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拍摄不同角度的影像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79439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拍摄不同角度的影像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影像摄取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拍摄不同方向影像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
背景技术
信息工业蓬勃发展,同时也将信息相关产品应用于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取代传统模拟式工具,带领使用者进入数字化的世界中。例如数字相机就是很好的例子,传统光学相机利用底片上化学物质感光特性来纪录影像,再经过显影等繁杂过程将影像呈现于使用者面前。再者,若使用者想要拍摄拥有特殊效果的照片,还必须仔细地控制光圈、快门、使用特殊滤镜或冲洗成像技术等方式,对于不善于相机操作的使用者相当不便。不同于传统光学相机,数字相机以数字化的方式纪录影像信息,数字相机使用光传感器将影像转换为数字讯号,以计算机图象文件格式储存于记忆装置中。数字相机可与计算机系统连接并将影像储存于硬盘中,同时可于显示器上显示影像或由打印机输出影像内容,因此可以立即观赏到拍摄的成果。此外,使用者可利用影像处理工具对数字相机所纪录的影像文件实施进一步处理,同样可以做出传统光学相机所能拍摄出的特殊效果,甚至做出传统相机所无法处理的效果。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及图2为传统数字相机10的示意图。数字相机10包括一镜头12,用来摄取欲拍摄的景物,一快门键16,使用者可借由按下快门键16来进行对焦及拍摄影像的功能,一取景窗(viewfinder)18,其可提供使用者观看欲拍摄的景物,而取景窗18可为一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或一低温多晶硅显示器(low temperature poly silicon,LTPS)等显示装置,以及一控制按钮组20,使用者可借由操控控制按钮组20进行影像编辑、浏览或摄影参数设定等工作。
请参阅图3,图3为数字相机10的功能方块图。数字相机10还包括一光传感器24以及一影像产生模块26。光传感器24可为一电荷耦合组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其是用来感测镜头12传来的光线。而影像产生模块26则用来依据光传感器24所感测的光线来产生一影像画面,使该影像得以由取景窗18显示出来。
如果使用者想要拍摄物体时,需把镜头12朝向物体所在的位置,而使用者只能透过取景窗18观察欲拍摄物体所呈现的影像。可是若要将自己连同物体也一块儿拍摄下来,那么可能就要随身携带笨重的脚架,并搭配相机所提供的延迟摄影功能,而且这么一来,使用者还是无法实时看到拍摄的效果,此外可能还会因为遮住物体而得再次重新拍摄。当然使用者可以要求旁人帮忙拍摄,但是旁人的拍摄技巧可能不甚理想,而导致拍摄出来的影像品质不佳,或者使用者是孤身一人身处在语言不通的国外,或是荒凉而杳无人迹的环境下,就无法替自己拍照留念。
请参阅图22,图22为传统另一数字相机150的外观示意图。为简化说明,图22中与图1具有相同标号的组件皆具有相同的名称与功能,在此不再赘述。与图1的数字相机10不同之处在于,数字相机150的取景窗(viewfinder)158是可由一枢轴(hinge)152带动而移动,所以数字相机150的使用者可以将数字相机150的镜头12转向自己,并从取景窗158看到使用者自己的影像并加以拍摄。但是枢轴152的设计与制造成本很高,而且容易因不当外力而造成枢轴152断裂,所以此项设计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拍摄不同方向影像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特别是可以拍摄使用者本身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入光孔、一第二入光孔、一反射镜模块、一光传感器以及一影像产生模块。该第一入光孔设于该壳体的前侧,用来输入该壳体的前侧传来的光线;该第二入光孔形成于该壳体的后侧,用来输入该壳体的后侧传来的光线;该反射镜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用来反射由该第一入光孔输入的光线或反射由该第二入光孔输入的光线;该光传感器设于该壳体内,用来感测该反射镜模块传来的光线;以及该影像产生模块设于该壳体内,用来依据该光传感器所感测的光线来产生一影像画面。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入光镜,以可由该壳体的前侧移动至该壳体的后侧的方式安装于该壳体上,用来输入该壳体的前侧或后侧传来的光线;一反射镜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用来反射由该入光孔输入的光线;一镜片组,安装于该反射镜模块的一侧,用来聚焦该反射镜模块传来的光线;一光传感器,设于该壳体内,用来感测该镜片组所聚焦的光线;以及一影像产生模块,设于该壳体内,用来依据该光传感器所感测的光线来产生一影像画面。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可独自一人拍摄前方或是后方的景物,而不需借助其它人的协助即可完成。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镜片组是调整反射镜模块由该第一入光孔或由该第二入光孔输入的光线的焦距,所以用来聚焦的镜片组可以放在数字影像摄取装置的左右侧之间,而不受限于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的前后侧长度的限制。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调整位于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的反射镜模块就可以让使用者拍摄不同方向的影像,而不用像传统上利用枢轴来带动取景窗的设计,以避免枢轴成本高且易断裂的缺点。


图1及图2为传统数字相机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数字相机的功能方块图。
图4及图5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数字相机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数字相机的功能方块图。
图7为图6的反射镜模块的第一实施例反射来自于第一入光孔的光线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反射镜模块反射来自于第二入光孔的光线的示意图。
图9为图6的反射镜模块的第二实施例反射来自于第一入光孔的光线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反射镜模块反射来自于第二入光孔的光线的示意图。
图11为图6的反射镜模块的第三实施例反射来自于第一入光孔的光线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反射镜模块反射来自于第二入光孔的光线的示意图。
图13为图6的反射镜模块的第四实施例于反射来自第一入光孔的光线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反射镜模块反射来自于第二入光孔的光线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数字相机的功能方块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数字相机的外观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数字相机的功能方块图。
图18为图16的入光镜与反射镜模块的透视图。
图19为图18绕着第二轴转动后,入光镜与反射镜模块的透视图。
图20为图16的入光镜与反射镜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21为图20的反射镜模块沿着箭头A向上移动以及入光镜绕着箭头B转动后,入光镜与反射镜模块的透视图。
图22为传统另一数字相机的外观示意图。
符号说明10、30 数字相机12镜头16 快门键 18、38取景窗20、40 控制按钮组 24、44光传感器26、46 影像产生模块42镜片组31 壳体32、34入光孔48、48a-d 反射镜模块 50、60基座52、54 反射镜 56、66闪光灯58 第一轴 62、72反射镜68 第二轴 74、76闪光灯78 第三轴 82、84反射镜86、88 闪光灯 90、100 数字相机92、94 镜片组 101 壳体102、102a 入光镜 104 光传感器105镜片组 106 影像产生模块108、108a 反射镜模块 110 取景窗112第四轴 114 基座116反射镜 118 闪光灯122、124 反射镜 126、128 闪光灯
150数字相机 152枢轴158取景窗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起参阅图4以及图5。图4及图5为本发明的数字相机30的示意图。数字相机30包括一壳体31、一第一入光孔32以及一快门键36。第一入光孔32是设于壳体31的前侧,用来输入壳体31的前侧传来的光线。使用者可借由按下快门键36来进行对焦及拍摄影像的功能。数字相机30还包括一取景窗(viewfinder)38、一第二入光孔34以及一控制按钮组40,用来使使用者进行影像编辑、浏览或摄影参数设定等工作。取景窗38可为一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一低温多晶硅显示器(low temperaturepoly silicon,LTPS)等显示装置,用来提供使用者观看欲拍摄的景物。第二入光孔34设于壳体31的后侧,用来输入壳体31的后侧传来的光线,第一入光孔32及第二入光孔34上均设有一镜面,用来防止灰尘渗入壳体31内。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的数字相机30的功能方块图。数字相机30包括一反射镜模块48、一镜片组42、一光传感器44以及一影像产生模块46,皆是设于壳体31内。反射镜模块48是用来反射由第一入光孔32输入的光线或反射由第二入光孔34输入的光线。镜片组42可借由调整位置以将反射镜模块48传来的光线聚焦于光传感器44上。光传感器44是用来感测反射镜模块48经由镜片组42传来的光线。而影像产生模块46则用来依据光传感器44所感测的光线来产生一影像画面并将该影像画面显示于取景窗38。
为了实现反射镜模块48得以反射来自第一入光孔32或是来自第二入光孔34的光线,本发明将列举数个反射镜模块48的实施例,以说明反射镜模块48的详细实施方式。请参阅图7以及图8,图7为图6的反射镜模块48的第一实施例于反射来自第一入光孔32的光线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反射镜模块48a反射来自于第二入光孔34的光线的示意图。反射镜模块48a包括一基座50、一第一反射镜52、一第二反射镜54以及一闪光灯(strobe)56。基座50可绕一第一轴58旋转。第一反射镜52安装于基座50的第一侧,用来反射第一入光孔32传来的光线。第二反射镜54安装于基座50的第二侧,用来反射第二入光孔34传来的光线。闪光灯56是安装于基座50的前侧以及二反射镜52、54之间,闪光灯56可随着基座50转动,用来提供数字相机30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58是垂直于基座50的上侧(亦即垂直于图7及图8的图面),而基座50会绕着图7的第一轴58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反射镜52及第二反射镜54的法线是呈正交。当使用者想要拍摄第一入光孔32前方的物体时,可调整反射镜模块48a使之位在图7的状态,第一反射镜52就会反射由第一入光孔32传来的光线至镜片组42,而后再经过图6的光传感器44、影像产生模块46的处理以将拍摄的影像显示于取景窗38上。同样地,当使用者欲拍摄第二入光孔34前方的物体时,可调整反射镜模块48a的基座50绕着第一轴58转动使之位在图8的状态,第二反射镜54就会反射由第二入光孔34传来的光线至镜片组42,而后再经过图6的光传感器44、影像产生模块46的处理以将拍摄的影像显示于取景窗38上。
请参阅图9以及图10,图9及图10为图6的反射镜模块48的第二实施例,反射镜模块48b反射来自于第一入光孔32的光线的示意图,图10为反射镜模块48b反射来自于第二入光孔34的光线的示意图。反射镜模块48b包括一基座60、一反射镜62以及一闪光灯66。基座60可绕一第二轴68转动。反射镜62是安装于基座60的一侧,用来反射第一入光孔32或第二入光孔34传来的光线。闪光灯66是安装于基座60上,闪光灯66可随着基座60转动,用来提供数字相机30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其中第二轴68与反射镜62的镜面的法线的夹角等于45度。在本实施例中,基座60会绕着图9的第二轴68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当使用者想要拍摄第一入光孔32前方的物体时,可调整反射镜模块48b使之位在图9的状态,反射镜62就会反射由第一入光孔32传来的光线至镜片组42,而后再经过图6的光传感器44、影像产生模块46的处理以将拍摄的影像显示于取景窗38上。同样地,当使用者欲拍摄第二入光孔34方向的物体时,可调整反射镜模块48b的基座60绕着第二轴68转动使之位在图10的状态(为便于说明反射镜模块48b的各组件在绕图9的第二轴68转动后的相对位置,图10仍示出基座60,但实际上基座60在图10的状态下是覆盖于闪光灯66以及反射镜62之上),反射镜62就会反射由第二入光孔34传来的光线至镜片组42,而后再经过图6的光传感器44、影像产生模块46的处理以将拍摄的影像显示于取景窗38上。
请参阅图11以及图12,图11及图12为图6的反射镜模块48,第三实施例的反射镜模块48c反射来自于第一入光孔32的光线的示意图,图12为反射镜模块48c反射来自于第二入光孔34的光线的示意图。反射镜模块48c包括一反射镜72、一第一闪光灯74以及一第二闪光灯76。反射镜72可绕一第三轴78转动;第一闪光灯74是用来在反射镜72转动至可反射第一入光孔32传来的光线时,提供数字相机30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第二闪光灯76是用来在反射镜72转动至可反射第二入光孔34传来的光线时,提供数字相机30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第三轴78是垂直于反射镜72的法线。在本实施例中,反射镜72会绕着图11的第三轴72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当使用者想要拍摄第一入光孔32前方的物体时,可调整反射镜模块48c使之位在图11的状态,反射镜72就会反射由第一入光孔32传来的光线至镜片组42,而后再经过图6的光传感器44、影像产生模块46的处理以将拍摄的影像显示于取景窗38上。同样地,当使用者欲拍摄第二入光孔34前方的物体时,可调整反射镜模块48c的反射镜72绕着第三轴78转动使之位在图12的状态,反射镜72就会反射由第二入光孔34传来的光线至镜片组42,而后再经过图6的光传感器44、影像产生模块46的处理以将拍摄的影像显示于取景窗38上。
请参阅图13以及图14,图13为图6的反射镜模块48的第四实施例的反射镜模块48d,反射来自于第一入光孔32的光线的示意图,图14为反射镜模块48d反射来自于第二入光孔34的光线的示意图。反射镜模块48d包括一第一反射镜82、一第二反射镜84、一第一闪光灯86以及一第二闪光灯88。二反射镜82、84是上下排列,且第一反射镜82与第二反射镜84的法线是呈正交;第一闪光灯86是用来在第一反射镜82反射第一入光孔32传来的光线时,提供数字相机30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以及第二闪光灯88是用来在第二反射镜84反射第二入光孔34传来的光线时,提供数字相机30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其中二反射镜82、84以及二闪光灯86、88可相对于镜片组42上下移动,以接收经由第一反射镜82或第二反射镜84所反射的光线。
除此之外,由于图3的传统数字相机10需预留空间以使镜头12得以用可伸缩的方式调整焦距,用来将镜头12射入的光线聚焦于光传感器24上,所以传统数字相机10的厚度因为预留空间以及镜头12本身厚度的因素,而无法适当地缩减。然而图6的镜片组42并非直接调整由第一入光孔32射入的光线,而是间接调整经由反射镜模块48反射传来的光线,所以预留空间以及镜片组42本身厚度等限制因素被转嫁到数字相机30的长度之中,因此数字相机30相较于传统数字相机10可以节省厚度。
请参阅图15,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数字相机90的功能方块图。数字相机90包括一反射镜模块48、一第一镜片组92、一第二镜片组94、一光传感器44、一影像产生模块46以及一取景窗38。为简化说明,图15中与图6具有相同标号的组件皆具有相同的名称与功能,在此不再赘述。然而,图15的数字相机90与图6的数字相机30不同之处在于,数字相机90设有二个镜片组92、94,其中第一镜片组92是安装于第一入光孔32及反射镜模块48之间,用来以调整第一镜片组92中各个镜片的位置的方式将第一入光孔32传来的光线聚焦于光传感器44上,而第二镜片组94是安装于第二入光孔34及反射镜模块48之间,用来以调整第二镜片组94中各个镜片的位置的方式将第二入光孔34传来的光线聚焦于光传感器44上。之后,经由光传感器44、影像产生模块46的处理后,便可将由第一入光孔32射入的光线或是由第二入光孔34射入的光线转换成一影像画面,最后显示于取景窗38之上。
请一起参阅图16以及图17,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数字相机100的外观示意图,图17为图16的数字相机100的功能方块图。数字相机100包括一壳体101、一入光镜102、一光传感器104、一镜片组105、一影像产生模块106、一反射镜模块108以及一取景窗110。入光镜102以可由壳体101的前侧移动至壳体101的后侧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01上,用来输入壳体101的前侧或后侧传来的光线。反射镜模块108是用来反射由入光镜102输入的光线。镜片组105是安装于反射镜模块108及光传感器104之间,用来将反射镜模块108传来的光线聚焦于光传感器104上。光传感器104设于壳体101内,用来感测镜片组105传来的光线。影像产生模块106是设于壳体101内,用来依据光传感器104所感测的光线来产生一影像画面,而取景窗110则可以将影像产生模块106产生的影像画面显示出来。
请一起参阅图18以及图19,图18为图16的入光镜102与反射镜模块108的透视图,图18及图19为绕着第四轴112转动后,入光镜102与反射镜模块108的透视图。反射镜模块108包括一基座114、一反射镜116以及一闪光灯118。闪光灯118是安装于基座114上,闪光灯118可随着基座114转动,用来提供数字相机100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当数字相机100欲拍摄前方物体时,假设此时入光镜102与反射镜模块108处于图18所示的状态,由前方物体方向而来的光线经由入光镜102,再借由安装于基座114的一侧的反射镜116反射入光镜102传来的光线予镜片组,之后再经过光传感器以及影像显示模块处理后,即可在取景窗显示前方物体的影像。同样地,当数字相机100想要拍摄后方物体时,可将入光镜102与反射镜模块108顺着第四轴112转动,转动后即为图19所示,入光镜102就可以接收到由后方物体方向而来的光线,之后再经由反射镜116反射入光镜102传来的光线予镜片组,再借由光传感器以及影像显示模块处理后,即可在取景窗显示后方物体的影像。如此一来,只要转动入光镜102与反射镜模块108,数字相机100就可拍摄前方或是后方的景物了。
请一起参阅图20以及图21,图20为图16的入光镜102与反射镜模块108的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1为图20的反射镜模块108a沿着箭头A向上移动以及入光镜102a绕着箭头B转动后,入光镜102a与反射镜模块108a的透视图。反射镜模块108a包括一第一反射镜122、一第二反射镜124、一第一闪光灯126以及一第二闪光灯128。二反射镜122、124是上下排列,且第一反射镜122与第二反射镜124的法线是呈正交。第一闪光灯126是用来在第一反射镜122移动至可将入光镜102a传来的光线反射至镜片组时提供数字相机100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第二闪光灯128是用来在第二反射镜124移动至可将入光镜102a传来的光线反射至镜片组时提供数字相机100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如图20所示,当数字相机100欲拍摄前方物体时,假设此时入光镜102a与反射镜模块108a处于图20所示的状态,由前方物体方向而来的光线经由入光镜102a,再借由第一反射镜122反射入光镜102a传来的光线予镜片组,之后再经过光传感器以及影像显示模块处理后,即可在取景窗显示前方物体的影像。相同地,当数字相机100想要拍摄后方物体时,可将入光镜102a顺着图20的箭头B的方向转动至图21所示的位置,而反射镜模块108a则可沿着箭头A的方向向上移动,使得入光镜102a可以借由第二反射镜124反射由入光镜102a输入的光线予镜片组。图20的入光镜102a以及反射镜模块108a移动后的相对位置如图21所示。如此一来,入光镜102a就可以接收到由后方物体方向而来的光线,之后再经由第二反射镜124反射入光镜102a传来的光线予镜片组,再借由光传感器以及影像显示模块处理后,即可在取景窗显示后方物体的影像。因此,只要转动入光镜102a与移动反射镜模块108a,数字相机100就可拍摄前方或是后方的景物了。
本实施例仅以数字相机为例作为说明,实际上本发明的精神亦可应用于数字摄录放影机或其它类似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
相较于传统技术,本发明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可利用一反射镜模块,用来反射由第一入光孔输入的光线或反射由第二入光孔输入的光线。因此数字影像摄取装置不再只能拍摄第一入光孔前方的景物,还可以拍摄后方甚至是其它方向的景物,这对于需要独自一人的使用者来说,不论是处于语言不通的国外,或是位在孤身一人的荒凉环境下,使用者都可以不需借助其它人的协助即可拍摄纪录自己走过的足迹,这样的设计也可以避免传统数字相机的枢轴成本较高的且容易发生断裂的问题。除此之外,由于本发明的镜片组是接收来自于该第一入光孔或该第二入光孔经由该反射镜模块反射的光线,所以用来调整聚焦的镜片组摆放位置可由传统对应于前后侧的方向改为左右侧摆设的方向,如此一来,就可以缩减数字影像摄影装置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入光孔,设于该壳体的前侧,用来输入该壳体的前侧传来的光线;一第二入光孔,形成于该壳体的后侧,用来输入该壳体的后侧传来的光线;一反射镜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用来反射由该第一入光孔输入的光线或反射由该第二入光孔输入的光线;一光传感器,设于该壳体内,用来感测该反射镜模块传来的光线;以及一影像产生模块,设于该壳体内,用来依据该光传感器所感测的光线来产生一影像画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还包括一镜片组,安装于该反射镜模块及该光传感器之间,用来将该反射镜模块传来的光线聚焦于该光传感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还包括一第一镜片组,安装于该第一入光孔及该反射镜模块之间,用来将该第一入光孔传来的光线聚焦于该光传感器上,以及一第二镜片组,安装于该第二入光孔及该反射镜模块之间,用来将该第二入光孔传来的光线聚焦于该光传感器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反射镜模块包括一基座,其可绕一第一轴旋转;一第一反射镜,安装于该基座的第一侧,用来将该第一入光孔传来的光线反射至该光传感器;一第二反射镜,安装于该基座的第二侧,用来将该第二入光孔传来的光线反射至该光传感器;以及一闪光灯,安装于该基座的前侧以及该二反射镜之间,该闪光灯可随着该基座转动,用来提供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第一轴是垂直于该基座的上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反射镜的法线是呈正交。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反射镜模块包括一基座,其可绕一第二轴转动;一反射镜,安装于该基座的一侧,用来将该第一入光孔或该第二入光孔传来的光线反射至该光传感器;一闪光灯,安装于该基座上,该闪光灯可随着该基座转动,用来提供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第二轴与该反射镜的镜面的法线的夹角等于45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反射镜模块包括一反射镜,其可绕一第三轴转动;一第一闪光灯,安装于该壳体的前侧,用来在该反射镜转动至可将该第一入光孔传来的光线反射至该光传感器时提供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以及一第二闪光灯,安装于该壳体的后侧,用来在该反射镜转动至可将该第二入光孔传来的光线反射至该光传感器时提供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第三轴是垂直于该反射镜的法线。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反射镜模块包括一第一反射镜以及一第二反射镜,该二反射镜是上下排列,且该第一反射镜与该第二反射镜的法线是呈正交;一第一闪光灯,安装于该壳体内,用来在该第一反射镜移动至可将该第一入光孔传来的光线反射至该光传感器时提供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以及一第二闪光灯,安装于该壳体内,用来在该第二反射镜移动至可将该第二入光孔传来的光线反射至该光传感器时提供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其中该二反射镜以及该二闪光灯可相对于该光传感器上下移动,以接收经由该第一反射镜或该第二反射镜所反射的光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第一入光孔以及该第二入光孔上均设有一镜面。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是为一数字相机或一数字摄录放影机。
14.一种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入光镜,以可由该壳体的前侧移动至该壳体的后侧的方式安装于该壳体上,用来输入该壳体的前侧或后侧传来的光线;一反射镜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用来反射由该入光镜输入的光线;一光传感器,设于该壳体内,用来感测该反射镜模块传来的光线;以及一影像产生模块,设于该壳体内,用来依据该光传感器所感测的光线来产生一影像画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还包括一镜片组,安装于该反射镜模块及该光传感器之间,用来将该反射镜模块传来的光线聚焦于该光传感器上。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反射模块是以随着该入光镜移动的方式安装于该壳体内。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反射镜模块包括一基座,其可绕一第四轴转动;一反射镜,安装于该基座的一侧,用来将该入光镜传来的光线反射至该光传感器;一闪光灯,安装于该基座上,该闪光灯可随着该基座转动,用来提供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第四轴与该反射镜的镜面的法线的夹角等于45度。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中该反射镜模块包括一第一反射镜以及一第二反射镜,该二反射镜是上下排列,且该第一反射镜与该第二反射镜的法线是呈正交;一第一闪光灯,安装于该壳体内,用来在该第一反射镜移动至可将该入光镜传来的光线反射至该光传感器时提供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以及一第二闪光灯,安装于该壳体内,用来在该第二反射镜移动至可将该入光镜传来的光线反射至该光传感器时提供该数字影像摄取装置摄取影像所需的光线;其中该二反射镜以及该二闪光灯可相对于该入光镜上下移动,以反射该入光镜传来的光线。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是为一数字相机或一数字摄录放影机。
21.一种数字相机,其可用来拍摄不同侧的影像,其包括一壳体;至少一入光孔,用来输入光线;一反射镜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用来反射由该至少一入光孔输入的光线;一光传感器,设于该壳体内,用来感测该反射镜模块传来的光线;以及一影像产生模块,设于该壳体内,用来依据该光传感器所感测的光线来产生一影像画面。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数字相机,其中该至少一入光孔上均皆设有一镜面。
全文摘要
一种数字影像摄取装置,其包括一壳体、一第一入光孔、一第二入光孔、一反射镜模块、一光传感器以及一影像产生模块。该第一入光孔设于该壳体的前侧,用来输入该壳体的前侧传来的光线;该第二入光孔形成于该壳体的后侧,用来输入该壳体的后侧传来的光线;该反射镜模块安装于该壳体内,用来反射由该第一入光孔输入的光线或反射由该第二入光孔输入的光线;该光传感器设于该壳体内,用来感测该反射镜模块传来的光线;以及该影像产生模块设于该壳体内,用来依据该光传感器所感测的光线来产生一影像画面。
文档编号H04N5/225GK1610382SQ20031010242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0日
发明者林有健 申请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