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96070阅读: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导管,特别是指一应用于投影系统的光导管。
背景技术
由于大显示面积、小型化以及轻量化系统的多重需求下,影像投影系统成为目前光电产业中最热门的分项之一。
如图1所示,于数字光源处理器(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1中,光源11发射的光经过棱镜12聚光后,穿过红绿蓝三色的彩色滤光片13,并通过光导管(Light Pipe)14,接着,利用反射镜15将光反射至数字微镜芯片(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16上,接着,光经由反射再投射至投影透镜17,最后于屏幕18上呈像。
其中,如图2A所示,光导管14由数片透明玻璃板141所组成,于此,光导管14用以导光(如改变光的行进方向)与集光。另外,光导管14亦可以让光亮度分布均匀化,并且控制光投影出来的长宽比例。一般业者亦将光导管14称为Rod或是Light pipe等等。
然而,如图2A与图2B所示,当光线射入光导管14时,部分光线会由入光侧142进入透明玻璃板141中,由于光线进入透明玻璃板141后容易造成全反射,当光线由光导管14的出光侧143射出时,会产生杂散光,同时降低投影系统的对比度,亦影响了整体投影系统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增加对比度的光导管。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导管,包含一本体、一第一反射层以及一第二反射层,其中,本体具有至少三个光学元件,该等光学元件两两邻接,且分别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等光学元件形成有光线通过的一空间,且该等第一表面面对空间;第一反射层位于该等第一表面上;第二反射层位于本体的一入光侧面。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导管,包含一本体、一第一反射层以及一第二反射层,其中,本体具有至少三个光学元件,该等光学元件两两邻接,且分别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等光学元件形成有光线通过的一空间,且该等第一表面面对空间;第一反射层位于该等第一表面上;第二反射层位于本体的一出光侧面。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导管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反射层,以避免光线射入光学元件中或是避免光学元件中的光线射出而产生杂散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减少投影系统中的杂散光,所以提高了整个投影系统的品质,同时亦增加了投影系统的对比度。


图1为一般数字光源处理器的基本结构的一示意图;图2A为光线进入光导管入光侧的一示意图;图2B为光线进入玻璃板的一光路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光导管的一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光导管的一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1数字光源处理器11 光源12 棱镜
13 彩色滤光片14 光导管141 透明玻璃板142 入光侧143 出光侧15 反射镜16 数字微镜芯片17 投影透镜18 屏幕2光导管21 本体211 光学元件2111 第一表面2112 第二表面212 入光侧面22 第一反射层23 第二反射层3光导管31 本体311 光学元件3111 第一表面3112 第二表面312 出光侧面32 第一反射层33 第二反射层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光导管。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光导管2,包含一本体21、一第一反射层22以及一第二反射层23,其中,本体21具有至少三个光学元件211,该等光学元件211两两邻接,且分别具有一第一表面2111,该等光学元件211形成有光线通过的一空间,且该等第一表面2111面对空间;第一反射层22位于该等第一表面2111上;第二反射层23位于本体21的一入光侧面212。
于本实施例中,光学元件211可以是玻璃片,且光学元件211的尺寸以及厚度可依照实际所需而做调整。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四片光学元件211,光学元件211两两邻接且相互垂直,且第一反射层22位于第一表面2111上。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层22的材质可以是镜面,让进入光导管2的光束产生全反射,以使光导管2产生导光与集光的功能,同时亦使光束的亮度分布均匀化,并且控制光投影出来的长宽比例。
再请参照图3,光学元件211分别具有一第二表面2112,本体21的入光侧面212即为第二表面2112。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反射层23位于入光侧面212,其中第二反射层23的材质可以是反射镜面或是具有高反射性质的材料,例如第二反射层可以是银金属膜、铝金属膜或是介电质积层,其中介电质积层的材质可选自Ta2O5、Ti2O3、SiO2与MgF2至少其中之二,举例而言,介电质积层可以为Ta2O5/SiO2/Ta2O5或是Ti2O3/MgF2/Ti2O3等等,当然,介电质积层的层数与材质的选择可依照实际需求而作调整。
于本实施例中,当光线射至光学元件211的第二表面2112时,由于第二反射层23的设置,可避免光线射入光学元件211中。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光导管3,包含一本体31、一第一反射层32以及一第二反射层33,其中,本体31具有至少三个光学元件311,该等光学元件311两两邻接,且分别具有一第一表面3111,该等光学元件311形成有光线通过的一空间,且该等第一表面3111面对空间;第一反射层32位于该等第一表面3111上;第二反射层33位于本体31的一出光侧面312。
于此,光学元件311分别具有一第二表面3112,本体31的出光侧面312即为第二表面3112。
于本实施例中,除了第二反射层33的设置位置与第二表面3112为出光侧面312之外,第二反射层33的功能以及其余元件的特征与功能皆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元件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当光线射入光学元件311且欲从出光侧面312射出时,由于第二反射层33的设置,光线亦不会由出光侧面312射出而产生杂散光。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光导管设置有至少一第二反射层,以避免光线射入光学元件中或是避免光学元件中的光线射出而产生杂散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减少投影系统中的杂散光,所以提高了整个投影系统的品质,同时亦增加了投影系统的对比度。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任何未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具有至少三个光学元件,该等光学元件两两邻接,且分别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等光学元件形成有光线通过的一空间,且该等第一表面面对该空间;一第一反射层,位于该等第一表面上;以及一第二反射层,位于该本体的一入光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管,其中,该等光学元件分别为一玻璃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管,其中,该等光学元件分别具有一第二表面,该本体的入光侧面为该等第二表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管,其中,该第一反射层为反射镜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导管,其中,该第二反射层为反射镜面、银金属膜、铝金属膜或是介电质积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导管,其中,该介电质积层的材质选自Ta2O5、Ti2O3、SiO2与MgF2至少其中之二。
7.一种光导管,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本体,具有至少三个光学元件,该等光学元件两两邻接,且分别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等光学元件形成有光线通过的一空间,且该等第一表面面对该空间;一第一反射层,位于该等第一表面上;以及一第二反射层,位于该本体的一出光侧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导管,其中,该等光学元件分别为一玻璃片。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导管,其中,该等光学元件分别具有一第二表面,该本体的出光侧面为该等第二表面。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导管,其中,该第一反射层为反射镜面。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导管,其中,该第二反射层为反射镜面、银金属膜、铝金属膜或是介电质积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导管,其中,该介电质积层的材质选自Ta2O5、Ti2O3、SiO2与MgF2至少其中之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导管,包含一本体、一第一反射层以及一第二反射层,其中,本体具有至少三个光学元件,该等光学元件两两邻接,且分别具有一第一表面,该等光学元件形成有光线通过的一空间,且该等第一表面面对空间;第一反射层位于该等第一表面上;第二反射层位于本体的一入光侧面。
文档编号H04N9/31GK1743895SQ20041006835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31日
发明者张智能 申请人:精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