3、T4的基极,T2、T3、T4的集电极分别接J2、J3、J4,J2、J3、J4的常开触点JK2、JK3、JK4的一端分别和用电线路的相线连接,JK2、JK3、JK4的另一端连接一起接恢复电压比较电路中比较器B1的同相输入端,恢复电压比较电路由比较器B1,电阻R12、R13、R14组成,比较器B1的同相输入端还通过R14接直流电源VDD,它将漏电强度转换为漏电电压VP2,B1的反相输入端接R12、R13的中点,R12另一端接VDD,R13另一端接地,R12、R13为设定电路,它向B1提供一个启动恢复电压最低值,B1的输出通过反向锁定二极管D3与自动检测锁定电路中IC的锁定端CL连接,同时通过反相器F2和电容C4接控制电路中RS触发器F5、F6的置零端R。启动电路由二极管D2,电阻R10和电容C3组成,R10一端与C3一端连接,R10另一端接直流电源VDD,C3另一端接地,它们的中点接D2的负极,D2的正极接控制电路中RS触发器F5、F6的置零端R。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将要保护的电力线路从接在漏电信号鉴别放大电路中A1的输入端上的感应线圈L中穿过。在电路刚开启时,由于启动电路中的电容C3电压为“0”电平,经D2使控制电路中RS触发器的F6输出为“1”电平,F5输出为“0”电平,则T1为截止状态,J1处在释放状态,其常闭触点JK1保持接通交流接触器线包的状态,电力线路正常工作。漏电信号鉴别放大电路中A1、A2为两级运算放大器,它将一个很小的代表漏电强度的交流电压信号转变为脉冲信号,A1放大后经D1整流变为负电压,A2的正相输入端是负1.5V的固定电压,它和A2反相输入端的代表漏电流的极限保护电压相比较,当电力线路漏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经A2的比较放大变为“1”电平,经F1反相变为“0”电平,再经电容C2微分使控制电路中RS触发器的F5输出为“1”电平,F6输出为“0”电平,则T1导通,J1处于吸合状态,其常闭触点JK1断开,使交流接触器线包失电,从而切断电力线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恢复供电的功能是由恢复电压比较电路和自动检测锁定电路完成的,自动检测锁定电路中的振荡器F3、F4产生一个频率20HZ,周期50ms的方波信号提供给八进制计数/脉冲分配器IC,由于电力线路发生漏电现象时其控制电路中RS触发器的F5输出为“1”电平,则IC的锁定端CL允许计数,IC的输出端1、3、7脚依次产生50ms的“1”电平分别通过T2、T3、T4使J2、J3、J4吸合,将直流低电压分别通过J2、J3、J4的常开触点JK2、JK3、JK4依次送入用电线路。假设电力线路的漏电处发生在JK4所接的线路上,在振荡器F3、F4的第一个脉冲送来后,IC 的1脚输出为“1”电平,则继电器J2的常开触点JK2将直流电压送入JK2所接的线路,由于JK2所接线路无漏电点,比较器B1的正向输入端代表漏电强度的电压VP2没有变化,仍为VDD,则B1输出不变,在振荡器F3、F4的第二个脉冲送来后,IC的3脚输出为“1”电平,则J3的常开触点JK3将直流电压送入JK3所接的线路,由于JK3所接线路也无漏电点,则B1的正相输入端VP2亦为VDD,B1输出仍不变。当振荡器F3、F4的第三个脉冲送来后,IC的7脚输出为“1”电平,则J4的常开触点JK4将直流电压送入JK4所接的线路,由于JK4所接的线路有漏电点,且本实用新型的电源地和大地相连,则当某一相线线路有漏电时,直流电压VDD通过R14和漏电压处形成回路,VP2电压降低,而B1反相输入端的VP1是设定好的代表最低漏电电流的电压值,当VP2小于VP1时,B1输出由“1”变为“0”,该信号通过D3使IC的锁定端CL为“0”电平,则IC输入禁止,IC输出保持原状态,使R14和漏电处继续形成回路。当漏电故障排除后,R14和漏电处的回路被断开,VP2上升为VDD,大于VP1,则比较器B1输出又变为“1”电平,经过电容C5的正微分使IC清零,使原来导通的晶体管T4截止,JK4恢复常开状态,在B1输出变为“1”的同时,反相器F2输出为“0”电平,通过电容C4使控制电路中RS触发器的F6输出为“1”电平,则T1恢复截止状态,J1释放,其常闭触点JK1恢复导通状态,使交流接触器线包吸合,用电线路正常工作。此时,由于F5输出为“0”电平,使IC的锁定端CL继续为“0”态,则IC禁止计数。
本实用新型在用电线路发生漏电时即自动切断电源,且一旦漏电故障排除即自动恢复线路供电,省时省力,工作可靠,无需再用人工去复位启动。本实用新型线路简单,成本低,性能可靠,功能齐全,尤其适合在广大农村的电力线路上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恢复供电的漏电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它由漏电信号鉴别放大电路、控制电路、恢复电压比较电路、自动检测锁定电路和启动电路组成,漏电信号鉴别放大电路由运放A1、A2,电阻R1-R7,二极管D1,电容C1和感应线圈L组成,感应线圈L两端接A1的输入,A1与R1、R2组成交流放大器,A1的输出通过反向二极管D1接A2的反相输入端,A2和C1及R3-R7组成直流反相放大器,A2的输出接反相器F1的输入,F1的输出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由双输入与非门F5、F6,电阻R8、R9、R23,电容C2、C4,晶体管T1和继电器J1组成,其中F5、F6组成RS触发器,其触发端S通过电容C2与反相器F1输出连接,其输出通过R9接T1基极,T1集电极接继电器J1,J1的常闭触点JK1接交流接触器线包,RS触发器F5、F6中,F5的输出与自动检测锁定电路连接,该电路由振荡器(由反相器F3、F4,电阻R16、R17,电容C6构成),八进制计数/脉冲分配器IC晶体管T2、T3、T4,继电器J2、J3、J4组成,振荡器F3、F4的输出接IC的输入端EN,IC的锁定端CL与控制电路中RS触发器的F5的输出连接,IC的输出端1、3、7分别接T2、T3、T4的基极,T2、T3、T4的集电极分别接J2、J3、J4,它们的常开触点JK2、JK3、JK4的一端分别和用电线路的相线连接,另一端连接一起接恢复电压比较电路中比较器B1的同相输入端,恢复电压比较电路由比较器B1,电阻R12、R13、R14组成,B1的同相输入端还通过R14接直流电源VDD,B1的反相输入端接R12、R13的中点,R12另一端接VDD,R13另一端接地,B1的输出通过反向锁定二极管D3与自动检测锁定电路中IC的锁定端CL连接,同时通过反相器F2和电容C4接控制电路中RS触发器F5、F6的置零端R,启动电路由二极管D2,电阻R10和电容C3组成,R10一端与C3一端连接,R10另一端接直流电源VDD,C3另一端接地,它们的中点接D2的负极,D2的正极接控制电路中RS触发器F5、F6的置零端R。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电保护器,它由漏电信号鉴别放大电路,控制电路,恢复电压比较电路,自动检测锁定电路和启动电路组成,漏电信号鉴别放大电路的输出接控制电路,恢复电压比较电路的输出分别接控制电路和自动检测锁定电路,启动电路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控制交流接触器线包。本实用新型用电线路发生漏电时即自动切断电源,一旦漏电故障排除即自动恢复线路供电,省时省力,工作可靠,无需再用人工去恢复启动。
文档编号H02H3/14GK2092157SQ91213900
公开日1992年1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15日
发明者鲁家银, 王家明 申请人:鲁家银, 王家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