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长码解码方法

文档序号:758991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长码解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视频编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用于高清晰度电视全I帧解码器中可变长码解码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通用的数字电视编码技术是MPEG-2技术,它由ISO/IEC13818文件描述,该文件只规定了视频码流中可变长码的码表,但是并未对具体的解码方法做出限制性规定。由于高清晰度电视视频编码器的运算量十分巨大,需要通过硬件实现(比如FPGA)。在硬件设计时,可变长解码器占用的资源对视频解码器的成本和功耗影响比较大。
传统的基础地址查表法一组码字的基础地址(BA)是这组码字中的最小码字(MC)的绝对地址,这组码字之中的某个当前码字(CC)的变化地址是当前码字和这组码字中最小码字之差。具体公式如下VA=CC-MCAA=BA+VA实际实现时,由于当前码字(CC)是左对齐的,而BA是右对齐的,除了完成上述公式的计算之外还有根据长度进行右移地过程。同时为了提供计算一个码字的地址,分组信息表中需要提供的信息也比较多,包括一组码字的长度,基础地址和这组码字的最小码字三项内容。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通过两次查表法实现可变长码解码方法,该解码方法将整个可变长码表根据长度的不同分解成若干个子码表,通过查表比对码字的前几个比特信息,从而确定码字的长度。在确定码字的长度后,每个子码表对于一定长度的码字,输入的左对齐的码字在每个子码表中都可以得到解码结果,但是并不是每个子码表的解码结果都是有效的,需要继续从若干个子码表的解码输出中选择出正确的解码结果。
图1所示可变长码解码方法在确定长度时进行了一次查表,而在每个子码表中又进行了一次查表,因此可以称作二次查表法。图1所示的解码方案把整个码表分解成多个子码表,使设计变得复杂,实现时会占用较多的硬件资源,同时在运行的过程中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的可变长码解码方法,在通常的两级查表法基础上进行可变长码解码器进行改进。将对多个子码表合成为统一的可以解码全部码字的码表,同时采用伪地址查表的方式查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变长码解码器,在码表中,前缀相同、长度相同的码字的解码信息连续存储,使用这一组码字中的最小码字的地址减去最小码字的最低4位,由此构造出这组码字的基地址,码流经过可变长码解码器时,首先使用前缀分析器查找分组信息,得到当前码字的长度和伪基础地址,然后使用累加器把这个码字的最低4位和伪基础地址相加,获得该码字在码表中的地址,从而获得解码信息,完成解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以改进了通常的两次查表法实现可变长码解码方法,简化了设计,减少了可变长解码对硬件资源的占用,提高解码器的工作效率,优化了系统的性能。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两级查表法可变长码解码器的一种实现方式图2为本发明可变长码解码方法图3为本发明与换码解码器直流分量解码器共同实现可变长码解码方法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伪基地址查表法,通过选取器得到的码字最右边的4比特(R4B)和前缀分析模块得到的码字的伪基础地址(PBA)相加就可以得到当前码字在码表之中的绝对地址(AA),通过查表就可以得到解码结果。计算公式如下AA=PBA+R4B分组信息表中为了计算一个码字在码表中的地址而需要提供的信息两项码字的长度和伪基础地址。其中伪基础地址等于基础地址(BA)减去某一组码字中最小码字(MC_R4B)的最右边4比特,计算公式如下PBA=BA-MC_R4B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与换码解码器直流分量解码器共同实现可变长码解码方法,可以完成交流分量,直流分量的解码。在交流分量之中,不仅可以完成普通的可变长码字的解码,而且可以完成换码的解码。本发明与换码解码器和直流分量解码器解码的结果通过选择器的选择,最后输出解码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长码解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码表中,将前缀相同、长度相同的码字的解码信息连续存储,使用这一组码字中的最小码字的地址减去最小码字的最低4位,由此构造出这组码字的基地址,码流经过可变长码解码器时,首先使用前缀分析器查找分组信息,得到当前码字的长度和伪基础地址,然后使用累加器把这个码字的最低4位和伪基础地址相加而得到该码字在码表中的地址,从而获得解码信息,完成解码。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化的可变长码解码方法,在通常的两级查表法基础上进行可变长码解码器进行改进。将对多个子码表合成为统一的可以解码全部码字的码表,同时采用伪地址查表的方式查表。码流经过可变长码解码器时,首先使用前缀分析器查找分组信息,得到当前码字的长度和伪基础地址,然后使用累加器把这个码字的最低4位和伪基础地址相加,获得该码字在码表中的地址,从而获得解码信息,完成解码。本发明改进了通常的两次查表法实现可变长码解码方法,简化了设计,减少了可变长解码对硬件资源的占用,提高解码器的工作效率,优化了系统的性能。
文档编号H04N7/24GK1662063SQ20041001650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4日
发明者司马苗, 张伟, 王兴东, 杜伟娜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