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号码流动(np)业务的实现方法

文档序号:769531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号码流动(np)业务的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话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号码流动(NP)业务的实现方法。
目前,实现NP业务的方法有几种,国外交换机一般是通过智能网来实现的,各交换机可能支持一种实现方法,也可能支持几种实现的方法。以下简单描述几种NP业务的实现方法。
图中A交换机为发端电话用户交换机,B交换机为终端电话用户移机前所在的交换机,C交换机为终端电话用户移机后所在的交换机。
方法一呼叫前转到NP平台参见

图1,示出了方法一的呼叫接续图。由图可看出,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发端电话用户通过A交换机用终端电话用户的DN号码向B交换机发起呼叫;(2)B交换机只需要通过呼叫前转方式,将呼叫转到NP平台;(3)由NP平台识别出与终端电话用户的DN号码相对应的NN号码,然后用得到的NN号码前转到C交换机的终端电话用户。
缺点交换机中继资源占用较大,NP平台的中继容量要求也大,耗费大量中继资源。
方法二通过释放消息进行NP查询参见图2,示出了方法二的呼叫接续图。由图可看出,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发端电话用户通过A交换机向B交换机发起呼叫(Setup);(2)B交换机通过释放消息(Release)指示A交换机要进行NP查询;(3)A交换机得到结果后,重新发起到NP平台的呼叫(Setup);(4)NP平台再前转到C交换机的终端电话用户(Setup)。
缺点交换机中继资源的占用减少,但交换机需修改软件,而对NP平台中继容量的要求比较大。
方法三NP平台的C7Reroute方式参见图3,示出了方法三的呼叫接续图。由图可看出,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发端电话用户通过A交换机向B交换机发起呼叫(Setup);
(2)B交换机在接到A交换机发起的呼叫后,向NP平台发起呼叫(Setup);(3)NP平台通过释放消息(Release)指示B交换机要进行NP查询;(4)B交换机通过释放消息(Release)指示A交换机要进行NP查询;(5)A交换机得到结果后,重新发起到C交换机的终端电话用户的呼叫。
缺点实现方式不标准,与NP平台相接的各交换机需修改软件。这种方法要求A,B交换机支持C7Reroute方式,NP平台也要支持这种方式。这样在与别的厂家交换机对接时就会存在问题。
方法四直接利用呼叫前转参见图4,示出了方法四的呼叫接续图。由图可看出,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发端电话用户通过A交换机用终端电话用户的DN号码向B交换机发起呼叫;(2)B交换机记录移走的话机的资料,通过识别出与终端电话用户的DN号码相对应的NN号码,用得到的NN号码,通过呼叫前转的方式找到终端电话用户(类似于登记呼叫前转)。
缺点NP数据过于分散,不便于管理,中继利用率不高,对某些业务有影响。这种方法在网上移机用户增多后(有的用户甚至多次移机),由于每个端局各自为政,不断修改数据,容易引起混乱。并且这种方式不能实现主叫号码的NP变换,移机用户做主叫时,希望送的是移机前的号码,而有的交换机只能送移机后的号码(有的交换机甚至因为呼叫转移的原因而不能送主叫号码)。
方法五智能网方式参见图5,示出了方法五的呼叫接续图。由图可看出,该方法包括以下过程(1)用户a呼叫用户b(NP用户)时,A交换机通过用户b的DN号码将呼叫首先接续到其原来所在的B交换机;(2)B交换机判定该用户为NP用户,如果B交换机有智能网交换机(SSP)的功能,则触发一个智能呼叫,将用户b的DN号码发到NP数据库以查询相应的NN号码;NP数据库将查询到的NN号码通知SSP;SSP通过NN号码将呼叫接续到C交换机的终端电话用户c。如果B交换机无SSP功能,会将呼叫接续到SSP;SSP根据接入码(如果终端局无SSP功能的话,SSP则根据用户线)触发智能呼叫,找到C交换机的终端电话用户c,完成NP呼叫。
优点实现方式标准,有相应的标准规范。
缺点由于需要增加SSP功能,而实现SSP功能需修改交换机软件,同时需增加相应的控制设备如信令转接设备(SAU)、业务控制设备(SCP)以及信令信息处理器(SMP)等,成本会增加很多。特别是在小容量的情况下,使用智能网方式的成本对小运营商是无法忍受的。
因此,虽然上述几种方法都可实现NP业务,但由于运营商的不同,所有的交换机都需要统一数据。而且在实现NP业务时,如果把所有的数据量设在交换机内部,会出现资源不足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P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A、设置号码流动服务器,与交换机连接;B、在号码流动服务器上建立电话用户的永久号码和网络号码之间的关系;C、对于被叫用户的永久号码满足号码流动分析条件的呼叫,交换机与号码流动服务器通讯,利用永久号码查询得到被叫用户的网络号码;D、交换机用网络号码替换被叫用户的永久号码,重新发起呼叫,进行接续。
其中步骤C中判断满足号码流动分析条件的步骤进一步包括C1、在交换机的交换模块中设置呼叫源表和被叫号码分析表,在呼叫源表和被叫号码分析表中分设“号码流动分析”属性以及“号码流动分析长度”属性和字冠属性;C2、查询呼叫源表,对于属性特征表现为未作过号码流动分析的呼叫,执行步骤C3,对于属性特征表现为作过号码流动分析的呼叫,则直接进行接续;C3、查询被叫号码分析表,对于属性特征表现为需要作号码流动分析的被叫号码,则发送号码流动查询消息。
上述的步骤C3中,需要作号码流动分析的被叫号码的字冠不同于被叫号码分析表中设定的普通字冠,且其最大长度大于等于被叫号码分析表中设定的“号码流动分析长度”。
上述的交换机与号码流动服务器间的通讯,采用的是TCP/IP协议。
上述的步骤C中的通讯进一步包括C4、交换模块中的呼叫控制块将号码流动查询消息发到数据库侧;C5、中央数据库部分将来自于数据库的查询消息通过网口发送给号码流动服务器中的协议处理模块;C6、号码流动服务器中的消息处理模块将来自于协议处理模块的查询消息转换成标准的结构化查询语句,与号码流动服务器中的微软结构化查询数据库系统服务器通讯,获得查询结果,送协议处理模块;C7、中央数据库部分将协议处理模块通过网口上报的查询结果消息传送给交换模块中的数据库;数据库将消息发到交换模块中的呼叫控制块;呼叫控制块用返回消息中的网络号码替换永久号码。
上述的步骤C6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在号码流动服务器中预先设置定时器模块;消息处理模块向微软结构化查询数据库系统服务器发出结构化查询语句后启动定时器模块;在该定时时间内,收到从微软结构化查询数据库系统服务器返回的结果,则发送给协议处理模块。
上述的步骤C6中的通讯是在微软结构化查询数据库系统服务器上建立一张命令字-存储过程关系表,消息处理模块根据查询消息中的命令字和永久号码,查询命令字-存储过程关系表,执行相应的存储过程,从预先建立的电话用户的永久号码和网络号码关系中,检索出网络号码。
上述的步骤C7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数据库启动一个第一定时器,在该定时时间内,收到中央数据库发来的消息,则停止定时器并将消息发送给呼叫控制块;呼叫控制块启动一个第二定时器,在该定时时间内,收到数据库发来的指明被叫号码是永久号码的消息,则用返回的网络号码替换永久号码;否则用所述的被叫号码重新进行分析。
在号码流动服务器中预先设置调度模块和网管模块,调度模块负责协议处理模块、消息处理模块和定时器模块的运行调度,网管模块负责上报号码流动服务器的运行情况。
在号码流动服务器中设置消息缓冲区和结果缓冲区,协议处理模块通过消息缓冲区将查询消息送到消息处理模块,消息处理模块通过结果缓冲区将查询结果消息送到协议处理模块。
本发明的关键之处是在交换机外部增加NP服务器,利用在NP服务器中的Microsoft SQL Server上建立一张命令字-存储过程关系表,根据收到消息的命令字,执行不同的存储过程,这里存储过程的作用是根据收到的查询消息中的被叫用户的DN号码,从用户的DN号码和NN号码关系对照表中检索出其NN号码,返回的结果就是NN号码。
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NP业务的实现方法只增加NP服务器,而不需增加额外的控制设备,成本比较低,同时使用相应的NP服务器负责数据存储,节约了中继资源,另外由于该方法是直接利用交换机和NP服务器来实现NP业务的,对别的交换机无影响,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厂家的交换机对接,具有良好的兼容性。
图3为NP平台的C7Reroute方法的呼叫接续图,图4为直接利用呼叫前转方法的呼叫接续图;图5为智能网方法的呼叫接续图;图6为本发明的NP业务实现的系统结构图;图7为本发明的CDB板与NP服务器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NP消息处理程序功能模块图。
参见图6,示出了号码流动(NP)业务实现的系统结构图。从图中可看出该系统由交换机、局域网交换机(LANSWITCH)606和NP服务器608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交换机包括交换模块(SM)部分609和接入模块(AM/CM)部分610。SM部分609包括若干个SM模块601,每个SM模块601中又包括呼叫控制块(CCB)和数据库(DB),而AM/CM部分610包括若干个电路监视信息设备(CCM)602、一个管理维护中心(AMP)603和中央数据库部分(CDB),其中CDB部分包括若干组CDB板604(一般CDB部分最多可以同时支持两组CDB板604来完成NP查询功能)。整个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关系如下SM部分609中的若干个SM模块601分别与AM/CM 610中的各个CCM 602相连;AM/CM 610中的每个CCM 602同时又分别与AMP 603和每组CDB板604相连;LANSWITCH部分包括若干个LANSWITCH 606,AMP 603通过10M的局域网网线(10M LAN)605连接到其中一个LANSWITCH 606的网口上,各组CDB板604则通过10M LAN 605分别对应连接到其他任意一个LANSWITCH 606的网口上;每个LANSWITCH 606的网口通过100M的局域网网线(100M LAN)607分别与两台NP服务器608相连。
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是交换机和NP服务器608,这两个部分的工作原理如下在NP服务器608上存储着永久号码(DN)和网络号码(NN)的关系对照表,交换机把DN号码发送给NP服务器608,NP服务器608经过分析查询得到NN号码,并将NN号码再返回给交换机,完成接续过程。下面分别介绍这两个部分的功能。
交换机中的SM部分609负责分析用户的呼叫号码,判断该号码是否需要进行NP分析,若需要就发出NP查询消息到某组CDB板604,接下来以具体的处理流程为例来详细说明。
在某呼叫源的用户拨号发起呼叫时,SM模块601首先判断是否开始启动NP分析,用户每拔完一位号码后,CCB都将号码发送到DB侧进行号码分析,只有当DB侧分析出号码的具体字冠后,CCB才会启动NP分析过程。这里的字冠一般为被叫号码的1至3位,可以反映被叫用户的共有属性如呼叫的业务类型等。
启动NP分析后,CCB根据呼叫源的属性和被叫号码的字冠判断该号码是否需要进行NP分析,判断步骤如下a、先判断从该呼叫源发起的呼叫是否已作过NP分析。在每个SM模块中都设置有呼叫源表,表中的数据配置是固定的,其中包括“NP分析”属性,该属性由人工根据呼叫源的信息预先设定。如果事先知道从该呼叫源发起的呼叫已作过NP分析,则设定“NP分析”属性为“否”,表明不对从该呼叫源发起的呼叫作NP分析,否则根据被叫号码的字冠分析决定是否做NP分析。在呼叫源表中增加“NP分析”属性的目的是对从某些呼叫源发起的呼叫不做NP分析,由于从某些呼叫源过来的号码已经进行过NP分析,所以就不需要再进行NP分析了。
b、如果从该呼叫源发起的呼叫需要作NP分析,再根据被叫号码的字冠分析该号码是否需要作NP查询。在每个SM模块中都设置有被叫号码分析表,表中的所有数据是预先设定的,其中包括“NP分析长度”属性和字冠,当设定该属性为0时,表明对被叫号码为该字冠的,不进行NP分析。否则,如果被叫号码长度大于等于“NP分析长度”,则进行NP查询;如果被叫号码长度小于“NP分析长度”,CCB会处于接收号码的状态,直至收到的号码长度达到“NP分析长度”时才进行NP查询。“NP分析长度”必须小于等于被叫号码的最大长度。
然后CCB将NP查询消息发到DB侧后,迁移自身状态,并等待NP查询结果返回。
DB侧同时会启动一个第一定时器(如定时时间为三秒),以防止NP服务器608没有返回查询结果。如果在该定时时间内,收到某组CDB板604返回的NP查询结果消息,DB会停止定时器,然后根据数组结构中的原始NP查询消息包的内容将消息发到CCB侧。如果NP查询消息超时,即在定时时间内没有收到NP查询结果,则DB侧定时器超时的具体处理为如果是第一次查询超时,重发查询消息到备用的CDB板组604,如果是第二次查询超时,则返回查询失败。
当NP查询结果返回给CCB后,为防止DB侧没有返回查询结果,CCB会启动一个第二定时器(如定时时间为七秒),如果NP查询结果成功,返回的消息中会指明该被叫号码是否是DN号码,如是,用返回的NN号码替换原来的被叫号码,重新进行号码分析过程,如不是,当成非DN号码继续原来的号码分析过程;如果NP查询返回的不是NN号码或查询失败,用原来的被叫号码继续进行号码分析过程;如果NP查询超时,即在七秒的时间内未收到NP查询结果,则会用原来的被叫号码继续进行号码分析过程。
交换机的AM/CM模块610中的CDB部分的功能简单说来就是将SM模块601发来的NP查询消息(包括DN号码),通过CDB板组604上的网口传送到NP服务器608,并将NP查询的结果(包括NN号码),返回给相应的SM模块601。CDB板组604网口和NP服务器608之间采用的是TCP/IP协议。具体的处理流程为CDB板组604在收到某SM模块601发过来的NP查询消息,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将其放到发送队列中,通过网口发出;CDB板组604收到网口上报的消息后,将消息存入到接收队列,然后由传输层根据接收队列中消息的接收模块号,通过链路发送到该SM模块601。由于在CDB部分配置了两组CDB板604,这两组板分为主用CDB板组604和备用CDB板组604,每组CDB板604都可以承担NP查询消息传递的功能,因而为了使SM模块601确切的知道是通过哪一组CDB板604透传消息的,要在SM模块中增加一张NP属性表,记录该模块的主用CDB板组604,以及备用CDB板组604,这张表可以联机设定,用户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话务量修改该表,达到将NP查询消息分流的目的。
除负责传递NP查询消息以外,CDB部分还负责CDB板组604到NP服务器608之间链路的检测,并将链路状态通知给SM模块601,具体的检测步骤为主用CDB板组604每隔一秒钟发送握手消息给NP服务器608;同时启动一个三秒钟的定时器,如果在三秒钟内没有收到NP服务器608任何消息(包括NP查询结果消息和握手应答消息),则认为主用CDB板组604到NP服务器608之间的链路不正常;并将其间链路状态的变化通知给SM模块601,启动两组CDB板604之间的互助;SM模块601在收到主用CDB板组604到NP服务器608之间链路出现故障的广播消息或是主用CDB板组604出现故障的消息后,修改NP查询的CDB路由表,并将该SM模块601的NP查询切换到备用CDB板组604上,同时把备用CDB板组604升级为主用CDB板组604。其中,在SM部分配置CDB路由表,该表中的数据预先配置,其结构根据NP属性表动态生成。
参见图7,示出了CDB板与NP服务器的连接示意图。图中描述的是基本配置,其中主用CDB板组701和备用CDB板组702分别各包括两块板,这四块板通过不同的网络集线器(HUB)703连接到两台NP服务器704的四个网口上,一台NP服务器704的两个网口的IP地址和端口号是由后台的数据配置下发下去的(端口号一般为固定值)。一般来说,考虑到NP服务器704的承受问题,一组CDB板最多可以同时连接四台NP服务器704,因而后台的数据配置总共配置了8组IP地址和端口号,其中奇数组为主用CDB板组701建立到NP服务器704的连接使用,偶数组为备用CDB板组702建立到NP服务器704的连接使用。
NP服务器部分的功能简单说来就是根据NP查询消息中的DN号码,查找DN号码和NN号码的关系对照表,得到NN号码,并将结果返回给主机。NP服务器部分主要由NP消息处理程序部分组成。下面详细描述这部分的具体处理过程。
参见图8,示出了NP消息处理程序的功能框图。NP消息处理程序主要分为两个模块,协议处理模块801和消息处理模块805。在程序当中建立消息缓冲区803和结果缓冲区804供这两个模块相互之间通讯使用。协议处理模块801负责与主机CDB板组810通讯,可以创建两个线程消息接收线程和消息发送线程。前者监听指定端口的消息(一般为固定值,在INI文件中配置),接收消息存放到消息缓冲区803中,后者从结果缓冲区804中读取消息,并发送到CDB板组810。NP协议处理模块801在收到CDB板组810的握手消息后,不将该消息放入消息缓冲区803,立即回握手应答消息。消息处理模块805负责对消息进行处理以及与Microsoft SQL Server 808的通讯,它从消息缓冲区803中读取消息,并通过在Microsoft SQL Server 808上建立一张命令字-存储过程关系表将消息转换成标准的SQL语句,发送到Microsoft SQL Server 808执行;将返回的结果转换成主机的消息结构,存入到结果缓冲区804中。消息处理模块805在初始化时,读出命令字-存储过程关系表中的记录,收到主机的查询消息(不只是NP查询消息)后,根据消息的命令字,执行不同的存储过程。
为了灵活性、可扩展性,NP消息处理程序对NP查询消息采用通用消息处理方式,查询消息中包含以下的信息消息类型(或者称为命令字)、参数的数目和类型,结果的数目和类型,具体的参数。对不同的命令字执行不同的Microsoft SQL Server 808上的存储过程,存储过程的参数在查询消息中给出,存储过程返回的结果和查询消息中的结果数目和类型一致。举例来说,对于NP查询消息,参数的数目和结果的数目都是1,类型都是用户号码,具体的参数给出的就是DN号码,存储过程的功能就是根据DN号码检索出NN号码,返回的结果就是NN号码。
NP消息处理程序还包括以下三个模块调度模块802、定时器模块806和网管模块807,其中调度模块802是主运行模块,负责调度协议处理模块801模块、消息处理模块805和定时器模块806的运行;定时器模块806为消息处理模块805提供定时服务。消息处理模块805在处理NP查询消息时,根据命令字的不同执行不同的存储程序,这部分操作有时间要求,需要定时器模块806提供定时服务。消息处理模块805发出SQL语句到Microsoft SQL Server 808后启动定时器模块,在该定时模块的定时时间内Microsoft SQL Server 808没有返回结果,则定时器模块超时后返回失败。网管模块807通过Microsoft SQL Server808上报NP网管809整个NP系统的运行情况,上报的数据包括NP查询请求数、NP查询结果数,每十分钟上报一次。
以上举了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号码流动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置号码流动服务器,与交换机连接;B.在号码流动服务器上建立电话用户的永久号码和网络号码之间的关系;C.对于被叫用户的永久号码满足号码流动分析条件的呼叫,交换机与号码流动服务器通讯,利用永久号码查询得到被叫用户的网络号码;D.交换机用网络号码替换被叫用户的永久号码,重新发起呼叫,进行接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号码流动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判断满足号码流动分析条件的步骤进一步包括C1、在交换机的交换模块中设置呼叫源表和被叫号码分析表,在呼叫源表和被叫号码分析表中分设“号码流动分析”属性以及“号码流动分析长度”属性和字冠属性;C2、查询呼叫源表,对于属性特征表现为未作过号码流动分析的呼叫,执行步骤C3,对于属性特征表现为作过号码流动分析的呼叫,则直接进行接续;C3、查询被叫号码分析表,对于属性特征表现为需要作号码流动分析的被叫号码,则发送号码流动查询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号码流动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3中,需要作号码流动分析的被叫号码的字冠不同于被叫号码分析表中设定的普通字冠,且其最大长度大于等于被叫号码分析表中设定的“号码流动分析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号码流动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换机与号码流动服务器间的通讯,采用的是TCP/IP协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号码流动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中的通讯进一步包括C4、交换模块中的呼叫控制块将号码流动查询消息发到数据库侧;C5、中央数据库部分将来自于数据库的查询消息通过网口发送给号码流动服务器中的协议处理模块;C6、号码流动服务器中的消息处理模块将来自于协议处理模块的查询消息转换成标准的结构化查询语句,与号码流动服务器中的微软结构化查询数据库系统服务器通讯,获得查询结果,送协议处理模块;C7、中央数据库部分将协议处理模块通过网口上报的查询结果消息传送给交换模块中的数据库;数据库将消息发到交换模块中的呼叫控制块;呼叫控制块用返回消息中的网络号码替换永久号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号码流动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6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在号码流动服务器中预先设置定时器模块;消息处理模块向微软结构化查询数据库系统服务器发出结构化查询语句后启动定时器模块;在该定时时间内,收到从微软结构化查询数据库系统服务器返回的结果,则发送给协议处理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号码流动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6中的通讯是在微软结构化查询数据库系统服务器上建立一张命令字-存储过程关系表,消息处理模块根据查询消息中的命令字和永久号码,查询命令字-存储过程关系表,执行相应的存储过程,从预先建立的电话用户的永久号码和网络号码关系中,检索出网络号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号码流动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7中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数据库启动一个第一定时器,在该定时时间内,收到中央数据库发来的消息,则停止定时器并将消息发送给呼叫控制块;呼叫控制块启动一个第二定时器,在该定时时间内,收到数据库发来的指明被叫号码是永久号码的消息,则用返回的网络号码替换永久号码;否则用所述的被叫号码重新进行分析。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号码流动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号码流动服务器中预先设置调度模块和网管模块,调度模块负责协议处理模块、消息处理模块和定时器模块的运行调度,网管模块负责上报号码流动服务器的运行情况。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号码流动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数据库部分可以同时支持包括主用和备用中央数据库板组的两组中央数据库板组,用于传递号码流动查询消息;在交换模块中设置号码流动属性表记录当前所使用的主用或备用中央数据库板组;交换模块先向主用中央数据库板组发送查询消息,在收到主用中央数据库板组发来的故障消息时,修改所述的号码流动属性表,重发查询消息到备用中央数据库板组,并将其升级为主用中央数据库板组。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号码流动业务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号码流动服务器中设置消息缓冲区和结果缓冲区,协议处理模块通过消息缓冲区将查询消息送到消息处理模块,消息处理模块通过结果缓冲区将查询结果消息送到协议处理模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号码流动(NP)业务的实现方法。其关键在于采用交换机带NP服务器的方式来实现NP业务,其中NP数据统一存储在NP服务器上,交换机通过中央数据库(CDB)网口与NP服务器进行通讯。在用户呼叫发起的过程中,发端交换机首先分析被叫号码的属性,看被叫号码是否需要进行NP分析,若不需分析,则继续原有的接续流程,找到被叫,向被叫发起呼叫。若被叫号码需要进行NP分析,则通过CDB与NP服务器进行通讯,把永久号码(DN)送到NP服务器。NP服务器经过查询得到网络号码(NN),并将NN号码返回给发端交换机,发端交换机根据NN号码重新发起呼叫,完成接续过程。该方法结构简单,流程清晰。
文档编号H04M3/42GK1476218SQ02125499
公开日2004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13日
发明者应建, 饶俊, 熊文辉, 李治国, 应 建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