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4349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充电机,特别是用于汽车蓄电池的充电机。
当一辆汽车频繁起动而车速又提不起来时,势必造成蓄电池亏电,以致影响汽车的起动和运行。目前给蓄电池充电多采用将许多蓄电池串并联同时进行充电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一次可以充许多只蓄电池,但多只蓄电池一起充电,由于蓄电池的亏电状况不同,势必造成有的过充电,有的充电不足,而且采用这种方法要有专人看护,浪费人力。另外,目前给蓄电池充电的电流、电压显示多采用磁电式表头显示,这种表头不耐振,且读数不直观。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设计一种蓄电池充电机,它能够在蓄电池充满电后自动切断电源,当蓄电池亏电到终止电压以下时不开机充电。且能够对充电电流和电压进行数字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充电机,它具有整流变压器Br、可控硅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整流变压器Br的初线圈L1串联有常闭按钮A1和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1。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串联有反馈电阻R1,反馈电阻R1的一端A与触发电路连接。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还包括a、电流显示电路,它由放大器、集成电路U2和发光二极管D1、D2……D10组成。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与反馈电阻R1的两端A、B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稳压管D26和可调电阻R18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集成电路U1采用LM3914,集成电路U1的5脚与可调电阻R18的滑动端连接,集成电路U1的1、18、17…10脚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1、D2、D3…D10的阴极连接。
b、电压显示电路,它具有由稳压管D22和可调电阻R2组成的串联电路、集成电路U3和发光二极管D11、D12…D20。稳压管D22的阴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可调电阻R2的一端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集成电路U3采用LM3914,集成电路U3的5脚与可调电阻R2的滑动端连接,集成电路U3的1、18、17……10脚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11、D12、D13……D20的阴极连接。
c、电压检测及断电电路,它具有电压比较器、施密特触发器、三极管T1、光耦管G、三极管T2、继电器J和联动常开按钮A2-1、A2-2。电压比较器的比较电压输入端与可调电阻R7的滑动端连接,可调电阻R7的一端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连接,可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连接。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施密特触发器的触发输入端连接,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串联可调电阻R13。光耦管G的1、2脚分别与可调电阻R13的滑动端和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2的一端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常开触点J-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24的阴极连接,稳压管D24的阳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常开按钮A2-1并连在常开触点J-2的两端。稳压管D24的阴极与电阻R14的一端和继电器J的线圈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光耦管G的5脚连接,继电器J的线圈另一端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三极管T2的基极与光耦管G的4脚连接。常开按钮A2-2的两端分别与光耦管G的4脚和5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给蓄电池充电时,当充满电后能够自动切断电源,可防止过充电,特别对汽车用蓄电池进行充电,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制成车载式,直接安装在汽车上,当汽车停驶时,将引出线接到交流电源上给车用蓄电池充电,充电过程中不需要专人看护,操作方便。这样既可以防止蓄电池经常处于亏电状态、造成蓄电池早期损坏,也可防止过充电,从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车辆事故。当蓄电池亏电到终止电压以下,即达到报废程度后,本实用新型不开机充电。当蓄电池有电不需要充电时,本实用新型也不开机充电。这样可节省时间、节约电能。另外,本实用新型具有独特的电流,电压显示功能,采用发光二极管进行数字显示,抗振性强,读数直观。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如附图所示整流变压器Br的初级线圈L1串联有常闭按钮A1和继电器J的常开按钮J-1。整流变压器Br有四个次级线圈L2、L3、L4、L5,次线线圈L2与可控硅整流电路连接。可控硅KP1、KP2组成可控硅全波整流,触发电路由次级线圈L3提供电源。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串联有反馈电阻R1,触发电路与反馈电阻R1的一端A连接。反馈电阻R1通过触发电路对可控硅整流电路实现过流保护。电流显示电路由放大器、集成电路U2和发光二极管D1、D2…D10组成,放大器由集成电路U1、电阻R15、电阻R18和可调电阻R17组成。集成电路U1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324,集成电路U2采用LM3914。次线圈L5、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Q2、三端稳压器7812和滤波电容C6、C7为电流显示电路提供电源。集成电路U1的正相输入端与电阻R15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与反馈电阻R1的一端A连接。集成电路U1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反馈电阻R1的另一端B和电源负极连接,可调电阻R17的两端分别与集成电路U1的输出端和反相输入端连接。集成电路U1的输出端与由稳压管D26和可调电阻R18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集成电路U2的5脚与可调电阻R18的滑动端连接,集成电路U1的1、18、17…10脚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1、D2、D3…D10的阴极连接。电压显示电路具有由稳压管D22和可调电阻R2组成的串联电路、集成电路U3和发光二极管D11、D12…D20。稳压管D22的阴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可调电阻R2的一端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集成电路U3采用LM3914,它的5脚与可调电阻R2的滑动端连接,它的1、18、17……10脚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11、D12、D13……D20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1可防止干扰信号进入可控硅整流电路。电压检测及断电电路具有电压比较器、施密特触发器、三极管T1、光耦管G、三极管T2、继电器J和联动常开按钮A2-1、A2-2。次级线圈L4、二极管桥式整流电路Q1、三端稳压器7812和滤波电容C1、C2为电压比较器、施密特触发器、三极管T1和集成电路U1提供电源。电阻R4、可调电阻R5和稳压管D25为电压比较器提供基准电压,电压比较器由集成电路U4、电阻R8和电阻R9组成。集成电路U4采用运算放大器324,它的正相输入端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R7的滑动端连接。集成电路U4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作为基准电压输入端与电阻R5的滑动端连接。集成电路U4的输出端与施密特触发器的触发输入端连接。施密特触发器由集成电路U5、电容C5和电阻R11组成。集成电路U5采用NE555,它的1脚与电源负极连接,5脚通过电容C5与电源负极连接,6脚和7脚通过电阻R11与电源正极连接,4脚和8脚与电源正极连接,2脚与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3脚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由电阻R6和可调电阻R7组成的串联电路的两端并联在可控硅整流电路输出端的正负极上。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串联可调电阻R13。光耦管G的1、2脚分别与可调电阻R13的滑动端和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2的一端通过二极管D23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常开触点J-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和另一端与稳压管D24的阴极连接,稳压管D24的阳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常开按钮A2-1并联在常开触点J-2两端。二极管D23可防止干扰信号进入可控硅整流电路。稳压管D24的阴极与电阻R14的一端和继电器J的线圈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光耦管G的5脚连接,继电器J的线圈另一端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三极管T2的基极与光耦管G的4脚连接,常开按钮A2-2的两端分别与光耦管G的4脚和5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起动是利用蓄电池的剩余电压来起动的,当蓄电池的剩余电压大于20V时,10V稳压管D24导通,继电器J及三极管T2有工作电压。此时按下联动常开按钮A2-1、A2-2,三极管T2导通,继电器J吸合,常开触点J-1、J-2闭合,整个电路有电。光耦管G的4、5脚导通,替代常开按钮A2-2,使三极管T2和继电器J保持一直工作。当蓄电池亏电至20V以下时,稳压管D24不导通,继电器J不能吸合,整个电路不工作。当集成电路U4的反相输入端的信号大于正相输入端的输入信号时,集成电路U4输出低电平。集成电路U5的3脚输出高电平,三极管T1导通,光耦管G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使4、5脚导通,三极管T2导通,继电器J吸合,整个电路有电,充电开始。随着充电的进行,蓄电池的电压逐渐升高,使集成电路U4的正相输入端的输入信号大于反相输入端的输入信号,集成电路U4输出高电平,集成电路U5的3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T1截止,继电器J释放,常开触点J-1切断电源,停止充电。此时蓄电池已充足电。电流显示由十只发光二极管D1、D2……D10条式显示,电压显示由十只发光二极管D11、D12……D20条式显示。
权利要求1.充电机,它具有整流变压器(Br)、可控硅整流电路和触发电路,整流变压器(Br)的初级线圈(L1)串联有常闭按钮(A1)和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1),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串联有反馈电阻(R1),反馈电阻(R1)的一端(A)与触发电路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a、电流显示电路,它由放大器、集成电路(U2)和发光=极管(D1)、(D2)……(D10)组成,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与反馈电阻(R1)的两端(A)、(B)连接,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由稳压管(D26)和可调电阻(R18)组成的串联电路连接,集成电路(U1)采用LM3914,集成电路(U1)的(5)脚与可调电阻R18的滑动端连接,集成电路(U1)的(1)、(18)、(17)…(10)脚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1)、(D2)、(D3)…(D10)的阴极连接;b、电压显示电路,它具有由稳压管(D22)和可调电阻(R2)组成的串联电路、集成电路(U3)和发光二极管(D11)、(D12)……(D20),稳压管(D22)的阴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可调电阻(R2)的一端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集成电路(U3)采用LM3914,集成电路(U3)的(5)脚与可调电阻(R2)的滑动端连接,集成电路(U3)的(1)、(18)、(17)……(10)脚分别与发光二极管(D11)、(D12)、(D13)……(D20)的阴极连接;c、电压检测及断电电路,它具有电压比较器、施密特触发器、三极管(T1)、光耦管(G)、三极管(T2)、继电器(J)和联动常开按钮(A2-1)、(A2-2),电压比较器的比较电压输入端与可调电阻(R7)的滑动端连接,可调电阻(R7)的另一端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可调电阻(R7)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连接,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施密特触发器的触发输入端连接,施密特触发器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串联可调电阻(R13),光耦管(G)的(1)、(2)脚分别与可调电阻(R13)的滑动端和三极管(T1)的集电极连接,继电器(J)的常开触点(J-2)的一端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正极连接,常开触点(J-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管(D24)的阴极连接,稳压管(D24)的阳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常开按钮(A2-1)并连在常开触点(J-2)两端,稳压管(D24)的阴极与电阻(R14)的一端和继电器(J)的线圈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光耦管(G)的(5)脚连接,继电器(J)的线圈另一端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2)的发射极与可控硅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负极连接,三极管(T2)的基极与光耦管(G)的(4)脚连接,常开按钮(A2-2)的两端分别与光耦管(G)的(4)脚和(5)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充电机,其特征在于,电压比较器由集成电路(U4)、电阻(R8)和电阻(R9)组成,集成电路(U4)采用运算放大器324,它的正相输入端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R7)的滑动端连接,它的反相输入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为基准电压输入端,它的输出端与施密特触发器的触发输入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施密特触发器由集成电路(U5)、电容(C5)和电阻(R11)组成,集成电路(U5)采用NE555,它的(1)脚与电源负极连接,(5)脚通过电容(C5)与电源负极连接,(6)脚和(7)脚通过电阻(R11)与电源正极连接,(4)脚和(8)脚与电源正极连接,(2)脚与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3)脚通过电阻(R12)与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蓄电池充电机。为克服现有充电机易造成过充电、电流电压显示不直观的缺点,它具有整流变压器、可控硅整流电路。整流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串联有常闭按钮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它还包括由放大器、集成电路LM3914和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电流显示电路,由稳压管、可调电阻、集成电路LM3914和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电压显示电路,由电压比较器,施密特触发器、继电器、光耦管组成的电压检测及断电电路,它主要用于蓄电池充电,可防止过充电。
文档编号H02J7/10GK2181117SQ9323206
公开日1994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11日
发明者于晓 申请人:青岛专用汽车制造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