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5415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信息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自动地设定IP地址的电子设备等。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因特网(internet)发展、普及,包括计算机在内的电子设备被连接到因特网上,变成为不论从什么地方都可以对全世界的电子设备进行访问。为了在全世界的电子设备间进行通信,在缔结因特网协议(IP)的基础上,把叫作IP地址(全局IP地址)的因特网上边的唯一的通信地址赋予各个电子设备。现在已经普及的IP地址被用32比特(位)的数字表示。利用该32比特的IP地址的IP(因特网协议)是第4版(IPv4)。另一方面,当全世界的数量非常多的电子设备都连接到因特网上时,如果还是32比特的话,地址就不够用了。于是,人们预测要从IPv4向利用128比特的IP地址的第6版本IP(IPv6)转移。
电子设备的IP地址的设定,通常要由人手工进行,这是现状而与上述那样的状况无关。
此外,例如,作为把家庭内的电子设备与因特网连接起来的设备,有路由器等的设备。此外,在因特网(以下叫作“WAN”)中,使用全局IP地址,而家庭内的网络(以下,叫作“LAN”)中,使用私人IP地址(专用IP地址)。由于私人IP地址不是唯一的地址,若不加变动则难于经由因特网进行信息的通信。为了解决该问题,路由器等的设备就要具有网络地址变换功能(NAT)。所谓NAT,就是用来使被分配给私人IP地址的WAN内的电子设备经由因特网进行信息通信的技术。具体地说,NAT通过将电子设备要发送的信息(叫作“信息包”或“分组”)所具有的发送源IP地址(以下,叫作“SA”)的值从该电子设备的私人IP地址变更为路由器等的设备的全局IP地址,从而使得经由因特网的信息通信成为可能的功能。此外,路由器等的设备的全局IP地址,通常,由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的服务器装置动态地分配。作为该动态地分配全局IP地址的协议,有PPPoE、PPPoA和DHCP等。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对于像家庭内的电子设备等那样未分配给全局IP地址的电子设备来说,要经由因特网从外部的设备进行访问是困难的。因为路由器等的设备的IP地址会动态地变更。此外,其变更规则,由于依赖于ISP的服务器装置的装配方法,故预测要分配给路由器等的设备的全局IP地址是困难的。此外,虽然家庭内的电子设备要想知道全局IP地址,使用者就必须手动地获得路由器等的设备的全局IP地址,但是,由于路由器等的设备的全局IP地址动态地变化,故要想作成家庭内的电子设备总是知道正确的路由器等的设备的全局IP地址这样的一个状态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子设备和服务器装置的信息处理系统,该电子设备,具备存储有识别服务器装置的服务器标识符的服务器标识符存储部,存储有全局IP地址的全局IP地址存储部,把具有在全局IP地址存储部内存储的全局IP地址的信息发送给服务器装置的信息发送部,从服务器装置接收具有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的信息接收部,从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返回信息获得全局IP地址的IP地址获得部,以及设定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全局IP地址的IP地址设定部;该服务器装置,具备从电子设备接收具有全局IP地址的信息的信息接收部,以及把由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具有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发送给电子设备的信息发送部;借助于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就可以自动地进行电子设备中的全局IP地址的设定,使得经由因特网从外部的设备对如电子设备等那样未分配全局IP地址的电子设备进行访问变得容易。


图1是实施方式1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实施方式1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第1电子设备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第2电子设备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服务器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实施方式1的具体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构成图。
图7是实施方式2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框图。
图8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第1电子设备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服务器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0、11、12,是实施方式2的具体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利用附图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构成要素或流程图的步骤等,由于起着相同的作用,故有时对于曾经说明过的部分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1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概念图。本信息处理系统,具有第1电子设备11、第2电子设备12、因特网13和服务器装置14。第1电子设备11无法具有全局IP地址,从第2电子设备12提供本地IP地址从而连接到因特网13上。第1电子设备例如是计算机、微波炉、电话、打印机、传真机、冰箱、电视和机顶盒等。第1电子设备11经由第2电子设备向服务器装置14发送信息,从服务器装置14经由第2电子设备12得到全局IP地址,自动设定该全局IP地址。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全局IP地址,是指外部的装置(已连接到因特网上的外部装置等)用来与某一电子设备通信的地址,只要是实现这样的功能的地址(信息)也可以是别的信息。例如,在用具有NAT功能的路由器把使用私人IP的多个LAN连接起来的情况下,可以把路由器的服务器所放置的一侧的LAN的地址替代地读为相当于在这里的全局IP地址。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所谓的IP地址、全局IP地址、本地IP地址,由于是上述那样的宽广的概念,故不言而喻不仅是现在所谓的IPVer4的地址,还包括IPVer6等别的版本的地址。
第2电子设备12,在这里,具有把第1电子设备11和因特网13连接起来的功能,具体地说具有路由控制或网络地址变换(NAT)功能等。第2电子设备12,例如是被叫作路由器的电子设备。第2电子设备保持着全局IP地址。即,第2电子设备12具有用来把只能持有私人IP地址的第1电子设备连接到因特网上的功能。
服务器装置14,被连接到因特网13上,在经由第2电子设备从第1电子设备接收到信息的情况下,把具有由第2电子设备12所赋予的全局IP地址的信息发送给第1电子设备11。
其次,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框图示于图2。第1电子设备11,具有服务器标识符存储部1101、第1信息发送部1102、第1信息接收部1103、IP地址获得部1104和IP地址设定部1105。第2电子设备12,具有全局IP地址存储部1201、第2信息接收部1202、第2信息发送部1203、第4信息接收部1204和第4信息发送部1205。服务器装置14,具有第3信息接收部1401、返回信息构成部1402和第3信息发送部1403。
服务器标识符存储部1101,存储有识别服务器装置14的服务器标识符。服务标识符存储部1101,可由非易失性的记录媒体或易失性的记录媒体实现。
第1信息发送部1102,经由第2电子设备12将信息发送给由服务器标识符识别的服务器装置14。第1信息发送部1102可以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
第1信息接收部1103,从第2电子设备12接收具有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第1信息接收部1103,可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通常,第1信息发送部1102和第1信息接收部1103,在物理上是同一手段(装置)。
IP地址获得部1104,从第1信息接收部1103所接收到的返回信息中获得全局IP地址。IP地址获得部1104,虽然通常可由软件实现,但是,也可以用硬件(专用电路)实现。
IP地址设定部1105,设定IP地址获得部1104所获得的全局IP地址。被设定的全局IP地址,例如,被通知给移动电话等的别的电子设备。它是别的电子设备与第1电子设备11经由因特网进行通信所必须的信息。所谓设定,指的是向正确的位置(有时候被称作注册表、性质或属性等)写入全局IP地址的处理。IP地址设定部1105,虽然通常可由软件实现,但是,也可以用硬件(专用电路)实现。
全局IP地址存储部1201,存储有全局IP地址。全局IP地址存储部1201,可由非易失性的记录媒体或易失性的记录媒体实现。另外,全局IP地址存储部1201的全局IP地址,通常,要从外部的设备发送。此外,全局IP地址存储部1201的全局IP地址,通常动态地进行变化。所谓外部的设备,指的是非第2电子设备12的电子设备,通常,指的是第2电子设备12可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连接的电子设备。本说明书中所说的外部的设备,如上所述,是广义的概念。
第2信息接收部1202,从第1电子设备11接收信息。第2信息接收部1202,可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
第2信息发送部1203,把由第2信息接收部1202接收到的信息和全局IP地址发送给服务器装置14。第2信息发送部1203,可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
第4信息接收部1204,从服务器装置14接收本身为具有全局IP地址的信息的返回信息。第4信息接收部1204,可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
第4信息发送部1205,把由第4信息接收部1204接收到的返回信息发送给第1电子设备11。第4信息发送部1205,可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第2信息接收部1202,第2信息发送部1203、第4信息接收部1204和第4信息发送部1205,通常可由物理上同一个装置(手段)实现。
第3信息接收部1401,从第2电子设备12接收信息和全局IP地址。第3信息接收部1401,可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
返回信息构成部1402,根据由第3信息接收部1402接收到的信息和全局IP地址,构成作为具有全局IP地址的信息的返回信息。返回信息构成部1402,虽然通常可由软件实现,但是,也可以用硬件(专用电路)实现。
第3信息发送部1403,把返回信息构成部1402所构成的返回信息发送给第2电子设备12。第3信息发送部1403,可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第3信息接收部1401和第3信息发送部1403,物理上通常可由同一个装置(手段)实现。
以下,对本信息处理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用图3的流程图对第1电子设备11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301)第1信息发送部1102,为了设定全局地址,判断是否与要向服务器装置14发送信息的条件相符合。另外,条件有各种的条件,详细情况将在以下讲述。
(步骤S302)第1信息发送部1102,从服务器标识符存储部1101获得服务器标识符。
(步骤S303)第1信息发送部1102,构成要发送的信息。该信息具有表明信息的发送目的地的目的地字段,只要在目的地字段中具有服务器标识符,其它的信息的结构和信息的内容如何都可以。信息的主体部分(除去地点字段等之外),也可以是空白的信息(虚设信息)。
(步骤S304)第1信息发送部1102,向第2电子设备12发送在步骤S303中构成的信息。
(步骤S305)第1信息接收部1103,判断是否接收到了返回信息。若接收到了返回信息,则向步骤S306前进,如果未接收到返回信息,则向步骤S305前进。
(步骤S306)IP地址获得部1104,从在步骤S305中接收到的返回信息中取出全局IP地址。
(步骤S307)IP地址设定部1105,设定在步骤S306中获得的全局IP地址。
另外,在图3的流程图中,虽然是在符合一定的条件的情况下才开始设定全局IP地址的动作,但是,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指示开始设定全局IP地址的动作。
下面,使用图4的流程图对第2电子设备12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401)第2信息接收部1202,判断是否从第1电子设备11接收到了信息。如接收到了信息,则向步骤S402前进,若未接收到信息,则向步骤S401前进。
(步骤S402)第2信息接收部1203,从全局IP地址存储部1201获得全局IP地址。
(步骤S403)第2信息发送部1203,根据在步骤S402中获得的全局IP地址和在步骤S401中接收到的信息构成要向服务器装置14发送的信息。全局IP地址例如可设定在识别要构成的信息中的发送源装置的字段(在以下的具体例中为‘SA’)内。另外,向服务器装置14发送的信息的结构如何都可以。
(步骤S404)第2信息发送部1203,向服务器装置14发送在步骤S403中构成的信息。另外,由于在步骤S401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内含有服务器标识符,故可以向服务器装置14发送信息。
(步骤S405)第4信息接收部1204,判断是否从服务器装置14接收到了返回信息。若接收了返回信息,则向步骤S406前进,若未接收到返回信息,则向步骤S405前进。
(步骤S406)第4信息发送部1205,向第1电子设备11发送在步骤S405接收到的返回信息。另外,通常,在步骤S405中接收到的信息和在步骤S406中发送的信息不同。这是因为要写入与信息所通过的路径有关的信息的缘故。但是,在步骤S405中接收到的信息与在步骤S406中发送的信息也可以相同。只要可以向第1电子设备11发送全局IP地址,第1电子设备11可以获得全局IP地址即可。
下面,利用图5的流程图对服务器装置14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501)第3信息接收部1401,判断是否从第2电子设备12接收到了信息。若接收到了信息则向步骤S502前进,若未接收到信息则返回S501。
(步骤S502)返回信息构成部1402,根据在步骤S501接收到的信息构成作为要进行返送的信息的返回信息。通常,要取出含于信息中的头部(路由信息中)的全局IP地址,以第1电子设备11能够获得的形式把该全局IP地址写入到返回信息内。但是,只要第1电子设备11可以获得全局IP地址,返回信息的结构如何都没关系。因此,在步骤S501中接收到的信息与返回信息也可以是相同的。
(步骤S503)第3信息发送部1403,向第1电子设备11发送在步骤S502中构成的返回信息。另外,在向第1电子设备11发送返回信息时,经由第2电子设备12。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
具体例1在具体例1中,第2电子设备12,设定与因特网之间的连接状态,即,设定总是保持有与通信状态有关的信息的状况。此外,假定第2电子设备12因不论什么偶然事故而变成为不能进行通信。另外,还假定如果第2电子设备12不能通信则第1电子设备11也不能通信。
在从这样的不能通信的状态脱离出来而变成为可以通信时,就从第2电子设备通知第1电子设备11曾经一度不能通信的意思。接着,第1电子设备11,向服务器装置14发送虚设(dummy)的信息。接着,第2电子设备12,与该虚设的信息一起向服务器装置14发送自身的全局IP地址。另外,第2电子设备12向发送路径的电子设备的IP地址的字段内写入自身的全局IP地址。另外,虚设的信息虽然信息的主体部分是空的,但是放入了识别发送源和发送目的地的信息的头部却不是空的。
接着,服务器装置14获得位于接收到的信息中路径信息中的第2电子设备12的全局IP地址。然后,把该全局IP地址记录到返回信息的主体部分内,向第1电子设备11发送该返回信息。
接着,第2电子设备12,接收返回信息,保持原状不变地将之转送(转发)给第1电子设备11。之所以叫作保持原状不变地传送,意味着不改写主体部分地转送的意思。通常,头部信息要进行改写。其次,第1电子设备11接收返回信息,并从其中(主体部分)取出全局IP地址。然后,第1电子设备11把全局IP地址写入到正确的设定位置。
在以上的具体例1中,第1电子设备用来设定全局IP地址的动作的开始定时,是符合一定的条件的情况,详细地说,该一定的条件,是指与通信状态有关的条件。说得更详细点,该一定的条件,是指第2电子设备进而第1电子设备成为不能通信的状态。
具体例2在具体例2中,第1电子设备11设定为使得在电源从OFF(断开)变成为ON(接通)时,开始获得全局IP地址的动作。
就是说,第1电子设备由于电源ON而启动。然后,在第1电子设备11刚刚启动后,第1电子设备11就向服务器装置14发送虚设信息。之后的处理与在具体例1中说明的处理是同样的。
以上,在具体例2中,对于一定的条件是第1电子设备的电源被投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如上所述,第1电子设备的第1信息发送部发送信息的定时,理想的是符合一定的条件的情况,该一定的条件除去上述情况之外还有各种的情况。例如,该一定的条件也可以是到达预先设定的日期时间的情况,或是每隔一定的设定期间的情况等。此外,如上所述,也可以根据使用者的指示进行第1电子设备自动设定全局IP地址的处理。
具体例3具体例3,示出了在第1电子设备、第2电子设备以及服务器装置之间发送接收的具体的信息的结构、信息的具体例。图6中示出了具体例3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和发送接收的信息。被发送接收的信息,一般地说被叫作“包”(信息包或分组)。信息包具有发送源的IP地址(以下,叫作‘SA’)、发送目的地的IP地址(以下,叫作‘DA’)、由发送源的IP地址指定的装置的端口(以下,叫作‘SP’)、由发送目的地的IP地址指定的装置的端口(以下,叫作‘DP’)和数据(以下,叫作‘Data’)。另外,数据则成为发送的信息的主体部分。
图6的信息处理系统,具有第1电子设备61,第2电子设备62,因特网63和服务器装置64。第1电子设备61,例如是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被分配了私人IP地址。第2电子设备62,例如,是路由器,具有网络地址变换功能。此外,第2电子设备62,被分配了全局IP地址。
以下讲述图6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动作。
首先,第1电子设备61,向第2电子设备62发送图6的信息包100的信息。信息包100的SA,是第1电子设备的私人IP地址。此外,信息包100的DA,是服务器装置14的全局IP地址。即,第1电子设备61,向服务器装置164发送图6的信息包100。此外,信息包100的SP示出了[PP1]的值,DP示出了[GP2]的值。信息包100的Data是空的(
)。
接着,第2电子设备62,接收信息包100,把信息包100的SA变换成第2电子设备62所保持着的全局IP地址。即,把信息包100的SA变换成[4.5.6.7]。该处理叫作所谓的网络地址变换处理(NAT)。另外,第2电子设备62,保持有自身的全局IP地址[4.5.6.7]。此外,第2电子设备62,变更信息包100的SA和SP的数据。变成为向服务器装置64发送变更后的信息包200的构成,向服务器装置64发送信息包200。
接着,服务器装置64,接收信息包200。然后,服务器装置64获得信息包200的SA,向Data写入SA。然后,构成对SA和DA进行了交换的信息包300。SA[1.2.3.4]被存储到信息包300的Data内。然后,服务器装置64向第2电子设备62发送信息包300。
接着,第2电子设备62,接收信息包300。然后第2电子设备62,将信息包300的DA从自身的全局IP地址改换成第1电子设备61的私人IP地址,构成信息包400。信息包400具有与信息包300不同的DA和DP。然后,第2电子设备62向第1电子设备61发送信息包400。
接着,第1电子设备61接收信息包400。第1电子设备61获得信息包400的Data中的全局IP地址[4.5.6.7]。第1电子设备61设定所获得的全局IP地址[4.5.6.7]。所谓设定,指的是向正确的位置(注册表、性质或属性等)记录用于其它装置与第1电子设备61进行通信的全局IP地址的处理。
以上,说明了对给第1电子设备设定全局IP地址的动作有各种的例子。
以下,对在第1电子设备中设定的全局IP地址的利用进行说明。
例如,第1电子设备,利用电子邮件等向要对第1电子设备进行访问的外部的装置(例如,便携终端)发送存储的全局IP地址。便携终端接收、记录第1电子设备的全局IP地址。以后,便携终端就可以利用所记录的全局IP地址对第1电子设备进行访问。通过从便携终端对第1电子设备进行访问,就可以例如从远程设定第1电子设备的动作。此外,还可以从远程得知第1电子设备的状态。
此外,后面与在实施方式2中所说的同样,第1电子设备61也可以定期地向服务器装置4发送信息。在该情况下,与上述具体例3同样,第1电子设备61获得全局IP地址。然后,第1电子设备61,在所获得的全局IP地址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设定新的全局IP地址。此外,仅仅在获得了新的全局IP地址的情况下,向便携终端等的外部装置发送全局IP地址。然后,便携终端等获得、记录新的第1电子设备61的全局IP地址。以后,便携终端等利用新的全局IP地址对第1电子设备61进行访问。
如上所述,在第1电子设备1的全局IP地址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向便携终端等的外部的装置通知全局IP地址,这在通信效率等方面是合适的。
倘采用实施方式1,则第1电子设备可以自动地得知第2电子设备的全局IP地址,并自动地把第1电子设备的全局IP地址通知给便携终端等的外部的设备。此外,经由因特网从外部设备对第1电子设备进行访问就变得容易。因此,可以节省使用者的时间和劳力,而且可以进行正常的通信。实施方式1的技术,特别是在因特网协议转移到IPv6的情况下特别有效。在Ivv6的情况下,由于其规格是(1)IP地址长到128比特,难于由人手工进行设定,以及(2)电子设备自动产生IP地址,故存在着这样的问题ISP等的网络经营者或管理者除去调查设备的设定之外没有了解自动产生的有效的该IP地址的方法。因此,如果不像本实施例那样具有从设备一侧告知该设定的机构,运用是极其困难的。
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说明了第1电子设备为一台的情况,但是也可以与具有相同全局IP地址的多个电子设备连接。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虽然服务器装置构成、发送返回信息,但是也可以对于接收到的信息不进行任何加工而把接收到的信息当作返回信息。在该情况下,例如,第2电子设备向信息中的主体部分写入全局IP地址,服务器装置接收该信息,服务器装置将接收到的信息保持原状地作为返回信息发送给第2电子设备。第2电子设备接收返回信息并发送给第1电子设备。第1电子设备接收返回信息,获得并设定包含于主体部分内的全局IP地址。在该情况下,结果就变成为服务器装置14不具有返回信息构成部1402。因此,该情况下的服务器装置14,是具备从第2电子设备112接收信息和全局IP地址的第3信息接收部1401、把具有由第3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发送给第2电子设备的第3信息发送部1403的装置。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电子设备从第1电子设备接收的信息和发送给服务器装置的信息,既可以是相同的信息也可以是不同的信息。通常,在两者中表明发送源的字段[SA]的值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电子设备从服务器装置接收的返回信息和发送给第1电子设备的返回信息可以是相同的信息也可以是不同的信息。通常,两者中表示发送目的地的字段[DA]的值不同。
此外,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第1电子设备、第2电子设备、服务器装置的动作,也可以由软件实现,把该软件例如放置到服务器上边,通过软件下载分发该软件。此外,还可以把软件记录到CD-ROM等的记录媒体上进行分发。可以把各种装置的实现手段做成为软件,这在别在实施方式中也是同样的。
以下,对由软件实现第1电子设备的动作的情况下的程序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该程序,是用来使计算机执行以下的步骤的程序。(1)经由第2电子设备向由预先存储的服务器标识符识别的服务器装置发送信息的第1信息发送步骤,(2)从第2电子设备接收具有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的第1信息接收步骤,(3)从在第1信息接收步骤中所接收到的返回信息中获得全局IP地址的IP地址获得步骤,以及(4)设定在IP地址获得步骤中获得的IP地址的IP地址设定步骤。
实施方式2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框图。本信息处理系统,具有第1电子设备71、因特网13和服务器装置74。第1电子设备71可以是计算机、微波炉、电话、打印机也传真机、冰箱、电视、机顶盒等。
第1电子设备71,具有全局IP地址存储部1201、服务器标识符存储部1101、第1信息发送部7102、第1信息接收部7103、IP地址获得部1104和IP地址设定部1105。
服务器装置74具有第3信息接收部7401、返回信息构成部1402和第3信息发送部7403。
第1信息发送部7102向由服务器标识符识别的服务器装置74发送信息。第1信息发送部7102可以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
第1信息接收部7103,从服务器装置74接收具有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第1信息接收部7103,可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通常,第1信息发送部7102和第2信息接收部7103在物理上是相同的装置(手段)。
第3信息接收部7401,从第1电子设备1接收信息和全局IP地址。第3信息接收部7401,可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
第3信息发送部7403,向第1电子设备71发送返回信息构成部1402构成的返回信息。第3信息发送部7403,可由无线或有线的通信手段实现。第3信息接收部7401和第3信息发送部7403,通常物理上可由相同的装置(手段)实现。
以下,对本信息处理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利用图8的流程图对第1电子设备71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801)第1信息发送部7102,为了设定全局地址,判断是否与向服务器装置74发送信息的条件相符合。另外,条件有各种的条件,详细情况将在以下讲述。
(步骤S802)第1信息发送部7102,从全局IP地址存储部1201获得全局IP地址。
(步骤S803)第1信息发送部7102,从服务器标识符存储部1101获得服务器标识符。
(步骤S804)第1信息发送部7102,构成具有在步骤S802中获得的全局IP地址和在步骤S803中获得的服务器标识符的信息。该信息是要向服务器装置74发送的信息。要发送的信息的结构的例子,在标识发送源的字段(例如,上述实施方式1的[SA])内存储全局IP地址,在标识发送目的地的字段(例如上述实施方式1的[DA])内存储服务器标识符。此外,信息的主体部分(例如,上述实施方式1的[Data]字段)例如是空的信息。但是,要发送的信息的结构如何都没关系。
(步骤S805)第1信息发送部7102,向服务器装置74发送在步骤S804中构成的信息。
(步骤S806)第1信息接收部7103,判断是否接收到了返回信息。若接收到了返回信息,则向步骤S807前进,如果未接收到返回信息,则返回步骤S806。
(步骤S807)IP地址获得部1104,从在步骤S806中接收到的返回信息中取出全局IP地址。
(步骤S808)IP地址设定部1105,设定在步骤S807中获得的全局IP地址。
另外,在图8的流程图中所设定的全局IP地址,通常,由与实现图8的软件不同的软件利用。
其次,利用图9的流程图对服务器装置74的动作进行说明。
(步骤S901)第3信息接收部7401,判断是否从第1电子设备71接收到了信息。如果接收到了信息,则向步骤S902前进,若未接收到信息,则返回步骤S901。
(步骤S902)返回信息构成部1402,根据在步骤S901中接收到的信息构成作为要返送的信息的返回信息。通常,取出包含于信息中的头部(路径信息中)的全局IP地址,以第1电子设备71能够获得的形式(通常是返回信息的主体部分,相当于上述例子中的“Data”的字段)把该全局IP地址写入到返回信息内。但是,只要第1电子设备71可以获得全局IP地址,返回信息的结构如何都没关系。因此,在步骤S901中接收到的信息与返回信息也可以是相同的。
(步骤S903)第3信息发送部7403,向第1电子设备71发送在步骤S902中构成的返回信息。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
具体例4图10示出了具体例4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和进行发送接收的信息的结构。图10的信息处理系统,具有第1电子设备101、因特网102、服务器装置103和便携终端104。第1电子设备101,保持有第1全局IP地址和第2全局IP地址。第1全局IP地址是发送目的地的全局IP地址,第2全局IP地址是发送源的全局IP地址。第1全局IP地址是在第1电子设备101与外部的装置(服务器装置103等)通信时使用的全局IP地址。第2全局IP地址,是第1电子设备101把第1电子设备101的全局IP地址通知给外部装置(便携终端104等)时使用的全局IP地址。第1全局IP地址和第2全局IP地址,有时不匹配。即,第1全局IP地址,例如从外部设备自动地分配。而第2全局IP地址,则要用以下的步骤获得。因此,在从外部设备重新自动地分配第1全局IP地址的情况下,第1全局IP地址与第2全局IP地址就常常会不同。
现在,假定作为第1全局IP地址重新分配了[4.5.6.7]。此外,假定第1电子设备101,作为发送源的第2全局IP地址,存储有[202 224 132126]。该第2全局IP地址,是以前的第1电子设备101的全局IP地址。此外,分配给服务器装置103的全局IP地址是[1.2.3.4]。第1电子设备101,还保持有服务器装置103的全局IP地址。此外,第1电子设备101,例如,定期地向服务器装置103发送信息包100的信息。信息包100的信息的内容如下。发送源的全局IP地址([SA])是[4.5.6.7],发送目的地的全局IP地址([DA])是[1.2.3.4],发送源的设备(第1电子设备101)的端口为[GP3],发送目的地的设备(服务器装置103)的端口为[GP2]。此外,信息包100的Data是空的

接着,服务器装置103,接收信息包100。然后服务器装置103构成要向第1电子设备101发送的信息包200。服务器装置103作为信息包200的[SA]获得[4.5.6.7],并写入到信息包200的[Data]字段内。接着,服务器装置103把信息包100的[SA]设为信息包200的[DA],把信息包100的[DA]设为信息包200的[SA]。由此,服务器装置103构成信息包200。然后,服务器装置向第1电子设备101发送信息包200。
接着,第1电子设备101接收信息包200。然后,第1电子设备101,获得信息包200的[Data]中的全局IP地址。接着,第1电子设备101,对所存储的第2全局IP地址[202.224.132.126]和信息包200的[Data]中的全局IP地址[4.5.6.7]进行比较。如果两者不同,第1电子设备就有改写第2全局IP地址。现在,第1电子设备101就要把第2全局IP地址改写为[4.5.6.7]。
其次,第1电子设备101,在第2全局IP地址中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就要把新的第2全局IP地址通知给预先确定的电子设备(便携终端)104。只要可以通知,什么样的通知手段都行。该通知手段例如可用电子邮件通知。在具体例4中,第1电子设备101,用电子邮件向便携终端104通知新的第2全局IP地址[4.5.6.7]。
接着,便携终端104,获得并存储第1电子设备101的新的全局IP地址[4.5.6.7]。然后,在从便携终端104对第1电子设备101进行访问时,利用新的全局IP地址[4.5.6.7]。
如上所述,在具体例4中,第1电子设备101,总是可以把新的全局IP地址通知给其它装置(便携终端)104。因此,其它装置(便携终端)104不论什么时候都可以访问第1电子设备。另外,之所以要从其它装置对第1电子设备进行访问的理由,是因为例如,要在外出目的地从其它装置操作第1电子设备101,或者,在外出目的地从其它装置获得第1电子设备101的状态的缘故。
另外,在上述具体例4中,第1电子设备用来设定全局IP地址的动作的开始定时,要定期地提供。但是,第1电子设备用来设定全局IP地址的动作的开始定时,并不限定于定期地进行的情况。例如,第1电子设备用来设定全局IP地址的动作的开始定时,也可以是与一定的条件符合的情况,所谓一定的条件,与在实施方式1中所述的相同,也可以是在第1电子设备101的电源从OFF变成为ON的情况或者第1电子设备101变成为不能通信的情况等。
此外,在上述具体例4中,虽然是从第1电子设备直接向服务器装置发送信息,但是在第1电子设备和服务器装置之间也可以有第2电子设备。
具体例5利用图11对具体例5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构成图和发送接收的信息进行说明。信息处理系统,具有第1电子设备101、因特网102、服务器装置103、便携终端104和第2电子设备105。给第2电子设备105分配了全局IP地址[4.5.6.7]。此外,第1电子设备101,向第2电子设备105发送信息包100的信息。信息包100的[SA]是第1电子设备101的全局IP地址。信息包100的[DA],是服务器装置103的全局IP地址。信息包100的[Data]是空的
。接着,第2电子设备105接收信息包100。第2电子设备105构成把信息包100的[SA]替换成自身的全局IP地址的信息包200。然后,第2电子设备105向服务器装置103发送信息包200。
服务器装置103接收信息包200。然后服务器装置103把信息包200的[SA]和[DA]进行交换,把第2电子设备105的全局IP地址[4.5.6.7]记录到[Data]字段内。如上所述,服务器装置103构成信息包300。服务器装置103向第2电子设备105发送信息包300。第2电子设备105接收信息包300。第2电子设备105把信息包300的[DA]改写成第1电子设备101的全局IP地址,构成信息包400。第2电子设备105向第1电子设备101发送信息包400。第1电子设备101接收信息包400。第1电子设备101从信息包400的[Data]获得全局IP地址[4.5.6.7]。然后,第1电子设备105把全局IP地址[4.5.6.7]记录到合适的位置(注册表等)。由此,第1电子设备101设定全局IP地址[4.5.6.7]。以上对于在第1电子设备与服务器装置之间具有第2电子设备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具体例6图12示出了具体例6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构成图。该构成图虽然与图1相同,但是,被发送接收的信息(信息包)不同。图12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第2电子设备125,仅仅是完全不变地使信息包流过。即,信息包100和信息包200是相同的。此外,信息包300和信息包400也是相同的。在具体例6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第1电子设备可以把自身的全局IP地址记录到适当的位置(称作注册表、性质或属性等)。
如果采用实施方式2,第1电子设备可以自动地得知自身的全局IP地址,可以把电子设备的全局IP地址自动地通知给便携终端等的外部设备。此外,经由因特网从外部设备对于第1电子设备进行访问变得容易。因此,可以节省使用者的时间和劳力,而且可以进行正常的通信。实施方式2的技术,特别是在因特网协议转移到IPv6的情况下会得到大的效果。这是因为由于IP地址长到128比特,难于由人手工进行设定的缘故。
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尽管第1电子设备101在内部也保持有第1全局IP地址,还是通过向服务器装置103发送信息获得了第2全局IP地址。以下说明其理由。就是说,存在于第1电子设备内的某第1软件可能会不知道第1全局IP地址被存储的位置。此外,第1全局IP地址被存储的位置,因电子设备的种类而不同,可能有未标准化的情况。假定该第1软件例如是下载的软件,而且是需要知道全局IP地址的软件。在该情况下,通过如上所述的处理,第1电子设备获得并设定第2全局IP地址,因此即便是从外部下载的软件等也可以利用第1电子设备的全局IP地址。另外,第2电子设备获得并设定第2全局IP地址的第2软件,已经知道第1全局IP地址的存储位置。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虽然服务器装置构成、发送返回信息,但是,也可以不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任何加工而把接收到的信息当作返回信息。因为只要接收返回信息的第1电子设备知道返回信息中的全局IP地址的存储位置就可以。在该情况下,结果就变成为服务器装置不具有返回信息构成部。因此,该情况下的服务器装置,是具备从第1电子设备接收信息和全局IP地址的第3信息接收部和把具有由第3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发送给第1电子设备的第3信息发送部的装置。
此外,对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1电子设备、第2电子设备和服务器装置的动作,也可以由软件实现,例如把该软件放置到服务器上边,通过软下载分发该软件。此外,也可以把软件记录在CD-ROM等的记录媒体上进行分发。
如上所述,倘采用本发明,由于可以自动地设定电子设备的全局IP地址,故可以节省使用者的时间和劳力而且可以进行正常的通信。
权利要求
1.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具有服务器装置和1个或多个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电子设备,具备存储有识别上述服务器装置的服务器标识符的服务器标识符存储部;存储有全局IP地址的全局IP地址存储部;把具有存储在上述全局IP地址存储部的上述全局IP地址的信息发送给由上述服务器标识符识别的上述服务器装置的第1信息发送部;从上述服务器装置接收具有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的第1信息接收部;从上述第1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返回信息中获得上述全局IP地址的IP地址获得部;以及设定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的IP地址设定部;其中,上述服务器装置,具备从上述电子设备接收具有上述全局IP地址的上述信息的第3信息接收部;以及把由上述第3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具有上述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发送给上述电子设备的第3信息发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上述电子设备由第1电子设备和第2电子设备构成;上述第1电子设备,具备上述服务器标识符存储部;经由上述第2电子设备向由上述服务器标识符识别的上述服务器装置发送上述信息的上述第1信息发送部;从上述第2电子设备接收具有上述全局IP地址的上述返回信息的上述第1信息接收部;上述IP地址获得部;以及上述IP地址设定部;上述第2电子设备,具备存储有全局IP地址的上述全局IP地址存储部;从上述第1电子设备接收上述信息的第2信息接收部;向上述服务器装置发送由上述第2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信息和上述全局IP地址的第2信息发送部;从上述服务器装置接收具有全局IP地址的上述返回信息的第4信息接收部;以及向上述第1电子设备发送由上述第4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返回信息的第4信息发送部;上述服务器装置,具备从上述第2电子设备接收上述信息和上述全局IP地址的上述第3信息接收部;以及向上述第2电子设备发送具有由上述第3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全局IP地址的上述返回信息的上述第3信息发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具备存储有第2全局IP地址的第2全局IP地址存储部;以及在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与上述第2全局IP地址不同的情况下,把上述全局IP地址通知给预先确定的外部设备的全局IP地址通知部;其中,上述第1信息发送部,定期性地发送上述信息,上述IP地址设定部,在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与上述第2全局IP地址不同的情况下,把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记录到上述第2全局IP地址存储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上述第1电子设备,还具备存储有第2全局IP地址的第2全局IP地址存储部;以及在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与上述第2全局IP地址不同的情况下,把上述全局IP地址通知给预先确定的外部设备的全局IP地址通知部;其中,上述第1信息发送部,定期性地发送上述信息,上述IP地址设定部,在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与上述第2全局IP地址不同的情况下,把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记录到上述第2全局IP地址存储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上述第1信息发送部,在符合一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发送上述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上述一定的条件,是与通信状态有关的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上述与通信状态有关的条件,是上述第1电子设备成为无法通信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系统,其中,上述一定的条件,是上述第1电子设备的电源被打开。
9.一种电子设备,是在具有服务器装置和1个或多个的电子设备而且自动设定上述电子设备的全局IP地址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使用的上述电子设备,上述电子设备,具备存储有识别上述服务器装置的服务器标识符的服务器标识符存储部;存储有上述全局IP地址的全局IP地址存储部;把具有存储在上述全局IP地址存储部内的上述全局IP地址的信息发送给由上述服务器标识符识别的服务器装置的第1信息发送部;从上述服务器装置接收具有上述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的第1信息接收部;从上述第1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返回信息中获得上述全局IP地址的IP地址获得部;以及设定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的IP地址设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电子设备,还具备存储有第2全局IP地址的第2全局IP地址存储部;以及在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与上述第2全局IP地址不同的情况下,把上述全局IP地址通知给预先确定的外部设备的全局IP地址通知部;其中,上述第1信息发送部,定期性地发送上述信息,上述IP地址设定部,在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与上述第2全局IP地址不同的情况下,把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记录到第2全局IP地址存储部内。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电子设备由第1电子设备和第2电子设备构成;上述第1电子设备,具备上述服务器标识符存储部;经由上述第2电子设备向由上述服务器标识符识别的上述服务器装置发送上述信息的第1信息发送部;从上述第2电子设备接收具有上述全局IP地址的上述返回信息的第1信息接收部;上述IP地址获得部;以及IP地址设定部;上述第2电子设备,具备存储有上述全局IP地址的全局IP地址存储部;从上述第1电子设备接收上述信息的第2信息接收部;向上述服务器装置发送由上述第2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信息和上述全局IP地址的第2信息发送部;从上述服务器装置接收具有上述全局IP地址的上述返回信息的第4信息接收部;以及向上述第1电子设备发送由上述第4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返回信息的第4信息发送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上述第1电子设备,还具备存储有第2全局IP地址的第2全局IP地址存储部;以及在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与上述第2全局IP地址不同的情况下,把上述全局IP地址通知给预先确定的外部设备的全局IP地址通知部;其中,上述第1信息发送部,定期性地发送上述信息,上述IP地址设定部,在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与上述第2全局IP地址不同的情况下,把上述IP地址获得部所获得的全局IP地址记录到第2全局IP地址存储部内。
13.一种服务器装置,是在具有服务器装置和1个或多个的电子设备而且自动设定上述电子设备的全局IP地址的信息处理系统中使用的服务器装置,上述服务器装置,具备从上述电子设备接收具有上述全局IP地址的信息的信息接收部;以及向上述电子设备发送具有由上述信息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的信息发送部。
14.一种在具有服务器装置和1个或多个的电子设备并且自动设定上述电子设备的IP地址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用来使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包括向由预先存储的服务器标识符识别的上述服务器装置发送具有预先存储在上述电子设备内的上述全局IP地址的信息的第1信息发送步骤;从上述服务器装置接收具有上述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的第1信息接收步骤;从在上述第1信息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上述返回信息中获得上述全局IP地址的IP地址获得步骤;以及设定在上述IP地址获得步骤中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的IP地址设定步骤。
15.一种在具有第1电子设备、第2电子设备和服务器装置并且能够自动设定上述第1电子设备的全局IP地址的信息处理系统中用来使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包括经由第2电子设备向由预先存储的服务器标识符识别的服务器装置发送信息的第1信息发送步骤;从上述第2电子设备接收具有上述全局IP地址的返回信息的第1信息接收步骤;从在上述第1信息接收步骤中接收到的上述返回信息中获得上述全局IP地址的IP地址获得步骤;以及设定在上述IP地址获得步骤中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的IP地址设定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程序,其中,还包括在上述IP地址获得步骤中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与预先存储的第2全局IP地址不同的情况下,把上述全局IP地址通知给预先确定的外部设备的全局IP地址通知步骤;其中,在上述第1信息发送步骤中,定期性地发送上述信息,在上述IP地址设定步骤中,在上述IP地址获得步骤中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与上述第2全局IP地址不同的情况下,把在上述IP地址获得步骤中所获得的上述全局IP地址作为第2全局IP地址进行记录。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电子设备和服务器装置的信息处理系统,从电子设备向服务器装置发送带GIP的信息,在服务器装置中,构成具有GIP的返回信息,向电子设备发送具有GIP的返回信息,电子设备接收并设定GIP。由此,就可以自动地进行电子设备的GIP设定,经由因特网从外部设备对电子设备进行访问就变得容易。
文档编号H04L12/56GK1656747SQ0381178
公开日2005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23日
发明者前川肇, 岩本幸治, 池田巧, 武知秀明, 广濑耕司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