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782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配电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配电室。配电室包括顶壁,顶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设置。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配电室的顶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设置,配电室内的大量潮气上升到顶壁产生凝露现象后,因顶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因此产生的凝露会从高处向低处的汇聚成水滴,产生的凝露在顶壁的较低的一侧滴向下方,而不会任意地滴在配电室内的电气元件上而导致电气元件的开闭触头部分生锈。
【专利说明】
配电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室。
【背景技术】
[0002]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电力的需求量急骤增大,用电负荷也日趋密集化,高压配电线路已直接深入到市区的负荷中心,智能电网的概念也随之提出,成为当今国家电网的一个热议话题。所谓智能电网,是一个由众多自动化的输电和配电系统构成的电力系统,以协调、有效和可靠的方式实现所有的电网运作,具有自愈功能;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和企业业务需求;具有智能化的通信构架,实现实时、安全和灵活的信息流,为用户提供可靠、经济的电力服务。
[0003]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未来电网的要求,中国智能电网应具备以下五个基本内涵: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为适应这一需求,国家电网对开关柜的要求用也愈来愈高了,特别是变配电所在逐步实现综合自动化进而无人值守时,对开关柜及开关柜运行状态的监视、控制、保护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也对各自的产品在智能化、小型化、高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和改进。在1kV气体绝缘环网柜得到推广的同时,电动操作机构的智能化环网柜也愈来愈多的得到了应用和肯定;更高的供电可靠性、更小的损耗、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少的维护工作等已成为研究智能环网柜的核心内容。
[0004]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环网柜,有固定单元组合型与灵活扩展型,既适合网络节点或用户终端的要求,又满足各种二次变电站对紧凑型开关柜灵活使用的需求。
[0005]智能环网柜在电气方面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一次带电部分(高压带电部件),永磁电动机,二次控制部分(对电流、电压、信号等的检测、控制与保护)。其所有一次带电部件以及开关均封闭在不锈钢的壳体内,整个装置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可以确保运行可靠性及人身安全,并实现了免维护。永磁电动机装置在整个开关柜的中部,其正负极串接在二次控制部分中,用以实现分合闸控制;二次控制部分则安装在开关柜的顶部,由于其内部只有一些继电器、端子及接线,所以只有简单的通风装置并未装设任何的防护及保护装置。简单来讲,环网柜的分合闸是通过永磁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的,而电动机的正反转则是由二次控制部分决定的。因此,二次控制部分各个组部件的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就如何提高其及时性、可靠性及灵敏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0006]电气与机械的完美结合使环网柜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市场,但多应用于户内,对于户外运行的环网柜因为环境恶劣等因素影响将面临很严峻的问题。由于二次控制部分没有任何防护与保护措施,在户外运行时将迎来巨大挑战。
[0007]由于北方地区昼夜温差及四季温差较大、凝露严重及气候条件恶劣等影响,容易使智能环网柜电动操作机构的二次控制回路中采用的可插拔式中间继电器等元器件接头氧化,加上环网柜底部密封防潮处理不彻底,电缆沟内的大量潮气上升进入环网柜内部,在低压二次小室顶部产生凝露现象,导致电气元件的开闭触头部分生锈,生锈部分连通触点,就会产生短路或接通等问题,使二次控制回路误动作,从而导致负荷开关的误动作,给用户带来了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凝露影响设置在配电室内的电气元件的问题。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配电室,包括顶壁,顶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设置。
[0010]进一步地,顶壁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顶壁由第一侧边至第二侧边逐渐降低。
[0011 ]进一步地,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位于第一侧边的下方,第二侧壁位于第二侧边的下方,第一侧壁上设置有门。
[0012 ]进一步地,第二侧边的下方设置有接水部。
[0013]进一步地,接水部为接水槽。
[0014]进一步地,接水槽沿顶壁的第二侧边延伸。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设置有用于承载接水槽的第一端的第一承载部,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承载接水槽的第二端的第二承载部。
[0016]进一步地,第一承载部为通孔,接水槽通过通孔延伸至配电室的外部。
[0017]进一步地,第二承载部为通孔,接水槽通过通孔延伸至配电室的外部。
[0018]进一步地,配电室为智能环网柜的二次小室。
[0019]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配电室的顶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设置,配电室内的大量潮气上升到顶壁产生凝露现象后,因顶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因此产生的凝露会从高处向低处的汇聚成水滴,产生的凝露在顶壁的较低的一侧滴向下方,而不会任意地滴在配电室内的电气元件上而导致电气元件的开闭触头部分生锈。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1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配电室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3]1、顶壁;2、第一侧壁;3、第二侧壁;4、门;5、接水槽;6、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5]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配电室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配电室为智能环网柜的二次小室。本实施例的配电室既可以是用于安装放置电气元件或电气设备的房屋,也可以是安装放置电气元件或电气设备的柜子,也就是说本申请的中室是指放置空间,而并不局限于房屋。
[00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配电室的顶壁I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设置,配电室内的大量潮气上升到顶壁产生凝露现象后,因顶壁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设置,因此产生的凝露会从高处向低处的汇聚成水滴,产生的凝露在顶壁I的较低的一侧滴向下方,而不会任意地滴在配电室内的电气元件上而导致电气元件的开闭触头部分生锈,从而产生短路或接通等问题使二次控制回路误动作。
[0027]在本实施例中,顶壁I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顶壁I由第一侧边至第二侧边逐渐降低。
[0028]配电室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壁3,第一侧壁2位于第一侧边的下方,第二侧壁3位于第二侧边的下方,第一侧壁2上设置有门4。通过将顶壁I设置为由设置有门4的第一侧壁至与其相对的第二侧壁3逐渐降低的形式,将凝露引导至顶壁I的第二侧边。
[0029]并在第二侧边的下方设置接水部。以收集配电室内产生的凝露,并集中排出配电室,降低配电室内的潮湿度。
[0030]可选地,接水部为接水槽5。接水槽5沿顶壁I的第二侧边延伸,以将汇集到第二侧边的凝露收集到接水槽5内。
[0031]在本实施例中,配电室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一侧壁2、第二侧壁3、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围成矩形的腔室,第三侧壁设置有用于承载接水槽5的第一端的第一承载部,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承载接水槽5的第二端的第二承载部。
[0032]第一承载部为通孔6,接水槽5的第一端通过设置在第三侧壁上的通孔6延伸至配电室的外部,以将收集到的凝露排至配电室的外部。以将收集的冷凝水排放配电室外。
[0033]第二承载部也为通孔6,接水槽5的第二端通过设置在第四侧壁上的通孔6延伸至配电室的外部,以将收集到的凝露排至配电室的外部。以将收集的冷凝水排放配电室外。
[00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配电室,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壁(I),所述顶壁(I)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I)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顶壁(I)由所述第一侧边至所述第二侧边逐渐降低。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配电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2)和第二侧壁(3),所述第一侧壁(2)位于所述第一侧边的下方,所述第二侧壁(3)位于所述第二侧边的下方,所述第一侧壁(2)上设置有门(4)。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配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边的下方设置有接水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部为接水槽(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配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槽(5)沿所述顶壁(I)的第二侧边延伸。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电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所述第三侧壁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接水槽(5)的第一端的第一承载部,所述第四侧壁上设置有用于承载所述接水槽(5)的第二端的第二承载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为通孔(6),所述接水槽(5)通过所述通孔(6)延伸至所述配电室的外部。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配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部为通孔(6),所述接水槽(5)通过所述通孔(6)延伸至所述配电室的外部。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配电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室为智能环网柜的二次小室。
【文档编号】H02B1/28GK205429441SQ201521047686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
【发明人】刘晓民, 孙建, 王鉴, 车仓会, 王兴越, 张洪伟, 康万成, 梁诚
【申请人】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华商三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