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电报周期性发送的方法、装置及网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5911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太网电报周期性发送的方法、装置及网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周期性发送以太网信息的方法、接口及网络。
背景技术
以太网(Ethernet)是当今最常见用于在区域通信网络—“局域网络”(LAN)—内以一高达100百万比特/秒(mbps)的速率传输数据的技术。LANs是区域通信网络,其被限制在一地理区域且系由多个服务器和工作站—“节点”—之一者建构,这些节点经由一传输链路譬如一同轴玻璃纤维或是双绞缆线连接。有许多种网络拓扑可用于LANs,其中最为人知的是总线型、环型、星型或树型结构。
LANs系与一网络操作系统及一标准网络协议一起运作。以太网是一种可行网络协议且在此例中支持许多种通信协议,例如TCP/IP协议或IPX协议。网络数据传输的国际参考模型—OSI层模型系由一包括七个层的层堆栈构成,每一层具有一组针对该层定义的协议,每一协议向第二高层提供其服务,且以太网就是与该第二层—“数据链接层”—相关。此数据链接层聚集待发送的数据以形成信息,其有因应相应通信协议而添加的特定信息。数据链接层在网络内具有在节点间输送数据信息以及侦错的责任。
在以太网概念的案例中,数据链接层被划分成两个层级,其中第一层级对数据添加一标头区段—“起始识别符”,该标头区段含有接收器协议所要求用来修正数据传输的信息。在以太网协议的第二层级内,随后利用一附加前导码及一结尾区段—“核对和”封装数据信息以在节点间输送。利用此等以太网信息,有可能传输长度高达1500个比特组的数据,有必要遵循个别以太网信息间之一固定间断时间。
在以太网传输链路上发送及接收以太网信息是一以太网控制器的责任,该控制器也被称为媒体存取控制器(MAC),其在节点与以太网传输链路之间切换,且经由一总线系统连接至节点。此种以太网控制器一般被一软件驱动程序控制,该软件被并入节点之相应操作系统中。以太网控制器通常包括一发送移位缓存器及一接收移位缓存器以便使以太网传输链路去耦于节点之物理内存。现代以太网控制器一般也有机会直接存取节点之物理内存—“直接内存存取”(DMA),因此之故,节点操作系统内的软件驱动程序得将待发送及接收的以太网信息直接存储在节点的内存内或是从该内存取出此等信息而节省时间。
以太网协议主要被用在办公室通信网络。使用标准硬件和软件组件时的以太网概念的好处还有以简单网络连接技术达成高数据传输速率的机会意味着以太网通信网络越来越有需要被用在工业生产中以于工作站间进行数据交换。但是,当将以太网协议用在自动化科技时,必须使用额外的复杂硬件及/或软件技术以确保以太网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能力。在控制机器时,一般有必要在本质上没有任何时间波动(亦即“颤动”)的条件下进行一控制工作的周期性执行,对于控制请求的反应有一可预测响应时间。
如果以太网信息是要被周期性地发送,例如当作一被设计成以太网络内之一节点的控制计算机所执行之一实时应用程序的一部分,为了寻址经由以太网传输链路链接的传感器和致动器,该控制计算机利用整合于操作系统内的软件驱动程序在每一控制循环中向其以太网控制器发送适当的以太网信息。在此情况中,该软件驱动程序自动地在将以太网信息传送给以太网控制器之前将以太网传输标准(IEEE 802.3)所定义的间断时间、起始识别符、前导码及核对和添加至待发送的实时数据。然后以太网控制器将对应的以太网信息加载其发送移位缓存器内,较佳利用直接内存存取传输操作,且开始在以太网传输链路上从发送移位缓存器之一特定填充水准向前发送以太网信息。
连接着以太网控制器之控制计算机的此种发送序列含有多个受颤动影响的操作,在最糟糕的情况中其颤动会累计然后超过实时应用程序之一最大许可值,此值一般在几微秒的范围内。在此情况中,颤动系由节点产生待发送数据时在节点处发生的波动中断等候时间且由在直到以太网信息发送前处理之程序代码内的例程波动维持。在具有一高速缓存的现代控制计算机内,程序代码之例程也有额外波动,因为视高速缓存容量而定,其有必要等待不同时间长度等到节点处的内存有所需容量。
以太网控制器一般经由一总线系统连接至节点,其中以一PCI总线常被用到。由于此一总线通常也被其它系统部件使用,有可能因为总线配置而造成的不同等候时间长度。这在以太网控制器利用直接内存存取传输来存取控制计算机的物理内存之时以及实时数据在软件驱动程序的控制下经由总线系统传输之时都会遭遇到。相似的颤动在总线配置期间一直会发生。此外,以太网控制器永远在以太网传输链路上从发送移位缓存器之一特定填充水准开始向前发送以太网信息。在此情况中,以太网信息之发送操作可能随后取决于发送移位缓存器之填充水准而被延迟不同时间长度,这造成额外的颤动。
如果传输操作中得到的总颤动高于相应实时应用程序之最大许可颤动,此一矛盾需要使用一复杂方法譬如IEEE 1588(网络测量及控制系统之一精确时脉同步化协议的IEEE标准)以在以太网传输链路上之所有通信用户中提供一够准确的时基,其随后可被用来补偿颤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目的是提出一种以以太网信息形式在一以太网传输链路上发送数据的方法,一种用于链接一节点至一以太网传输链路的接口及一种以太网络,其能够被以一简单方式使用来无颤动且周期性地发送以太网信息,特别是含有实时数据的信息。
此目的通过一种如权利要求1的方法、一种如权利要求9的接口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4的以太网络达成。较佳的进展详列于附属权利要求书中。
依据本发明,为了利用一种用于链接一节点至一以太网传输链路的接口在该以太网传输链路上发送呈以太网信息形式的数据,利用一符合以太网协议之一传输标准的转换单元转换待发送的数据以便提供以太网信息,然后利用一传输单元进行所提供以太网信息之传输操作,其中连续的以太网信息被输出到该以太网传输链路上。
本发明之以太网信息连续传输允许以太网信息之传输操作暨无颤动发送确实可重复。该用于链接节点至以太网之接口在一以太网信息已发送之后直接发送下一以太网信息的事实确保传输序列中从待发送数据转换成以太网信息之操作直到信息输出到以太网传输链路上之操作的所有受颤动影响操作都得到补偿。此系因为传输操作之计时全然由该节点至以太网的接口决定,通过信息之连续传输确保后者完全没有颤动。
依据本发明之一较佳实施例,为了执行所提供以太网信息之传输,循环时间之长度针对以太网信息之一指定长度被修改成在循环之最大许可持续时间的架构内,以便在整个循环时间内连续地将以太网信息输出到以太网传输链路上。此实施例确保以太网信息在一指定最大传输循环持续时间之架构内的连续传输操作同时最佳化循环长度的使用,且在以太网信息产生期间发生的颤动被彻底清除。
依据本发明之另一较佳实施例,在利用该接口执行以太网信息之传输后,在一循环内待发送之以太网信息的数量及/或长度被修改适应于一指定循环时间,致使以太网信息能在整个指定循环时间期间被连续地输出到以太网传输链路上。此实施例允许以太网信息在一传输循环之架构内的连续传输操作同时最佳化循环中可用之数据长度的使用,且在以太网信息产生期间发生的颤动被彻底清除。
依据另一较佳实施例,以太网信息之修改考虑到以太网传输链路之鲍率,起始识别符之长度,在数据转换期间依据以太网协议之传输标准嵌入相应以太网信息内的前导码及核对和,以及有待在待发送以太网信息之间遵循的间断时间之长度。此实施例提供一种判断有待在以太网传输链路上连续发送之以太网信息之最佳长度的简单方式。此例之另一优点在于考虑到如果以太网信息之计算长度大于以太网信息之最大可能长度,则将待发送以太网信息之数量及长度选择为致使在一个循环内会有多个以太网信息(较佳具有相同长度)被发送,其总比特长度相当于循环时间。此确保要判断待发送以太网信息之一最佳长度是简单的事。
依据另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以太网信息被存储在一缓冲储存器内,该接口以该缓冲储存器之一指定填充水准为基准开始传输操作。此实施例确保在接口内永远有够多的待发送以太网信息,以便确保一连续传输操作。此防止传输操作空转及有因此造成之随后导致违反循环的信息延迟。
本发明之另一创见在于,如果数据是实时数据,则一产生待发送实时数据的实时应用程序会在节点处被同步化于以太网信息之传输操作。此实施例防止以太网信息在传输操作期间于接口内溢流,此种溢流会导致以太网信息不再能够被够快速地发送。在节点运作之实时应用程序被调谐成执行传输操作之接口之时基的事实确保节点仅在与接口之传输操作协调的状态下传送以太网信息,因此不会有以太网信息溢流。
依据另一较佳实施例,具备链接到多个节点之以太网传输网络的以太网络被设计成致使以太网信息能在传输频道上无碰撞地传输。此确保以太网上的传输能够连续进行,不会有因为传输链路上的碰撞导致传输操作被中断及因而违反循环。
此例之另一优点在于以太网传输链路具有一环状拓扑排列,其中由传输节点送出的以太网信息被从一节点转送到下一节点。此实施例允许以太网信息以小幅延迟从一节点无碰撞地传输到下一节点。


以下参照所附图式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图式中图1A示出一以太网络;图1B示出一本发明之以太网络节点连接的设计;图2A示出一以太网信息,且图2B示出一本发明传输操作。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太网概念是区域限制通信网络(LAN)当中最为普遍的通信标准,其允许以一简单方式连结工作站(一般称呼为计算机或机器,下文亦称为节点)间之数据资源的使用。在此背景下,以太网系以一LAN设计为基础,其中多个节点经由一共同传输媒体相互连接,用以太网概念以一预定格式将待传输的数据封装成数据封包(以下亦称为以太网信息)。在此情况中,以太网包括三个部分,亦即传输链路及网络接口(也就是硬件)、控制对于以太网传输链路之存取的协议集合、以及以太网信息格式。
图1A概略示出一以太网络,其中多个节点1经由一以太网传输链路2相互连接。在此排列中,节点利用一以太网控制器3链接至以太网传输链路,该控制器较佳整合在相关节点内。一依据本发明具备一相邻以太网控制器3之用于链接至以太网传输链路2的节点1在图1B中详细绘出。发送以太网控制器内之以太网信息是一编码单元31的责任,且从传输链路2接收以太网信息是一译码单元32的责任。编码单元31及译码单元32各自有一呈一移位缓存器之形式的相应缓冲存储器33、34与其连接,用以缓冲存储待发送及接收的以太网信息。这些发送及接收移位缓存器33、34因而较佳被设计成使其能利用“直接内存存取”(DMA)模式直接存取节点1处之一物理内存11。另一选择,有可能让数据交换操作经由节点1处之一中央处理单元(CPU)12发生在发送移位内存33或接收移位内存34与物理内存11之间。但利用DMA模式进行的直接存取允许较快的数据交换。
节点1物理内存11与接口2间之数据交换一般系由节点1处之CPU 12控制。此外,节点CPU 12亦管理操作以太网所需要的所有操作,亦即管理发送及接收操作,并且确保有待由节点发送之数据被封装成以太网信息以及数据从接收以太网信息解封装(unpacking)。在节点1之CPU 12执行的操作系统一般具有一分层软件结构以便将协议专用的处理操作与信息专用及硬件专用的处理操作分开。如此有可能采用以太网标准中之不同通信协议而不用对硬件专用驱动程序做任何改变。在此同时,亦有可能改变节点之硬件而不用同时做出一协议专用的软件改变。
一以太网信息5可容纳多达1500个比特组,且由一具备一起始识别符51的标头部分、一前导码52(其识别目的地和来源地址及数据封包类型)、一含有数据的中央部分53、及一含有一核对和且被用来当作一错误识别机制的结尾部分54,该信息的结构概略示于图2A中。
一利用以太网传输链路2之以太网信息传输操作被执行为使得CPU 12所用软件驱动程序将待发送的数据转换成以太网信息,此等信息在以太网控制器3以DMA模式操作时被存储在节点1之物理内存11内。这些存储的以太网信息随后被以太网控制器3之发送移位缓存器33存取以便将以太网信息加载移位缓存器内。如果已有够多的以太网信息在CPU 12之软件驱动程序的控制下从物理内存11转移到发送移位缓存器33,且因而已达到一充分填充水准时,发送移位缓存器33经由编码单元31将缓冲存储的以太网信息输出到以太网传输链路2上。在此情况中,以太网数据传输仅发生在以太网络处于休息状态之时。此外,一般在以太网传输链路2上也有一防碰撞机制。
当以太网信息被接收时,收到的以太网信息通过译码单元32被缓冲存储在接收移位缓存器34内,由以太网控制器3在节点1起始一中断。此中断提示节点1之CPU 12内的软件驱动程序利用DMA模式将收到的信息转移给物理内存11,然后将这些信息转送给节点之操作系统以进行处理。
以太网概念被用来当作网络系统的一种通信协议,特别是因为可使用标准硬件及软件组件,此外有可能达成一高数据传输速率。但是,当以太网标准被用在一工业环境中、特别是用于自动化工作的情况,以太网协议必须确保实时数据传输。为了能够可靠地利用一以太网络执行一实时应用程序、譬如一机器控制器,50微秒之循环时间及10微秒之可接受颤动时间(亦即偏离期望循环时间之误差)的数据交换是必要的。
如果一控制计算机(其为以太网络内之一节点1)必须实时地控制被链接至以太网传输链路2当作其它节点的传感器或致动器,则在每一控制循环中,该控制计算机利用存储于其CPU 12内的软件驱动程序将以太网信息5转移给相关以太网控制器3以进行发送。然后以太网控制器3会将对应以太网信息5(最好采用DMA模式)加载其发送移位缓存器33内,且从该发送缓存器内之一特定填充水准起,开始在以太网传输链路2上发送以太网信息。
但是,此种传输序列含有多个受颤动影响的操作,其颤动在最糟糕的情况中会累计。一第一颤动仅源自于控制计算机操作系统及软件驱动程序转换以太网信息时之波动中断等候时间。此外,会在以太网信息发送之前通过的数据码内发生例程波动。在现代具有高速缓存的控制计算机内,同一个通行数据码的运转时间也会波动,因为视快取容量而定,其有必要等待不同时间长度才能等到所要内存。更进一步的颤动也会在转移以太网信息给以太网控制器时发生。以太网控制器通过一总线系统(例如PCI总线)链接至控制计算机。由于总线亦被控制计算机之其它系统部件使用,当以太网控制器存取物理内存以转移以太网信息给发送移位缓存器时,可能在总线配置期间引发不同长度的等待时间。就算是以太网控制器并非利用DMA传输模式运作而是通过CPU使数据从物理内存传输到以太网控制器之发送移位缓存器的时候,在总线配置期间会引发相似的颤动。此外,以太网信息之传输视发送移位缓存器之填充水准而定被延迟不同时间长度。如果所有该等受颤动影像的操作累计,则有总计颤动大于相应实时应用程序所许可之颤动的危险,且不再能确保实时控制。
为了不用如同传统方式执行复杂方法以将时基带到个别节点间的线路内且因而补偿通信颤动,本发明涉及利用计算机节点1处之CPU 12的软件驱动程序将以太网控制器3程序化为致使以太网信息5没有间断时间地从发送移位缓存器33发出。在此情况中,发送移位缓存器33及以太网控制器3之相连编码单元31受到控制,使得在一以太网信息已被发送之后马上发送下一以太网信息,遵循在以太网传输标准中定义的间断时间。
为确保以太网信息在一待执行实时应用程序当中于一指定循环时间期间被连续地发送,CPU 12之软件驱动程序计算有多少及多长的以太网信息需要发送以便确实遵循该指定循环时间。软件驱动程序依据以太网传输标准将待发送的数据53编译成具备一起始识别符51、一前导码52及一核对和54的适当长度以太网信息5,且将其存储在节点1的物理内存11内。然后以太网控制器3内之发送移位缓存器33存取这些以太网信息5且缓冲存储这些信息。从发送移位缓存器33内之一特定填充水准起,开始传输操作,以太网信息被连续地发送,如图2B所示。在此情况中,显示出一传输操作,其中二个相同长度的信息在一指定循环时间内发送,遵循规定间断时间。
利用整合在以太网控制器3内的发送移位缓存器33,由CPU 12内之软件驱动程序在节点1之物理内存11内提供以太网信息的操作与用于这些以太网信息的传输时间脱钩,使得因实时应用程序而起的颤动及在以太网信息被转移到以太网控制器3时引起的颤动得到补偿。由于传输操作的计时全然取决于以太网控制器3及以太网传输链路2之下游传输实体,且以太网控制器连续地从其发送移位缓存器33发出以太网信息5,故确实的重复及无颤动传输是可能的。
为允许连续发送以太网信息,利用CPU 12内之软件驱动程序使实时应用程序在节点处与以太网控制器3同步化。以太网控制器3定义实时应用程序在控制计算机1上据以同步化的时基。此确保CPU 12内的软件驱动程序永远会转移够多的传输以太网信息给以太网控制器3以防止以太网控制器3内之发送移位缓存器33闲置,并因而防止发生会违反循环时间的信息延迟。此外,实时应用程序在节点1处与以太网控制器3之时基的同步化确保不会有太多以太网信息被转移到以太网控制器3,因而发送移位缓存器33不会溢流,且以太网信息因而能被够快速地发送。
当计算有待在实时应用程序之一个循环内发送的以太网信息的数量及长度时,节点1之CPU 12内的软件驱动程序将以太网传输链路2上所用鲍率以及在待发送数据被封装后自动嵌入的附加数据(亦即起始识别符51、前导码52及核对和54)还有以太网信息之间有待遵循的间断时间。这些附加信号在以太网标准IEEE 802.3中定义,且在一100-Base-Tx以太网、亦即一100Mbaud之快以太网的情况中,起始识别符是8比特,前导码是56比特,核对和是32比特且间断时间是69比特。
如果现在必须实现实时应用程序之x微秒的循环时间,则运用以下方程式(L是以太网信息之最大比特长度)L=(x.100)-(8+56+32+69)在循环时间是100微秒的情况,会得到L=9808比特=1226比特组节点1之CPU 12内的软件驱动程序因此能在一100微秒的循环时间内发送一或多个相同长度的信息,其包含间断时间在内的总长度是1226比特组。举例来说,若有二个信息被发送,则每一信息的比特组长度是613比特组(包含间断时间)。如果所得一循环时间之信息长度大于1500比特组的最大以太网信息,则分割成多个信息是绝对有必要的。然后一直有必要适当地发送多个以太网信息以使用整个循环时间。举例来说,如果指定一500微秒的循环时间,则可有五个各容纳1226比特组(100微秒)的信息被发送。
作为指定一循环时间的替代方式,亦有可能通过指定待发送之以太网信息之长度然后由此导出所需循环时间的方式达成以太网信息的连续发送。在此情况中,CPU内的软件驱动程序从以太网信息之指定长度且从控制循环之最大许可持续时间算出确保以太网信息连续发送的最佳循环时间,以便有能力利用以太网络执行一实时应用程序譬如一机器控制器。然后软件驱动程序将要传输的数据编译成依据以太网传输标准含有一起始识别符51、一前导码52及一核对和54之适当长度的以太网信息,且将其存储在节点1之物理内存11内。然后以太网控制器3之发送移位缓存器33存取这些以太网信息5并予以缓冲存储。从移位缓存器33内之一特定填充水准起,传输操作开始进行,以太网信息在计算所得循环时间内被连续地发送,遵循规定的间断时间。
在本发明的传输操作中,其中传输操作大致连续地进行,亦有必要确保在传输频道上没有碰撞发生,因为在此情况中以太网控制器必须中断传输且在稍后再次开始传输。在此情况中,无碰撞传输操作之一适用以太网络拓扑是节点间之一点对点连接。亦有可能利用一防止碰撞的开关引动多个用户。一种多个节点的环状网络亦属可行,在此情况中以太网信息能在节点间传送然后在有少量延迟的状态下回到原始传输节点。
一般而言,实时应用程序亦需要已被引动之用户的反馈。在此情况中,以太网传输链路2系呈一全双工传输链路的形式,具备独立的传输频道和接收频道,使得要被发送的以太网信息不被含有反馈的接收信息影响。在此情况中,回行数据的量必须也不超过原始发出的量,因为后者等同于最大传输容量。
权利要求
1.一种在以太网传输链路上以以太网信息形式发送数据的方法,其具有下列步骤依据以太网协议之一传输标准转换待发送的数据,以便提供以太网信息,及利用一指定以太网传输标准周期性地发送所提供以太网信息,其中用于所提供以太网信息的传输操作被控制为使得在一以太网信息已被发送之后,下一以太网信息直接被发送,同时遵循该以太网传输标准中定义的间断时间,以便在整个循环时间期间连续地输出以太网信息到该以太网传输链路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所提供以太网信息的传输,该循环时间的长度在该循环之最大许可持续时间的架构内适应于该等以太网信息的一指定长度,以便在整个循环时间期间连续地输出以太网信息到该以太网传输链路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所提供以太网信息之传输,要在一循环内发送的以太网信息的数量及/或长度适应于在一指定循环时间,以便在整个指定循环时间期间连续输出以太网信息到该以太网传输链路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计算要在一循环内被发送的以太网信息的数量及/或长度,将用在该以太网传输链路上的鲍率,当该数据依据该以太网协议的传输标准转换时插入各别的以太网信息内的起始识别符、前导码及核对和的长度,以及该待发送以太网信息间所遵循的间断时间的长度纳入考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要在一循环内被发送的以太网信息的最大比特长度L是依下式计算L=(ba×zy)-(st+pr+ch+pa)其中用在该以太网传输链路上的鲍率是ba Mbaud,该循环时间是zy微秒,该起始识别符的长度是st比特,该前导码的长度是pr比特,该核对和的长度是ch比特且该间断时间是pa比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该最大比特长度L大于以太网信息的最大可能比特长度时,待发送的以太网信息的数量及长度被选择为使得在一个循环内会有多个以太网信息被发送,该等多个以太网信息的总比特长度对应于该循环时间。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进行所提供以太网信息的传输,所提供信息被存储在一缓冲储存器内,且该传输操作在该缓冲储存器一旦达到一指定填充水准时即被起始。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待发送的数据是实时数据,且一产生该待发送实时数据的实时应用程序与该以太网信息传输操作同步化。
9.一种以太网络节点,其具有一控制单元(1;11、12),其依据该以太网协议之一传输标准转换待发送的数据以便提供以太网信息,及一传输单元(3;31、33),其利用一指定以太网传输标准在一以太网传输链路(2)上周期性地发送所提供以太网信息,其中该控制单元(1;11、12)控制由该传输单元(3;31、33)进行的所提供以太网信息传输操作,使得在一已传输以太网信息之后直接发送下一个以太网信息,同时遵循该以太网传输标准中定义的间断时间,以便在整个循环时间期间连续地输出以太网信息到该以太网传输链路(2)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1;11、12)设计成使该循环时间的长度在该循环之最大许可持续时间的架构内适应于该等待发送以太网信息的一指定长度,以在整个循环时间期间连续地输出以太网信息到该以太网传输链路(2)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1;11、12)被设计成使在一循环内发送的以太网信息的数量及/或长度适应于一指定循环时间以便在整个循环时间期间连续地输出以太网信息到该以太网传输链路(2)上。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该传输单元(3;31、33)具有一用来缓冲存储所提供以太网信息的缓冲储存器(33),该控制单元(1;11、12)设计成根据该缓冲储存器(33)内的一指定填充水准而开始该传输操作。
13.如权利要求9至12项中任一项所述的节点,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1;11、12)被设计成使一产生待发送实时数据的实时应用程序与该以太网信息传输操作同步化。
14.一种以太网络,其具有一以太网传输链路(2)及连接至该以太网传输链路的多个如权利要求9至13项中任一项的节点(1),其中该以太网传输链路(2)的传输频道被设计成无碰撞地传输该等以太网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以太网络,其特征在于,该以太网传输链路(2)具有一环状拓扑排列,且该传输节点(1)发送的以太网信息被从一节点转送到下一节点。
全文摘要
当数据以以太网信息的形式发送于一个利用一接口以链接一节点至该以太网传输链路的以太网传输链路时,待发送的该数据利用一符合以太网协议的一传输标准的转换单元转换以便提供以太网信息,且一传输单元用来进行所提供以太网信息的传输操作,其中以太网信息被连续地输出到该以太网传输链路上。
文档编号H04L12/413GK1777848SQ200480010924
公开日2006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9日
发明者迪尔克·强森, 汉斯·倍福 申请人:德国倍福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