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相管式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37590阅读:7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倒相管式音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倒相管式音响,属于扬声器、音响制造的技术领域。
现有的音响产品中,以密封式、怠盆式、管筒式、迷路式、载角式、分布舱门式结构居多,其原理是由支架上设有导声孔的中音,低音扬声器后端发出的声波,在箱体的后盖上反射后通过不同结构的声波通道,分布在面板上的导声孔传到面板前端,与下一个半周的声波同时到达人耳,起到倒相作用。但是因为这些结构都是靠箱体反射传输声波的,所以声波在方形箱体中产生了折射,散射等物理现象,使人们听到的音声有了失真,不同的箱体结构在不同的频率下,还会随输出功率增大产生机振,音声更为嘈杂,且结构复杂,无法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的一种能消除声波在箱体内产生的折射、散射现象造成的失真和机振,控制扬声器输出声波途径,有效利用扬声器后端发出的声波,以提高放大器的功率,且生产成本低,有统一生产标准的倒相管式音响。
本实用新型的倒相管式音响结构是由高音扬声器(1)、中音扬声器(3)、低音扬声器(5)、低音扬声器(7)、面板(8)、后盖(12)、接线柱(13)、箱体(14)、分频器(15)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中音扬声器(3)的后端套装一个共鸣腔(2),在低音扬声器(5)与低音扬声器(7)后端之间套装了一条由两个锥形管(4)或(6),弯头(9)或(11),导管(10)组成的管形通道。
采用本实用新型倒相管式音响的优点,是由低音扬声器(5)与低音扬声器(7)的后端发出的声波通过锥形管(4)与锥形管(6)连接的弯头(9)与弯头(11),导管(10)形成推挽输出或共鸣输出的方式,减少了声波在方形箱体中产生的折射,散射等物理现象,使人们听到的音声不会失真,同时也减少了输出功率产生机振,使入耳音声更为纯真,且结构简单,便于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


附图为倒相管式音响结构图图中1.高音扬声器,2.共鸣腔,3.中音扬声器,4.锥形管(1),5.低音扬声器,6.锥形管(2),7.低音扬声器(2),8.面板,9.弯头,10.导管,11.弯头,12.后盖,13.接线柱,14.箱体,15.分频器,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一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的倒相管式音响是在保持原音箱设计不变,由高音扬声器(1)、中音扬声器(3),低音扬声器(5),或低音扬声器(7),面板(8),后盖(12),接线柱(13),箱体(14),分频器(15)组成的基础上,在中音扬声器(3)的后端套装一个共鸣腔(2),在低音扬声器(5)与低音扬声器(7)之间套装了一条由锥形管(4)、锥形管(6),弯头(9)、弯头(11),导管(10)连接组成的弓形管式通道。其共鸣腔的工作原理是,中音扬声器(3)与共鸣腔(2)密闭后,成为一个弹性体,当信号驱动中音扬声器(3)工作,扬声器后端发出的声波与共鸣腔体产生共鸣,消除了扬声器后端声波在箱体内产生的失真,提高了中音扬声器(3)的输出功率,因共鸣腔改变了扬声器的工作频率,使底音扬声器工作在中频范围之内,并且还可通过改变共鸣腔体的长短,改变扬声器的频率范围。当低音扬声器(5)或底音扬声器(7)与锥形管(4)或锥形管(6)、弯头(9)或弯头(11)、导管(10)密闭后,如低音扬声器(5)或底音扬声器(7)同相串接,此时扬声器工作在一推一挽的状态,管路起到了控制气流传输的作用。如果低音扬声器(5)或底音扬声器(7)同相并接后,当信号驱动扬声器工作时,低音扬声器(5)或底音扬声器(7)后端发出的声波同时在管路内产生作用,这时的倒相管路相当一个共鸣腔,与扬声器串接后产生的频率有所不同。因为这两种工作方式都能满足去掉造成声波失真的条件,所以消除了旧音响因结构造成的声波失真,还可以大大降低扬声器自身的失真。充分利用扬声器后端的声波,提高扬声器的输出功率。
权利要求1.一种倒相管式音响,由高音扬声器(1)、中音扬声器(3)、低音扬声器(5)、低音扬声器(7)、面板(8)、后盖(12)、接线柱(13)、箱体(14)、分频器(15)组成,其特征在于在中音扬声器(3)的后端套装一个共鸣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相管式音响,其特征还在于在低音扬声器(5)与低音扬声器(7)尾部之间套装了一条由两个锥形管(4)或(6),弯头(9)或(11),导管(10)连接组成的管形通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产生音箱体反射传输声波,音声不失真,音质高,且结构简单的倒相管式音响,其特征是在保持原音箱设计不变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中音扬声器(3)的后端套装一个共鸣腔(2),在低音扬声器(5)与低音扬声器(7)后端之间套装了一条由两个锥形管(4)或(6),弯头(9)或(11),导管(6)连接组成的管形通道,适应于各种音响设备。
文档编号H04R1/20GK2521857SQ01265279
公开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9日
发明者王兴旺 申请人:王兴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