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329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真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真机。
背景技术
传真机是常用的办公自动化用具之一。现有的热转印纪录方式的传真机,在传送图文的同时在热转印膜上会留有纪录报文的痕迹。因此,在通信过程中,将需保密的报文信息留在转印膜上会造成泄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真机,它可以实时地将记录在热转印膜上的纪录痕迹消除,有利于传真通信信息的保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传真机包括一差动机构,由差动机构驱动的转印膜收入卷筒,安装在转印膜收入卷筒上、且与转印膜的液面直接接触的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为一细金属管状元件,管内设有电热丝,该电热丝由电源供电。
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加热棒与转印膜直接接触,在电源的作用下加热棒的表面温度很高,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转印膜表面的热敏物质完全融化,达到销毁纪录痕迹的目的,有利于传真通信的保密。
以下结合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传真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传真机包括一差动机构(1)。该差动机构1为收入用过的转印膜收入卷筒(2)提供传动驱动力。加热棒(3)为一细金属管状元件,管内设有电热丝(图中未示),该电热丝由电源供电,供电电源为直流24V。加热棒3的作用是提供使热敏物质融化所需的热量(加热棒的表面温度)和施加于用过的转印膜(4)上的压力。加热棒3安装在转印膜收入卷筒2上,并且加热棒3与用过的转印膜4的液面(附有热敏物质的表面)直接接触。由于在电源的作用下,加热棒3的表面温度很高。当加热棒3与用过的转印膜4的液面直接接触时,会使转印膜4上的热敏物质受热融化,并在压力的作用下,使融化了的热敏物质产生位移而使纪录痕迹模糊,达到销毁纪录痕迹的目的。另外,加热棒3又使收入卷筒2上用过的转印膜4之间因热敏物质经历了融化冷却的过程而相互粘接。整个销毁过程和记录过程是同步进行的。
在静止的情况下,加热棒3的表面温度只要达到65℃以上,转印膜4上的热敏物质就将融化。但在实际使用中,转印膜4是处于运动状态的,在短时间内65℃的温度就难以使热敏物质完全融化,不能达到销毁纪录的目的。加热棒3的表面温度可以设定为110℃~1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典型实施例中将加热棒3的表面温度设定位120℃。
图中的(5)为打印头、(6)为纪录摩擦轮、(7)为卷入新的转印膜的转印膜卷筒。
权利要求1.一种传真机,包括一差动机构,由差动机构驱动的转印膜收入卷筒,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安装在转印膜收入卷筒上、且与转印膜的液面直接接触的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为一细金属管状元件,管内设有电热丝,该电热丝由电源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的表面温度为110℃~13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的表面温度为12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的供电电源为直流24V。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真机,它包括一差动机构,由差动机构驱动的转印膜收入卷筒,安装在转印膜收入卷筒上、且与转印膜的液面直接接触的加热棒;所述加热棒为一细金属管状元件,管内设有电热丝,该电热丝由电源供电。本实用新型可以实时地将记录在热转印膜上的纪录痕迹消除,有利于传真通信信息的保密。本实用新型既可以用于军事领域也可以用于商业领域。
文档编号H04N1/00GK2730043SQ20042008101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2日
发明者郭业平, 许小青, 孙叶翔, 巫蓉馡, 徐龙宝 申请人:上海传真通讯设备技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