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镜头组件以及具有该组件的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5722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相机镜头组件以及具有该组件的便携式终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终端。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照相机镜头组件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通常,便携式终端是指当用户携带便携式终端时其可使用户与基站、其他用户、或者移动通信提供者进行无线通信的移动通信设备。在移动业务的最初阶段,移动终端只是向用户语音通信业务以及短信息传送/接收业务。然而,因为通信技术发展了,因此移动终端目前除了可向用户提供基本的语音通信业务之外还可提供图像通信业务、活动图像业务、以及移动银行业务。
因为图像通信和活动图像业务已广泛的扩展,因此照相机镜头组件已成为便携式终端的重要元件。此外,照相机元件制造技术的发展可在便携式终端上安装百万或更高像素分辨率的照相机镜头组件。
照相机镜头组件包括其被固定的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上的固定型照相机镜头组件。另外,照相机镜头组件包括其被旋转式的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上的旋转型照相机组件。通常,固定型照相机镜头组件典型的位于与便携式终端的显示单元相反的方向上。因此,当拍摄对象时,用户可通过显示单元的屏幕来观看所拍摄的对象。相反,与固定型照相机组件相比,旋转型照相机组件可使便携式终端的拍摄方向变化。因此,在便携式终端中可不同的选择旋转型照相机组件的安装位置。申请号为2003-109232、申请日为2003年6月12日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了这种便携式终端的旋转型照相机组件,通过参照将其整个内容都引入到这里。
拍摄图像所使用的传统照相机镜头组件的照相机设备总是暴露于外界光之下。因为具有百万或更高像素分辨率的照相机设备要比传统照相机设备更感光,因此照相机设备的灵敏度降低了。为此,不但所拍摄图像的清晰度降低了,而且不能清楚的再现出颜色。
因此,需要这样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具有其配备有镜头盖的照相机镜头组件以当不使用照相机镜头组件时可通过为照相机元件遮挡住外界光来保护照相机元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就是要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点并且提供至少下述优点。因此,本发明的一方面就是提供一种照相机镜头组件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终端。该照相机镜头组件配备有镜头盖以便当不使用照相机镜头组件时通过为照相机元件遮挡住外界光来保护照相机元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便携式终端的其具有外周表面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该照相机镜头组件包括其一端形成有开口的镜头外壳。该镜头外壳旋转式的容纳在便携式终端中以便镜头外壳可有选择的从便携式终端的外周表面伸出。因此,当镜头外壳从便携式终端的外周表面突出时,该开口暴露于外部。
此外,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便携式终端,该便携式终端包括机身,该机身具有凹槽;以及照相机镜头组件,该照相机镜头组件包括其一端形成有开口的镜头外壳。该照相机镜头组件旋转式的容纳在其形成于机身之内的凹槽中以便该镜头外壳有选择的从便携式终端的外周表面突出。镜头盖围绕镜头外壳的至少一个表面、两侧、以及一端并且旋转式的收纳在凹槽中。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从其结合附图而公开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下列详细说明中可显而易见的得知本发明的其他目的、优点、以及显著特征。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详细说明中可显而易见的得知本发明特定实施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在附图中图1给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机镜头组件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终端的透视图;图2给出了图1所示便携式终端的透视图,其中便携式终端的折叠器和照相机镜头组件已旋转;图3给出了图2所示便携式终端的透视图,其中便携式终端的折叠器已完全旋转;图4给出了图3所示便携式终端的侧视图;图5给出了图1所示照相机镜头组件的结构透视图;图6给出了其配备有图5所示照相机镜头组件的便携式终端的内部结构透视图;图7给出了沿着图6所示A-A′线的照相机镜头组件的部分截面透视图;图8和9给出了图5所示照相机镜头组件的操作状态的透视图;图10给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其配备有照相机镜头组件的便携式终端的内部结构透视图;图11给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照相机镜头组件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终端的透视图;以及图12给出了图11所示便携式终端的照相机镜头组件的透视图。
在整个附图中,应该明白的是相同的附图参考数字是指相同的元件、特征、以及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提供了诸如具体结构和元件这样的在描述中所定义的实体以有助于全面的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对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为了简明起见可省略对众所周知的功能和结构进行描述。
参考图1-4,根据本发明实例性实施例的其具有照相机镜头组件100的便携式终端1包括机身10和折叠器20。照相机镜头组件100安装在便携式终端1的机身上。
机身10的前表面具有小键盘和麦克风(未给出)。音量控制键11和耳机麦克风插孔12安装在机身10的侧面。此外,照相机镜头组件100旋转式的安装在机身10的后面。凹槽19形成于机身10的后面上部以便将照相机镜头组件100收纳在其中。当不使用照相机镜头组件100时,照相机镜头组件100容纳在凹槽19中以便不暴露出照相机镜头组件100的镜头部分。如果必须使用照相机镜头组件100,那么用户按下位于机身10侧面上的致动按钮131,以便将预定偏向力施加到照相机镜头组件100上。因此,可使照相机镜头组件100旋转并且使其从机身10突出。因此,用户可使用照相机镜头组件100。
折叠器20的前表面具有显示单元21。收纳器22旋转式的与机身10的前上端相耦合。也就是说,折叠器20旋转式的移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机身10,同时其与机身10相面对。此外,在折叠器20完全打开的状态下,折叠器20最好是旋转成大约180度的角度以便折叠器2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相互反向。也就是说,显示单元21与照相机镜头组件100的拍摄方向相反或者朝着该拍摄方向。因此,当显示单元21与照相机镜头组件100的拍摄方向相反时,用户可拍摄对象,同时可观看在显示单元21上所显示的对象。此外,当显示单元21朝向照相机镜头组件100的拍摄方向时,用户可拍摄他自己/她自己并且通过利用便携式终端1可很容易的进行图像通信。
参考图4,折叠器20相对于机身10的打开角度(θ1)在大约135至160°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照相机镜头组件100最好是旋转以与便携式终端1的机身10成大约45至70°的角度(θ2)。当折叠器20和照相机镜头组件100相对于机身10完全旋转时,将折叠器20与照相机镜头组件100之间的角度(θ3)设置为90°。也就是说,安装在折叠器20上的显示单元21的屏幕与下述方向相面对,所述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组件100的拍摄方向相平行。因此,用户可容易的通过使用便携式终端1来拍摄对象或图像,同时可使显示单元21位于用户的眼睛附近。
参考图5-9,照相机镜头组件100包括镜头外壳101、镜头盖102、锁定单元103、以及减振单元104。
照相机元件(未给出)安装在镜头外壳101上。镜头外壳101的一侧形成有用于暴露出照相机元件的开口111a以及在晚上所使用的闪光灯111b。开口111a最好是通过诸如透明丙烯酸或者玻璃这样的合适方法而密封。第一转轴112a从镜头外壳101的一侧伸出。第一转轴112a旋转式的与便携式终端1的机身10相耦合。也就是说,第一转轴112a形成了镜头外壳101的旋转轴。第一转轴112a贯穿镜头盖102的一侧以便其与机身10的内部相耦合。这将在后面进行详细的描述。
第一扭簧113旋绕着第一转轴112a的外周部分。第一扭簧113的一端与机壳10a相连。第一扭簧113的另一端插入到形成于转轴112a之中的孔中。第一扭簧113按照下述方式而将偏向力施加到镜头外壳101上,该方式即就是镜头外壳101旋转式的从凹槽19而突出到机身10之外。
此外,第一转轴112a的一端具有其沿着第一转轴112a而纵向延伸的制动器112b。制动器凸缘18(参见图6)从机壳10a的内周部分而朝着第一转轴112a端部的方向延伸。当由于第一扭簧113的弹力而使镜头外壳101旋转了预定角度时,制动器112b与制动器凸缘18的端部相接触,从而防止镜头外壳101进一步旋转。
如上所述,镜头外壳101旋转以与机身10成大约45至70°的角度。镜头外壳101的旋转角度与制动器112以及制动器凸缘18有关。
镜头盖102可以围绕镜头外壳101的至少一个平面、镜头外壳101的两侧部分、以及镜头外壳101的一端部分。镜头盖102旋转式的容纳在凹槽19中。此时,镜头外壳101的一个表面是指当镜头外壳101容纳在凹槽19中时其与机身10的外周表面相并行的镜头外壳101的表面。因此,如果镜头外壳101和镜头盖102容纳在凹槽19中,那么镜头外壳101借助于镜头盖102而完全遮挡了外部。镜头盖102的旋转角度大于镜头外壳101的旋转角度。因此,暴露出镜头外壳101的开口111a。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镜头外壳101可旋转以与便携式终端1的机身10成大约45至70°的角度。因此,镜头盖102最好是相对于机身10而旋转至少45°;然而,镜头盖102相对于机身10旋转大约90°。
旋转底座129和第二转轴122a分别位于镜头盖102的两侧部分。旋转底座129具有圆盘板形状以及预定厚度。旋转底座129沿着镜头外壳101的旋转轴延伸以便旋转式的插入到在凹槽19的两个侧壁上所形成的一个孔19a中。第二转轴122a沿着镜头外壳101的旋转轴延伸。第二转轴122a通过穿过另一个孔19a而插入到机身10的内部。第一转轴112通过穿过旋转底座129而延伸到机身10的内部。因此,旋转底座129旋转式的使镜头盖102与机身10相耦合,同时旋转式的支撑第一转轴112a。
第二扭簧123旋绕着第二转轴122a的外周部分。与其与第一转轴112a相耦合的第一113相类似,第二扭簧123的一端与机壳10a的预定内周部分相连。第二扭簧123的另一端支撑在第二转轴122a上以便将偏向力施加在镜头盖102上。也就是说,第二扭簧213按照下述方式而将偏向力施加到镜头盖102上,所述方式即就是使镜头外壳101旋转式的从凹槽19而突出到机身10之外。
第一和第二扭簧113,123分别连续的将偏向力施加到镜头外壳101和镜头盖102上。因此,镜头外壳101和镜头盖102旋转式的与凹槽19相分离。因此,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锁定单元103以使镜头外壳101和镜头盖102固定的保持在凹槽19中。
锁定单元103包括其形成于镜头盖102一侧的锁定凹槽121、锁钩132、第三扭簧134、以及致动按钮131。
锁钩132旋转式的与其形成于机壳10a外周部分上的旋转支撑轴133相耦合。锁钩132在一个方向上自旋转支撑轴133开始延伸。锁钩132的一端132a弯向镜头盖102以便锁钩132的一端132a与锁定凹槽121相啮合。
第三扭簧134旋绕着支撑轴133的外周部分。第三扭簧134的一端支撑在机壳10a的预定部分上。锁钩132支撑第三扭簧134的另一端。第三扭簧134将偏向力施加到锁钩132上以便锁钩132的一端与锁定凹槽121相啮合。
致动按钮131有弹性的与机壳10a的上端部分相耦合。因此,可将致动按钮131压进机壳10a之中或者可使致动按钮131可从机壳10a中突出。致动按钮131的一端在机身10的一侧而暴露于外部。致动按钮131的另一端与锁钩132的另一端相接触。
第三扭簧134有弹性的推下锁钩132的另一端以便致动按钮131的一端从机身10的侧面部分突出。此时,根据致动按钮132的长度,致动按钮131的一端可与机身10的侧面部分成一直线。如果致动按钮131的一端基本上从机身10的侧面部分突出,那么通过与其他物体相接触而使致动按钮131错误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镜头外壳101不必要转动101。
当镜头外壳101和镜头盖102容纳在凹槽19中时,锁钩132的一端与锁定凹槽121相啮合。锁钩132的另一端推下致动按钮131,以便致动按钮131的一端从机身10的侧面部分中突出。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用户推下致动按钮131以便拍摄对象或者图像,那么由于第一和第二扭簧113和123的偏向力而使镜头外壳101和镜头盖102旋转式的与凹槽相分离。因此,镜头外壳101和镜头盖102从机身10的外周表面突出。此时,当镜头盖102相对于机身10成直角时,停止镜头盖102的旋转运动。此外,制动器112b与制动器凸缘18相接触以便镜头外壳101在大约70°的角度范围内旋转,从而暴露出开口111a。
当镜头外壳101和镜头盖102旋转式的与凹槽19相分离时,减振单元104可降低镜头外壳101和镜头盖102的速度。因此,当镜头外壳101和镜头盖102与机身10的其他部分或者外周部分相碰撞时,可缓冲震动。
减振单元104包括其形成于第二转轴122a一端外周表面上的轮齿部件122b。此外,减振齿轮141旋转式的与轮齿部件122b以及垫圈143相啮合,该垫圈143安装在其与减振齿轮141相邻的位置上以便提供用于降低第二转轴122a转速的摩擦。减振齿轮141安装在机壳10a的内周部分上,同时其与轮齿部件122b相啮合。因此,减振齿轮141可与第二转轴122a一起旋转。此时,在减振齿轮141与垫圈143之间产生了在第二扭簧123偏向力的相反方向上的摩擦力。因此,可降低第二转轴122a的转速。
根据照相机镜头组件100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终端1,当不使用照相机镜头组件时,镜头外壳101闭合开口111a,从而保护照相机元件。此外,镜头外壳101可仅仅从便携式终端1的机身10中突出,这样用户可很容易的使用便携式终端1。
图10给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其配备有照相机镜头组件200的便携式终端1的内部结构透视图。在对图10所示的照相机镜头组件200进行说明之前,应该注意的是与先前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数字并且为了清楚及简明起见而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图10所示的照相机镜头组件200包括其与先前实施例不同的制动器212b和制动器凸缘28。该制动器212b从第一转轴212a的外周表面而纵向延伸到镜头外壳101的旋转轴。当镜头外壳101旋转时,制动器212b在第一转轴212a的圆周方向上旋转。此时,因为在机壳10a的内周部分形成了制动器凸缘28,因此制动器212b的转动受到制动器凸缘28的限制。制动器凸缘28最好是将制动器212b的旋转角度限制在自制动器212b的初始位置起大约45至70°的范围内。在这里,制动器212b的初始位置表示当镜头外壳101容纳在凹槽19中时制动器212b的位置。
图11给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照相机镜头组件300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终端3的透视图,并且图12给出了如图11所示的便携式终端3的照相机镜头组件300的透视图。
照相机镜头组件300与先前实施例的照相机镜头组件200和300的不同之处在于镜头盖与镜头外壳一体成形。
当镜头外壳301容纳在凹槽39中时,开口111a和形成于镜头外壳301一端的闪光灯111b不暴露于外部。镜头外壳301的外周表面与机身10的外周表面相配,因此看起来照相机镜头组件300未安装在便携式终端3上。
照相机镜头组件300包括镜头外壳301和锁定单元303。镜头外壳30借助于安装在镜头外壳301的转轴312上的扭力卷簧的偏向力而从机身10中突出。
转轴312从镜头外壳301的一端伸出并且旋转式的与机身10相耦合。扭力卷簧313的一端支撑在转轴312上并且扭力卷簧313的另一端与机身10的内周表面相连。在镜头外壳301容纳在凹槽39中的状态下,扭力卷簧313按照下述方式而将偏向力施加在镜头外壳301上,所述方式即就是镜头外壳301旋转式的从机身10中突出。
锁定单元303包括致动按钮331和锁钩332a。
致动按钮331有弹性的与机身10的上侧部分相耦合以便可将致动按钮331压进机身10中或者可使致动按钮331从机身10中突出。最好是使锁钩332a的一端弯曲以便锁钩332a的一端与形成于镜头外壳301侧面部分上的锁定凹槽121相啮合。也就是说,当镜头外壳301容纳在凹槽39中时,锁钩332a的一端与锁定凹槽121相啮合。
致动按钮331的内部具有致动突出物332。因此,如果用户按下致动按钮331,那么致动突出物332按压锁钩332a的另一端。锁钩332a按照锁钩332a可旋转的方式而旋转式的与机身10的内部相耦合。当用户按下致动按钮331时,锁钩332a的一端与锁定凹槽121相分离。当锁钩332a的这端与锁定凹槽121相分离时,将扭力卷簧313的偏向力施加到镜头外壳301上以便镜头外壳301旋转式的从机身10中突出。此时,在锁定凹槽121的方向上还将偏向力施加到锁钩332a上。通过锁钩332a的另一端以及驱动突出物332而将施加到锁钩332a上的偏向力传送到致动按钮331上。因此,致动按钮331从机身10的侧面部分突出。
虽然未说明,但是镜头外壳301的旋转范围最好是受到安装在转轴312上的制动器以及形成于机身10内周表面之中的制动器凸缘的限制。或者,通过在机身10的外周部分安装其与镜头外壳301的外周部分相接触的制动器来限制旋转范围。此外,因为镜头外壳301借助于扭力卷簧313的偏向力而旋转,因此其包括有齿轮的摩擦单元或者减速单元可降低镜头外壳301的转速。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照相机镜头组件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终端,只有当必须使用照相机镜头组件时,用户才打开开口以暴露出镜头外壳。也就是说,当不使用照相机镜头组件时,借助于镜头盖来遮挡住镜头外壳。因此,照相机元件的性能不会因外界光而降低。此外,因为用户仅通过操作致动按钮即可打开开口,因此用户可方便的使用便携式终端。
虽然参考其特定实施例已给出了本发明并对其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在不脱离由随后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构成和细节做出各种改变。例如,虽然锁定单元安装在镜头外壳的一侧,但是锁定单元也可安装在镜头外壳的两侧,以便稳定的保持该装配状态。此外,虽然示例性实施例利用折叠型便携式终端,但是该照相机镜头组件也适用于棒型便携式终端、翻转型便携式终端、或者滑动型便携式终端。此外,通过利用从机身中突出的镜头外壳的空间可将内部天线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中,从而可提高便携式终端中的空间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便携式终端的具有外周表面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该照相机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外壳,该镜头外壳的一端形成有开口,该镜头外壳旋转式的容纳在便携式终端中以便镜头外壳可有选择的从便携式终端的外周表面突出,其中当镜头外壳从便携式终端的外周表面突出时,该开口暴露于外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从镜头外壳的一端沿着镜头外壳的旋转轴延伸以便旋转式的与便携式终端相耦合,以及扭簧旋绕着第一转轴的外周部分,其中扭簧的第一端支撑在便携式终端上,并且扭簧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一转轴上,并且扭簧将偏向力施加到镜头外壳上,以便该镜头外壳旋转式的从便携式终端突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制动器凸缘,所述制动器凸缘形成于与第一转轴的端部相邻的便携式终端的内周表面上,以及制动器从第一转轴的一端沿着镜头外壳的旋转轴延伸,其中当镜头外壳旋转了预定角度时,制动器与制动器凸缘相接触,从而防止镜头外壳进一步旋转。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制动器凸缘和制动器,所述制动器凸缘形成于与第一转轴的端部相邻的便携式终端的内周表面上,所述制动器从第一转轴的外周表面延伸,其中当镜头外壳旋转了预定角度时,该制动器与制动器凸缘相接触,从而防止镜头外壳进一步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当在晚上拍摄图像时所使用的闪光灯,其中闪光灯位于开口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形成于便携式终端外周表面的凹槽,其中该凹槽具有与镜头外壳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便使镜头外壳容纳在其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锁定凹槽、锁钩、以及扭簧,所述锁定凹槽形成于镜头外壳一侧,所述锁钩旋转式的与便携式终端相耦合并且具有弯向镜头外壳的第一端,以便与锁定凹槽相啮合,所述扭簧将偏向力施加到锁钩上以便锁钩的第一端与锁定凹槽相啮合,其中当镜头外壳容纳在凹槽中时,锁钩的第一端与锁定凹槽相啮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转轴和致动按钮,所述转轴形成于便携式终端上,所述致动按钮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相耦合以便可将该第一端按进便携式终端的一侧或者使其从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二端与锁钩的第二端相连,其中锁钩的预定部分旋转式的与转轴相耦合,并且当致动按钮从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突出时,锁钩的第一端与锁定凹槽相分离。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镜头盖,该镜头盖围绕镜头外壳的至少一个表面、两侧、以及一端,并且旋转式的与便携式终端相耦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转轴和孔,所述第一转轴从镜头外壳的一端沿着镜头外壳的旋转轴延伸,以便于便携式终端旋转耦合,所述孔与镜头盖的一端相邻形成,以便可使镜头外壳的第一转轴延伸贯穿其中。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其中当镜头外壳已旋转式的从便携式终端的外周表面突出时,镜头盖旋转其比镜头外壳的旋转角度要大的旋转角度,由此使开口暴露于外部。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转轴以及扭簧,所述第二转轴从其与镜头盖的第二端相邻的位置而沿着镜头外壳的旋转轴延伸,所述扭簧旋绕着第二转轴的外周部分,其中扭簧的第一端支撑在便携式终端上,扭簧的第二端固定在第二转轴上,并且扭簧将偏向力施加到镜头盖上以便使镜头盖旋转,由此使开口暴露于外部。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轮齿部件、减振齿轮、以及垫圈,所述轮齿部件形成于第二转轴端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减振齿轮旋转式的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上,以便旋转式的与轮齿部件相啮合,所述垫圈安装在其与减振齿轮相邻的位置上,以便提供用于降低第二转轴转速的摩擦。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形成于便携式终端外周表面上的凹槽,其中该凹槽具有与镜头盖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以便使镜头盖容纳在其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锁定凹槽、锁钩、以及扭簧,所述锁定凹槽形成于镜头盖的一侧,所述锁钩旋转式的与便携式终端相耦合并且具有其弯向镜头盖的第一端以便与锁定凹槽相啮合,所述扭簧用于将偏向力施加到锁钩上以便锁钩的第一端与锁定凹槽相啮合,其中当镜头盖容纳在该凹槽中时,锁钩的第一端与锁定凹槽相啮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转轴和致动按钮,所述转轴形成于便携式终端上,所述致动按钮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相耦合以便可将该第一端按进便携式终端的一侧或者使其从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二端与锁钩的第二端相连,其中锁钩的预定部分旋转式的与转轴相耦合,并且当致动按钮从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突出时,锁钩的第一端与锁定凹槽相分离。
17.一种便携式终端包括机身,该机身具有凹槽;以及照相机镜头组件,该照相机镜头组件包括镜头外壳以及镜头盖,所述镜头外壳的一端形成有开口并且可旋转式的容纳在其形成于机身之内的凹槽中,以便该镜头外壳有选择的从便携式终端的外周表面突出,所述镜头盖围绕镜头外壳的至少一个表面、两侧、以及一端并且旋转式的容纳在凹槽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当镜头外壳旋转式的从便携式终端的外周表面突出时,该镜头盖旋转比镜头外壳的旋转角度要大的旋转角度,从而使开口暴露于外部。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镜头外壳与镜头盖一体形成。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凹槽形成于机身的后部上端,折叠器旋转式的与机身的前部上端相耦合,并且折叠器旋转式的移动以靠近或者远离机身,同时其与机身相面对。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折叠器从机身旋转大约135°至160°的角度,镜头外壳从机身旋转大约70°至45°的角度,并且当折叠器打开并且镜头外壳同时从便携式终端突出时,折叠器相对于镜头外壳成直角。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镜头盖旋转式的从机身移动以成大约90°的角度。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当折叠器基本上打开时,折叠器旋转成大约180°的角度。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转轴、第一扭簧、第二转轴、以及第二扭簧,所述第一转轴从镜头外壳的一侧伸出以便通过穿过镜头盖而旋转式的与机身相耦合,所述第一扭簧旋绕着第一转轴的外周部分并且具有支撑在便携式终端上的第一端以及固定在第一转轴上的第二端,以便将偏向力施加到镜头外壳上,以便镜头外壳旋转式的从便携式终端的机身突出,所述第二转轴从与镜头盖的第二端相邻的位置而沿着镜头外壳的旋转轴延伸,所述第二扭簧旋绕着第二转轴的外周部分并且具有支撑在便携式终端上的第一端以及固定在第二转轴上的第二端,以便将偏向力施加到镜头盖上以使得镜头盖旋转以便使开口暴露于外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锁定凹槽、锁钩、以及第三扭簧,所述锁定凹槽形成于镜头外壳的一侧,所述锁钩旋转式的与机身相耦合并且具有其弯向镜头盖的第一端以便与锁定凹槽相啮合,所述第三扭簧将偏向力施加到锁钩上以便锁钩的第一端与锁定凹槽相啮合,其中当镜头盖容纳在凹槽中时,锁钩的第一端与锁定凹槽相啮合。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转轴和致动按钮,所述转轴形成于便携式终端机身之中,所述致动按钮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相耦合以便可将第一端压进便携式终端的一侧或者可使第一端从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突出,所述第二端与锁钩的第二端相连,其中锁钩的预定部分旋转式的与转轴相耦合,并且当致动按钮从便携式终端的一侧突出时,该锁钩的第一端与锁定凹槽相分离。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照相机镜头组件进一步包括轮齿部件、减振齿轮、以及垫圈,所述轮齿部件形成于第二转轴端部的外周表面,所述减振齿轮旋转式的与机身相耦合以便旋转式的与轮齿部件相啮合,所述垫圈安装在其与减振齿轮相邻的位置上以便提供摩擦以降低第二转轴的转速。
全文摘要
便携式终端具有照相机镜头组件,该照相机镜头组件包括其一端形成有开口的镜头外壳。该照相机镜头组件旋转式的容纳在便携式终端中以便镜头外壳有选择的从便携式终端的外周表面突出。当镜头外壳从便携式终端的外周表面突出时,该开口暴露于外部。只有当必须使用照相机镜头组件时,用户才打开开口以暴露出镜头外壳。当不使用照相机镜头组件时,利用镜头盖来遮挡住开口。因此,照相机元件的性能不会因外界光而降低。
文档编号H04N5/225GK1664638SQ20051005180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日
发明者朴圣善, 裴钟根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