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8489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用电信号码的分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通信号码进行局向分理通常是通过汇接局,对有直达电路的端局之间也可由端局直接分理。但是无论是汇接局还是端局,其分理的依据都是用户所拨的号码,对用户没有拨的号码则根本不考虑分理。由于现有设备上的这一限定,导致用户所拨的号码必须把不同运营商开办的不同业务的局向标志号也一并包括进去,否则就无法分理局向。这一传统做法带来如下诸多不便1、增加了用户拨号操作的工作量(位长增多);2、增加了特种冠码资源的耗用量,如“135~139”,“130~133”等;3、增加了用户转网必须改号的麻烦;4、加剧了国家号码资源分配的紧张情况,只能将号码资源按不同的运营商和不同的业务作圈地式的划分,而且无法预知各运营商今后的市场占有情况及该给他们事先多少号码资源;5、为了解决号码资源不足的困难,移动通信采用扩码至11位的办法,这样虽然增加了号码容量,但同时也使地址码(H0~H3)变得更多(104)、更复杂;6、同样为了解决资源问题,固定电话的某些地市(如杭、甬、温)尝试3+8的升位方式。这不但增加了用户拨号的位长,同时由于受到国际电联ITU原先规定的任一国家其国内号长不得超过10位的影响,现在国际电联虽然允许位长突破10位,但并未规定必须突破10位。因而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的交换机仍继续保留接收10位号长的现状。杭、甬、温为了接通这些国家的来话,不得不对国际来话继续保留7/8位并存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户所拨的“2+8”号码,横向对各个运营商、各类通信业务都通用,纵向对用户来说可以一辈子都不变(除非他作跨地市调动)的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它包括有地市级汇接局、各移动交换局及其移动基站、各固定交换母局,地市级汇接局为一局向号处理系统,它的上级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与处理长途区号的省级汇接局相连,它的下级输入输出端分别与各移动交换局及各固定交换母局的上级输入输出端相连,移动交换局为一分理手机号码与手机电子串码及即时位置对应关系的处理系统,固定交换母局为一分理所属用户电话号码与设备号对应关系的处理系统,各移动交换局的下级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或微波与所属的移动基站相连,移动基站为一收发特定频率无线信号的处理系统,它用于与本无线覆盖区范围内的手机进行空中连接,各固定交换母局的下级输入输出端通过电话线与所属电话用户座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地市级汇接局处增设一用于处理各转网、移机等用户变换信息的隐性码综合分理局,该隐性码综合分理局的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与本地市范围内各移动交换局及各固定交换母局的另一上级输入输出端相连。
本发明鉴于传统电信号码分理系统的诸多不便,首次提出对不包含在用户所拨号码中的有关代表某运营商某业务的局向标志号(称之为隐性码),也设置一套专门的设施——隐性码综合分理系统来进行处理,将它与现有的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有机地组成一体。本发明系统具有下列优点1、减少了用户拨号操作的工作量(位长减少);2、节省了特种冠码资源;3、方便了用户转网,转网、移机可以不改号;4、使国家的号码资源变为海量,号码的分配不再是面向运营商的圈地式划分方式,而是面向用户的终身制拥有方式;5、对地址码实行全国统一的和唯一的方式,使各运营商(尤其是移动通信运营商)大大简化局数据的处理;6、实现了2+8的升位方式,使全国各省的人均占有号码资源达到3个以上,且与国际上传统的10位号长相配合。


图1是本发明系统的结构框图(为简化起见,图中均省略了网关局)。
图2是本发明系统中隐性码综合分理局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系统的来话受理程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本发明系统包括有地市级汇接局、各移动交换局及其移动基站、各固定交换母局,地市级汇接局为一局向号处理系统,它的上级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与处理长途区号的省级汇接局相连(省级汇接局通过光缆与其它各省的省级汇接局相连),它的下级输入输出端分别与各移动交换局及各固定交换母局的上级输入输出端相连,移动交换局为一分理手机号码与手机电子串码及即时位置对应关系的处理系统,固定交换母局为一分理所属用户电话号码与设备号对应关系的处理系统,各移动交换局的下级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或微波与所属的移动基站相连,移动基站为一收发特定频率无线信号的处理系统,它用于与本无线覆盖区范围内的手机进行空中连接,各固定交换母局的下级输入输出端通过电话线与所属电话用户座机连接,本发明系统的特点是,在地市级汇接局处增设一用于处理各转网、移机等用户变换信息的隐性码综合分理局,该隐性码综合分理局的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与本地市范围内各移动交换局及各固定交换母局的另一上级输入输出端相连。
或者,隐性码综合分理局的输入端也可通过光缆直接与地市级汇接局的输出端相连(如图1中虚线所示),它是在当出现某一局向号所属用户转网率超过50%以上时,直接将该局向号的被叫用户送达隐性码综合分理局进行处理,由它处理后送至各移动交换局和各固定交换母局。
本发明的隐性码综合分理局如图2所示,它由呼叫处理系统、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和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组成,呼叫处理系统的呼叫输入、输出端口群与各移动交换局和固定交换母局的呼叫输出、输入端相连;呼叫处理系统的调用输出和输入端与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的细读被调用输入和输出端相连;呼叫处理系统的被调用输入和输出端与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的用户档案查处调用输出和输入端相连;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的粗读被调用输入和输出端与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的隐性码粗读调用输出和输入端相连;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的读出输出和输入端与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的读出输入和输出端相连;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的写入输入和输出端与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的内向写入输出和输入端相连;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的外向写入输入、输出端口群与各移动交换局和固定交换母局的请求写入输出、输入端相连。
上述呼叫处理系统由直达各移动交换局和固定交换母局的呼叫输入、输出端口群,多个呼叫码暂存器,多个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可由多个CPU组成的分布式处理机)和中央处理机(CPU)组成,它相当于目前的莼汇接局。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为由多个CPU组成的分布式处理机。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由大量的存贮器群构成。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由直达各移动交换局和固定交换母局的外向写入输入、输出端口群、多个请求信息暂存器及主处理机(CPU)和编写处理机(CPU)组成。
本发明隐性码综合分理局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呼叫处理系统中的呼叫暂存器负责接收各移动交换局和固定交换母局发送过来的被叫和主叫信令信息,并向中央处理机发出请求服务信号。中央处理机对请求服务的呼叫暂存器向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调用1个向其示闲的隐性码搜索处理机。并指令呼叫暂存器将暂存的被叫和主叫信令信息移交给隐性码搜索处理机。然后对呼叫暂存器清0置闲并释放。
当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中的某个搜索处理机接受了任务之后,先将移送过来的被叫和主叫信令信息存贮起来,接着就根据被叫的显性码向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进行搜索(细读),当获得与被叫的显性码相对应的隐性码之后,就向呼叫处理系统返回并发出交付请求信号。
当呼叫处理系统的中央处理机接收到某隐性码搜索处理机的交付请求信号时,即分配1个示闲的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并指令请求交付的隐性码搜索处理机将其所搜获的内容连同原被叫和主叫信令信息移交到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中。然后对所交付的隐性码搜索处理机清0并置闲释放。此时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被赋以访问读出的单一职能。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根据被叫隐性码找出对应的局向端口,并循此查访被叫的忙闲状态,将结果反馈给中央处理机。若被叫空闲则中央处理机根据主叫信令信息和被叫隐性码所代表的位置,选择一条合适的通话路由予以接通;若被叫忙,则向主叫送忙音。不论何种情况,最后都将所调用的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清0并置闲释放。
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的存贮器群所组成的资料库分为1000个子资料库,每个子资料库由1个QRS标题码标注,分管所属的1万个显性码的对应隐性码。为节省内存和加快搜索速度,将其中所属的相对大多数用户码的隐性码以QRS标题码下的大通用隐性码(粗读时用到它)作为统一代表的标志码,其余则分别写入子资料库中。为了减少机器内部的再翻译环节,利用本技术发明的当地受端处理的优势条件,事实上可以将隐性码设置成等同于局向端口号(或局向信令点编码)。
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中的请求信息暂存器负责接收各交换局的请求写入信息,然后向系统中的主处理机发出请求服务信号。主处理机对请求服务的暂存器向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中调用1个向其示闲的隐性码搜索处理机。并指令暂存器将存贮的请求写入信息移交给隐性码搜索处理机。然后对请求信息暂存器予以清0置闲并释放。
隐性码搜索处理机接受任务后,根据请求写入的用户显性码,向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进行搜索(粗读)。当获得对应的大通用隐性码后,即向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返回并发出交付信号。
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的主机接收到隐性码搜索处理机的返回交付信号后,就向呼叫处理系统调用1个向其示闲的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并指令隐性码搜索处理机将搜获的大通用隐性码连同原请求写入信息一并移交给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
此时,接受任务的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被赋予读、写的双重职能,并根据移送过来的大通用隐性码(局向端口号),循此向请求被写入用户码的原本所在交换局的用户档案中搜索访问此用户码是否已经退网,若已退网则将其改写为转网标志码,否则不予改写。然后将搜获及处理的结果返回并向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发出交付信号。
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的主处理机接收到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的返回交付信号后,即对其进行返回结果的审核对已经把退网标志码改写为转网标志码的请求写入内容正式核准写入,并指令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将需要写入的内容移交给隐性码写入处理机。然后对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清0置闲后释放。隐性码写入处理机则正式将核准写入的内容写到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中去;对不符合写入条件的,主处理机拒绝核准,同时也对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清0置闲后释放。不管是否核准写入,均将最后的结果反馈给发起请求的交换局。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起到检查和发现可能产生的意想不到差错的作用。
本发明系统的总的指导原则是第一,尽量减少用户的人工操作工作量,能交给机器去做的事情尽量交给机器去处理;第二,即使是交给机器去处理的事情,能简化,能利用原有功能的尽量利用原有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指导原则的第一点要求,由用户所拨的号码,在满足人均占有3个以上号码资源的前提下,“2+8”号码结构具有即不需要再扩码,也不可以再压缩的极限性。因而人工操作号码的工作量也达到了最少的极限。
为了实现上述指导原则的第二点要求,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这一哲学原理充分运用到机器对局的判别上。具体地说,虽然8位用户码是用作在同一长途区号下区别不同用户避免重复所必须的标志码,同时对这8位用户码的前4位(PQRS)也赋予大致意义上(不是唯一意义上)的局向含义。也就是说对某10000号PQRS××××用户码来说,如果其中的相对大多数用户是属于某一运营商某一业务的交换局,就把该PQRS设定为通用局向。这就可以沿用目前传统的汇接局的局向分理功能,使大多数用户的接续问题得以解决。对其中转网、移机到其它交换局去的用户(均分别属于少数用户),则采用特定隐性码标记,由本发明的新增隐性码处理系统进行处理。
尽管传统的固定电话用户号码也对“PQRS”位码赋予局向的含义,但它与本发明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将“PQRS”赋予唯一确定的局向,而本发明则对“PQRS”赋予统计意义上的最多数码大致通用局向,而不是唯一确定局向。
本发明系统在继续保留汇接局对用户所拨的号码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局向分理(通过对8位用户码中的PQRS位码的判别)功能外,再增加隐性码综合分理局对转网或移机用户进行特殊意义上的局向分理。
按照尽量简化机器操作的指导原则,凡未发生转网或移机的用户,其端局的用户档案仍按现行的不变,也不将它们写入隐性码数据资料库中。只有对转网或移机的用户才在端局的用户档案中作好“转移”标记码。同时将它们实际转入局的代码通过“隐性码编写系统”写入“隐性码数据资料库中”,随时变化,随时更新。
本发明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3,它为本发明的处理时序图。图3中的方框上下关系表示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关系。显然,图3内容中的第(1)-(3.2)及第(5)的处理程序就是目前传统上已经在用的程序,只有第(3.3)及第(4)是新增加的本发明所要用到的程序。图3表明了本发明在时序上的纵向位置,其中实线箭头为信令信息,虚线箭头为计费费率信息。在电话接续时,汇接局先将被叫码按“显性码”中的“PQRS”位码所代表的通用局向分理到相应的端局。如果该用户未转网,则由该端局直接接通被叫。这与传统的电话接续完全一样。如果该用户已经转网,则该端局将此被叫码转送到隐性码综合分理局,其处理中心通过搜索隐性码数据库获知该被叫所对应的隐性码,并根据这一隐性码来分理局向,从而接通被叫。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的“800”被叫付费智能业务和“移机不改号(号码移植)”智能业务虽然也建有数据库,并且也采用访问数据库的形式,但它们与本发明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在对象上,它们没有为用户的转网提供技术支撑,不能为用户使用所有电信号码提供方便,也不能解决电信号码资源的永久充裕性;第二,它们访问数据库的结果是使原被叫号码获得一个新的号码,然后再将这个新的号码返回给主叫局,再由主叫局按新的号码进行接续。而本发明在访问隐性码数据库时,搜索到一个隐性码局向号,并且不再返回到主叫局,而是由隐性码综合分理局按照搜索到的隐性码局向号直接分理局向,因而综合处理能力增强,处理的时间也缩短。
本发明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可以采用过渡处理方式,主要分四个阶段1、拓展显性码的资源,全国拟建66个2位的C2本域网,使全国各省的人均占有号码资源达到3个以上;2、各交换端局基本保持原有的功能,只是将现有的“呼叫转移”功能的对象扩展到转网或移机的用户,将它们一并送到隐性码综合分理局;3、每个地市新建一个隐性码综分理局,负责对转网或移机用户的隐性码编写、数据贮存、搜索及隐性码局向分理工作;4、在过渡期(尤其是移动用户),允许新、老号码并存使用,逐渐淡化老号码,最终过渡到新号码。
权利要求
1.一种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它包括有地市级汇接局、各移动交换局及其移动基站、各固定交换母局,地市级汇接局为一局向号处理系统,它的上级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与处理长途区号的省级汇接局相连,它的下级输入输出端分别与各移动交换局及各固定交换母局的上级输入输出端相连,移动交换局为一分理手机号码与手机电子串码及即时位置对应关系的处理系统,固定交换母局为一分理所属用户电话号码与设备号对应关系的处理系统,各移动交换局的下级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或微波与所属的移动基站相连,移动基站为一收发特定频率无线信号的处理系统,它用于与本无线覆盖区范围内的手机进行空中连接,各固定交换母局的下级输入输出端通过电话线与所属电话用户座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地市级汇接局处增设一用于处理各转网、移机等用户变换信息的隐性码综合分理局,该隐性码综合分理局的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与本地市范围内各移动交换局及各固定交换母局的另一上级输入输出端相连。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隐性码综合分理局的输入端通过光缆直接与地市级汇接局的输出端相连。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隐性码综合分理局由呼叫处理系统、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和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组成,呼叫处理系统的呼叫输入、输出端口群与各移动交换局和固定交换母局的呼叫输出、输入端相连;呼叫处理系统的调用输出和输入端与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的细读被调用输入和输出端相连;呼叫处理系统的被调用输入和输出端与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的用户档案查处调用输出和输入端相连;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的粗读被调用输入和输出端与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的隐性码粗读调用输出和输入端相连;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的读出输出和输入端与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的读出输入和输出端相连;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的写入输入和输出端与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的内向写入输出和输入端相连;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的外向写入输入、输出端口群与各移动交换局和固定交换母局的请求写入输出、输入端相连。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叫处理系统由直达各移动交换局和固定交换母局的呼叫输入、输出端口群,多个呼叫码暂存器,多个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和中央处理机CPU组成;隐性码搜索(读出)系统为由多个CPU组成的分布式处理机;隐性码数据存贮系统由大量的存贮器群构成;隐性码写入处理系统由直达各移动交换局和固定交换母局的外向写入输入、输出端口群、多个请求信息暂存器及主处理机CPU和编写处理机CPU组成。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档案搜索遥写处理机为由多个CPU组成的分布式处理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用电信号码综合分理系统,它包括有地市级汇接局、各移动交换局及其移动基站、各固定交换母局,地市级汇接局为一局向号处理系统,它的上级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与处理长途区号的省级汇接局相连,它的下级输入输出端分别与各移动交换局及各固定交换母局的上级输入输出端相连,各移动交换局的下级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或微波与所属的移动基站相连,移动基站为一收发特定频率无线信号的处理系统,各固定交换母局的下级输入输出端通过电话线与所属电话用户座机连接,在地市级汇接局处增设一用于处理各转网、移机等用户变换信息的隐性码综合分理局,该隐性码综合分理局的输入输出端通过光缆与本地市范围内各移动交换局及各固定交换母局的另一上级输入输出端相连。
文档编号H04M1/26GK1365224SQ02112630
公开日2002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1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1日
发明者潘前鸿 申请人:潘前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