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598385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中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光损失监测技术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在光传送网中实现对本地节点和相邻节点之间的资源信息变化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光损失监测技术,在光传送网的光通道层和光复用段层上实现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传统的光网络而言,网络交换设备与网络交换设备之间以及网络交换设备与终端用户之间都是通过网管或手工配置而形成的,新节点的加入所带来的网络拓扑的更新以及新链路的连接所带来的资源信息库的更新也都是通过网管或手工配置而成,这样的结果通常是时间的过多耗费以及配置不慎带来的错误。
而在ASON(Automati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自动交换光网络)控制面中提出资源的自动发现就可以快速准确的解决好这个问题,自动发现能够实现使某些网络设备或终端用户自动的识别与自己相连接的网络设备或终端用户的身份,同时也能够发现本地节点与这些邻居节点之间的连接所承载的业务类型和资源数目。
ITU-T在G.7714以及G.7714.1中,对ASON的自动发现问题提出了框架性的描述,自动发现由层邻接发现、物理媒介邻接发现和控制实体逻辑邻接来实现;G.782定义了光传送网(OTN)的分层结构,其具体层次为光信道层(OCh)、光复用段层(OMS)和光传送段层(OTS)。
许多设备商结合以上协议的思想及不同网络设备的特征定义了适用于不同层网络的多种自动发现方案。
不同的层网络具有不同的设备,对于OTN来说,OCh中具有光交叉连接设备(OXC)和分叉复用设备(OADM),这些设备可直接对波长进行交叉连接和上下路;OMS中具有OXC和OADM设备,这些设备可直接对光纤进行交叉连接和上下路;OTS具有光放大器或中继器等再生设备。
图1说明了各层网络中设备之间的自动发现关系,其中OChE为光信道层的设备,OMSE为光复用段层设备,OTSE为光传送段层设备。从图1中可以看到,网络中的某些设备只在一些较高层存在邻接关系,而在较低层不相邻。层邻接发现就是要发现网络设备在特定层上的邻接关系。
在ITU-T的G.7714.1中定义了层邻接发现的两种方式中断业务的发现和不中断业务的发现。图2通过ITU-T的G.805原子模型说明了这两种层邻接发现的方式。在图2中,CP1(Connection Point,CP;连接点)与CP2之间的中断业务发现过程是本层的网络通过在净负荷中放入发现消息来实现的,如果TCP1(Termination Connection Point,TCP;终端连接点)和TCP2终结这些消息后发现彼此相邻并且MC(MatrixConnection,矩阵连接)连接正确,那么CP1和CP2之间的邻接关系就可以通过TCP1和TCP2之间的邻接关系来推知得到;CP1与CP2之间的不中断业务发现过程是通过在服务层的开销字节中加入发现消息来实现的,如果TCP3和TCP4终结这些消息后发现彼此相邻并且向上的适配正确,那么CP1和CP2之间的邻接关系就可以通过TCP3和TCP4之间的邻接关系来推知得到。
OTN中三个层次的层邻接发现都可以通过以上的两种发现方式实现。光信道层的层邻接发现可以通过在ODU(Optical channel Data Unit,ODU;光通道数据单元)中承载发现消息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在光复用段层的开销字节中承载发现消息来实现。光复用段层的层邻接发现和光传送段层的层邻接发现也可以使用以上两种发现方式实现。
无论在OTN的哪一层上实现层邻接发现,也无论每一层的层邻接发现用哪种方式承载发现消息,发现消息都需要得到电的终结。以下将介绍光信道层OCh和光复用段层OMS的层邻接发现,而由于光传送段层OTS不存在相关的交换设备设备,所以智能交换的概念在这一层上不能实现,自动发现的意义不大。
如图3所示ASON中的节点由传送实体和控制实体组成,传送实体位于传送层面,控制实体位于控制层面。控制层面网络由ASON节点的控制实体及控制层面链路组成,传送层面网络由ASON节点的传送实体及传送层面链路组成。控制层面网络的拓扑可以与传送层面的拓扑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图中所示的为不一致的情况。控制实体与传送实体之间通过特定接口来进行交互操作。
一个具备智能功能的OCh交换设备或OMS交换设备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控制实体(发现代理DA),一部分为传送实体(波长交换矩阵或光纤交换矩阵),如图4所示。当一个新节点(OTN设备)加入到一个旧网络(OTN)中时,新节点与旧网络之间就开始了自动发现过程,图4中节点A是新加入的节点,B是旧网络中的某个节点,A加入到B所在的网络中并与B在传动面上相连,同时A的控制实体也接入B所在旧网络的控制层面网络(例如,图中的IP网络)。
对于A来说,自动发现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现节点B在传送面上与A相邻以及节点A的出口端口如何与节点B的入口端口匹配(比如A的出口4与B的入口2匹配),但是它首先需要在控制面上与B建立逻辑邻接关系,因为对传送面链路资源做进一步发现所需要的控制消息交互就必须依靠这种邻接关系来进行,尽管G.7714及一些文档所提出的一些自动发现方案都是假定此逻辑邻接关系是事先人工配置好的,但是更加智能的自动发现过程是能够自动发现和配置这种逻辑邻接关系的,所以节点A和节点B的控制实体之间的逻辑邻接关系的建立(也可称为控制信道的建立)是自动发现的一个重要部分。当A与B控制实体逻辑邻接关系建立好以后,传送面链路资源的发现过程就可以进行了。A执行完自动发现过程后所得到的资源信息就为节点A和B的控制地址、节点A和B的节点地址(可选择)、出口(A,4)与入口(B,2)的匹配以及出口(A,1)与入口(B,3)的匹配。
对于B来说,其发现过程与A所执行的一样,B最后所得到的资源信息为节点B和A的控制地址、节点B和A的节点地址(可选择)、出口(B,2)与入口(A,4)的匹配以及出口(B,3)与入口(A,1)的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节点A与节点B之间所建立的控制信道是双向的,如果节点B发起的自动发现过程实现了A与B之间控制信道的建立,那么在节点A发起自动发现过程时就不需要再建立这条控制信道了。图4中的端口可以是OMS层的光纤端口,也可以是OCh层的波长端口。
对于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设备而言,任何传送面的消息和数据都会在设备得到电的终结,因此,SDH层邻接发现就可以通过在传送面传送具有特定格式的消息来实现。但是,在OTN某些设备上,比如全光通信网中的PXC(Photonic CrossConnection equipment,全光交叉连接设备)进行OCh和OMS的层邻接发现时,如果采用和SDH相同的发现方式,那么对信号进行电终结功能的加入将在某种程度上增加这些设备的复杂性、降低它们的性能和可靠性以及提高它门的费用。
具体说来,如果在全光的OTN中进行OCh的层邻接发现,那么只为了进行层邻接发现而在PXC中加入一个电终结模块将很大程度的增加网络的复杂性及设备的费用,同时也会因此减少设备的端口容量。同时,电终结模块的加入将使得某些不需要被终结的光信号得到终结,这样进来的光信号将会出现能量损失,网络的性能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包括设备的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故障间隔)。另外,电终结模块的设置也要充分考虑光信号的差异性,比如透明交换设备可能支持SDH或千兆以太网信号的透明交换,也有可能支持承载OC48或OC768信号的整根波长的透明交换,因此电终结模块在终结这些信号时需要区别对待,这就会造成设备费用和复杂性的提高,交换设备所支持的信号种类越多,电终结模块将越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本发明所述的方法不需要对信号进行电终结,适用于全光的OTN网络。
本发明的构思如下首先,ITU-T在G.7714以及G.7714.1中涉及ASON的自动发现,给出了框架性描述,自动发现由层邻接发现、物理媒介邻接发现和控制实体逻辑邻接来实现。
其次,G.782定义了光传送网(OTN)的分层结构,其具体层次为光通道层(OCh)、光复用段层(OMS)和光传送段层(OTS)。
最后,对于一个具备智能功能的OCh交换设备或OMS交换设备主要由控制实体(发现代理DA),传送实体(波长交换矩阵或光纤交换矩阵)组成,当一个新节点(OTN设备)加入到一个旧网络(OTN)中时,新节点与旧网络之间就开始了自动发现过程即实现新节点加入到旧节点所在网络中并与旧节点在传送面上相连,同时新节点的控制实体也接入旧节点所在旧网络的控制层面网络。这一过程的第一步是在控制面上新节点与旧节点建立逻辑邻接关系,对传送面链路资源做进一步发现所需要的控制消息交互就必须依靠这种邻接关系来进行。所以新节点和旧节点的控制实体之间的逻辑邻接关系的建立(也可称为控制通道的建立)是实现自动发现过程的重要的在先过程,当新节点与旧节点控制实体逻辑邻接关系建立后,传送面链路资源的发现过程就可以进行了。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采取光损失监测技术(LOL)实现对光信号的处理;采用GMPLS(Generaiized Multi-Protocol Lable Switch,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实现控制面的自动发现功能。
本发明具体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包括确立本地节点和相邻节点控制实体之间的邻接关系;通过链路管理协议实现控制通道建立;完成链路的物理连接性检验、链路资源在链路两端的匹配和链路资源表的建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用于获得与本地节点在传送层面网络上相邻节点在控制层面网络上控制面地址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处理步骤第一步骤本地节点的控制实体设置一个为实现层邻接发现所专用的控制面组播地址,所述控制面组播地址在本地节点接入到控制层面时,通过控制层面网络的IGMP协议加入专门用于自动发现通信的一个组群;本地节点的控制实体设置一个与自身唯一控制面地址相对应的二进制引导序列,用于发现与本地节点所有出口端口中出口潜在资源可能相连的在传送层面网络中节点入口端口的标识,构成出口链路资源表,第二步骤顺序检验本地节点的二进制引导序列,循环读取其中的码元;
如果序列的码元是“1”,则本地节点向所有属于出口潜在资源的出口端口发送一定功率、一定发送持续时间的光信号;如果序列的码元是“0”,则本地节点向所有属于出口潜在资源的出口端口停止发送一定功率、一定停止发送持续时间的光信号;本地节点在所有出口端口发送或停止发送光信号后的一定发送或者停止发送持续时间内,立即向控制层面网络组播探测消息,所述组播探测消息中包含了一个域,所述域的取值顺序对应指示本地节点此时所读取的二进制引导序列码元的位置,第三步骤传送层面网络的任何一个节点通过查看组播探测消息中的二进制引导序列的码元和相应的域值,获取本地节点此时在所有属于出口潜在资源的出口端口中是否发送光信号;如果是“1”,则表明发送了光信号,该节点通过扫描所有还没有被发现与其它节点相连的入口端口的入口潜在资源,记录其中所有监测到光信号的入口端口,形成第一集合;如果是“0”,则表明没有发送光信号,该节点通过扫描所有属于入口潜在资源的入口端口,记录其中所有没有监测到光信号的入口端口,形成第二集合,第四步骤传送层面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根据不断顺序收到本地节点发送的组播探测消息,并通过不断和所述得到的第一集合或者第二集合进行的交集处理,形成相应的新的第一集合或者第二集合,用于获得是否有可能与本地节点相连接的所有入口端口。
所述用于获得与本地节点在传送层面网络上相邻节点在控制层面网络上控制面地址的过程发生在当有新的节点加入网络;
或者两个新加入节点之间进行第一次相连;或者网络中两个原本不相连的节点之间,因增加新的链路资源;或者网络中原本相连的两个节点之间,增加了新的链路资源的时候。
第二步骤中所述发送或者停止发送光信号的持续时间分别大于组播探测消息的生存时间;所述发送或者停止发送光信号的持续时间,根据本地光发射器的特性决定。
第二步骤中所述本地节点的二进制引导序列为伪随机序列,二进制引导序列的码元位数与组播探测消息包含的域的最大取值相差为1。
第二步骤中所述顺序检验二进制引导序列码元,在读取二进制引导序列的最后码元之后,组播探测消息所包含的域的取值重新为0,本地节点将对应重新开始顺序检验二进制引导序列码元的读取和探测消息在控制层面网络的组播。
第二步骤中本地节点的整个二进制引导序列循环读取至少一遍后,暂停一定的持续时间,期间,本地节点停止向所有属于出口潜在资源的出口端口发送光信号以及停止向全网内组播消息;在暂停持续时间之后,本地节点重新开始二进制引导序列码元的循环读取。
所述一定暂停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零。
所述第四步骤中如果经过不断交集处理的集合为空集,则排除传送层面网络中的节点有入口端口与本地节点相连的可能性,该节点将忽略本地节点以后所发送过来的所有组播探测消息。
所述第四步骤中如果经过不断交集处理的集合不为空集,那么继续等待接收本地节点所发送过来的组播探测消息,最终形成的集合为该节点所有可能与本地节点相连节点的入口端口;传送层面网络中的节点通过获取包含在探测消息中本地节点在控制层面网络中的控制面地址来检查自身是否与本地节点建立了控制通道,如果没有,将向本地节点发送配置消息,并根据本地节点的控制面地址与本地节点开始控制通道的建立,并忽略之后本地节点继续发送的所有探测消息。
所述进行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本地节点是在确定和传送层面网络的相邻节点的入口端口相连的所有的出口潜在资源上发送或停止发送光信号;所述进行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传送层面网络的相邻节点是在确定入口端口可能和本地节点的出口端口相连的所有的入口潜在资源进行光损失监测扫描。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不需要在设备得到电终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误检验情况的发生;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对配线错误进行监测。本发明因为所设置的控制通道引导处理过程,确定了本地节点和相邻节点彼此相连的所有出口或者入口端口,使得在实际应用中所进行的配线错误监测,可以仅由物理连接检验过程来实现,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效果。


图1OTN网络中层邻接发现关系。
图2层邻接发现的两种方式。
图3控制层面和传送层面关系示意图。
图4新加入节点A通过传送面与节点B相连。
图5A与B之间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流程示例。
图6两节点相连所出现的配线错误。
图7本发明所述自动发现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所述方法的流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以下涉及对本发明方法的描述中,波长一级的发现对应于OTN中OCh层的邻接,光纤一级的发现对应于OMS层的邻接发现。自动层邻接发现所形成的链路资源表可用来完成本层网络的拓扑构建和资源分配及释放功能,以下重点描述波长一级的层邻接发现,光纤一级层邻接发现的过程与波长一级层邻接发现过程类似。
本发明所述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在信号处理上采用了光损失监测技术(LOL),具体实现如下光纤或波长的上游一方在光纤或波长中发射一定功率的光信号或不发射任何光信号,以供下游进行监测,如果光纤或波长的下游一方在光纤或波长中监测到了光信号并且光信号功率向上超过了某个门限,那么下游将把这根光纤或这条波长的状态设置为1;如果下游一方在光纤或波长中没有监测到光信号或者光信号功率向上没有超过某个门限,那么下游将把这根光纤或这条波长的状态设置为0。这样,相邻节点可通过这些状态的变化来推断出它们之间的相邻关系,不相邻节点可通过这些状态的变化来排除它们之间的相邻关系。光损失监测技术的实现要求节点设备具备在所有波长出口上同时发射一定功率光信号的能力,以及具备在所有波长入口上同时进行LOL监测的能力。如果设备不具备以上能力,将不能用来完成相应的自动发现功能,不过目前大多数的设备都已具备这种功能。
自动发现功能是自动交换光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实现离不开控制层面的作用。控制层面的实现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带内控制方式和基于GMPLS的带外控制方式。本发明不涉及带内控制方式,本发明采用GMPLS技术实现控制面在自动发现方面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此方法适用于路由域内的情况,路由域间的情况本发明不作讨论。在基于GMPLS技术的控制面中完成自动发现功能的模块被称为发现代理(DA),不同的层网络可以使用不同的DA来进行层邻接发现,比如OCh和OMS都有它们自己的DA。当然,各个层网络的层邻接发现也都可以通过一个DA来完成,但应该保证各层邻接发现之间不会出现混乱。
G.7714规范了自动发现的大体框架,发现过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层邻接发现、物理媒介邻接发现和控制实体逻辑邻接的建立。发现的最终目的是要发现网络新增可用资源的标识及资源所具备的属性,具体说来,每个层网络的节点需要通过层邻接发现过程发现以下对象(1)本地节点地址;(2)远端节点地址;(3)本地光纤标识;(4)远端光纤标识;(5)本地波长标识;(6)远端波长标识;(7)其它属性(如带宽和容量大小)。对于波长一级的层邻接发现而言,(1)到(6)是发现过程中必须被记录下来的信息,(7)是发现过程中可选择记录的信息。光纤一级的层邻接发现在发现过程中必须记录(1)到(4)所示的信息,(5)和(6)所示的信息不必记录,(7)是可选择记录的信息。
根据G.7714的框架,本发明将这个发现过程具体分为三个步骤,每个每个层网络的节点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就可以发现以上所提到的各种资源信息第一步骤控制通道的引导。
层邻接发现需要为相邻节点的控制实体确立逻辑邻接关系,具体说来,就是要确立相邻节点DA之间的邻接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可以通过在它们之间建立一条控制通道来实现。IETF的LMP(Link ManagementProtocol,链路管理协议)对控制通道的建立过程进行了描述,但前提是相邻节点必须彼此获得对方的控制面地址,即对方DA在控制面中的地址。控制通道的引导就是用来获得与本地节点在传送面OCh或OMS相邻的节点的控制面地址(DA地址)。在本发明中即是用来获得新加入节点在传送面OCh或OMS相邻的节点的控制面地址(DA地址)。
控制通道的引导在一点和多点之间进行。发起此过程的一点称之为控制通道引导的主动一方,执行的过程被称为主动控制通道引导过程;被触发而进行此引导过程的多点称之为控制通道引导的被动一方,执行的过程被称为被动控制通道引导过程。
第二步骤控制通道的建立。
是对LMP中提到的控制通道管理过程的具体运用,如LMP所描述的一样,在此过程中,控制通道参数得到协商,控制通道建立。
第三步骤物理连接检验。
此过程将完成链路的物理连接性检验、链路资源在链路两端的匹配和链路资源表的建立。在OCh层邻接发现中,物理连接检验过程将对波长的连接性进行检验,同时将波长在本地和远端的标签进行匹配,并将匹配信息记录在本地链路资源表中;在OMS层邻接发现中,此过程将对光纤的连接性进行检验,同时将光纤在本地和远端的标签进行匹配,并将匹配信息记录在本地链路资源表中。
物理连接检验过程在一对控制实体逻辑相邻的两节点之间执行,此过程的执行也分主动一方和被动一方,主动一方执行的过程被称为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被动一方执行的过程被称为被动物理连接检验。
以图3和图4的节点A为例来描述本发明的自动发现过程,在本发明中,控制实体可以控制传送实体在波长和光纤出口端口中是否发射光信号,传送实体可以将自身在入口端口所监测到的光信号的有无信息传递给控制实体,各个ASON节点还可以通过控制实体相互通信与自动发现相关的多种消息。具体流程图如图6所示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只是A针对B节点所执行的自动发现过程,B节点也是按照以上的流程图来执行其与A之间的自动发现过程。A与多个邻居的自动发现过程可以共用一次主动控制通道引导过程。图中描述相邻两节点在本地资源发生变化时开始自动发现过程。
具体讲,本发明所述资源信息的自动发现过程,分别对应以下具体情形第一,当有新的节点加入网络时;第二,两个新加入节点之间第一次相连时(即相当于网络的初始化);第三,网络中两个原本不相连的旧节点之间,因增加新链路资源时;第四,网络中原本相连的两个旧节点之间,增加了新的链路资源时。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发明中,当发生第四种情形时,因两个旧节点之间已经确定相连,故可以直接进行本发明所述物理连接检验的第三步骤。
另外需要指出的时是,不论发生上述那一种具体情形,在实质上均可表现为本地节点和传送层面网络的相邻节点之间所发生的自动发现过程。
以下将详细说明上述三个步骤的具体实现。
一、涉及控制通道引导要与某传送面相邻节点在控制面上建立控制通道,需要获得此相邻节点在控制面上的控制地址,控制通道引导就是要获取这个控制地址。控制层面网络可以是一个具备自治权的IP网络,也可以是一个其它某种类型的网络,但此网络应能够实现组播的功能。基于GMPLS的ASON多采用IPv4网作为控制层面网络,那么控制通道引导过程中需要获得的控制地址就是一个32比特的IPv4地址。(如果控制网络采用IPv6网络,那么控制通道引导所需要用到的IP地址就是64比特的IPv6地址。)以下说明时考虑的控制面地址为IPv4地址。
本发明在实现该过程中,将使用一种新的消息,这种消息在控制层面的IP网络上传送,它所要实现的功能类似于G.7714.1中提到的发现消息。这个消息被称为Probe消息(探测消息)。这个消息携带了一个在控制层面网络内具有唯一性的本地控制面IP地址(DA地址)以及与这个IP地址唯一对应的一个二进制引导序列。本地的控制面IP地址和引导序列可能都由网管来分配得到。
1、控制通道引导过程描述如图4所示,它给出了一个有新节点加入但还没进行自动发现的例子,其中节点A是新加入的,假设图中所示的端口为光纤端口,这时节点A通过光纤端口4和端口1与节点B的光纤端口2和端口3相连,以下以OCh层邻接发现为例,具体描述控制通道引导过程,其中每个节点都有一个与OCh相关的DA(节点中可能还存在其它的DA),这里的DA通过一个单独的IP网络相连。
2、新加入节点A在加入一个网络时所进行的主动控制通道引导过程如下2.1、节点A加入到自动交换光网络,节点A与节点B在传送面上相连,同时节点A的DA接入到控制层面网络。节点A的DA是节点进行OCh层邻接发现的控制实体,它负责发现过程中控制层面消息的收发和处理。除了本身所具有的控制面IP地址,DA还具备一个为实现OCh层邻接发现所专用的控制面组播地址DMA(Discovery Multicast Address),这个地址在节点A接入到控制面时就通过IP网的IGMP(Internet GrouDManagement Protocol,因特网群组管理协议)协议加入了专门用于自动发现通信的一个组群。另外,DA还具备一个与自身唯一IP地址相对应的引导序列,不同的节点具有不同的引导序列。A的OXC中有若干个光纤和波长出口,A的OCh层邻接发现就是要发现与这些出口端口相连的远端相邻节点入口端口的标识,并且根据这些发现的结果建立出口链路资源表ELRT(Egress Link Resource Table),在层邻接发现开始之前,这些链路资源表中没有任何记录。对于还没有被发现与其它相邻节点相连的出口端口,DA也会做相应的记录,这些出口端口被称为出口潜在资源PER(Potential Egress Resource),在层邻接发现开始之前,这些出口潜在资源的记录包括了OXC中的所有波长出口端口。
2.2、准备开始控制通道引导过程。新加入节点A先检查本地的二进制引导序列,如果序列的第一位码元是“1”,则A向所有属于PER的光纤出口(包括光纤中所有的波长)发送一定功率的光信号,这个光信号持续的时间为TP1(每个节点根据本地光发射器的特性自定义TP1的大小);如果序列的第一位码元是“0”,则A在所有属于PER的光纤出口(包括光纤中所有的波长)停止发送光信号,这个停止发送的时间持续TP0(每个节点根据本地光发射器的特性自定义TP0的大小);A在这些光纤出口发射或停止发射光信号后立即向全网组播Probe消息,这里TP1和TP0的大小应充分考虑组播消息可能出现的最大延迟,即TP1和TP0应大于这个最大延迟,具体设置的时候可以使TP1和TP0都大于Probe消息的生存时间。Probe消息中包含了一个Index域,其值指示了A此时所读取的引导序列的码元位置。刚开始检查的码元为引导序列的第一位,所以该域值为0。
2.3、A在完成第一位码元的检验并持续TP1或TP0后开始检验引导序列的第二位码元,然后根据码元的值确定在接下来的时间TP1或TP0内是在所有属于PER的光纤出口发射光信号还是停止发射光信号。一旦确定发射或停止发射光信号并,A开始组播一个Index值为1的Probe消息。以此类推,A不断的更改所有属于PER的光纤出口的光发射状态,并不断的组播与这个状态相关的Probe消息,同时Probe消息中的Index值也不断的加1递增。假设构成二进制引导序列的伪随机序列有NP位,Index的最大值为NP-1,当上面的过程过了时间nTP1+mTP0(其中n+m=NP)后,Index重新回到0,A重新开始引导序列码元的读取以及Probe消息的控制面组播。
2.4、如果A在本次控制通道引导过程中收到某个节点发过来的Config消息(见LMP),则说明A与此节点在传送面上有出口光纤相连,此时,A与这个节点开始控制通道的建立过程。控制通道建立过程完成后,节点重新回到控制通道引导过程中。A与B之间的控制通道位于图4中的IP网络连接部分。
2.5、A对整个引导序列循环读取CP(CP≥1)遍后暂停控制通道引导过程,这个暂停持续时间为TS(大于或者等于零)。在这个TS里,A停止向所有的光纤发送光信号以及停止向网内组播Probe消息。当时间TS过后,A重新开始一次的新的控制通道引导过程。
3、节点B在节点A加入到网络时所进行的被动控制通道引导过程如下3.1、因为节点B也加入到组播地址为DMA的组群,所以,节点B可以收到节点A发来的Probe消息。B通过查看Probe消息中的引导序列和相应的Index值来了解A此时在所有属于PER的波长出口中是否发射了光信号,如果是“1”,则表明发射了光信号,节点B通过LOL机制扫描所有还没有被发现与其它节点相连的入口端口PIR(Potential IngressResource),记录其中所有监测到光信号的光纤和波长入口,形成集合FA0;如果是“0”,则表明没有发射光信号,B通过LOL机制扫描所有属于PIR的入口端口,记录其中所有没有监测到光信号的光纤和波长入口,形成集合FA0;3.2、节点B收到节点A发过来的第二个Probe消息,然后按照上一步中的描述形成FA1,并通过FA1=FA1∩FA0]]>来获得新的FA1。这样节点B不断的获得Probe消息,然后通过表达式FAn=FAn∩FAn-1(1≤n≤NP-1)]]>来获得有可能与A相连接的光纤和波长入口。如果FAn为空集,则排除B有入口光纤与A相连的可能性,B将忽略A在此次控制通道引导过程中以后所发送过来的所有Probe消息;如果FAn不为空集,那么继续等待接收A所发过来的Probe消息,直到B收到第NP个Probe消息为止,这时,B所形成的集合FANP-1中的所有元素就代表了其OXC中所有与A相连的光纤和波长入口,如图4中所示,FANP-1中包括了入口光纤端口2和3。
3.3、如果最后形成的集合FANP-1不为空集,那么B将检查自身是否与A建立了控制通道,如果没有则根据A的控制面IP地址与A开始控制通道的建立过程;如果建立了控制通道则回到控制通道引导过程。此后B将忽略A在此次控制通道引导过程中所发送过来的所有Probe消息。A与B之间的控制通道位于图4中的IP网络连接部分。
4、OMS层邻接发现的控制通道引导过程OMS层邻接发现中的控制通道引导过程与以上提到的OCh的控制通道引导过程类似,不同点在于(1)进行被动控制通道引导过程的节点在扫描属于PIR的端口时只需对“光纤”端口进行扫描,无需对每个“波长”进行LOL监测,集合FAn所记录的元素也只是“光纤”信息而非“波长”信息;(2)进行主动控制通道引导过程的节点向所有属于PER的光纤端口发送光信号时不一定在光纤中的每个“波长”上发射光信号,可以只在部分波长上或只在光监控信号中发射光信号;(3)OMS层邻接发现所使用的DA组播地址DMA可能与OCh层邻接发现所使用的DMA不一致,这样是为了使某些只具备OMS设备的节点不会收到与OCh层邻接发现相关的控制信息;(4)OMS的DA和OCh的DA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但它们对各自层邻接发现的处理必须由两个不同的进程来完成,因为控制面DA架构在UDP(UserDatagram Protoco10,用户数据包协议)上运行(见LMP建议),所以可以通过为每个进程分配一个唯一的UDP端口来对不同的层邻接发现过程进行区分。
二、控制通道的建立控制通道的建立可以参考IETF的草案LMP来实现。LMP对控制通道的管理做了详细的介绍,其中控制通道的管理包括控制参数的协商和Hello协议。以下对这个过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控制参数协商过程1.1、为了在两节点间激活一条控制通道,本地节点应发送一个Config消息给远端节点,如图4所示,节点B形成非空集合FANP-1后开始向节点A发送这个消息。Config消息包含了本地控制通道Id、发送节点的节点Id、消息Id以及一个CONFIG对象。有可能本地节点和远端节点同时开始一次参数协商的过程,例如图4中的A和B同时向对方发送Config消息,因此双方节点就可能出现一次竞争的情况。为了避免因这种情况出现的逻辑混乱,具有较高Node_Id的节点将赢得此次竞争,这样,Node_Id较低的节点必须停止发送Config消息并对收到的Config消息做出回应。如果双方节点的Node_Id一致则标明某一个节点或两个节点都出现了配置错误,这样,节点可能会继续发送Config消息直到这种错误的配置得到纠正(这个修改一般需要网络操作者来完成)。
1.2、当远端节点收到Config消息后发现它不与本地节点存在竞争关系或在与本地节点的竞争中失败,它将对这个Config消息做出回应。远端节点对Config消息中所包含的参数进行检查,如果对某些参数有异议则发送一个ConfigNack消息给本地节点;如果远端节点同意消息中包含的参数,那么它将发送一个ConfigAck消息给本地节点,然后开始Hello过程。
1.3、本地节点收到ConfigAck消息后开始Hello过程。如果本地节点收到ConfigNack消息,那么它将重新更改或继续维持Config消息中的参数,并将更改或维持受后的Config消息再发送给远端节点,等待远端节点进行新的协商,这样协商将一直重复下去,直到收到远端节点发来的ConfigAck消息为止。
2、控制通道的Hello协议2.1本地节点每隔一定周期向远端节点发送一个Hello消息,Hello消息中包含了发送序列号TxSeqNum和接收序列号RcvSeqNum。TxSeqNum用来表示本节点最新发送的Hello消息的顺序号,它从1开始逐渐递增,当TxSeqNum达到最大值后它又重新开始计数。RcvSeqNum表示收到远端发来的最新Hello消息的顺序号,这个顺序号是拷贝此Hello消息的TxSeqNum而得到的结果,它用来对向远端确认此Hello消息已被收到。RcvSeqNum从0开始逐渐递增,当它达到最大值后也重新开始计数。
2.2、如果本地节点在发送完Hello消息后的一个周期里还没有收到对方发过来的确认,它将再次发送一个与这个Hello消息具有相同TxSeqNum的Hello消息给远端,这样,Hello消息将重复发送直到死亡周期到达或收到远端发来一个确认Hello消息为止。
2.3如果本地节点收到了远端节点发来的对本地节点第一个Hello消息的确认,那么控制通道在本地节点一端宣布建立。这样,本地节点一端就可以利用建立好的控制通道完成自动发现过程中的其它过程。
控制通道的建立就实现了层邻接节点的控制实体逻辑相邻,以后节点就可以根据这些逻辑相邻的控制实体来发起物理连接检验过程。如果OCh的层邻接发现和OMS的层邻接发现由不同的DA来控制,那么OCh层邻接发现所建立的控制通道将不同于OMS层邻接发现所建立的控制通道,相对于同一节点来说,两条控制通道在这一端所具有的本地控制通道标识(LOCAL_CC_ID)也不一样;反之,这两条控制通道在逻辑上是相同的,相对于同一个节点而言,两个通道在这一端所对应的LOCAL_CC_ID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如果OCh层邻接发现和OMS层邻接发现所使用的控制通道相同,那么完成其中任何一层的控制通道的建立就意味着另外一层的控制通道建立也已经完成。
三、物理连接检验
LMP中阐述了一个附加的物理连接性检验过程。其中提到了在波长上发送Test消息来检验光通道的物理连接性。这个过程的提出建立在节点必须至少具备一个Test消息终结模块的基础上,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在全光通信网中加入电终结模块将引入诸多的不利因素,所以IETF文档draft-rbradfor-ccamp-lmp-lol通过LOL机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物理连接检验过程。这个过程只提到了物理连接性检验的大致过程,其中还提出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包括与多个邻居同时进行检验时所遇到的误检验问题。
本发明因为有控制通道引导过程的执行,所以draft-rbradfor-ccamp-lmp-lol提出的物理连接检验过程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进,这就避免了误检验情况的发生。这里使用的物理连接检验过程主体过程都与draft-rbradfor-ccamp-lmp-lol提出的过程一致,唯一的区别在于在一次物理连接检验过程中,进行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节点事先已经知道本地有哪些出口端口可能和远端节点(进行被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节点)的入口端口相连;而进行被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节点也事先知道本地有哪些入口端口可能和远端节点(进行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节点)的出口端口相连。所以,进行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节点不是在所有的PER上发射或停止发射光信号,而是在某些特定的PER上进行;进行被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节点也不是对所有的PIR进行LOL监测扫描,而是只对某些特定的PIR进行监测。这些特定的PER和PIR是在控制通道引导过程中得到的,它表明本地节点通过哪些出口端口(入口端口)与某个特定邻居节点相连。
1、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描述物理连接检验过程主要用来实现端口之间的具体匹配以及对配线错误进行检查(见3.4),本过程借助了draft-rbradfor-ccamp-lmp-lol中提到的方法,并通过对它进行完善和修改来将它运用到本发明自动发现的过程中。以下还是以图4所示的节点为例,在OCh上对这个更新后的物理检验过程做详细的介绍。A进行的操作被称为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B所进行的操作被称为被动物理连接检验操作。
准备进行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节点A需要先检查自身与远端节点(相邻节点)相连的入口端口是否已经确定,这些端口的确定由先前的控制通道引导过程来完成。一旦入口端口被确定,与其对应的出口端口也就知道了(在对配线错误的监测中,因为工程配线的原因,这些出口可能就是A与B相连的出口端口,物理连接检验过程就是用来检验这种可能性),这样,节点A就可以通过这些出口端口来执行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同样节点B在开始执行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之前也要确定其与节点A可能相连的出口。下面以A为例说明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和被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
1.1、节点A准备与节点B进行物理连接检验过程,A将向B发送一个BeginVerify消息表明准备进行物理连接检验过程,如果B此时未通过A控制通道引导过程确定其与A相连的入口端口,则B向A发送一个表示否决的BeginVerifyNack消息,A收到这个消息后等待一段时间重新开始发送BeginVerify消息;如果B此时已经通过A控制通道引导过程确定了其与A相连的入口端口并同意开始检验过程,则向A发送一个BeginVerifyAck消息表明可以开始检验过程了,这时,B准备开始接收A发过来的Test消息。与IETF文档draft-rbradfor-ccamp-lmp-lol中提到情况不同的是,A通过节点B的控制通道引导过程获得哪些出口端口可能与节点B相连(这有助于节点A能够同时与多个邻居进行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如图4中A的4出口端口和1出口端口),B在A节点的控制通道引导过程中已获得其与A相连的光纤和波长入口(这有助于节点B能够同时与多个邻居进行被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如图4中B的3入口端口和2入口端口),这样,A只需在那些可能与B相连的出口端口进行执行发光或停止发光的操作,B也只需要对那些已确定和A相连的入口端口进行LOL扫描,节点B对LOL扫描范围的限制就避免了draft-rbradfor-ccamp-lmp-lol中提到的误检验问题。
1.2、A收到BeginVerifyAck消息后开始向B发送Test消息,不过与LMP中提到的Test消息不同的是这个Test消息是在控制通道中发送的带外Test消息。Test消息中携带了标识此次检验的VERIFY_ID和这次检验中光信号的检验状态LOL_TEST_STATUS,前者来自于B节点发送的BeginVerifyAck消息,用来与B中其它的检验过程进行区别,后者用来标识哪些端口发射了光信号,哪些端口没有发射光信号。假设A确定可能有2个光纤出口与B相连,每个光纤出口有4个波长出口,那么就可以用一组2×4位的检验序列来表示检验过程中的光信号发射模式,比如这组序列总共有3个,它们分别是11110000、11001100和10101010,每一个序列中的每一个码元都代表一个特定波长出口发光状态。如果码元为“1”,则说明A在此波长端口上发射一定的光信号;如果码元为“0”,则说明A在此波长端口上不发射光信号。Test消息的LOL_TEST_STATUS对象标识了每个光纤端口和波长端口在A中的接口Id,同时还按照以上提到的检验序列对这些端口标识相应的发光状态。
1.3、B收到Test消息后检查消息对象LOL_TEST_STATUS,从而得到A在哪些端口上发送了光信号,哪些没有,同时,B也可以得到这些端口的接口Id。B在收到这个消息后开始通过扫描本地与A相连的光纤和波长入口,并把扫描的结果放入TestStatusSuccess消息中。TestStatusSuccess消息中含有了LOCAL_LINK_ID、本地检验的VERIFY_ID以及光信号检验状态LOL_TEST_STATUS,LOL_TEST_STATUS中标识了B与A相连的本地光纤入口和波长入口的接口Id,同时也对在这些入口进行LOL监测所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标识(是否监测到光信号)。
1.4、节点A收到TestStatusSuccess消息后检查消息中的接口Id及对应的监测结果,从而得到B与A相连的入口端口中哪些监测到光信号,哪些没有监测到光信号,最后A针对它可能与B相连的每个波长出口形成一个可能与之相映射的B入口端口集合WB。当A把以上提到的检验序列作为发光模式逐个用来完成检验过程后,相对于每个波长出口的WB中就只会包含一个元素,即这个波长出口映射到B后的波长入口的接口Id。这样,A就可以在本地形成自动发现所要产生的本地链路资源表。
1.5、A在收到TestStatusSuccess消息之前不会改变光信号在各个端口上的发射状态。当A完成了此次物理连接检验过程,A将向B发送一个EndVerify消息,B收到EndVerify消息后向A返回一个EndVerifyAck消息。
图5以节点A中的两个出口为例说明此过程如何用来实现端口之间的匹配,这两个出口分别为光纤出口1中的波长端口1(F1,W1)和光纤出口4中的波长端口2(F4,W2)。
2、OMS的物理连接检验过程对于OMS的物理检验过程而言,它与OCh相应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OMS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中,用于光发射模式的检验序列的“1,”和“0”不是表示是否在某个“波长”上发射了光信号,而用来描述是否在某个“光纤”上发射了光信号,在一根光纤上发射光信号可以通过只在光纤的部分波长或光监控信道上发射光信号来实现;(2)在OMS被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中,对光信号的LOL监测无需在每个“波长”上进行,只需针对每根“光纤”进行即可,比如只检验光纤中部分波长或光监控信道中有无光信号。
四、配线错误的监测自动发现的一个重要功能应用是能够对配线错误进行监测,什么是配线错误?如图6所示,每个OXC或PXC具有若干对端口,每一对端口包含一个出口和一个入口,如图中节点A具有一对端口4,其中包括了出口4和入口4(4表示这个端口的标识)。通常在进行网络配置时,如果节点A的出口端口4和节点B的入口端口2相连,那么节点B的出口端口2也应该与节点A的入口端口4相连,但图6中节点B的出口端口2连接到了节点A的入口端口1,这样节点A与节点B之间的配线就出现了错误,这个在工程中间是不允许出现的。但是自动发现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节点A通过自己所发起的自动发现过程可以获得本地出口端口与节点B入口端口之间的匹配情况,同时它也通过B发起的自动发现过程获得本地入口端口和B的出口端口之间的匹配情况。这样A就可以通过这两次发现所形成的匹配信息检查本地是否出现了配线错误,比如,图6中A通过A发起的自动发现过程发现本地的出口4与B的入口2匹配,本地的出口1与B的入口3匹配,但A通过B发起的发现过程发现本地的入口4与B的出口3匹配,本地的入口1与B的出口2匹配,这样A就发现本地出现了配线错误。节点B也可以发现这个配线错误。这种发现配线错误的方法在G.7714.1中已经得到了介绍,这里将对本发明对配线错误的监测进行具体描述。
G.7714.1描述了一种监测方式,即节点A和节点B各自发起各自的自动发现过程,节点A通过自身发起的自动发现过程获得本地出口端口与节点B的入口端口之间的匹配,节点B通过A发起的这个发现过程获得本地入口端口与节点A的出口端口之间的匹配;节点B通过自身发起的自动发现过程获得本地出口端口与节点A的入口端口之间的匹配,节点A通过B发起的这个发现过程获得本地入口端口与节点B的出口端口之间的匹配。当这两个节点都执行完各自的发现过程后就可以在每个节点上开始配线错误的监测了。
本发明中配线错误的监测发生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中,发起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节点A如果发现先前确定的可能与B相连的出口端口中存在某个或某些端口得不到确认(即这些端口在B中找不到匹配的入口端口),则A认为这个端口或这些端口可能出现了配线错误的情况,同时,执行被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节点B也会意识到这种配线错误的情况;同样,当节点B发起主动物理连接检验过程时也能对本地的配线错误进行监测。在本发明之前,对配线错误进行的监测,必须是在相邻双方节点的链路资源表建立之后,通过交互包含在链路资源表中的信息完成的。本发明无需在建立链路资源表之后进行,而是可以由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直接完成配线错误的监测。
五、组播描述层邻接发现需要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能够接收Probe消息,这样参与层邻接发现的DA应该具备一个组播地址(DMA)以便自身能够接收这些Probe消息,组播地址是一个介于224.0.0.255和239.255.255.255之间的有效C类地址。
如图1所示,网络中有些节点同时具备OCh设备和OMS设备,而有些节点只具备OMS设备,所以OCh在进行层邻接发现时所组播的Probe消息不应该发送到只具备OMS设备的节点中。所以,OCh层邻接发现和OMS层邻接发现所使用的组播地址应该不一致,这样,同时具备OCh设备和OMS设备的节点就拥有两个组播地址,它可以获得与这两种层邻接发现相关的Probe消息,而只具备OMS设备的节点只拥有一个组播地址,它只可以获得与OMS层邻接发现相关的Probe消息。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组播方式也可以用其它方式来代替,比如控制面IP网络通过泛洪的机制来广播Probe消息。在不支持组播的控制层面网络中,这种方式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应用,不过这种方式会使控制面的通信量增多,造成一些带宽的浪费。
六、引导序列的应用控制通道引导过程中Probe消息中携带的引导序列信息能够使此消息接收者判断哪些节点与它控制面相邻,哪些不相邻。如果序列选择不合适将会造成节点的误判断,这样本来在传送面上不相邻的节点之间就有可能建立控制通道,这样就会造成自动发现的混乱。
为每个节点选择相应的引导序列必须考虑序列的周期长度不能太短以及每两个序列之间相关性应该很小。序列太短可能造成误判断的情况,当然,序列也不能太长,否则会影响控制通道引导过程完成的时间。序列的相关性太大也会增加节点对邻居进行错误判断的概率,所以伪随机序列作为引导序列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错误出现的概率。比如网络中每个节点所分配的引导序列是来自同一组Gold序列的不同序列元素,或者是来自同一组GL序列或DBCH序列的不同序列元素,至于采用什么样的序列组(或序列族)来充当引导还需通过多次的仿真试验来确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包括确立本地节点和相邻节点控制实体之间的邻接关系;通过链路管理协议实现控制通道建立;完成链路的物理连接性检验、链路资源在链路两端的匹配和链路资源表的建立,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用于获得与本地节点在传送层面网络上相邻节点在控制层面网络上控制面地址的过程,具体包括以下处理步骤第一步骤本地节点的控制实体设置一个为实现层邻接发现所专用的控制面组播地址,所述控制面组播地址在本地节点接入到控制层面时,通过控制层面网络的IGMP协议加入专门用于自动发现通信的一个组群;本地节点的控制实体设置一个与自身唯一控制面地址相对应的二进制引导序列,用于发现与本地节点所有出口端口中出口潜在资源可能相连的在传送层面网络中节点入口端口的标识,构成出口链路资源表,第二步骤顺序检验本地节点的二进制引导序列,循环读取其中的码元;如果序列的码元是“1”,则本地节点向所有属于出口潜在资源的出口端口发送一定功率、一定发送持续时间的光信号;如果序列的码元是“0”,则本地节点向所有属于出口潜在资源的出口端口停止发送一定功率、一定停止发送持续时间的光信号;本地节点在所有出口端口发送或停止发送光信号后的一定发送或者停止发送持续时间内,立即向控制层面网络组播探测消息,所述组播探测消息中包含了一个域,所述域的取值顺序对应指示本地节点此时所读取的二进制引导序列码元的位置,第三步骤传送层面网络的任何一个节点通过查看组播探测消息中的二进制引导序列的码元和相应的域值,获取本地节点此时在所有属于出口潜在资源的出口端口中是否发送光信号;如果是“1”,则表明发送了光信号,该节点通过扫描所有还没有被发现与其它节点相连的入口端口的入口潜在资源,记录其中所有监测到光信号的入口端口,形成第一集合;如果是“0”,则表明没有发送光信号,该节点通过扫描所有属于入口潜在资源的入口端口,记录其中所有没有监测到光信号的入口端口,形成第二集合,第四步骤传送层面网络中的任何一个节点根据不断顺序收到本地节点发送的组播探测消息,并通过不断和所述得到的第一集合或者第二集合进行的交集处理,形成相应的新的第一集合或者第二集合,用于获得是否有可能与本地节点相连接的所有入口端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获得与本地节点在传送层面网络上相邻节点在控制层面网络上控制面地址的过程发生在当有新的节点加入网络;或者两个新加入节点之间进行第一次相连;或者网络中两个原本不相连的节点之间,因增加新的链路资源;或者网络中原本相连的两个节点之间,增加了新的链路资源的时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骤中所述发送或者停止发送光信号的持续时间分别大于组播探测消息的生存时间;所述发送或者停止发送光信号的持续时间,根据本地光发射器的特性决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骤中所述本地节点的二进制引导序列为伪随机序列,二进制引导序列的码元位数与组播探测消息包含的域的最大取值相差为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骤中所述顺序检验二进制引导序列码元,在读取二进制引导序列的最后码元之后,组播探测消息所包含的域的取值重新为0,本地节点将对应重新开始顺序检验二进制引导序列码元的读取和探测消息在控制层面网络的组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骤中本地节点的整个二进制引导序列循环读取至少一遍后,暂停一定的持续时间,期间,本地节点停止向所有属于出口潜在资源的出口端口发送光信号以及停止向全网内组播消息;在暂停持续时间之后,本地节点重新开始二进制引导序列码元的循环读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定暂停持续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骤中如果经过不断交集处理的集合为空集,则排除传送层面网络中的节点有入口端口与本地节点相连的可能性,该节点将忽略本地节点以后所发送过来的所有组播探测消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骤中如果经过不断交集处理的集合不为空集,那么继续等待接收本地节点所发送过来的组播探测消息,最终形成的集合为该节点所有可能与本地节点相连节点的入口端口;传送层面网络中的节点通过获取包含在探测消息中本地节点在控制层面网络中的控制面地址来检查自身是否与本地节点建立了控制通道,如果没有,将向本地节点发送配置消息,并根据本地节点的控制面地址与本地节点开始控制通道的建立,并忽略之后本地节点继续发送的所有探测消息。
10.如权利要求1至9所述任一基于自动交换光网络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本地节点是在确定和传送层面网络的相邻节点的入口端口相连的所有的出口潜在资源上发送或停止发送光信号;所述进行物理连接检验过程的传送层面网络的相邻节点是在确定入口端口可能和本地节点的出口端口相连的所有的入口潜在资源进行光损失监测扫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自动交换光网络中实现对资源信息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特别是在光传送网中实现对本地节点和相邻节点之间资源信息变化自动发现的控制方法。采用光损失监测技术实现对光信号的处理,采用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实现在控制层面对资源信息的自动发现。该方法通过顺序检验本地节点控制实体配置二进制引导序列的码元;在控制层面网络组播探测消息;根据相邻节点在控制层面网络中的控制实体所反馈的配置消息,确定出口潜在资源和入口潜在资源;根据链路管理协议建立控制通道;在一对控制实体逻辑相邻的节点之间实现物理连接检验。本发明不需要在设备得到电的终结;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误检验情况的发生;实际应用中能够对配线错误进行监测。
文档编号H04B10/12GK1764320SQ20041008382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9日
发明者张 杰, 顾畹仪, 陈晓益 申请人:北京邮电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