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有源音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277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视有源音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在国际专利分类中,属于立体声系统,即H04S,也与扩音系统小类即H04R有关,特别涉及有源音响。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有源音响由音箱体单元、发声单元、功放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的质量都直接影响音响系统的好坏,除音响效果之外,音响系统造型美观也极为重要。目前的有源音响方型音箱均由木质材料或非透光工程塑料制成。同时,上述三个单元的简单拼装都不利于音响效果和美感。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源音响,它不仅符合声学原理,有较好的音响效果,而且造型美观,晶莹透亮。
公开新的技术方案如下可视有源音响至少含有扬声器、网罩、连接线和功放板,上壳、底壳及其之间的密封圈组合成梨形透明腔体所说上壳的上端有一个向下的半球形并且开有二个以上减振孔的凹腔,扬声器的盆口向上固定在凹腔内;底壳的中心有一与底部连通的管状回音孔;呈伞状的分隔罩,其中心为管状回音孔,下端与底壳的回音孔对接合缝,上端与伞状顶部连通,分隔罩的伞面上开有二个以上减振孔,该减振孔与上壳的减振孔不在同一垂直线上。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样品,由于箱体、声源、功放合成一体,上壳、底壳间用密封圈密封,因此密封较好;分隔罩、上壳均设有减振孔并且错开分布、交叉排列,加上分隔罩和底壳之间连有管状回音孔,因此声音通道结构更符合声学原理。所有结构都保证了整体性,从而减少了共振引起的噪声和低音失真。


图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其中1、网罩;2、上壳;3、扬声器;4、分隔罩;5、连接线;6、密封圈;7、功放板;8、底壳;9、支柱脚;10、脚环;11、回音孔;12、减振孔(1);13、减振孔(2)。
具体实施方式
可视有源音响至少含有扬声器3、网罩1、连接线5和功放板7。上壳2和底壳8及其之间的密封圈6组合成梨形透明腔体上壳2的上端有一个向下的半球形并且开有二个以上减振孔13的凹腔,扬声器3的盆口向上固定在凹腔内,本例的减振孔13为4个,沿轴对称线均匀分布;底壳8的中心有一与底部连通的管状回音孔11;呈伞状的分隔罩4,其中心为管状回音孔11,下端通过密封圈与底壳8的回音孔11对接合缝,上端与伞状顶部连通,分隔罩4的伞面上开有二个以上的减振孔12,本例为4个,沿对称轴均匀分布,该减振孔12与上壳2的减振孔13不在同一垂直线上,本例采用交叉分布,互相相同间隔错开。功放板7与梨形透明腔体外表面的开关、插孔、旋纽和接线柱相连网罩1固定于扬声器3的盆口之上。整个梨形透明腔体通过支柱脚9及其上端内部的螺钉固定于脚环10之上。分隔罩4利用外圆卡脚拍入上壳2下端外圆的卡口内并旋入卡槽固定。
为了达到晶莹透亮的整体效果,除扬声器3、功放板7、连接线5、开关、旋纽和支柱脚9外,均用透明工程塑料制成。优选采用聚碳酸酯材料。
权利要求1.一种可视有源音响至少含有扬声器(3)、网罩(1)、连接线(5)、功放板(7),其特征在于上壳(2)和底壳(8)及其之间的密封圈(6)组合成梨形透明腔体所说上壳(2)的上端有一个向下的半球形,并且开有二个以上减振孔(13)的凹腔,扬声器(3)盆口向上、固定在凹腔内;底壳(8)的中心有一与底部连通的管状回音孔(11);呈伞状的分隔罩(4),其中心为管状回音孔(11),下端与底壳(8)的回音孔(11)对接合缝,上端与伞状顶部连通,分隔罩(4)的伞面上开有二个以上减振孔(12),该减振孔(12)与上壳(2)的减振孔(13)不在同一垂直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有源音响,其特征是固定于梨形透明腔体内的功放板(7)、与梨形透明腔体外表面的接线柱、插孔、旋纽、开关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视有源音响,其特征在于梨形透明腔体通过支柱脚(9)固定于脚环(10)上。
专利摘要可视有源音响至少含有扬声器、网罩、功放板、上壳和底壳及其之间的密封圈组合成梨形透明腔体。上壳上端向下有一个半球形凹腔,其内固定有盆口向上的扬声器,凹腔开有减振孔;底壳中心有管状回音孔与底部连通;开有减振孔的伞状分隔罩,中心也有回音孔与上述底壳回音孔对接,该减振孔与上壳减振孔错开分布,不在同一垂直线上。主体采用透明工程塑料制造,整体晶莹透亮,非常美观。结构更符合声学原理,音响效果好。
文档编号H04S1/00GK2689636SQ200420049028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2日
发明者薛德祥 申请人:嘉善宝狮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