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电式太阳能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719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电式太阳能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砖,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际能源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焦点。化石能源的有效利用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科学家们研究重点。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发电成为目前清洁能源首选。
[0003]应中国“十二五”计划“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截至2015年,国内装机重量预达到13GW。目前采用的光伏发电装置主要采用:固定式电站、跟踪式电站、家庭式电站、离网式电站等种类。各种大型发电站采用集中式发电,也就是说需要集中占领大量土地面积才能达到集中发电的要求。而且,能提供这样大量土地面积的地方,往往集中在人烟稀少的地方(例如中国西北部),但需要大量供电的地方,都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国东部沿海)。由此,传统的集中式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能,需要通过数千公里的传送才能送达需要用电的地方,不仅需要花费高额费用建设输电网络,传输过程中也会造成大量电能损失,造成能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电式太阳能砖,使用灵活方便,不需集中占领大量土地面积,能够在城市中使用,能源利用率高。
[0005]所述的集电式太阳能砖包括:框架、太阳能电池板和砖主体;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框架和透明材质的砖主体之间。
[0006]所述框架分为框架A和框架B两种结构形式;所述框架A四个侧面的底部向外延伸有凸起,形成台阶面;在所述凸起的上表面分布有三个以上竖直方向的用于安装金属接线柱的接线孔;在每个所述接线孔的下方加工有与该接线孔贯通的电线孔,电线穿过所述电线孔进入框架A内部后,所述接线孔内接线柱的底部与电线接触,顶部伸出接线孔;所述接线柱为导电材质。
[0007]所述框架B的四个侧面的顶部向外延伸有凸起,形成台阶面,用于和框架A上的台阶面匹配;在所述框架B侧面上凸起的下表面分布有与框架A上接线柱匹配接线柱插槽;在每个所述接线柱插槽的上方加工有与该接线柱插槽贯通的电线孔,电线穿过所述电线孔进入框架B内部;当所述框架A和框架B通过两个侧面的台阶面搭接在一起时,所述框架A上接线柱的顶部位于框架B上对应位置的接线柱插槽内,且与框架B上该接线柱插槽上方电线孔内的电线接触。
[0008]进入所述框架内部的电线中,两根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和负极相连,一根直接穿过框架从其另一侧面的电线孔伸出。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嵌入安装在框架的上表面的凹槽内,所述框架与砖主体固接。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砖主体为透明玻璃材质,所述框架上表面设置有铝饼,所述砖主体通过所述铝饼粘接在框架。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框架的上表面加工有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或LED灯的凹槽。
[0012]有益效果:
[0013]通过设置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框架,在铺设时,直接将通过相互匹配的台阶面搭接即可,安装方便,密封效果好;在实际使用时,能够依据需要快速方便的对太阳能砖进行串并联;匹配面之间的接线柱即能充当导线,又可作为连接件连接相邻两个太阳能砖。将连接线设置在砖体内部,避免了外部复杂的线路布置,使用灵活性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两个框架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框架B的背面示意图;
[0016]图3为两个太阳能砖连接爆炸图;
[0017]图4为两个太阳能砖连接示意图。
[0018]其中:1-框架A、2-框架B、3-铝饼槽、4-接线柱、5-凹槽、6-电线孔、7-太阳能电池板、8-钢化玻璃板、9-铝饼、10-接线柱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电式太阳能砖,该太阳能砖能够铺设在城市的步行街、候车厅、建筑物墙壁等地方,从而有效利用太阳能,然后将收集的电能向附近设施供电或向输电网供电。
[0021 ] 该太阳能砖包括:矩形框架、太阳能电池板7和钢化玻璃板8,所述太阳能电池板7用于吸收太阳光能。所述框架材质选用尼龙、电木、ABS等工程塑料,框架上表面的中间位置加工有用于安装太阳能电池板7矩形槽;框架相对两端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三个铝饼槽3,在所述铝饼槽3内放入铝饼9后,通过螺栓紧固。安装所述钢化玻璃板8时,在所述铝饼上涂覆光固胶,放上钢化玻璃8在紫外灯下粘接牢固即可,由此使钢化玻璃板8与框架通过铝饼一螺丝固定为一个整体。在所述框架的上表面加工有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或LED灯的凹槽5。
[0022]为方便铺设时相邻太阳能砖之间的连接,实现太阳能砖之间的串并联,所述框架分为两种,分别为框架A1和框架B2,铺设时,相邻两个太阳能砖的框架分别为框架A1和框架B2。两种框架之间的连接如图1所示。
[0023]所述框架A1的四个侧面均为台阶面,即框架A1侧面的底部向外延伸有凸起;在该凸起的上表面分布有三个或四个竖直方向的用于安装金属接线柱4的接线孔,本实施例中,两相对侧面的凸起上表面分布有三个接线孔,另外两相对侧面的凸起上表面分布有四个接线孔。在框架A1内部每个接线孔的下方加工有与对应接线孔贯通的电线孔6,所述电线孔6与框架A1中心的凹槽连通,电线穿过所述电线孔6进入框架A1内部后,在接线孔内压入金属接线柱4,所述金属接线柱4的底部与电线接触,顶部伸出接线孔。
[0024]所述框架B2的四个侧面也为台阶面,但该台阶面为沿框架B2顶部向外延伸凸起后形成,用于和框架A1上的台阶面搭接后实现相邻两个太阳能砖之间的连接,如图1所示。在所述框架B2侧面上凸起的下表面分布有用于和框架A1上接线柱4匹配的接线柱插槽10,在框架B2内部每个接线柱插槽10的上方加工有与对应接线柱插槽贯通的电线孔,所述电线孔与框架B2中心的凹槽连通,电线穿过所述电线孔进入框架B2内部。当相邻两个太阳能砖通过框架A1和框架B2通过两个侧面搭接在一起时,框架A1上接线柱4的顶部位于框架B2上对应位置的接线柱插槽10内,与框架B2上该接线柱插槽10上方电线孔内的电线接触。由此,所述接线柱4不仅充当两个太阳能砖之间的连接导线,还作为连接件用于连接相连两个太阳能砖。
[0025]完成连接后的两个太阳能砖如图4所示,其爆炸图如图3所示。
[0026]进入框架内部的电线中,其中两根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和负极相连,用以实现太阳能砖的串联,另一根直接穿过框架后伸出,用以实现太阳能砖的并联,剩余电线孔可以实现对地砖内其他附属功能的控制、检测等。在实际使用时,可依据实际需要,选择相邻两个太阳能砖之间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也可以采用局部串联、整体并联的方式,即先将多个太阳能砖串联形成单元模块,然后将单元模块之间并联。
[0027]该太阳能砖能够铺设在城市的步行街、候车厅、建筑物墙壁等地方,然后将收集的电能向附近设施供电或向输电网供电。
[0028]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集电式太阳能砖,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太阳能电池板和砖主体;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框架和透明材质的砖主体之间; 所述框架分为框架A和框架B两种结构形式;所述框架A四个侧面的底部向外延伸有凸起,形成台阶面;在所述凸起的上表面分布有三个以上竖直方向的用于安装金属接线柱的接线孔;在每个所述接线孔的下方加工有与该接线孔贯通的电线孔,电线穿过所述电线孔进入框架A内部后,所述接线孔内接线柱的底部与电线接触,顶部伸出接线孔;所述接线柱为导电材质; 所述框架B的四个侧面的顶部向外延伸有凸起,形成台阶面,用于和框架A上的台阶面匹配;在所述框架B侧面上凸起的下表面分布有与框架A上接线柱匹配接线柱插槽;在每个所述接线柱插槽的上方加工有与该接线柱插槽贯通的电线孔,电线穿过所述电线孔进入框架B内部;当所述框架A和框架B通过两个侧面的台阶面搭接在一起时,所述框架A上接线柱的顶部位于框架B上对应位置的接线柱插槽内,且与框架B上该接线柱插槽上方电线孔内的电线接触; 进入所述框架内部的电线中,两根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和负极相连,一根直接穿过框架从其另一侧面的电线孔伸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电式太阳能砖,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嵌入安装在框架的上表面的凹槽内,所述框架与砖主体固接。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电式太阳能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砖主体为透明玻璃材质,所述框架上表面设置有铝饼,所述砖主体通过所述铝饼粘接在框架。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电式太阳能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的上表面加工有用于放置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或LED灯的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电式太阳能砖,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该太阳能砖使用灵活方便,不需集中占领大量土地面积,能够在城市中使用,能源利用率高。包括砖主体、框架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太阳能电池板。为方便相邻两个太阳能砖之间的连接,设置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框架,在铺设时,直接将通过相互匹配的台阶面搭接即可,匹配面之间的接线柱即能充当导线,又可作为连接件连接相邻两个太阳能砖。用于连接相邻太阳能砖的连接线设置在砖体内部,避免了外部复杂的线路布置,使用灵活性高。该太阳能砖能够铺设在城市的步行街、候车厅、建筑物墙壁等地方,然后将收集的电能向附近设施供电或向输电网供电。
【IPC分类】H02S40/36, E04C1/39, H02S30/10
【公开号】CN205017258
【申请号】CN201520701369
【发明人】于堃
【申请人】本溪赛智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