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直流电源的交流串联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07778阅读:8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直流电源的交流串联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直流电源的控制电路,特别是一种双直流电源的交流串联控制电路。
目前,现有技术中可控硅交流控制电路的控制部分由相应的电子元件器件构成,这些元器件要有相适应的直流工作电压。一般情况下采用变压器或电容器降压、整流而得到,这种结构的电路体积大,成本高,电源引线要二条,因而要改动原受控装置的结构与工艺,在应用方面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交流串联控制电路,任意断开负载回路的一根线,串入本电路装置,便可方便于多种形式、多种负载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本发明的控制电路具有二个直流供电回路,产生一个正、负直流工作电源,一条由RL、D1-D4所组成,称为第一供电回路,一条由RL、BCR、D5、D6所组成,称之为第二供电回路、一个由R2、R3、C1、C2组成的公共的分压与滤波回路及一个由BG、R4、R5、R6组成的可控硅触发驱动器。第一供电回路在BCR截止时工作,第二供电回路在BCR导通时工作,二个供电回路轮换工作,为可控硅控制回路提供了一个连续的双直流工作电源。VCC和VSS与参考电位GND的值R2、R6确定,运用不同的器件就能得到各种不同形式的控制。例如调功、调相、开关等。在由BG、R4、R5、R6组成的可控硅(BCR)触发驱动器中,BG的射极电平为GND,而Vi的输入范围可以是Vcc或Vss,当Vi为高电平(Vcc)时,BG导通,将可控硅(BCR)的控制极与第二阳极短路,从而BCR截止,负载没有电流,这时控制回路的直流工作电压由第一回路提供,电路保持原来状态。当Vi为低电平(Vss)时,BG承受负电压而截止,BCR的控制极经R4而获得控制电流,从而使BCR导通,负载RL获得电压,此时直流工作电压由第二回路提供。
本发明中的双直流工作电源的工作电压是这样确定的,由于R1>>RL,那么VCC-VSS=1.2R2+R3R1+R2+R1·VAC]]>D5和D6的选择为VCC-VSS=VD5+0.7=VD6+0.

附图为双直流电源的交流串联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的双直流电源的交流串联控制电路有一个由RL、R1、D1-D4组成的第一供电回路、一个由RL、BCR、D5、D6组成的第二供电回路、一个由R2、R3、C1、C2组成的公共的分压与滤波回路及一个由BG、R4、R5、R6组成的可控硅(BCR)触发驱动器,在第一供电回路中,D1-D4组成桥式整流器,RL和R1串接后接在电路的正极和D1与D2之间的接点上;RL、BCR、D5、D6串接后接在电路的正、负极之间,BCR的第二阳极与D5的正极相接,D5的负极与D6的负极相接;R2与C1并接,R3与C2并接,并接后的R2、C1与并接后的R3、C2串接后接在D2与D4之间的接点和D1与D3之间的接点上;R4接在BCR的第一阳极与BG的集电极之间,BG的集电极与BCR的控制极相接,BG的发射极与BCR的第二阳极相接后再接在C1与C2之间的接点上,R5的一端与BG的基极相接,R6的一端与BG的基极相接,另一端与BG的发射极相接。
该电路的一个典型实施例是,R1和R4分别为27K,R2和R3分别为2.7K,R5为2.2K,R6为10K,C1和C2分别为470μ。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直流电源的交流串联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有一个由、RL、R1、D1-D4组成的第一供电回路,一个由RL、BCR、D5、D6组成的第二供电回路、一个由R2、R3、C1、C2组成的公共的分压与滤波回路及一个由BG、R4、R5、R6组成的可控硅(BCR)触发驱动器,在第一供电回路中,D1-D4组成桥式整流器,RL和R1串接后接在电路的正极和D1与D2之间的接点上;RL、BCR、D5、D6串接后接在电路的正、负极之间,BCR的第二阳极与D5的正极相接,D5的负极与D6的负极相接;R2与C1并接,R3与C2并接,并接后的R2、C1与并接后的R3、C2串接后接在D2与D4之间的接点和D1与D3之间的接点上;R4接在BCR的第一阳极与BG的集电极之间,BG的集电极与BCR的控制极相接,BG的发射极与BCR的第二阳极相接后再接在C1与C2之间的接点上,R5的一端与BG的基极相接,R6的一端与BG的基极相接,另一端与BG的发射极相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直流电源的交流串联控制电路,它有一个由R
文档编号H02M5/257GK1154595SQ9611801
公开日1997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12日
发明者何曙光 申请人:何曙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