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发音体以及便携式终端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6732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发音体以及便携式终端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有关搭载在携带电话或小型信息通讯终端等便携式终端机(以下简称为机器)上的以音响或振动方式通知使用者来电的多功能型发声装置。
图8为上述现有技术的多功能发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图8中的多功能发音体从膜片7侧观察到的视图,

图10是将图9中的多功能发音体的外壳取下后的仰视图,图11为图9的沿B-B线切断时的截面图。
如图8所示的多功能发音体是由圆环状的音圈8、与音圈8单面接合并起支撑作用的膜片7、构成磁路2的圆盘状磁石14、支撑该磁石14的呈茶托状的磁轭11、位于磁轭11上方的圆板状极片12、在磁轭11的上下两端面上起弹性支撑作用的呈环状并有弹性的悬置板9和9′、金属制的底板外壳15以及将这些部件组装在一起的圆环状筐体4′构成的。
膜片7和外壳15如图11所示,以各自的外周缘支撑固定在筐体4′上,另外,如图10所示,悬置板9和9′分别以120度的间隔设置突片9a、9b、9c和9′a、9′b、9′c,同时嵌入固定在筐体4′内所设的带有高低差的2种缺口部4′a和4′b上,并起弹性支撑作用。另外,将音圈8插入设置在磁路2的磁隙处,由此能够将膜片7和磁路2面对面地组装在筐体4′内。
这样,如果将一定频率的电流从供电端子16施加到音圈8上的话,在由线圈8、磁石14和极片12构成的磁路2之间,由电磁力作用而产生了相互的磁力吸引和排斥,并反复而开始振动。此时,如果电流频率达到一定高度——即处于声频范围内的话,与线圈8连接的膜片7的振动则会变大,由此可以发出蜂鸣音、旋律音、铃声等可以听到的声音。
另一方面,由于悬置板9和9′的固有振动系数低,故基本不振动。但当电流频率在声频以下的较低的频率范围内时,膜片7则不发生振动,也不会发出声音,此时固定在磁路2内的悬置板9和9′的振动就会变大。于是,由磁路2和悬置板9、9′构成的机械振动系统10开始振动,并经由此振动系统10的整体重量使产生的振动能量增大。产生的振动通过筐体4′传递到搭载有多功能发音体3′的机器上(图中没有表示),以通知使用者有来电。这样,一个发音体就具备了发音和振动两种功能。
在作为振动发生源的机械振动系统10的磁轭11′的外周壁上,以约120度的等间隔设置了向筐体4′内壁面突起的凸檐部6。此凸檐部6既可以用作防止磁轭11′与筐体4′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冲击的挡块,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磁轭11′的重量以使磁轭11′的整体厚度变薄。
如图10所示,凸檐部6被收纳在筐体4′内壁面的凹部17内。此凹部17既是控制和保持筐体4′直径较小的办法,又是防止凸檐部6相对于筐体4′的中心线所进行的径向变位。同时由于凸檐部6的变位防止,也能够防止悬置板9和9′、及线圈8变形的发生。另外,由于设有凹部17,故缺口部4′a和4′b必须为嵌入突片9a、9b、9c和9′a、9′b、9′c设置所需的最小限度的空间,同时由于设置了具有上下高低差的两个悬置板9和9′,故缺口部4′a和4′b也具有高低差。
近年来,对于来电通知的灵敏度的要求趋于提高,在以振动方式通知有来电时更希望其振动量增大。但是,上述的多功能振动体3′的构造如图8或图10所示,由于2个悬置板9和9′与凸檐部6重叠在一起,并夹住凸檐部6,故当机械振动系统10上下振动时,凸檐部6的上下变位量不可能超出悬置板9和9′的弹性变位的允许范围。也就是说,因为磁路2的上下振动被悬置板9和9′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故很难产生大的振动量。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凸檐部6具备耐冲击性的挡块的功能,故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由此,需要一定的厚度而很难使之变薄,也限制了磁路2的上下振动量。
于是,为了增加振动量,则有了如图12、图13及图14所示的多功能发音体3的提案。图12是多功能发音体3的主视图,图13是图12中的多功能发音体3的沿C-C断面切断时的断面图。图12的多功能发音体3与图8~图11的多功能发音体3′的主要不同点是,在磁路2外侧所设的每间隔约120度设置的凸檐部6与2个悬置板9和9′之间并不相互重叠配置在一起。因为采取这种配置方式,故可以将2个悬置板9和9′(图中未显示)的突片9a、9b、9c和9′a、9′b、9′c配置在同一位置,从正面看2个悬置板9和9′互相重叠在一起。这样,通过悬置板9和9′的上下配置,并设有凸檐部6的嵌入空间18,故即使用悬置板9和9′对磁轭11予以弹性支撑的话,也可以使凸檐部6与悬置板9和9′不重叠配置。
相反,由于2个悬置板9和9′的突片9a、9b、9c和9′a、9′b、9′c配置在同一位置,在呈圆环状的筐体4′的内周面上,为了弹性支持上下的2个悬置板9和9′,必须在突片9a、9b、9c和9′a、9′b、9′c之间设垫片1(如图13所示)。由于1个悬置板上有3块突片,因此需要有3块垫片。但是,分别设置3块垫片的状况,不仅提高了制造成本,而且也降低了组装效率。因此,使用了将3块垫片连接成为一体的环状垫片。图14所示的是环状垫片1与磁路2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凸檐部6与垫片1的重点部位的放大图。
本发明的目的当使用者误将组装有图12和图13中的多功能发音体3的机器跌落时,多功能发音体3就会受到外力的冲击。此时,若冲击力施加到上述凸檐部6的突起方向(图14的箭头Y方向,即间隔120度方向)上的话,由于凸檐部6的前端与垫片1之间的间隙d1十分小(如图15所示),凸檐部6则会起到挡块的作用,防止机械振动系统10的过大变位。
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大多是径向(图14中Y方向以外的所有方向)受到冲击,此时,因为凸檐部6与垫片1之间的间隙d2相对于d1来说较大,故容易使得机械振动系统10的变位量超出预想之外。因此,这种变位量产生的冲击也容易使悬置板9和9′发生较大位移进而产生塑性变形,使振动产生的共振特性劣化,并且会使筐体4内部的部件在运作过程中互相发生碰撞并发出摩擦音。
上述的多功能型发音体3中,由于在筐体4的内周面上需要增设新部件垫片1,故不会像图8~图11中的多功能振动体3′那样,在筐体4′的内周面上设置凹部1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多功能发音体,是由用于施加电流的音圈、单侧支撑该音圈的膜片、包含由至少一个磁石和支撑该磁石的磁轭构成的磁路以及对该磁轭起弹性支撑的悬置板在内的机械振动系统、将音圈插入设置在磁路的磁力间隙处使得膜片与磁路相对支撑的呈圆环状的筐体、设置在磁路外侧并向筐体的内周面突起的凸檐部、设置在筐体内周面的垫片、通过与凸檐部相抵来限制机械振动系统相对于筐体中心线方向来说径向变位的并在垫片的内周面上所形成的复数个突起部构成的。
另外,本发明中的多功能发音体,是由用于施加电流的音圈、单侧支撑该音圈的膜片、包含由至少一个磁石和支撑该磁石的磁轭构成的磁路以及对该磁轭起弹性支撑的悬置板在内的机械振动系统、将音圈插入设置在磁路的磁力间隙处使得膜片与磁路相对支撑的呈圆环状的筐体、设置在磁路外侧并向筐体的内周面突起的凸檐部、设置在筐体内周面的垫片、通过与凸檐部相抵来限制机械振动系统相对于筐体中心线方向来说径向变位的并在垫片的内周面上所形成的复数个凹部构成的。
其中所说的凸檐部被收纳在凹部内,并且凸檐部从垫片的内周面向外侧方向延伸,其延伸的长度以不接触到筐体的内周面以及外壳的外周缘为准。
如上所述的多功能发音体的构造,一方面能谋求增加振动量,另一方面即使受到冲击使机械振动系统产生较大的变位的话,由于凸檐部与垫片的突起部或凹部的相抵而避免了其变位,也能够防止悬置板和线圈变形或破损等的发生。于是,作为具备发音和振动两种功能的多功能发音体这种信赖性高的产品来说,可以使其实现构造的简单化和成本的低价化。
另外,本发明中的便携式终端机,其结构是搭载有上述两种多功能发音体。
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1]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的主要部位的垫片1a和磁路2构成的主视图,图2是搭载有图1所示的垫片1a和磁路2的多功能型发音体3的主视图,图3是将图2所示的多功能型发音体3沿A-A线切断时的断面图,图4是图2所示的多功能型发音体3在受到冲击力后磁路2沿径向产生较大变位时的状态示意图。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型发音体的结构来说,仅说明与图11~图13所示的多功能型发音体的不同点予以说明,与现有产品相同的零部件采取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性的记载。图1中,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型发音体3与现有技术中的产品相比,其不同点是在设置于筐体4的内周面的垫片1a的内周面上,设有多个突起部5,以使凸檐部6能够收纳在突起部5内。
图2和图3中所示的多功能发音体3的基本动作与现有技术的产品相同,当声频信号电流流入与膜片7相接合的音圈8时,膜片7就会振动发出蜂鸣音、旋律曲、或音声等可以听到的声音,如果使用更低的频率信号时,包含磁路2和悬置板9、9′在内的机械振动系统10则开始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筐体4传递到搭载有多功能发音体3的机器上。
通过使用上述的垫片1a,若多功能发音体3在径向(与图3中的筐体4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受到冲击力,磁路2如图4中虚线所示,沿径向发生较大变位的话,由于凸檐部6与突起部5相抵来防止了磁路2在径向上的过大变位,故亦防止了机械振动系统10在径向上的变位。因此,也能防止悬置板9和9′的塑性变形、以及因磁轭11或极片12与音圈8之间的冲撞而造成的音圈8的变形或破损。
由于使用了上述的垫片1a,既防止了机械振动系统10的变位,又避免了2个悬置板9和9′与凸檐部6的重叠配置,故机械振动系统10在上下振动时,凸檐部6的上下变位量不会被悬置板9和9′所抑制。由此,机械振动系统10能够大幅度地上下振动,达到增加振动量的目的。[实施例2]接下来参照图5~图7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予以说明。图5是本实施例的主要部件垫片1b与磁路2构成的示意图,图6是搭载有图5中的垫片1b与磁路2的多功能发音体3的断面图,图7是图6所示的多功能型发音体3受到冲击力后磁路2在径向发生较大变位时状态的示意图。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型发音体3的构造来说,仅说明与第1实施例中的多功能发音体3的不同点,相同的零部件采取相同符号,并省略重复性的记载。图5中,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发音体3与第1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在设置于筐体4内周面的垫片1b的内周面上,设有凹部13,使得凸檐部6能够被收纳在凹部13内;另外凸檐部6从垫片1b的内周面向外侧方向延伸,此凸檐部6的延伸如图6所示,以不接触到筐体4的内周面以及外壳15的外周缘为准。
通过这种构造,如果当多功能发音体3在径向(与图6的筐体4中心线相垂直的方向)受到冲击力,磁路2如图7中虚线所示在径向发生较大变位的话,由于凸檐部6能够与凹部13相接触(相抵),从而防止了磁路2在径向上的过大变位,故也防止了机械振动系统10的径向变位。因此,在谋求增大机械振动系统10的振动量和防止径向变位的同时,由于凸檐部6从垫片1b的内周面向外侧方向有延伸,故增加了机械振动系统10的整体重量,提高了振动能量。
发明效果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多功能发音体在谋求增大磁路2的振动量以外,还能够在万一机器跌落受到冲击时,即使机械振动系统发生较大的径向变位,由于凸檐部与垫片的突起能够相抵触以防止变位的扩大,故能够防止悬置板与线圈的变形及破损等。由此,对于具备发音和振动二种功能的多功能发音体这种信赖性高的产品来说,实现了构造的简单化及成本的低廉化的目的。
另外,通过在垫片的内周面设置凹部,并将凸檐部收纳在该凹部内,使得凸檐部更大,增加了机械振动系统的整体重量,进一步提高了其振动能量。
图2是搭载有图1所示的垫片和磁路的多功能发音体的主视图。
图3是将图2所示的多功能发音体沿A-A线切断时的断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多功能发音体在受到冲击力后磁路沿径向产生较大变位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主要部件垫片与磁路构成的示意图。
图6是搭载有图5中的垫片与磁路的多功能发音体的断面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多功能发音体受到冲击力后磁路在径向发生较大变位时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现有技术的多功能发音体的结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图8中的多功能发音体从膜片侧观察的主视图。
图10是将图9中的多功能发音体的外壳取下后的仰视图。
图11为图9的沿B-B线切断时的截面图。
图12是现有技术的另一种多功能发音体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中的多功能发音体的沿C-C断面切断时的断面图。
图14所示的是现有技术中的环状垫片与磁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凸檐部与垫片的重点部位的放大图。符号的说明1、1a、1b 垫片2 磁路3、3’ 多功能发音体4、4’ 筐体4′a、4′b 切欠段部5 突起部6 凸檐部7 膜片8 音圈9、9′悬置板9a、9b、9c、9′a、9′b、9′c 突片10机械振动系统11、11′ 磁轭12极片13凹部14磁石15外壳16供电端子17凹部18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发音体,它包括用于施加电流的音圈(8)、单侧支撑该音圈(8)的膜片(7)、包含由至少一个磁石(14)和支撑该磁石(14)的磁轭(11)构成的磁路(2)以及对该磁轭(11)起弹性支撑的悬置板(9)(9′)在内的机械振动系统(10)、将音圈(8)插入设置在磁路(2)的磁隙处使得膜片(7)与磁路(2)相对支撑的呈圆环状的筐体(4)、设置在磁路(2)外侧并向筐体(4)的内周面突起的凸檐部(6)、以及设置在筐体(4)内周面上的垫片(1a),其特征在于在此垫片(1a)的内周面上设能够通过与凸檐部(6)相抵触来限制机械振动系统(10)相对于筐体(4)中心线方向来说的径向变位的复数个突起部(5)。
2.一种多功能发音体,它包括用于施加电流的音圈(8)、单侧支撑该音圈(8)的膜片(7)、包含由至少一个磁石(14)和支撑该磁石(14)的磁轭(11)构成的磁路(2)以及对该磁轭(11)起弹性支撑的悬置板(9)(9′)在内的机械振动系统(10)、将音圈(8)插入设置在磁路(2)的磁隙处使得膜片(7)与磁路(2)相对支撑的呈圆环状的筐体(4)、设置在磁路(2)外侧并向筐体(4)的内周面突起的凸檐部(6)、以及设置在筐体(4)内周面上的垫片(1b),其特征在于在此垫片(1b)的内周面上设能够通过与凸檐部(6)相抵触来限制机械振动系统(10)相对于筐体(4)中心线方向来说的径向变位的复数个凹部(1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发音体,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凸檐部(6)被收纳在凹部(13)内,并且凸檐部(6)从垫片(1b)的内周面向外侧方向延伸,其延伸的长度以不接触到筐体(4)的内周面以及外壳(15)的外周缘为准。
4.一种便携式终端机,其特征在于其搭载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的多功能发音体。
5.一种便携式终端机,其特征在于其搭载有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的多功能发音体。
全文摘要
一种多功能发音体以及搭载有此多功能发音体的便携式终端机,其中多功能发音体的构造包括音圈8、单侧支撑该音圈8的膜片7,包含磁路2和悬置板9和9′在内的机械振动系统10,将音圈8插入设置在磁路2的磁隙处使得膜片7与磁路2相对支撑的呈圆环状的筐体4、设置在磁路2外侧并向筐体4的内周面突起的凸檐部6、以及设置在筐体4内周面上的垫片1a或1b,其中垫片1a或1b的内周面上设能够通过与凸檐部6相抵触来限制机械振动系统10的径向变位的复数个突起部5或凹部13。其优点在于其在跌落受到冲击时,机械振动系统即使发生较大径向变位,也能够防止悬置板和线圈发生变形,破损。
文档编号H04R9/02GK1360400SQ0114490
公开日2002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22日
发明者金田正一, 京野恒夫, 川村和男 申请人:并木精密宝石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