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7658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配电箱是是常用的一种电力设备,配电箱是按电气接线要求将开关设备、测量仪表、保护电器和辅助设备组装在封闭或半封闭金属柜中或屏幅上,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正常运行时可借助手动或自动开关接通或分断电路。配电箱和配电柜、配电盘、配电屏、电器柜等,是集中安装开关、仪表等设备的成套装置。配电箱具有以下用途:合理的分配电能,方便对电路的开合操作,有较高的安全防护等级,能直观的显示电路的导通状态,便于管理,随着电力的普及对配电箱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要,由于配电箱在工作时,容易产生大量的热,所以人们提出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配电箱降温装置存在降温效果不显著,降温时间过长,主要因为降温方式单一,而且目前市场上大多采用冷却水进行降温,使用后的水进行处理,这样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冷却水降温仅仅只能对箱体进行降温,而市场上的气体降温装置仅仅是把冷气直接排入箱体的内部,冷气过于集中,对仪器的伤害很大,而且在降温的过程中,有很大的能量流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包括液体降温装置和气体降温装置,所述液体降温装置覆盖在气体降温装置的表面,所述液体降温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和循环式输水管,所述冷却装置的两端均与循环式输水管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的内部设有液体冷却器,所述液体冷却器的一侧设有水栗,所述气体降温装置包括内机、外机和循环输气管,所述内机通过贯穿循环式输水管的排气管与外机固定连接,所述外机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循环输气管,所述内机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排气扇,且两个排气扇之间设置有蒸发器,所述外机的内部设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压缩机,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穿过排气管与蒸发器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器与压缩机通过气管固定连接,所述气体降温装置的内壁紧密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设置有出气管道。
[0005]优选的,所述内机的两端均设置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位于循环输气管的内部。
[0006]优选的,所述出气管道的数量为二十四至三十六个,且所述出气管道均匀的分布在箱体的内部四壁上。
[0007]优选的,所述液体降温装置的顶部卡接有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的形状为三角形结构。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配电箱降温装置,通过设置液体冷却器和循环式输水管,使降温用的液体能循环冷却,能够循环降温,不仅能够节约了能源,还减少了污染,通过设置气体降温装置,达到了对箱体内部降温的效果,不仅使降温效果更加显著,而且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通过设置出气管道,达到了制冷气体的分散输出,使气体不会带仪器对产生危害,通过设置蒸发器和冷凝器,达到了快速冷却气体的效果,使制冷效果更快更好,通过外机和内机的设置,使气体制冷装置的内部结构更加合理,更加适合气体的输送和制冷,通过设置保护外壳,使外界气温和阳光对液体降温装置的影响降低到最小,通过将保护外壳的形状设置成三角形,使雨水不会在保护外壳表面堆积,减少了雨水对保护外壳损害。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I液体降温装置、11冷却装置、111液体冷却器、112水栗、12循环式输水管、2气体降温装置、201内机、202外机、203循环输气管、204排气管、205排气扇、206蒸发器、207冷凝器、208出气口、209压缩机、210气管、3箱体、4出气管道、5出气管、6保护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3]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包括液体降温装置I和气体降温装置2,液体降温装置I使用液体对箱体3的外部进行降温,液体降温装置I的顶部卡接有保护外壳6,保护外壳6的形状为三角形结构,保护外壳6使液体降温装置I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液体降温装置I覆盖在气体降温装置2的表面,液体降温装置I包括冷却装置11和循环式输水管12,循环式输水管12使水能循环使用和循环流动,冷却装置11的两端均与循环式输水管12连接,冷却装置11的内部设有液体冷却器111,液体冷却器111对液体降温装置I内的液体进行降温处理,液体冷却器111的一侧设有水栗112,水栗112带动液体降温装置I内的水在循环式输水管12内流动,气体降温装置2包括内机201、外机202和循环输气管203,内机201通过贯穿循环式输水管12的排气管204与外机202固定连接,外机202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循环输气管203,内机201的两端均设置有出气管5,出气管5将内机201内部冷却后的气体排入循环输气管203,出气管5位于循环输气管203的内部,内机20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排气扇205,排气扇205为气体提供动能使气体能在气体降温装置2内部流动,且两个排气扇205之间设置有蒸发器206,蒸发器206将压缩机209压缩后的冷凝剂进行蒸发,使蒸发时的冷凝剂进行吸热降温,外机201的内部设有冷凝器207,冷凝器207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 208,冷凝器20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压缩机209,冷凝器207的另一端穿过排气管204与蒸发器206固定连接,蒸发器206与压缩机通过气管210固定连接,气体降温装置2的内壁紧密连接有箱体3,箱体3的内壁设置有出气管道4,出气管道4把循环输气管203内的气体均匀的排入箱体3的内部,出气管道4的数量为二十四至三十六个,且出气管道4均匀的分布在箱体3的内部四壁上。
[0014]工作原理:当使用配电箱降温装置时,同时启动液体降温装置I和气体降温装置2,水栗112给水提供动能,使水在循环式输水管12的内部循环流动,冷却装置11将水栗112输送的水进行冷却处理,冷却后的水会在水栗112的带动下在循环式输水管12内持续流动,对箱体4外部进行降温,而同时冷凝器207会将内部的冷凝剂进行液化,并把冷凝剂输送给压缩机209,压缩机209对冷凝剂进行压缩,并把冷凝剂输送到蒸发器206,蒸发器206对冷凝剂进行蒸发,冷凝剂蒸发的瞬间吸收大量的热,从而对周围的气体进行冷却,而排气扇205把冷却后气体输送到循环输气管203,循环输气管203内的气体通过出气管道5排入箱体4的内部,从而完成对箱体4内部的冷却。
[001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包括液体降温装置(I)和气体降温装置(2),所述液体降温装置(I)覆盖在气体降温装置(2)的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降温装置(I)包括冷却装置(11)和循环式输水管(12 ),所述冷却装置(11)的两端均与循环式输水管(12 )连接,所述冷却装置(11)的内部设有液体冷却器(111),所述液体冷却器(111)的一侧设有水栗(112),所述气体降温装置(2)包括内机(201)、外机(202)和循环输气管(203),所述内机(201)通过贯穿循环式输水管(12)的排气管(204)与外机(202)固定连接,所述外机(202)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循环输气管(203),所述内机(20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排气扇(205),且两个排气扇(205)之间设置有蒸发器(206),所述外机(201)的内部设有冷凝器(207),所述冷凝器(207)的一侧设置有出气口(208),所述冷凝器(207)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压缩机(209),所述冷凝器(207)的另一端穿过排气管(204)与蒸发器(206)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器(206)与压缩机通过气管(210)固定连接,所述气体降温装置(2)的内壁紧密连接有箱体(3),所述箱体(3)的内壁设置有出气管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201)的两端均设置有出气管(5),所述出气管(5)位于循环输气管(203)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道(4)的数量为二十四至三十六个,且所述出气管道(4)均匀的分布在箱体(3)的内部四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降温装置(I)的顶部卡接有保护外壳(6),所述保护外壳(6)的形状为三角形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配电箱降温装置,包括液体降温装置和气体降温装置,所述液体降温装置覆盖在气体降温装置的表面,所述液体降温装置包括冷却装置和循环式输水管,所述冷却装置的两端均与循环式输水管连接,所述冷却装置的内部设有液体冷却器,所述液体冷却器的一侧设有水泵,所述气体降温装置包括内机、外机和循环输气管,所述内机通过贯穿循环式输水管的排气管与外机固定连接。该配电箱降温装置,通过设置液体冷却器和循环式输水管,使降温用的液体能循环冷却,通过设置气体降温装置,达到了对箱体内部降温的效果,通过设置出气管道,达到了制冷气体的分散输出,通过设置蒸发器和冷凝器,达到了快速冷却气体的效果。
【IPC分类】H02B1/56
【公开号】CN204885936
【申请号】CN201520573993
【发明人】宋国民
【申请人】宋国民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