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通通知消息的直接泛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09418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键通通知消息的直接泛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无线通信,特别涉及在无线通信设备之间建立一键通通信。
背景技术
传统的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建立一键通(“PTT”)呼叫的系统和方法具有呼叫建立时间较长的缺点。典型地,PTT服务器接收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的呼叫消息,然后向目标手持装置发送通知消息。然而,为了将通知消息发送给目标手持装置,必须首先对目标手持装置进行定位(locate)。因此,传统的系统首先在预定的地理区域上广播寻呼消息,以对目标手持装置进行精确定位。
在目标手持装置对寻呼消息作出响应并因此在无线通信网络的特定小区内识别出目标手持装置的位置后,通过用于该特定小区的特定基站将通知消息发送到目标手持装置。这种用于建立PTT呼叫的传统方法的显著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定位目标手持装置。虽然通常需要对手持装置定期地在无线通信网路中注册,但是注册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在几分钟和几个小时之间变化。因此,如果手持装置在近期内没有在网络中注册,并且已经移动,则需要通过将多个寻呼消息发送到较广的地理区域来实现对手持装置定位。这些多个寻呼消息增加了PTT呼叫建立的时间。
此外,在目标手持装置完成定位并且接收及响应了通知消息后,PTT服务器将向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回送连接状态消息。然而,在无线通信网络建立起用于PTT呼叫的业务信道之前,连接状态消息在基站被延迟。一旦建立了业务信道,连接状态消息将通过业务信道发送到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在传送连接状态消息过程中的这一延迟显著增加了PTT呼叫的建立时间。
因此,需要能够在无线通信设备之间快速有效地建立一键通通信、并且克服上述传统系统中耗时问题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传统系统建立一键通呼叫所需的相当长的时间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传统的系统平均需要2.5秒来建立PTT呼叫。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立PTT呼叫的改进的方法,该方法能够显著降低传统的呼叫建立时间。
当通过PTT服务器将PTT呼叫通知消息发送到目标手持装置时,通过覆盖了目标手持装置预期所处地理区域的多个基站广播呼叫消息。因此,去除了通过首先要广播寻呼消息以精确定位目标手持装置所引入的呼叫建立延迟。由于在前向公共控制信道(“FCCCH”)信道中可以利用足够的带宽处理较大的寻呼消息而不会影响网络,因此可以忽略网络上用于广播较大通知消息带来的附加负担。


通过对附图进行研究后将会了解本发明的细节,如本发明的结构和操作,在附图中,类似的标号表示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示出了实现一键通呼叫的无线通信系统示例的网络图;图2是示出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建立一键通呼叫的消息序列的示例的流程图;图3是示出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个小区的方框图;图4是示出了无线通信设备中音频信道的方框图;图5是示出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建立一键通呼叫的、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的示例性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建立一键通呼叫的、目标手持装置的示例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了可与在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实施方案连接使用的示例性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框图;图8是示出了可与在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实施方案连接使用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文中公开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上优化一键通呼叫建立的系统和方法。例如,在本文中公开的一种方法允许将PTT呼叫通知消息通过多个基站广播到目标手持装置。所述多个基站覆盖了目标手持装置预期所在的地理区域。因此,消除了通过发送寻呼消息对目标手持装置精确定位而引入的附加PTT呼叫建立延迟。
在阅读了本说明书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清楚如何在多种可选的实施方案或可选的应用中实现施本发明。然而,虽然在本文中将描述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案,但是应该理解这些实施方案仅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这样,各种可选实施方案的这些详细描述不应被解释为是对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
图1是示出了实现示例的一键通呼叫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网络图。系统10包括多个无线通信设备(也称为“无线设备”和“手持装置”),例如手持装置20和30。手持装置通过多个基站(例如基站40和50)与无线通信网络35通信地耦合。还与无线通信网络35连接的是多个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例如PDSN 60和70。各个PDSN优选地配置有数据存储区,例如数据存储区62和72。
无线通信网络35还可以与其他通信网络(例如网络90)通信地耦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无线通信网络35是码分多址2000(“CDMA2000”)网络,其说明由第三合作伙伴计划2(“3GPP2”)出版,并且其全部内容合并于本文。例如,无线通信网络35可以是CDMA2000Release A(发行版本A)网络。网络90可以是大量多种网络中的任意一个,例如电路交换电话网络或诸如因特网的分组数据网。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PTT服务器80通过网络90与PDSN和手持装置通信地耦合。可选地,PTT服务器80可以是无线通信网络35的一部分。PTT服务器80也配置有数据存储区82。
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在无线通信网络35上通信的分组数据通过多个PDSN(例如PDSN 60和PDSN 70)被路由通过整个网络,并超出网络(例如,发送至网络90)。PTT呼叫是使用互联网语音传输协议(“VOIP”)技术以在手持装置之间传输作为分组数据的语音的分组数据通信。
通常,在PTT呼叫中,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与目标手持装置之间建立连接,并且呼叫者对着话筒说话。呼叫者的语音被分为数以千计(或者更多)的、其每一个都通过无线通信网络35发送到PTT服务器80的数据包。PDSN通过无线通信网络35将这些数据包发送到位于PTT服务器80或者目标手持装置30处的最终目的地。建立PTT呼叫的方法在本领域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此不再赘述。
图2是示出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建立一键通呼叫的消息序列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20向目标手持装置30发出PTT呼叫请求。为了建立PTT呼叫,通过通信地链接两个手持装置的无线通信网络发送一系列消息。另外,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PTT服务器对该过程进行管理。手持装置20和30和它们各自的基站40和50进行无线通信。虽然图中示出了两个基站,但是如果手持装置相距较近,只需单个基站。另外,如果手持装置移动,则可能需要更多的基站。
首先,呼叫者利用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20发起PTT呼叫。例如,呼叫者可以按下手持装置20上的特殊按钮,或者通过用户界面输入一系列指令,以发起PTT呼叫。一旦呼叫者发出了建立PTT呼叫的指示,手持装置20向基站40发送CALL(呼叫)消息。通过可以提供高达每秒38.4千字节的数据带宽的反向增强型接入信道(“REACH”)无线发送CALL消息。
当基站40从手持装置20接收到CALL消息后,基站40将CALL消息发送到PTT服务器80。该消息被作为分组数据在无线广域网络(“WWAN”)的一部分上发送。当PTT服务器从基站接收到CALL消息后,PTT服务器80产生将发送至目标手持装置30的ANNOUNCE(通知)消息。PTT服务器80通过WWAN将ANNOUNCE消息发送到基站控制器,基站控制器用于管理覆盖手持装置30所处的地理区域的多个基站。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多个基站广播PAGE(寻呼)消息以精确定位手持装置30。例如,可以在例如前向公共控制信道(FCCCH)的控制信道中发送PAGE消息,并且当手持装置30接收到该PAGE消息后,通过在REACH信道中发送的RESPONSE(响应)消息进行应答。由于RESPONSE消息由特定的基站50接收,因此PAGE消息和RESPONSE消息的结合100可以精确定位手持装置30。一旦对手持装置30进行了精确定位后,同一个基站50将在FCCCH信道中将ANNOUNCE消息发送到手持装置30,并且从手持装置30接收确认收到ANNOUNCE消息并接受PTT呼叫的响应。来自于手持装置30的响应消息是ANNOUNCE ACKNOWLEDGEMENT(AACK,通知确认)。
可选地,可以通过多个基站在FCCCH信道中广播ANNOUNCE消息本身,而不是通过多个基站在FCCCH信道中广播PAGE消息。虽然ANNOUNCE消息大于PAGE消息,但是由于在FCCCH信道中可以得到相当大的带宽,因此无线通信网络上的附加资源负担可以忽略。由此,通过在覆盖了手持装置30预期所处的近似地理区域的多个基站上广播ANNOUNCE消息,可以节省建立过程的附加时间。
有利的是,手持装置30通过向覆盖了其当前所处区域的基站发送STATUS(状态)消息而定期地在网络上进行注册。所述注册过程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在此不再赘述。进行注册操作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为网络提供了一组离散的和受限的基站,可预期通过这些基站而成功地与手持装置30进行通信。
一旦手持装置30通过AACK消息进行了响应,基站50即通过WWAN将AACK消息发送到PTT服务器80。然后,PTT服务器80通过基站40将CONNECT STATUS(连接状态)消息(STATUS)110发送到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30。基站40将STATUS消息利用FCCCH信道无线发送到手持装置20。有利的是,在FCCCH信道中将STATUS消息110发送到手持装置30避免了可能由业务信道建立,然后在建立的业务信道中将STATUS消息110发送到手持装置30所导致的延迟。
在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20处,一旦接收到STATUS消息110,手持装置20将开通其音频信道,并且开始处理从呼叫者(即手持装置20的使用者)接收的语音数据。有利的是,被处理的语音数据可以在手持装置20上被缓冲,直到业务信道建立。在建立了业务信道后,可在业务信道中,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将缓冲的音频数据发送到手持装置20,并且可以进行PTT呼叫。
图3是示出了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个小区的方框图。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小区120、140和160被示出为其各个小区都覆盖其各自的地理区域。在各个小区120、140和160中分别具有基站130、150和170。手持装置25位于小区160内,并且可以与基站170建立无线通信。
在手持装置25请求PTT呼叫的实施方案中,手持装置25在FCCCH信道中将CALL消息发送到基站170,并且从基站170接收在FCCCH信道被发送到手持装置25的STATUS消息。
在手持装置25是PTT呼叫的目标手持装置的实施方案中,各个基站130、150和170可以在其各自的小区120、140和160内广播STATUS消息。相应地,手持装置25从基站170接收ANNOUNCE消息,并将适当的AACK消息无线发送到基站170及PTT服务器,如上所述。
图4是示出了无线通信设备中音频信道的方框图。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音频信道包括麦克风200、编码译码器210和声码器22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音频信道还可以包括附加的或者更少的(例如,合并的)部件。另外,在图中还示出了配置有数据存储区232的处理器230。
在常规操作中,在不进行呼叫或其他音频输入功能时,音频信道的部件是关闭的。例如,麦克风200可以被静音,并且与编码译码器210和声码器220是电源截止的。当不需要音频信道时将其关闭的好处是可以为手持装置节省有价值的系统资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当手持装置从基站接收STATUS消息时,虽然用于PTT呼叫的业务信道还未建立,但是处理器230可以使得音频信道处于可用状态,以允许呼叫者开始PTT呼叫。例如,处理器230可以使麦克风处于非静音状态,并且启动编码译码器210和声码器220,从而可以通过编码译码器210和声码器220处理来自呼叫者的音频输入(即,语音)。经过处理的音频输入可由处理器230储存在数据存储区232中。该数据存储区可以是闪速存储器(FLASH memory)、缓冲区、或者任何其他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一旦建立业务信道,就可以在业务信道中将被处理的和被缓冲的音频内容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发送到目标手持装置。
图5是示出了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建立一键通呼叫的、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处理过程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310中,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从呼叫者接收PTT发起指令。例如,呼叫者可以按压手持装置上的特定按钮发起PTT呼叫。可选地、或者可结合地,呼叫者可以通过用户界面的引导操作,选择可以发起PTT呼叫的各种菜单条目、图标、或者选项。
一旦呼叫者在手持装置上发起了PTT呼叫,则在步骤320中,手持装置将CALL请求消息无线发送到覆盖了该手持装置所处的特定地理小区区域的基站。CALL请求是在REACH控制信道中发送的。在步骤330中,响应于所述CALL请求,该手持装置从基站接收对PTT呼叫建立进行确认的无线通信。该连接STATUS消息并非一定要确认在PTT呼叫中已经打开了业务信道来承载VOIP数据包,而是指示目标手持装置已经被定位并且可用于进行PTT呼叫。连接STATUS消息是手持装置在FCCCH控制信道中接收的。
一旦接收到STATUS消息,在步骤340中手持装置将继而启动其音频信道,从而可以开始PTT呼叫。另外,手持装置还可以向呼叫者显示其已经准备好接收音频输入。这时,手持装置从呼叫者接收的任何语音数据(即,音频输入)在音频信道中被处理,并缓冲在手持装置上,如步骤350所示。手持装置继续缓冲所处理的音频数据,并且等待用于PTT呼叫的业务信道建立,即,在步骤360中手持装置进行确定。如果业务信道尚未建立,手持装置继续缓冲所处理的音频数据。一旦建立了业务信道,在步骤370中,手持装置在业务信道中将缓冲的音频数据发送到目标手持装置,随后进行PTT呼叫。
图6是示出了目标手持装置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建立一键通呼叫的处理过程的一个示例流程图。首先,在步骤400中,目标手持装置从基站接收无线通信中的ANNOUNCE消息。ANNOUNCE消息是手持装置在FCCCH控制信道中接收的。在接收到ANNOUNCE消息后,手持装置向基站返回AACK消息,如步骤410所示。AACK消息在REACH控制信道中发送。
然后,在步骤420中,目标手持装置在路由到PTT服务器的REACH信道中发送CALL请求,从而可以为目标手持装置建立用于PTT呼叫的业务信道。响应于所述CALL请求,手持装置接收信道分配,如步骤430所示。一旦为PTT呼叫分配了信道,在步骤440中手持装置开始在所分配的业务信道中接收音频,并且实现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和目标手持装置之间的PPT呼叫。
图7是示出了可与在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实施方案连接使用的示例性无线通信设备的方框图。例如,无线通信设备450可以用作如上参照图1描述的发出请求的手持装置或者目标手持装置。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无线通信设备结构。
在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无线通信设备450包括天线452、多路转换器(multiplexor)454、低噪声放大器(“LNA”)456、功率放大器(“PA”)458、调制电路460、基带处理器462、扬声器464、麦克风466、中央处理单元(“CPU”)468、数据存储区470以及硬件接口472。在无线通信设备450中,通过天线452发送和接收无线电频率(“RF”)信号。多路转换器454起到了将天线452耦合到发送或接收信号通路的开关的作用。在接收信道中,接收的RF信号从多路转换器454耦合到LNA 456。LNA 456放大所接收的RF信号,并且将放大的信号耦合到调制电路460的解调部分。
典型地,调制电路460将在一个集成电路(IC)中合并有解调器和调制器。解调器和调制器也可以是分离的部件。解调器去除RF载波信号,保留基带接收音频信号,所保留的基带接收音频信号从解调器输出发送到基带处理器462。
如果基带接收音频信号包含音频信息,则基带处理器462对所述信号进行解码,并且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然后,该模拟信号被放大并被发送至扬声器464。基带处理器462还从麦克风466接收模拟音频信号。这些模拟音频信号由基带处理器462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对其进行编码。基带处理器462还对用于发送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并产生发送到调制电路460的调制部分的基带传输音频信号。调制器将基带传输音频信号与RF载波信号混合,产生RF传输信号,并将RF传输信号发送到功率放大器458。功率放大器458对RF传输信号放大后将其发送到多路转换器454,信号在多路转换器454处被切换至用于天线452发射的天线端口。
基带处理器462还与中央处理单元468通信地耦合。中央处理单元468可以存取数据存储区470。中央处理单元468优选地配置成执行可存储在数据存储区470内的指令(即,计算机程序或软件)。计算机程序可从基带处理器462接收并且存储在数据存储区470内,或者在接收后被执行。在执行时,这些计算机程序使无线通信设备450能够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各种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计算机可读媒介”是指用于为无线通信设备450提供可执行的指令(例如软件和计算机程序),以通过中央处理单元468执行的任何媒介。这些媒介的示例包括数据存储470、麦克风466(通过基带处理器462)、天线452(也通过基带处理器462)以及硬件接口472。这些计算机可读媒介是用于为无线通信设备450提供可执行代码、编程指令、以及软件的装置。所述可执行代码、编程指令以及软件在通过中央处理单元468执行时,优选地使得中央处理单元468能够实现以上所述的创造性特征和功能。
中央处理单元还优选地被设置为当硬件接口472检测到新的设备时,从硬件接口472接收通知。硬件接口472可以是与CPU 468通信,并且与新设备交互的机电探测器与控制软件的结合。
图8是示出了可与在本文中描述的各种实施方案连接使用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的方框图。例如,计算机系统550可用于与以上参照图1所述的一键通服务器或分组数据服务接点协同工作。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也可以使用其他的系统和/或结构。
计算机系统550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处理器552。可以设置附加的处理器,例如用于管理输入/输出的辅助处理器、用于执行浮点算法操作的辅助处理器、具有适用于快速执行信号处理算法的结构的专用微处理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者从属于主处理器的辅助处理器(例如,后端处理器)。所述辅助处理器可以是分立的处理器或者可以是与处理器552集成的处理器。
处理器552优选地连接到通信总线554。通信总线554可以包括使信息在计算机系统550的存储和的其他外围部件之间传输的数据信道。通信总线554还可以提供一组用于与处理器552通信的信号,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未示出)。通信总线554可以包括任何标准的或非标准的总线结构,例如符合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SA”)、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ISA”)、微信道体系结构(“MCA”)、外围设备互连(“PCI”)局域总线、或者由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颁布的标准的总线结构,包括IEEE 488通用接口总线(“GPIB”)、IEEE 696/S-100等。
计算机系统550优选地包括主存储器556,还可以包括辅助存储器558。主存储器556存储用于处理器552执行的程序的指令和数据。主存储器556典型为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例如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和/或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其他的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的类型包括,例如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Rambus公司的动态随机存储器(“RDRAM”)、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等,并包括只读存储器(“ROM”)。
辅助存储器558可选地包括硬盘驱动560和/或可移动存储562,例如软盘驱动、磁带驱动、光盘驱动(“CD”)、数字化视频光盘(“DVD”)驱动等。可移动存储562以公知的方式从可移动存储媒介564进行读和/或写操作。可移动存储媒介564可以是例如软盘、磁带、CD、VCD等。
可移动存储媒介564优选为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代码(即,软件)和/或数据的计算机可读媒介。存储在可移动存储媒介564上的计算机软件或数据以电通信信号578的形式读入到计算机系统550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案中,辅助存储器558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或者其他数据或指令加载到计算机系统550内的其他类似的装置。这些类似的装置可以包括例如外部存储媒介572和接口570。外部存储媒介572的示例可以包括外部硬盘驱动或外部光学驱动,或者外部磁光驱动。
辅助存储器558的另一个示例可以包括基于半导体的存储器,例如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或者闪速存储器(类似于EEPROM的面向块的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任何其他的可移动存储单元572和接口570,以使得软件和数据从可移动存储单元572传送到计算机系统550。
计算机系统55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574。通信接口574使得软件和数据能在计算机系统550和外部设备(例如打印机)、网络、或者信息源之间传输。例如,计算机软件或可执行代码可以通过通信接口574从网络服务器传送到计算机系统550。通信接口574的示例包括调制解调器、网络接口卡(“NIC”)、通信端口、PCMCIA槽和卡、红外接口、以及IEEE 1394火线(fire wire)等,在这里仅例举了少数几个。
通信接口574优选地执行工业颁布的协议标准,例如以太网IEEE802标准、光纤信道、数字用户线(“DSL”)、异步数字用户线(“ADSL”)、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ATM”)、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个人通信业务(“PCS”)、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串行线路接口协议/端对端协议(“SLIP/PPP”)等,但是也可以执行定制的或者非标准的接口协议。
通过通信接口574传输的软件和数据通常为电通信信号578的形式。这些信号578优选地通过通信信道576提供到通信接口574。通信信道576承载信号578,并且可以通过利用各种通信装置来实现,包括电线或电缆、光纤、传统的电话线、蜂窝电话链路、射频(RF)链路、或者红外链路等。
计算机可执行码(即,计算机程序或者软件)被存储在主存储器556和/或辅助存储器558内。计算机程序可通过通信接口574接收并且存储在主存储器556和/或辅助存储器558内。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系统550能够实现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各种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计算机可读媒介”是指用于为计算机系统550提供计算机可执行代码(例如软件和计算机程序)的任何媒介。这种媒介的示例包括主存储器556、辅助存储器558(包括硬盘驱动560、可移动存储媒介564、以及外部存储媒介572)、以及与通信接口574通信耦合的任何外围设备(包括网络信息服务器或者其他网络设备)。这些计算机可读媒介是用于为计算机系统550提供可执行码、编程指令、以及软件的装置。
在利用软件实现的一个实施方案中,软件可以储存在计算机可读媒介中,并且通过可移动存储驱动562、接口570或者通信接口574加载到计算机系统550内。在这种实施方案中,软件以电通信信号578的形式加载到计算机系统550内。所述软件在通过处理器552执行时,优选为能够使得处理器552实现如上所述的创造性特征和功能。
还可以在使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者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部件的硬件中根本地实现各种实施方案。能够执行在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硬件状态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也可以使用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来实施各种实施方案。
虽然在此示出和描述的特定系统和方法完全能够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但是可以理解说明书和附图仅代表本发明目前的优选实施方案,因此其表示为可由本发明广泛预期的主题。应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范围完全涵盖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其他实施方案,并且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发起一键通呼叫的方法,包括经由无线通信网络从呼叫手持装置接收一键通发起请求,所述请求识别接收手持装置;将所述一键通请求转换为通知消息;将所述通知消息定址到所述接收手持装置;以及在所收无线通信网络上广播所述通知消息,其中所述通知消息通过多个基站传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是码分多址网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广播步骤进一步包括在控制信道中发送所述通知消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前向公共控制信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接收响应于所述通知消息的确认消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认消息在控制信道中接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反向增强型接入信道。
8.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上发起一键通呼叫的系统,包括目标手持装置,配置为用于在无线通信网络中进行无线通信;多个基站,配置为与所述目标手持装置进行无线通信,其中通过所述多个基站将一键通通知消息广播到所述目标手持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无线通信网络是码分多址网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在所述无线通信网络中进一步包括多个控制信道,其中所述一键通通知消息通过前向公共控制信道广播到所述目标手持装置。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进一步包括一键通服务器,其中所述一键通服务器发起所述一键通通知消息。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中第一基站从所述目标手持装置接收响应于所述通知消息的确认消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基站在控制信道中接收所述确认消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控制信道是反向增强型接入信道。
全文摘要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目标手持装置接收PTT呼叫通知消息,所述PTT呼叫通知消息在多个基站上广播而无需首先发送寻呼消息以精确定位目标手持装置。所述多个基站覆盖了目标手持装置预期所处的地理区域。因此,通过首先广播寻呼消息以精确定位目标手持装置所引入的呼叫建立延迟被去除。由于在前向公共控制信道(“FCCCH”)信道中有足够的带宽可用于处理较大的寻呼消息而不会影响网络,因此可以忽略网络上用于广播较大的通知消息所带来的附加负担。由此,通知消息可以被简化以减小其数据大小,从而使网络的任何附加负担最小化。
文档编号H04L12/56GK1890929SQ200480036466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8日
发明者塔里克·A.·哈桑, 威杰克瑞什纳·赛达高攀 申请人:基奥赛拉无线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