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传输交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网络传输交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络传输交换系统及其适配器,其包括以太网交换机和设备终端,以太网交换机与设备终端连接,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有供电电路,该供电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一接收电路和电源电路;所述设备终端连接有受电电路,该受电电路包括第二输出电路、第二接收电路和电压极性转换电路;所述第一输出电路与第二接收电路通过一组通讯电缆连接;所述第一接收电路与第二输出电路通过一组通讯电缆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电路、第一接收电路连接;所述电压极性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电路、第二接收电路连接,输出端与设备终端连接。上述方案只需通过两组通讯电缆与设备进行信号交换及供电,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网络传输交换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络传输交换系统及其适配器。

【背景技术】
[0002]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用于电信号转发的网络设备,它可以为接入以太网交换机的任意两个网络节点提供独享的电信号通路。而采用以太网交换机与设备终端连接的时候,常需要以太网交换机对设备终端进行供电,其中,较常用的供电方式是PoE供电,PoE供电按照一定的复杂协议,通过供电集成电路进行供电和分离,它虽然有传输距离远、功率大的优势,但造价成本高,由于大部分应用,特别是一些工程应用,只需要短距离和小功率就可以满足需求,此时标准的PoE供电无疑增加了非必要的成本。
[0003]当前虽还还存在非标准PoE供电技术,它也有电路成本低的优势,但非标准PoE供电技术采用8芯线传输网络和电源,对电缆要求高,因此综合成本提高,同时也降低了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满足短距离小功率的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传输交换系统及其适配器,这种系统和适配器能够采用低成本实现以太网交换机对设备终端的供电。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网络传输交换系统,包括以太网交换机和设备终端,以太网交换机与设备终端连接,
[0007]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有供电电路,该供电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一接收电路和电源电路;
[0008]所述设备终端连接有受电电路,该受电电路包括第二输出电路、第二接收电路和电压极性转换电路;
[0009]所述第一输出电路与第二接收电路通过一组通讯电缆连接;
[0010]所述第一接收电路与第二输出电路通过一组通讯电缆连接;
[0011]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电路、第一接收电路连接;
[0012]所述电压极性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电路、第二接收电路连接,输出端与设备终端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过流保护电路,该电源电路通过过流保护电路与第一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第一接收电路的接收端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电压极性转换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0015]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接收电路的接收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0016]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接收电路的接收端连接;
[0017]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设备终端的负极受电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0018]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设备终端的正极受电端连接。
[0019]优选的,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第一接收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均设有PHY接口端,该第一输出电路和第一接收电路的PHY接口端与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该第二输出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的PHY接口端与设备终端连接。
[0020]一种供电适配器,包括有上述的供电电路,该供电电路连接有第一信号交换接口、第二信号交换接口和电源输入接口,该第一信号交换接口和电源输入接口用于与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该第二信号交换接口用于与受电适配器连接。
[0021]一种受电适配器,包括有上述的受电电路,该受电电路连接有第三信号交换接口、第四信号交换接口和电源输出接口,该第四信号交换接口、电源输出接口用于与设备终端连接,该第三信号交换接口用于与供电适配器连接。
[0022]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3]降低了生产成本,因为本实用新型的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有供电电路、设备终端连接有受电电路,使得以太网交换机能够通过两组通讯电缆(共4芯)与设备进行信号交换及供电,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电压极性转换电路,防止输入设备终端的电源极性错误,保证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系统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在优选方案中增设了过流保护电路,防止过大的电流对系统造成损害,所以应用上述的供电适配器和受电适配器也能得到相同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示意图;
[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供电电路与受电的连接示意图;
[00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4为本实用新型供电适配器与受电适配器的连接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如下:
[0029]1、以太网交换机;
[0030]2、摄像机;
[0031]3、供电电路;31、第一输出电路;32、第一接收电路;33、电源电路;34、过流保护电路;
[0032]4、受电电路;41、第二输出电路;42、第二接收电路;43、电压极性转换电路;431、第一二极管;432、第二二极管;433、第三二极管;434、第四二极管;
[0033]5、PHY 接口端;
[0034]6、通讯电缆;
[0035]7、供电适配器;71、第一信号交换接口 ;72、第二信号交换接口 ;73、电源输入接P ;
[0036]8、受电适配器;81、第三信号交换接口 ;82、第四信号交换接口 ;83、电源输出接
□ O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网络传输交换系统包括以太网交换机I和设备终端,以太网交换机I与设备终端连接,其中该设备终端具有多种选择,如门禁对讲装置、网络窗帘、网络灯、IP电话机、网络音箱、网络播放机、网络报警器、智能电脑和摄像机2等,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定义设备终端为摄像机2。
[0039]其中,上述的以太网交换机I连接有供电电路3,摄像机2连接有受电电路4,该供电电路3和受电电路4的连接关系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知:
[0040]所述供电电路3包括第一输出电路31、第一接收电路32、电源电路33和过流保护电路34,其中,该第一输出电路31和第一接收电路32均设有PHY接口端5,该第一输出电路31和第一接收电路32的PHY接口端5与以太网交换机I连接;该电源电路33通过过流保护电路34与第一输出电路31的输出端、第一接收电路32的接收端连接。
[0041]所述受电电路4包括第二输出电路41、第二接收电路42和电压极性转换电路43,其中,该第二输出电路41和第二接收电路42均设有PHY接口端5,该第二输出电路41和第二接收电路42的PHY接口端5与摄像机2连接,且该第二接收电路42的接收端通过一组通讯电缆6与第一输出电路31的输出端连接,该第二输出电路41的输出端通过一组通讯电缆6与第一接收电路32的接收端连接;根据图2和图3可知,所述的电压极性转换电路43包括第一二极管431、第二二极管432、第三二极管433和第四二极管434 ;所述第一二极管431的正极与第二接收电路42的接收端连接,第一二极管431的负极与第四二极管434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432的正极与第三二极管433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432的负极与第二接收电路42的接收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433的正极与摄像机2的负极受电端连接,第三二极管433的负极与第二输出电路4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434的正极与第二输出电路41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434的负极与摄像机2的正极受电端连接。
[0042]当本实用新型工作时,以太网交换机I将信号送至第一输出电路31,第一输出电路31将信号送至第二接收电路42,第二接收电路42将信号送至摄像机2,而摄像机2将反馈信号送至第二输出电路41,第二输出电路41将反馈信号送至第一接收电路32,第一接收电路32将反馈信号送至以太网交换机1,以此实现了信号的传输;与此同时,电源电路33也将电力经两组通讯电缆6送至受电电路4,此时电压极性转换电路43对接收的电力转为与摄像机2配对的极性,从而实现摄像机2的正常工作。
[0043]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供电适配器和受电适配器,具体如下:
[0044]所述供电适配器7包括有上述的供电电路3,该供电电路3连接有第一信号交换接口 71、第二信号交换接口 72和电源输入接口 73,该第一信号交换接口 71和电源输入接口73用于与以太网交换机I连接,该第二信号交换接口 72用于与受电适配器8连接。
[0045]所述受电适配器8包括有上述的受电电路4,该受电电路4连接有第三信号交换接口 81、第四信号交换接口 82和电源输出接口 83,该第四信号交换接口 82、电源输出接口83用于与设备终端连接,例如本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机2,该第三信号交换接口 81用于与供电适配器7连接。
[0046]其中,上述的第一信号交换接口 71、第二信号交换接口 72、第三信号交换接口 81和第四信号交换接口 82均为RJ45接口,当然,上述接口并非限定为RJ45接口,还可以是RJll接口等,具体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0047]显然,因为本实用新型的以太网交换机I连接有供电电路3、摄像机2连接有受电电路4,使得以太网交换机I能够通过两组通讯电缆6 (共4芯)与摄像机2进行信号交换及供电,大大降低了物料成本和工程成本,而且其最大电流也从现有技术的0.72A提升至2A,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更广;而且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电压极性转换电路43,防止输入摄像机2的电源极性错误,保证了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本系统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还增设了过流保护电路34,防止过大的电流对系统造成损害,所以应用上述的供电适配器7和受电适配器8也能得到相同的有益效果。
[0048]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网络传输交换系统,包括以太网交换机和设备终端,以太网交换机与设备终端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以太网交换机连接有供电电路,该供电电路包括第一输出电路、第一接收电路和电源电路; 所述设备终端连接有受电电路,该受电电路包括第二输出电路、第二接收电路和电压极性转换电路; 所述第一输出电路与第二接收电路通过一组通讯电缆连接; 所述第一接收电路与第二输出电路通过一组通讯电缆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输出电路、第一接收电路连接; 所述电压极性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二输出电路、第二接收电路连接,输出端与设备终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传输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过流保护电路,该电源电路通过过流保护电路与第一输出电路的输出端、第一接收电路的接收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传输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极性转换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接收电路的接收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第四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接收电路的接收端连接; 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设备终端的负极受电端连接,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第二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二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第四二极管的负极与设备终端的正极受电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网络传输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电路、第一接收电路、第二输出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均设有PHY接口端,该第一输出电路和第一接收电路的PHY接口端与以太网交换机连接,该第二输出电路和第二接收电路的PHY接口端与设备终端连接。
【文档编号】H04L12-10GK204291006SQ201420334611
【发明者】聂怀军, 聂怀东, 聂怀春, 刘红仁 [申请人]深圳市优特普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